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姜汉风云 >

第189部分

姜汉风云-第189部分

小说: 姜汉风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董承为首的保皇集团很是看不惯,但他们都无能为力,因为官员居住区也都布满了城防军的人,整个洛阳城内消息是封闭的,只有无关紧要的东西才能在京城流传。

    进城的客商也被禁言,如果乱说话,不仅生意没得做,身家性命也得掂量掂量,这些人能赚钱才是最重要的,何必多嘴?

    在荀攸等人的运作下,整个洛阳城如同世外桃源一样,一片祥和。

    献帝虽然他掌握不了局势,但毕竟是有些思考的,种种迹象表明,这大汉实际上已经姓姜了,姜盛留着他就是防民之诟病。

    做了这么多年傀儡皇帝,他也按耐不住了,加上董承等保皇派的挑拨,聪明了十几年的献帝决定先发制人,趁着姜盛在前方指挥作战的机会,对付姜盛。

    对于这一切,姜盛的情报源源不断,他并不点破,故作不知,他需要一个机会,献帝自己搞掉自己的机会。

    献帝在宫中举行家宴,董承等皇亲国戚都被邀请,席间献帝如厕,董承心领神会,也去如厕。

    献帝就在茅房把写在腰带内侧的密诏交给了董承,密诏是写给孙权和刘备的,约定勤王之事。这正是原来历史上对付曹操的“衣带诏”事件。

    拙劣的布局,甄俨都觉得好笑,董承借着冬至节的机会邀请保皇派的文武官员到家中饮宴。

    席间出示了献帝的密诏,群臣痛哭流涕,恨不能匡扶社稷,恨不能约束权臣姜盛。

    哭过之后,还是要议大事的,正当他们击掌立誓的时候,城防军的人突然从房顶跳了下来,院子更是被无数兵马围了起来。

    董承来不及藏起献帝的密诏,被吕布收了个正着,加入反姜盛“团队”的人员名单也被搜了出来。

    当场很多人都吓尿了裤子,吕布正是等这个机会,一声令下,洛阳城中展开了大搜捕,九个城门都都已被封闭,皇宫也被严加守卫,任何人不得进出。

    洛阳城中有数千人被抓,还有两百多人试图反抗,都被就地格杀,而皇宫中依然波澜不惊。

    消息很快传给姜盛,姜盛发出号令指责董承伪造皇帝密诏,挑拨君臣关系,陷皇帝于不义,其罪当诛。

    得令之后,情报头子甄俨迅速扩散消息,按照吕布搜出的名册,秘密拿人。

    秦绾的人也传出了消息,把甄俨情报系统抓人的情况向姜盛秘密报告。

    姜盛虽然知道甄俨组建的情报系统遍布全国,但没想到会有如此大的号召力和执行力。

    甄俨办事效率极好,丝毫没有顾及可能的影响。

    身居高位的姜盛,特别是现在改朝换代的暗流涌动,他不得不防。

    全国在十天之内就抓了五万多人,抓人的进度远远快于消息传播的速度,等那些人得知同党被抓的时候,也是他们被抓的时候。

    人都抓了之后,姜盛上表奏明献帝,对于这些祸乱朝纲的人要处以极刑。

    姜盛很有艺术,丝毫不提这些人对姜盛的问题,也不提献帝密诏的事,一再写这帮人伪造密诏,怎么坑献帝,不杀不足以平民愤。

    话都到这份上了,献帝岂会不明白?姜盛知道这是献帝干的,但是不跟你计较,给你献帝留面子,但你总得做点事。

    献帝无奈,只好下诏宣布董承一伙伪造密诏,企图谋反。

    谋反大罪是要诛九族的,晋王“再三请求”,希望献帝网开一面,不要牵连太多。献帝这才收回诛九族的诏令,改处诛三族。

    天下百姓无不赞颂姜盛宽宏大量、心存大善,试图“谋反”的人是咎由自取!

第386章 监斩() 
株连三族,全国范围内的屠杀持续了十天,数万人头落地。

    对京官的行刑影响更大,姜盛等一干重臣强烈建议献帝亲自监斩。

    统一大业进行到现在,姜盛已经不能回头了,如果不以狠招扼杀背后搞事的人,姜盛前线作战就会陷入被动,而姜盛一旦失去了对朝廷和军队的控制权,孙权和刘备就会卷土重来,又将陷入全面混战的局面,姜盛麾下这些州牧和军队的统帅,哪个都不是善茬。

    这么多文武人才聚集到姜盛旗下,就算姜盛不为自己考虑,也得考虑这些忠实的追随者。

    荀彧看出荀攸他们搞的事情已经开始有所动作,而姜盛竟然默许了,甚至在处斩“谋逆分子”时候推波助澜。

    他作为法政省的一把手,处斩“谋逆分子”的刑场,应该有他在,但执拗的荀彧觉得董承等人分明就是姜盛故意要置他们于死地,而献帝监斩,就是姜盛敲打献帝的一步。

    荀彧明白了姜盛要做什么,知道自己劝阻也没用的,就称病拒绝出席。

    来自后世的姜盛知道荀彧的结局,就是因为极力反对曹操改朝换代,被曹**迫自杀的。

    荀彧治理天下确实是个人才,但骨子里的忠君思想已经根深蒂固,姜盛并不像曹操,虽然荀彧反对姜盛改朝换代,但姜盛不会让他死。

    最痛苦的是献帝刘协,他没有想到姜盛这次会有如此激烈的反应,不仅铁腕处置,还让献帝亲自监斩自己的心腹,连献帝的妃子董贵人都不放过,他意识到了危机,不敢不从姜盛的意思!

    董承等人跪在刑场上,眼看着献帝的车驾出现在刑场上。

    献帝在卫兵的保护下来到了监斩台上,虽然衣着华丽,排场也很大,但献帝面无表情,跟泥塑一样。

    主持行刑的是法衍,他原来是廷尉卿,姜盛改革官制之后他改任法务部的部长,全国的律法刑罚都是他负责的。

    法衍看着时辰差不多了,就跪倒在献帝面前,奏道:“皇上,罪犯均已验明正身。时辰快到了,臣请皇上恩准,准时行刑。”

    献帝什么都没说,只是点了点头,法衍道:“臣领旨!”

    说罢就起身对着刑场高喊道:“皇上有旨,准时行刑!”

    开始还比较安静的董承此刻乱了阵脚,高呼“皇上救命!”

    董贵人更是撕心裂肺的哭喊,刑场上一片鬼哭狼嚎。

    献帝没有任何反应,董承就开始历数姜盛的“罪过”。

    正常情况下,法衍应该让他们闭嘴,但姜盛特别提示,随便他们怎么说,准时行刑即可。

    董承说了一大堆,百姓们开始斥责他胡言乱语,后来扔石子、扔鸡蛋、秽物的人比比皆是。

    姜盛就是要这种效果,让献帝亲眼看看姜盛是如何得民心的。

    时辰已到,法衍高喝:“行刑!”

    刽子手手起刀落,几十条人命瞬间死亡!

    鲜血喷的满地都是,混杂着污秽之物,令人作呕。

    献帝虽然经历过数次战争,却是头一次见这么多人头落地,早已吓的面如土色,很快就摆驾回宫了。

    回宫之后,他才发现自己裤裆里早就湿漉漉一片,吓尿了!

    徐玉娥刚成为皇后不久,还是迁都洛阳之后封的,见了献帝如此狼狈模样,连忙过来劝慰。

    献帝受姜盛之气,心情糟糕,而徐玉娥是姜盛的人,他当然看不顺眼,直接一脚蹬倒了徐玉娥。

    徐玉娥花容失色,看着满脸怒色的刘协,惶恐的拜倒。

    伏贵人这时候也来了,她现在正巴结着争皇后呢,见这也机会,急忙挖苦讽刺徐玉娥。

    献帝一时之气,见徐玉娥惶恐的拜倒,心里多少挽回了点皇帝的颜面。

    伏贵人这么说话,徐玉娥是一点都不辩解,献帝反倒接受不了了,徐玉娥再怎么也是献帝的第一个女人,而且是皇后。

    献帝道:“伏贵人,说话要谨慎,不知道自己什么身份吗?”

    伏贵人只好住了嘴,拜道:“伏寿知罪了,请皇上宽恕。”

    献帝扶起徐玉娥,说道:“是朕一时失态,起来吧。”

    献帝和徐玉娥搀着往内室走去,完全没管伏贵人。

    伏贵人知道徐玉娥出自姜盛府中,心生怨恨,就借着父亲付完入宫的机会,劝父亲效仿董承,对付姜盛。

    还没等出宫门,就被吕布的人拿下了,随后几天伏贵人被杖毙,伏完一家彻底玩儿完,上下六十九口一个不剩。

    姜盛这人就是这样,你不犯他,他就说大善人,对你百般好,但你要是犯他,他发起狠来谁都挡不住。当初的十常侍是这样,董卓是这样,袁绍也是这样,结果怎样,都被姜盛挨个收拾了!

    经过这么一搞,京城那些蠢蠢欲动的人都知道轻重了,干嘛放着好好的待遇不要,去反姜盛呢?

    洛阳事已经平定,姜盛也召见了甄俨:“这次平叛,你功不可没啊!”

    “王爷过奖了,这是微臣的职责。”

    “功就是功,孤还是要赏的,随后就以皇上的名义下诏封赏。孤还有一事,希望你亲自去做。”

    “请王爷吩咐!”

    “本朝班超出使西域,重开了丝绸之路,百年来,大汉政权不稳,对西域的管理名存实亡,急需恢复,而且今后一段时间要有很多大战,需要大量的物资财富,丝绸之路就是一个很好的途径,我想让你带商队出使西域,拓展那边的市场,等稳定下来,再派人继续往西,争取跟波斯、罗马建立贸易关系,同时也要加强西部的情报队伍。”

    甄俨道:“微臣遵命!那大汉的情报?”

    “交接给秦绾吧,她是个好手!”

    甄俨这才明白,抓董承和伏完两派,情报队伍表现得高效稳妥,姜盛犯疑忌了,越是身居高位的人越是谨慎,这么一支无孔不入的情报队伍,姜盛当然要掌握在自己手里。

    秦绾是童琳亲选和培养的接班人,姜盛还是她的救命恩人,忠心耿耿,甚至在姜盛出征在外的时候充当了通房丫头的角色,但从没有考虑晋位或者其他要求,默默无闻的为姜盛奉献着,情报队伍交给她,再合适不过了。

    甄俨不是傻子,知道姜盛的意思,当即接受了西域都护的职位,并表态把甄家商业帝国的半数产业捐赠给朝廷工财省。

    姜盛很满意,批令擢拔甄家的两百多名白身子弟担任六品或者七品的官员,以作为对甄俨的回报。

第387章 禅位() 
甄俨是个懂得进退的人,这些年姜盛明里暗里保护甄家商业集团发展,甄俨心知肚明,他也知道如果不全力支持姜盛,不用姜盛动手,光那些财团就可以干掉甄家了。

    西域都护再怎么难做,也是一品的待遇,甄俨也不至于存在心理落差,于是他把经营了二十多年的情报战线全都交接给秦绾,他捐赠的产业也都是与情报相关的商队、酒楼客店等。

    秦绾在姜盛手把手的教导下建起了另一支情报队伍,本来是专门监督三品以上官员的,这回直接跟甄俨情报队合并了,归秦绾一人管理,另外还承担了律法部的秘密侦查任务。

    情报队伍的集中是姜盛加强统治的重要一步,自此,大汉已经完全在姜盛掌控之下。

    南方各地兵马正在集结,物资正在调运,目前正在准备大战,但姜盛在完成战略准备之前是不会主动出击的。

    得空的姜盛回到了洛阳,入宫觐见献帝,“禀报”了大汉目前的情况和统一战略。

    献帝恼火姜盛,但也不敢明着来,他虽然喜欢徐玉娥,但也知道徐玉娥出自姜盛门下,为了保命还是要跟徐玉娥保持亲密关系。

    刘协的儿子刘懿完全不懂这些,刘协却得为他考虑,江山保不住就保不住吧,最起码他皇家的血脉能延续下去。

    姜盛并非董卓李傕之流,不会太过为难他。

    献帝想来想去,不想再坚持了,不想再死要面子顶着这个有名无实的皇帝名号。

    他召见了荀彧,有一搭无一搭的问了一些政务方面的问题,然后提到董承和伏完两派的悲惨下场,他这个皇帝做的太没劲了,想退位让贤。

    荀彧道:“皇上,晋王处置董承伏完的方法是激进了一些,但并没有逼迫皇上之意,纯粹是为了防止后方干扰前方作战而已,皇上多虑了。”

    刘协道:“荀爱卿一向忠君为国,朕召你过来,并非听你劝阻的,只想让你出出主意,怎样才能安安稳稳的延续朕的血脉。”

    荀彧道:“皇上切不可有此灰心之语,微臣不才,愿意去劝说晋王,不可谋朝篡位!”

    刘协道:“朕生于乱世,性命几次差点不保,都是姜盛救朕,现在天下初定,姜盛又是雄才大略,爱民如子,朕多有不及,闻天下百姓,对姜盛拥护者十之八九,人人爱戴,众望所归。朕实在无颜尸位素餐,只求安稳度日。”

    荀彧沉默了,姜盛的威望确实很高,对大局的掌控也是强有力的,关键的是军队都死心塌地忠诚于他,这样一个强势的异姓王,怪不得献帝自惭形秽。

    权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