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姜汉风云 >

第184部分

姜汉风云-第184部分

小说: 姜汉风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阎圃见大势已去,只带亲兵逃之夭夭,南郑就这样被拿下了。

    在南郑浴血奋战的时候,刘备已经得到了充分的补充,打着收复南郑的旗号,迅速向葭萌关前进。

    葭萌关是进入益州的门户,也是易守难攻的好地形。

    诸葛亮早就看中此处,控制了葭萌关,进攻成都就容易了很多。

    南郑被破之后,刘璋吓得六神无主,急忙召集文武商议对策。

    费炜建议刘璋让刘备进驻葭萌关和白水城,负责抵挡马超。

    这个建议得到了所有人的支持,当然法正除外,他因为阻止刘璋接纳刘备得罪了刘璋,被刘璋一通责骂后,法正赋闲在家了。

    刘备本来想强占葭萌关,现在好了,名正言顺进驻,还得了白水县。

    按照姜盛的规划,暂时不会动益州,拿下汉中即可,所以马超拿下南郑后就没有往南走。

    刘备趁着机会急行军进了葭萌关,然后留关羽和简雍守葭萌关,派张飞和廖化守白水城,而自与诸葛亮去往梓潼方向。

    诸葛亮等谋臣都建议刘备吸引刘璋来梓潼,直接除掉刘璋,取而代之。

    刘备称刘璋与他是宗亲,这么做不合适,只要留梓潼为其栖身之地就满足了。

    众人见刘备坚持,也就没再劝,刘备写了一封求助信,希望刘璋准许他屯于梓潼。

    姜盛那边实力雄厚,白水、梓潼都直接面对姜盛的大军,刘璋本就无大志,能舍梓潼一城而换北方安全,他觉得划算。

    刘备就这么顺理成章的在益州站住了脚,在诸葛亮的谋划下,刘备推行民生政策,到处招兵买马,拉拢人心。

    马超严格执行姜盛的战略,只派了两万兵马驻扎在汉中与巴郡的边界,其余兵马兵分三路,往东攻伐汉中郡的各县。

    张鲁逃到上庸,惊魂未定,过了没几天,阎圃也逃了过来,但手下能战之兵所剩无几。

    高顺的“坦克部队”获得了大量的火龙箭补充,专门用于攻城作战,上庸西部的各处县城很快就被拿下,大批难民涌入上庸周边。

    战败的、逃窜的汉中士兵到处都是,上庸开始还能接收部分退回来的士兵,后来涌入的人群越来越多,张鲁下令关闭城门。

    但人流涌动,岂是说关门就能关的?无数的难民混杂着残兵游勇,毫无节制的往城里挤。

    张鲁安排把门的士兵们在混乱中被乱刀砍死。

    难民中哪来的乱刀?明眼人都知道,这些难民里面很多人都是孔武有力,绝对不是难民,而是高顺麾下的将士!

    城门被控制,张鲁再也关不上了,等他觉察出不对的时候,钢刀已经架到了他的脖子上。

    张鲁惊道:“别杀我!别杀我!我投降!”

    阎圃急匆匆的过来,准备向张鲁报告难民中有敌军的消息,刚一进门,就被绊了个“狗啃泥”,几名士兵一拥而上,把阎圃捆了。

    汉中的两名最高官员被俘,这仗就没必要打了。

    张鲁去往军营,把所有的部队召集起来,向高顺投降。

    姜盛麾下的将士待遇好,张鲁本来还打算劝服汉中将士,没想到一宣布投降,士兵们就欢呼起来,这让张鲁尴尬不已。

    上庸的不战而胜,大大节省了马超攻略汉中的时间,剩余的各县直接就改旗易帜,归到姜盛的势力范围。

第376章 张宁要嫁人() 
张鲁虽然投降了,但姜盛指示此人不能留。

    原因很简单:张鲁是五斗米教的教主!

    后世来的姜盛自然知道教派对政治的威胁性,特别是在这个民风未开化的时代,张角就是教派的显著代表,张鲁也是一路货色,所以不能留张鲁。

    对外发布的消息是张鲁颠沛流离,身患重病,不治而亡。

    甄俨所负责的情报人员对于五斗米教的成员进行了清洗。

    为了防止造成不必要的影响,马超劝降了阎圃,姜盛下令重用阎圃,拜为汉中太守。

    姜盛府中谋士都劝姜盛三思,阎圃出身汉中,被打败后却守汉中,这个风险不可谓不大!

    但姜盛有他的理由,汉中历来就与益州不睦,这次张鲁是迫不得已才从属于益州的,原因是张鲁担心姜盛灭了汉中。

    现在汉中仍由原汉中官员管理,可以安汉中民心、军心,毕竟阎圃是个正直的人,绝非出尔反尔之辈。

    阎圃本以为自己不会再有什么前途了,没想到姜盛有如此魄力,心中不满顿消,置信给姜盛,表明忠诚之意。

    姜盛的势力范围越来越大,边防的压力也很大,与孙权还有长江相隔,跟益州却有很长的边界,为了防范益州作战,姜盛令马超组建边防军,专门防范益州。

    荆州表面上是刘琮的地盘,但襄阳城外却有姜盛的六万装备了火龙箭的精兵,姜盛想拿荆州,那是分分钟的事。

    姜盛在战备区,大汉的指挥中枢也就到了战备区,统一全国的大战略提上日程了,姜盛麾下顶尖的参谋团队要参与到计划制定的全过程。

    贾诩道:“益州地形复杂,关隘重重,益州士兵熟悉山地作战,这是天然的优势,而我军习惯了大兵团作战,对于机动性要求高的山地作战并不擅长,所以要对益州作战,需要从长计议!”

    “文和兄所言甚是,以我军之短攻敌之长,不可取;加之诸葛亮参谋军事,必能发挥益州兵的最大优势,我军虽然拥有高效的指挥体制和先进的武器,但在益州地界上发挥不了优势,贸然进攻,就算能胜,也是损失惨重。”戏志才也同意贾诩的观点。

    众人议论纷纷,觉得攻打益州不可操之过急。

    姜盛并没有发表言论,而是听着大家的讨论,他这些年一般不会对具体的事务作出直接的安排,大都是众人讨论好了,他拍板,这次是全国的大战略,更要听听大家能想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讨论会热热闹闹,这时卫兵通报说张宁求见晋王。

    姜盛道:“让她进来吧。”

    张宁进来后见一屋子人,感觉不妥,正要退出去,姜盛道:“张宁,你要干什么呢?”

    张宁一改往日“女汉子”的姿态,变得扭扭捏捏了。

    姜盛道:“你没事吧?找我有什么事?这里都是自己人,你尽管说吧。”

    张宁这才施了一礼,道:“王爷,我,我要嫁人了!”

    众人一怔,儿女私情用不着请示姜盛吧?但他们有所不知。

    黄巾即将覆灭的时候,张角的徒弟张白骑坚持斗争,最后被姜盛打败,张白骑选择了自杀追随先师,姜盛与张白骑也算是惺惺相惜。

    最后张白骑把张角的女儿张宁交托给姜盛,他是希望姜盛娶张宁为妻,但姜盛却无此意。

    张宁情窦初开的年纪,被姜盛所折服,从仇视到爱慕,不知不觉过了近二十年,张宁成长为一方统帅,姜盛却没有任何要娶张宁的意思,后来张宁想开了,姜盛对张宁好,为的是张白骑的遗愿而并非儿女私情,想开了的张宁把姜盛当成了大哥一样的亲人。

    驻守庐江期间,张宁奉姜盛令四处招兵买马,并捎带着清剿盗匪,只有一股势力让张宁很是头疼,就不再用武力,而是谈判。一来二去,张宁跟那头领竟然有了感情。

    爱情到来的时候总是那么突然,张宁又是个敢爱敢恨的女汉子,就来跟姜盛这个“亲人”报告。

    姜盛笑道:“原来是这事啊?心上人是何方人士?做什么的?”

    张宁道:“他原来是山贼,现在是我的侍卫!”

    “哈哈”众人大笑起来,张宁见现场气氛活跃,也就不避讳什么,嗔怒道:“你,你们,笑什么笑?有什么好笑的?”

    姜盛道:“看样子是被你驯服了,那就请出来,让我们看看吧!”

    张宁嫣然一笑,走到房门外,喊道:“文长,快过来拜见晋王!”

    姜盛听得真切,“文长?魏延魏文长?”

    来人一看就是彪悍之人,国字脸,络腮胡,威风凛凛。

    张宁正要介绍,姜盛却问道:“你是魏延?”

    那大汉连忙跪地,拜道:“义阳魏延魏文长叩见晋王殿下!”

    姜盛“哈哈”一笑,“文长不必多礼。”

    张宁看了看姜盛,又看看魏延,浑然搞不懂了。

    魏延也是个蒙的,他一没名气,二不认识姜盛,姜盛何以认得他?

    姜盛又道:“张宁你眼光不错,为我招来一员虎将!这亲事我不反对!”

    众文武司空见惯了,经常有人推荐人才给姜盛,姜盛直接就定义为“能臣”、“猛将”之类的,事后发现,这些人都名副其实,姜盛看人准着呢。

    水镜先生司马徽推荐了数百名各型人才,姜盛都说准了,这次看来也是如此。

    魏延为了赢得张宁的芳心,不惜把麾下四万多精兵交给张宁,甚至自己甘愿当张宁的侍卫队长。

    既然姜盛认可了,张宁的大婚就很快举办了。

    大家热热闹闹的参加了张宁的婚礼,在婚礼上姜盛宣布了一个让人不可思议的决定。

    名不见经传的魏延,被认命为战备区西路军总指挥,目标是益州的巴郡,张宁改任中路军总指挥,目标是荆州南部。

    刚结婚就让他们分居,姜盛的做法颇有人非议,但对于魏延和张宁来说,这可是天大的好事啊。

    荆州如探囊取物,张宁不需要太费心,魏延从山贼头目一跃成为三品的军事主官,乃是天大的恩典,让魏延攻略巴郡,是给他立功的机会,避免魏延在军中资历不足,难以服众。

    姜盛来自后世,对于耳熟能详的三国名将,自然知道他们的本事。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阅读网址:。

第377章 益州易主() 
刘备进驻梓潼之后,除恶霸、打盗匪,赢得了百姓的拥护,益州的官员张松等人也暗中投诚。

    忠于刘璋的白水军统帅杨怀听说了刘备的所作所为,觉得刘备的野心不小,就令全军保持戒备状态,并向刘璋做了汇报。

    刘璋却不以为然,让刘备抵挡姜盛,好处大于坏处,就没听杨怀的防范建议,仍然视刘备为同盟。

    张松又在里面暗中操作,刘璋并没有对刘备保持警惕。

    刘备那边的诸葛亮等人苦劝刘备设局做了刘璋,刘备就还在维持表面的不忍心。

    张松急于表现自己支持刘备的愿望,就天天在刘璋面前晃悠,对刘璋说姜盛志在成都,现在成都军力较弱,最好是请刘备过来,在成都外围防守。

    刘璋觉得有道理,就让刘备率军进驻成都北部的涪县,

    刘备本来是在涪县北边的梓潼,这回更接近了成都,大喜过望。

    梓潼已经经营的差不多了,刘备不假思索,当即点起两万兵马南下进驻涪县。

    成都里面的张松等人也在操作刘璋去涪县慰问刘备的事务,准备趁刘璋去涪县的时候对他下手,然后迎刘备入成都。

    赋闲在家的法正察觉到一些苗头,就写了书信派人送给刘璋,提醒刘璋及时应对,并建议上表向姜盛表忠心。

    刘璋起初根本看不上法正的说法,反倒指责法正是姜盛的细作要拿他问罪。

    法正知道自己不受待见,所以就在刘璋还犹豫是否惩罚法正的时候,带着老婆孩子跑了。

    刘璋知道法正逃走了之后,对群臣说道:“走了就走吧,心不在益州,何必勉强?”

    后来吴懿也发觉不对头,就劝阻刘璋的涪县之行,费观等也接连劝阻。

    刘璋开始警觉起来,又派人通知刘备,成都新招募了兵勇,暂时不用刘备协防,让刘备还是撤回梓潼。

    诸葛亮对刘备道:“看样子,刘璋已经对主公起了疑心,若是不先发制人,恐有存亡之忧。”

    刘备召集了他的幕僚们研究对策,决定先撤回梓潼。

    后来又以讨论防范姜盛“入侵”为由,召集梓潼以北各处驻军的统领到梓潼开会。

    成都那边费炜发现了张松通敌的罪证,交给了刘璋。

    刘璋怒不可遏,立即派人把张松通敌案涉及的人员一股脑儿全抓了。

    几天后问斩,数百人头落地。

    刘璋和刘备公开反目,处置内鬼及时,但此举却坑了杨怀等人。

    他们已经在刘备控制之下,想逃出梓潼时却被刘备的人拿了。

    这些将领坚决不投降刘备,为了报复刘璋,刘备也把这些将领给咔嚓了。

    统领被杀,北部各军群龙无首,张飞、关羽、廖化、糜芳等将迅速行动,收编了这些兵马。

    紧接着诸葛亮率军迅速南下进攻涪县,逼近成都。

    刘璋这才慌了,连忙调集泠苞、吴懿等将率军迎敌。

    刘璋麾下没多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