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姜汉风云 >

第52部分

姜汉风云-第52部分

小说: 姜汉风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哥,既然那姜盛这么厉害,如果我们偷偷地把他杀死,那大家就都不用死了。”张宁不愧是张角的闺女。

    “胡说!以前攻打我们的卢植、皇甫嵩、董卓之流,不管我黄巾兵投降也好、被俘也罢,都逃脱不了他们的屠刀!可姜盛素有仁义之心,我黄巾士卒无论是归降还是被俘,姜盛都以宽仁之心对待,愿意追随姜盛的青壮就留在他军中,不愿意追随的和年老体衰的,姜盛都发给盘缠让他们回乡。若是姜盛不再领军,换了他人来对付我等,大家岂能活命?”

    “如此说来,这姜盛还是好人咯?”张宁道,“那么爹爹和二位叔叔的死就是活该吗?”

    “宁宁,你有所不知,姜盛只是奉命行事,若是他不开战,朝廷就会要他的命。况且,义父和二位叔叔都不是死于姜盛之手,义父乃是病故,二叔死于皇甫嵩枪下,三叔死于叛徒严政之手。”

    “可姜盛屡次与我太平道为敌,死于他的部队刀下的可都是太平道弟子。此仇不得不报!”张宁心中的仇恨并没有消解。

    “宁宁!冤有头债有主!姜盛是仁者君子,你不可造次!他武艺高强,身边又是猛将如云,你不可寻他的晦气,也不要报仇!咳咳——”张白骑疾言厉色,忍不住剧烈咳嗽起来。

    “好——好吧,宁宁记住了,大哥你不要生气啊!”张宁见张白骑如此模样,连忙服软,拍打着张白骑的后心。

    “宁宁,现在不如以前了,我们要为今后的生活考虑,重要的是你要好好地活下去。”

    “大哥,我以后都会跟着你,大家都会好好活下去的。”

    “唉,

    愚兄自知大限将至,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你。”

    “我会照顾好自己的。”

    “兵荒马乱,你一个十岁女娃怎么能照顾好自己?不要任性了,你要听大哥我的话。”

    “大哥有什么话你就直说,我都会听您的。”

    “三日后,我决定率各部归降姜盛——”

    “大哥,不可以!”张宁态度坚决。

    “你听我说完!我今日去见过姜盛了,我部归降之后,青壮年自己选择去或者留,年老体衰者领到盘缠就会回乡。至于你,我已经托付给姜盛了,他会好好保护你的。”

    “大哥,你怎么能把我托付给仇人?”张宁哭道。

    “宁宁!姜盛不是仇人!你怎么能是非不分,咳咳——哇”张白骑咳得凶,呕出一口鲜血。

    张宁大惊,连忙掏出手帕给张白骑擦血。

    “义父把《太平要术》留给你,事关重大,如果没有足够实力的人保护你,你会时刻处于危险之中。姜盛有仁者之风,他说要保护你,那就绝对没有问题。等你长大之后,去留自有你自己选择,我已与他约好,后天戌时我带你去他的行辕,(uukansu。co )你就跟他去吧。”

    “可他若是贪图《太平要术》而据为己有,然后杀我灭口,该如何是好?”

    “我压根儿就没跟他说我们拥有《太平要术》谅他也不会贪图这些道家典籍。你到他府中之后,要谨小慎微,切莫让他身边的人发现《太平要术》在你这里,你至少要在他府中生活六年,待及笄之后,你方可离去,不过要看清形势,三思而后行。义父就你这一脉骨血,你可千万不要胡来。”

    “嗯,宁宁记住了!大哥,那你早点歇息吧,我回帐了。”张宁告辞了张白骑。

    张白骑已经病的不轻,药石无救,就用太平要术上记载的练气之法调息起来,他要坚持到队伍完全交到姜盛手中的时候。

    两天多的时间内,除了大夫和侍女们出入张白骑的大帐外,没有任何人出入,连张宁也没有来探望,张白骑就派人去唤张宁过来,晚上就要分离了,他还有很多话要跟张宁说。

    “禀大帅,小姐她不见了。”

    “什么?不见了?眭固呢,传眭固过来!”张白骑大吃一惊,他想到那日跟张宁说话时张宁的态度,感到不妙,就让人传眭固过来,赶紧找人去。

    “眭将军今早带着几名随从出营,尚未回来!”

    张白骑一口气差点没上的来,他其实才不到三十岁,却已病成这个样子,两鬓白发,看起来都有五十多岁的样子,可以说是真的到了油尽灯枯的时候了。

    张白骑令人去传早上守卫辕门的士兵过来问话,他要确认一下,眭固是不是带着张宁走了。

第一百零九章 张白骑之死() 
守卫辕门的士兵被召到张白骑营中问话,那士兵答道:“早上的时候,眭将军说奉大帅的令,护送大小姐出营躲避,小的验过了令牌,并无异样,所以就没有拦住。小的马上带人去追。”

    “唉,听天由命吧!既然去了,就由他们去吧,你们都退下吧。”张白骑惨然道。

    他拿出一个小锦盒来,颤巍巍地打开,里面是一片帛书和一个长命锁,帛书上面写着张宁的生辰八字。

    张白骑看着这个锦盒出了神,他还记得张宁满月的时候,一家人聚在巨鹿的家中,其乐融融的场景,不知不觉间,已是满脸泪水。

    当天晚上,张白骑独自去见姜盛,姜盛见到张白骑的模样,大吃一惊。

    “张兄!三日未见,怎么会变成如此模样?”姜盛看到张白骑两鬓斑白,哪里是二十多岁青年人的样子?

    “油尽灯枯,在下撑不了几天!”

    “缘何如此?你有何重病?”

    “在下滥用道术,该当此劫!姜兄不必多问。”

    姜盛一直不相信这些所谓七星续命、开天眼等道术,但看到张白骑如此模样,不由得信了。

    “张宁拒绝了我的提议,早上的时候让眭固护送着离开了,去向不明。”张白骑道。

    “希望她吉人天相,眭固随她去,必定会保护她,张兄也不要太担心。”

    “唉,听天由命,由着她去吧。但在下还是希望将军日后若是寻得张宁,一定要多加照拂。”

    “放心吧,张兄,我既然应下了此事,自当穷尽一生去履行承诺。”

    张白骑拿出那个锦盒交给姜盛。

    “这是何物?”姜盛问道。

    “盒中有一片帛书,上面记着张宁的生辰八字。还有一个长命锁,这个长命锁按着花纹一分为二,张宁身上戴着半个,还有半个就在这锦盒里面。他日若是姜兄寻得张宁,用此锦盒,一对便知。”

    “那我就收下了,必不负张兄所托!”

    “若是姜兄不嫌弃,以后要是寻得张宁,就让她在府中做个侍婢,平安度过一生即可,若是姜兄对她无意,烦请姜兄为她寻个衣食无忧的普通人家。”

    “张兄你放心吧,我会把她当做亲妹子看待的,日后给她寻个好夫君,也不枉张兄的信任。”

    “唉,全凭姜兄做主吧。我还有一言说与姜兄,还望姜兄保守秘密。我义父生前得南华老仙传授的<;太平要术>;十卷,内容包罗万象,可惜没有遇到值得拥有它的人。此书就在张宁身上,事关重大,还望姜兄尽快寻得,以免宝书落入歹人手中,而使张宁陷入危险境地。”

    张白骑之所以把这个秘密告诉姜盛,一来是相信姜盛的人品,二来是提醒姜盛,若是太平要术落入歹人手中,则大乱将起。还有一层意思,就是张宁带着《太平要术》很不安全,希望姜盛尽快找到张宁。

    姜盛道:“我记住了!我会尽一切所能!”

    张白骑又拿出一个锦囊交给姜盛,“这是我手书的遗言和太平道大贤良师的信物,今后若是黄巾再起,姜盛可携此物招安其首领,以免生灵涂炭。”

    姜盛收下了锦囊,握着张白骑那双冰冷的手,他不禁有些失落,张白骑虽说是叛军,却是重情重义的真汉子,不免有些英雄迟暮、惺惺相惜的感觉。

    张白骑交代好了一切,就拜别姜盛,自回营去了。

    黄巾军的大营中,

    只剩下两万余人,其余的都各自散去了。张白骑对这些依然追随的将士们拜了三拜,然后一声令下,拔营北上,去归顺驻扎在南皮的姜盛。

    姜盛军旗号鲜明,分列在城头和城下,军威昭然,姜盛端坐主位,静待张白骑军的到来。

    这是个万民欢腾的时刻,自黄巾之乱一来,冀州终于真正安定下来了,受降的场地外围,站满了围观的百姓,他们都来见证这一重要的时刻。

    吉时到,张白骑下马步行,带着各部将领来到姜盛面前。

    张白骑除下盔甲,跪地拜道:“罪民张白骑拜见大人!”

    姜盛起身过去搀着张白骑,道:“张兄无须多礼,来,坐着说话!”

    张白骑却是死跪不起,双手呈上了黄巾军的帅印和各部将领的印绶,张南接了过去。

    按着受降的仪式,交出印绶信物之后,全军就要交出铠甲兵器,张南带兵监督黄巾降众完成了这一道流程,然后禀明姜盛。

    姜盛就按着原先的做法,先清点出老弱病残,然后令青壮年自愿选择去留,并现场发放少量的盘缠。

    结果所有的青壮年都选择留下,那些老弱病残属于强制遣散的,只得告辞离开。( #46;uuknm )

    姜盛的做法赢得了这些黄巾降兵的拥护,虽然黄巾为害冀州两年,但百姓们看到这些黄巾兵衣衫褴褛、满脸菜色,同情心超过了仇视心,姜盛也因此赢得了民心。

    受降仪式即将结束的时候,张白骑突然抢过姜盛身边一名卫兵的刀,众人大惊,眼看着姜盛遇险却救援不及。

    姜盛心中也是一震,这张白骑要干什么?

    张白骑惨然一笑,道:“张白骑对将军无以为报,就用这项上人头报答大人吧!”

    姜盛阻拦不及,张白骑已经横刀自刎,鲜血喷了一地,张白骑倒地之后,脸上还带着笑,英雄末路的笑。

    这几日的交往,姜盛已经把张白骑视作兄弟,此时见张白骑死得壮烈,忍不住泪眼婆娑。

    众黄巾降兵见张白骑如此壮烈,都纷纷跪地叩拜。

    本来晴好的天顿时阴云密布,鹅毛大的雪片纷纷扬扬的飘落下来。寒风怒号,仿佛在送这位忠义汉子一程。

    姜盛见如此景象,心中大为震撼,星相之言,不由得不信!当即宣布要为张白骑风光大葬,全军出自黄巾的将士们都可以出席送殡仪式。

    那些出自黄巾的将士们都铁了心追随姜盛了,因为姜盛是个君子!是个仁者!为黄巾降将风光大葬,这也是冒天下之大不韪了,而姜盛却真正这么做了,重义气的汉子,向来都是受人敬重的。

    三天后,张白骑的大殡仪式在姜盛的主持下举行了,南皮城外近三万人出席,几乎都是归顺官军的原黄巾将士,而这些人当中,也有两个没有归顺官军的人混在其中。

第一百一十章 灵帝赏() 
姜盛亲自扶棺送行,在南皮城外一处风水宝地厚葬了张白骑,并题写了碑铭,真实记录了张白骑的大义之举。

    而混在人群中的眭固和张宁亲眼目睹张白骑下葬之后才悄悄的离开了,或许姜盛真是张白骑所说的仁者和义士。

    冀州平了,黄巾降了,百姓安了,姜盛也该班师回朝了,审配请辞赵国相的职务,决意跟随姜盛。

    审家在冀州虽说比不上甄家牛叉,但也属于地方豪强,亲朋好友都劝审配不要跟随无权无势的姜盛,但审配只说自己不会看错人,家人苦劝不住,就由着审配去了。

    班师在即,姜盛令各部统计伤亡人数,计战死一万一千余人,重伤者六千多人,轻伤者不计。当初从京城带出来的三万军损失半数,姜盛觉得这样回去没法向灵帝和北军中侯交代,就令归顺的黄巾和黑山将士自行报名,愿意去官军的,登记户籍之后即可随官军入朝,到时候正式编入,毕竟姜盛是没有权利把这些人直接纳入官军。

    经过筛选,愿意加入官军的不足万人,余者计四万两千五百多人表示不愿加入官军,而是跟随姜盛。那些官军中也有十常侍的眼线,这种情况很快就传到张让耳朵中。

    姜盛并不傻,这么多人表态愿意追随姜盛,这可是令朝廷极为忌惮的,近两万官军随便哪一个嘴巴不严,姜盛就得完蛋。

    “诸位将士,我姜盛乃出征之将,得胜之后就要班师回朝,手下只许留亲兵卫队,各位的盛情,本将心领了。褚燕将军奉诏经略冀州山区,你们若是不愿入官军,可以去投靠平难中郎将褚燕将军,或者回乡去吧。”

    燕赵之地多忠烈,不入官军的这些将士们泪别姜盛,有的打点行装回乡了,有的北上去投奔褚燕,偌大的官军大营顿时空了下来。姜盛组织大军清点物资,收拾行装,只待班师回朝。

    褚燕奉姜盛为主公的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