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姜汉风云 >

第193部分

姜汉风云-第193部分

小说: 姜汉风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三省六部各抽了四人,分别组成四个工作组到四个皇子任职的地方明察暗访,考察他们的政绩和百姓的认可程度,通过得分的形式进行综合评判。

    之前姜盛没登基,他的妻妾就培养各自生的儿子,奔着继承姜盛的目标去的,登基后,她们更是培养自己儿子奔着太子之位,没想到姜盛不考虑文武大臣和妃嫔的意见,而是派人下去考核,能不能成太子,完全不会像之前朝廷一样,而是看政绩和百姓认可度。

    不过总是有运作的空间,几个皇子属地的大小官员们开始忙碌起来,为了让自己区域的皇子继承大统,他们好收获从龙之功,就在考察组到来的时候巴结逢迎,投送重礼,并在百姓评价方面弄虚作假。

    由于是初次搞这些东西,大家都掌握不住这个分寸,所以就比较混乱,姜盛在这之前都明确告知过那些重臣和武将不得插手,他们能做的只是服从朝廷,朝廷服从皇上。

    秦绾虽然跟姜盛又多次肌肤之亲,但姜盛一直没有给她名分,也不让她怀孕,就是为了保证有一个忠于姜盛又保持中立的人。这回考察皇子,秦绾被委以重任,那就是监督考察组。

    正如姜盛所料,四个考察组都有问题,证据上来之后,姜盛下诏重处,三十六人均以欺君之罪被斩首,且三代以内不得为官。

    如此重处,可见姜盛的底线,自此,再没有敢乱搞的,皇子们也形成了规矩,凭政绩和百姓认可度说话。

    经过层层考察,加上姜盛对儿子们的评价,得出了综合的分值,姜睿名列第一,姜涵次之,姜博和姜浩再后。

    姜盛把四位皇子召回京城,在朝会上公布了考核成绩,并宣布姜睿为太子,其余三子为亲王。

    由于考核的公正性和客观性,令三位皇子心悦诚服,姜盛要求皇子之间要团结,配合支持太子,太子也要爱护其他皇子,不能有所纷争,如果皇子相争,定斩不饶!

    姜盛说的严肃,皇子们也不敢不听。姜盛知道,如果第一任太子不立下规矩,以后就难了。

    立储考核的客观性,避免了皇子相残的封建帝王悲剧,而各级文武官员也不能选择性的支持皇子,只能执行朝廷三省发布的政策文件。

    三省负责日常国事,涉及全国的政策文件都要皇上御批之后,以圣旨的形式发布,这跟后世的政治体制差不多。

    亲王根据皇上的命令执行监察百官、体察民情、都督军事、巡回审判等工作。

    定好规矩后,姜盛就开始了他的宏图大业,按照他的规划,全国工业体现了地域性特点,每个区域有不同的工业体系,而不同工业区域之间都用铁路连到了一起。

    随着几条铁路线的完工,火车开始投入使用,运载能力超好,矿产资源、生活物资、军械兵器、军队调防等都进入了铁路运输时代。

    远洋船队也被提上了日程,太史慈担任了远洋船队的司令,而本土的海军交给了甘宁。

    甄俨在西域的工作做的不错,不仅把西域各国绑在晋朝的大车上,还远通波斯,发展起了对外贸易,丝绸之路又热了起来。

    海上、陆上两条贸易路线,为晋朝换回了丰富的资源,而且在南洋开辟了殖民地,姜盛派得力干将到南洋任职,每年轮换。

    超强的实力存在,已经具备了全国一统的条件,姜盛发出了统一全中国的圣旨!

第394章 海战() 
甘宁出任海军司令,利用一个月的时间熟悉了舰船性能和武器操作,另外还抽出专门时间恶补了一下海图和航海知识,毕竟长江中和大海里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如果不熟悉海况,很可能会葬送整支舰队。

    姜盛也担心甘宁无法有效指挥整个海军舰队,就专门召甘宁到皇家军事学院(原大汉军事学院)学习。

    军事学院的教材很多都是姜盛直接参与编写的,有很多现代军事思想,不亚于传统的武经、孙子兵法等。

    蜀国那边由于诸葛亮直接指挥涪陵防御战,马超没讨到什么好处,反倒败了几阵,魏延攻打江州的战斗也因为严颜的拼死抵抗而停滞不前。

    而吴国那边,徐晃指挥二十万大军攻略丹阳和会稽,纵使周瑜有经天纬地之才,也只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陆军战斗力确实差了点。

    徐晃一路捷报,打的吴军一退再退,只保住了吴郡和会稽北部,会稽南部被黄忠派出的一路偏军联合山越部族拿下,姜盛只是许了山越首领为山越王的封号。

    吴国最强的就是水军了,陆军不行,只好依托水军了,但当孙权得知甘宁所率舰队的组成时,心凉了半截。

    蜀国通报过来的消息说姜盛有坚固无比的铁甲舰,寻常投石弩箭根本对它无用,而且叫做火炮的东西更是匪夷所思。

    甘宁舰队杀到长江口外的时候,吴国乱作一团,江东的士族豪强都坐不住了,纷纷进谏劝孙权投降,连吴国的朝廷官员都有畏战求降的言辞。

    周瑜一直不说话,孙权就道:“诸位再讨论讨论,孤王且去更衣。”

    更衣是上厕所的文雅说法,孙权这是找个借口出去,周瑜跟了出来。

    “公瑾,你怎么看?”

    周瑜沉默了一会儿,说道:“江东基业岌岌可危,姜盛势大,我吴国内部消极投降观念占了上风,如果强硬用兵,恐怕凶多吉少。”

    “难道要拱手相让?”

    “姜盛水军的战力恐怕是以讹传讹,我吴国水军是何等强大,夷洲崖洲都纳入我吴国疆域,不能灭自己威风、长他人志气。陆军只需守住阵线,水军尚有获胜机会,只要打败了姜盛水军,我们就能保住吴国基业。”

    孙权和周瑜讨论明白后就回到了大殿。

    群臣都在讨论如何投降的事宜,孙权拔出佩剑,砍下了桌案一角,说道:“我吴国水军强大,何惧姜盛?孤意已决,有谁再说乞降之语,乱我军心,此案就是榜样!”

    众人不敢做声了,大殿上静的出奇,孙权道:“大敌当前,我等君臣应该齐心协力。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姜盛就算强大,又能奈我何?命公瑾为水军都督,全力负责水战;吕蒙为左路都督,阻敌之夏侯渊、李典、许褚部;陆逊为右路都督,阻敌之徐晃、吕布、典韦部。各文武务必倾力配合,不得有误!”

    众人领旨,并向孙权表了态。

    周瑜指挥水军以品字形航行,从三面迎战晋军舰队,互成掎角之势,算是比较有水平的海战阵型。

    甘宁的舰队直接就是倒锥形阵列,指挥舰位于最后的中心,护卫舰和驱逐舰分为斜形的两列,在指挥舰前方左右,犹如想开了大嘴,要吞下吴国水军。

    周瑜见甘宁只有几十条船,怀疑这是疑兵,而更大的舰队肯定在不远处。

    他谨慎用兵,在摸清敌手底细之前不会轻易出击,就远远的停下了,三路舰队仍然成品字形分布。

    周瑜观测天气应该不会有巨变,就派出十几条蒙冲舰在周围海域搜索晋军的踪影。

    吴国的蒙冲舰比晋军的护卫舰体型小,机动性还算可以,但跟蒸汽动力的晋军护卫舰相比,就差的远了。

    吴国有大型船航海的经验,所以不太怕航海,在方圆五十里的范围内搜索晋军的舰队,但一无所获。

    周瑜估计这是晋军的前锋,既然周围没有大舰队活动,那就干脆吃掉它,于是吴水军开始围拢过来。

    甘宁看到吴军等了几天才开始进攻,知道周瑜看透了自己舰队就这么几条船,而且无人接应,所以先下手为强。

    甘宁发出号令,全舰队调整战位,准备战斗。

    待周瑜舰队进入火炮射程之后,甘宁发出旗语,各舰船舷上的火炮保护盖被打开了,黑洞洞的炮口对准了周瑜舰队。

    姜盛是特种兵出身,对于旗语还是清楚的,所以晋军海军规定了旗语规则,东吴这边是看不懂的。

    周瑜没有望远镜,看不真切,而甘宁却清楚的看到周瑜舰队的动静,连甲板人员的活动都能看清,也就掌握了先机。

    周瑜的舰队越来越近了,周瑜发现晋军舰船上没有投石机一类的东西,难道他们要登船近战?待看到晋军舰船都是铁甲船的时候,“恍然大悟”,原来他们是想通过撞击来击败敌船。

    想到这里,周瑜令船队停止前进,调整角度和位置,用投石机对付晋军船队,绝不让晋军船队冲过来。

    还没等周瑜军调整好作战位置,“轰——轰——轰”火炮怒吼起来。

    周瑜只看得晋军船舷处冒出一团火,紧接着吴军前面一排舰船就粉身碎骨,炸裂声再次响起,整个吴军舰队都被击中,浓烟夹杂着木屑、断臂残肢四处飘散。

    周瑜的座舰甲板也被铁弹击中,露出一个大窟窿,船舱里的水手传来阵阵惨叫。

    几条蒙冲舰加快了速度,他们看出来晋军也是重远程打击,就想欺近了打,却听得“嗖嗖”的破空之声。

    晋军甲板上的火龙箭发射器已经对准了蒙冲舰,密集的火龙箭完全覆盖了蒙冲舰队,时间不长,这些蒙冲舰就没入了海里。

    周瑜见事不好,连忙发出号令撤退,主舰队退的快,侥幸逃脱,但在前排的舰船已经无法逃脱,因为甘宁的护卫舰已经冲了过来,而且速度极快。

    巨大的“隆隆”声响由远而近,那正是蒸汽机的动静,船顶部的大烟囱冒出黑烟和白色的蒸汽。

    蒋钦见已经逃脱不了,就组织周围几条船去撞晋军护卫舰,走到近前瞬间就被撞碎,而晋军护卫舰却毫发无伤。

    周瑜也被镇住了,知道东吴已经保不住了,就带着残余舰队狼狈逃窜,甘宁发出旗语,务必全歼吴军!

第395章 平吴大决战() 
周瑜的舰队都是风力和人力驱动,正直风平浪静的时候,风力炮用不上,单靠人力,速度就慢了许多。

    很快就被甘宁的舰队围上,顿时炮火连天,一场不对称的海战在长江口外全面展开。

    亲兵卫队护送着周瑜上了一条蒙冲,然后拼命划着,向松江岸上逃去。

    甘宁有心追杀周瑜,但已经很跟吴水军纠缠到一起,难以脱身,虽有机器之利,但沉船碎屑密布,机动性明显差了许多,只能眼睁睁看着周瑜逃走。

    这次海战,姜盛给甘宁的军令是全歼东吴水军,现在几乎是完成任务,但主将还是跑掉了,甘宁心有不甘,在解决了残留在海上的吴军之后,直接率军进攻松江。

    松江是东吴的门户,是长江出海和海上入江的必经之地,周瑜把防御做的不错,之前太史慈率军试图入长江的时候,就吃过亏。

    甘宁却不信邪,指挥舰带头冲进了长江口,周瑜刚逃回没多长时间,还没等喘口气,甘宁就杀过来了。

    海上一战折了蒋钦,水军主力也全军覆没,只能用岸上的武器进攻。

    甘宁在长江混了多年,沿岸的防御早就摸得一清二楚,这也是他敢从水中攻击岸上的底气所在。

    在即将进入吴军射程之内的时候,甘宁令舰队分散前进,自由攻击,但不可分开太远。

    负责江岸防务的周泰见周瑜狼狈回来,知道晋军强大,所以连续几天都吃住在阵地,见晋军大摇大摆地进了他的防区,不敢掉以轻心,首先保持安静,等甘宁绝大多数舰船进入射程的时候,周泰才下令攻击。

    数以千计的石弹如暴雨一般倾泻下来,躲避不及的十余艘护卫舰被击中,舵楼和甲板受损严重,死伤也不少。

    甘宁用旗号命令各船保持分散阵型,自己选角度进攻。

    海军各舰长们都是军事学院的毕业生,受过系统的海战教育,火炮参数的计算非常到位,这在世界上尚属首次,特别是三角函数抛物线理论,远远走在世界首位。

    防御阵地的投石机都是固定的,无法变换位置,晋军早就计算出投石机的位置,调整了射击参数,一轮炮射,那些具有较大杀伤力的投石机都被轰得粉碎。

    没有了投石机的威胁,甘宁舰队开始收拢,在丹徒县江岸浅滩处开始登陆。

    调回吴郡不久的陆逊早就防备着这一天,见晋军登陆,陆逊的步兵、弓箭兵、弩车兵纷纷上场,刚刚登陆滩头的晋军遭遇了重大伤亡。

    甘宁在指挥舰上用望远镜看的真切,怒火中烧,令全部舰船调整战位,用火炮轰。

    正在登陆冲锋的陆战队看到了停止前进的旗号,知道舰队要发威了,于是就地组成防御阵线。

    密集的火炮呼啸着投射炮弹,对陆逊的防御阵地进行了饱和攻击,在这种超越时代的热兵器面前,陆逊就算有天大的本事,也无法避免惨败的命运。

    十之七八的吴军阵亡,炮火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