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姜汉风云 >

第63部分

姜汉风云-第63部分

小说: 姜汉风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过不多时,童琳穿戴整齐,如受惊的兔子般逃回了自己的房中。房中的侍女们见童琳回来的步态,知道主子被宠幸了,心中都是高兴不已,主子受宠,他们这些侍女自然也会有好处的。

    姜盛正在洗漱,这时候周仓来报说冀州刺史王芬求见。

    “好,让他在前府相候,我稍后就来。”

    周仓自去回报王芬,“大人请稍待片刻,我家主公正在洗漱,稍后即来拜见大人。”

    王芬心中不满,姜盛虽说立了战功,但毕竟比王芬的职位低了很多,若不是有求于他,早已治他不敬之罪了。

    过了半晌,姜盛才姗姗来迟,“劳大人久候,末将真是过意不去啊。”

    “将军军务繁忙,是本官冒昧打扰了。”

    “大人,请上座!末将恭听训示。”姜盛倒也谦虚,毕竟这王芬也是帮过自己。

    “本官久闻将军有大才,不知对这朝局有何看法?”

    王芬此问让姜盛心中疑惑,大老远跑来就是为了问这个?

    “末将乃粗鲁武夫,岂敢在大人面前班门弄斧?”

    “哎,将军尽可言及,本官洗耳恭听。”

    “数年来,天下烽烟四起,民不聊生,此乃乱世之局啊。”

    “不知将军以为这乱世之局起因为何?”

    “宦官当道,朝纲不振,此乃一也;卖官鬻爵,层层盘剥,此乃二也;至于这三嘛,就在于天数了。”

    “将军慧眼,一语道破天机,正如本官所想啊,

    十常侍不除,则天下永无宁日。不知将军可想过除阉宦以安社稷?”

    “末将倒是想过,不过时机未到,不宜轻动啊。”

    “前日里,本官之友平原襄楷夜观天象,不利于宦官,黄门、常侍皆有灭族之祸,正是为朝廷扫除尘埃之时啊,不知将军以为然否?”

    “大人有话不妨直说!”姜盛看出王芬的来意了。

    “将军果然乃爽利之人,本官来此,就是想邀将军共谋大事。”

    “谋大事?”

    “正是。十常侍之所以跋扈无道,乃皇上庇佑也,若是没有皇上的庇护,十常侍之命如草芥耳。”

    “皇上宠信张让之流,大人可是要末将设法离间其中关系?”

    “非也!皇上乃是借宦官之手得登大宝,必不会据而远之,此策不妥。为今之计,只能另立新君以代之,方可成事。”王芬知道姜盛为人正直,所以直言相告。

    “另立新君?大人不是说笑吧?”姜盛记得历史上是有这么回事的,只不过王芬没有成功。

    “当然不是说笑,本官早有此意,合肥侯是非分明,又有文物之才,( 可堪大用,若是立合肥侯为君,废刘宏,诛阉宦,可还我朗朗乾坤。”

    “大人请三思啊,此事必不可成!”姜盛知道历史,当然不会盲从。

    “现在朝廷忙于应付西凉、幽州战事,京师兵少,而且北军将士有很多都是将军的旧部,只要将军登高一呼,则雒阳必落入将军之手,到时候我等广造舆论,将军可迎合肥侯入京登基,从龙之功必保将军位极人臣。”王芬说的口沫横飞。

    姜盛暗暗鄙视,就道:“大人只看到了对我有利的一面,而忽视了不利的一面。皇上虽然不理朝政,迷信十常侍,但毕竟已是即位多年,早已深入民心,而且朝中旧臣仍然忠于皇上,张温、皇甫嵩等统军大将也是忠心不二,十常侍铰链外臣,仍可聚力一击。而合肥侯取而代之,则名不正言不顺,且实力弱小,难当十常侍的反扑。大人还是不要自寻死路为好。”

    “合肥侯也是帝室之胄,取而代之并无不妥,只要将军鼎力相助,西凉官军远水难救近火,不足为虑。请将军为天下臣民计,出手相助!”王芬拱手道。

    “请恕末将难以从命!”姜盛态度坚决。

    “唉,我以为将军能深明大义,没想到与孟德无异,罢了,本官就当没来过,告辞!”王芬见姜盛毫无回旋的余地,拂袖而去。

    看来王芬是去找过曹操了,曹操果然如历史所记载,回绝了王芬。不过都看在王芬乃是清流派,没有告发。姜盛也是一样,自己不与他们同流,但也不至于出卖王芬。

    王芬走后,褚燕进来了,“主公,诏令到。”

第一百三十章 灵帝北来() 
【今天早上起床晚了,没有及时更新,请大家谅解,感谢书友“梦幻226688”不吝打赏】

    王芬走的时候,满脸怒气,褚燕跟他打招呼他都不理,扬长而去。

    “主公,诏令到。”褚燕把宫中八百里快马送来的诏令呈上。

    姜盛看了看,原来是灵帝听闻冀州已经稳定下来,想巡视他当皇帝之前在河间居住的地方,让姜盛领军护驾。

    “主公,皇上幸河间之日快要到了,我等现在就要组军南下,要不然就耽误了。”

    姜盛看着诏令出神,历史上记载,王芬就是准备趁着灵帝巡视河间的时候发难的,不过当时是太史观察到星象不对,极力劝阻,灵帝才取消了行程,王芬未能得逞。

    其实因为姜盛的穿越,而灵帝又相信姜盛,太史的劝阻并未成功,所以才会有此诏令。

    灵帝发出诏令之前的几天,冀州刺史王芬呈上了一份冀州黑山贼死灰复燃的奏报,报请朝廷批准他征募军队讨伐黑山贼,以确保灵帝巡视河间期间的安全,灵帝准奏。

    王芬就与他的好友以及支持者征募兵勇,达两万之数,聚在邺城外候命。

    灵帝由雒阳去河间国必要经过魏郡,屯兵于邺城,正是灵帝北上的途径地,而且邺城是冀州的治所,屯兵在此也能掩人耳目。

    王芬就想在灵帝路过此地时突然发难,完成他另立新君的美梦。他刚回邺城的时候还担心姜盛和曹操会出卖他,但过了月余也不见动静,知道姜盛和曹操都没有告发他,这才放下心来谋划大事。

    灵帝觉得冀州有王芬和姜盛保护,巡视河间应该不是问题,就令十常侍赶紧准备巡视有关需用,尽快启程。

    太史观测天象之后,说冀州主星暗淡,恐怕灵帝巡视河间之行会面临危险,就苦劝灵帝不要去冀州。

    灵帝道:“姜盛早已平定冀州之乱,只有少许宵小之徒作乱,王芬就可解决,岂会有什么危险?”

    太史道:“皇上,星宿之像做不得假,此去冀州必有危险,臣请皇上取消行程,可保太平。”

    灵帝道:“不必再说,朕意已决!为安全起见,朕令姜盛率军护驾,自当护得周全。”

    张让道:“皇上还请三思啊,说不定这危险就来自那姜盛。”

    灵帝定定的看着张让,“爱卿过虑了,上次爱卿口口声声说姜盛谋反,最后还不是错怪了他吗?难道爱卿定要与姜盛为敌吗?”

    张让见灵帝不悦,连忙道:“老奴并非与那姜盛为敌,只是为皇上的安危考虑。”

    灵帝道:“传诏给姜盛,令其率军赴魏郡接驾。”早有小黄门前去准备。

    太史苦劝无望,只得告退,连张让劝阻都不行,他一个小太史没必要自讨没趣。

    且说姜盛接到诏令后即密令周晋南下打探消息,果然探得王芬的两万兵马聚集在邺城。

    姜盛虽然没有出卖王芬,但他也不会让王芬得逞,因为灵帝对姜盛还是蛮不错的,姜盛不能眼睁睁地看着灵帝遇害。

    姜盛把劝阻灵帝巡视河间的意思写成奏报,令人连夜送回京城,但他还不放心,怕灵帝不听劝阻,执意北行,那样王芬就可能成功,所以姜盛又令褚燕调集骑兵一万,步兵两万,克日南下魏郡,以应万全。

    褚燕把兵马调集完毕之后,姜盛令褚燕留守灵寿,而自率大军南下迎驾。

    三位娇妻自然是不舍得,但大事为重,都出府送姜盛出征。

    姜盛一身戎装,英气逼人,直把三位美女看得心花怒放。三万大军在姜盛的率领下浩浩荡荡,往南而去。

    且说灵帝的车驾已经出发,小黄门蹇硕和赵忠、段珪等六位常侍陪同。而姜盛的奏报却被送到了雒阳。

    留守雒阳的张让听说是姜盛的奏报,就派人收了,私自拆阅。见姜盛在奏报中说冀州尚未完全平定,劝阻皇上北巡。当即上了心,看来这冀州真有可能会出事。

    张让虽然跟姜盛不对付,但看到姜盛也在劝阻皇上北巡,知道事关重大,就派人星夜劝阻灵帝,但未提及姜盛的奏报。

    灵帝脸色一沉,道:“张常侍这是想做什么?他一再反对朕北巡,到底是何意?难道冀州有什么事瞒着朕吗?”

    赵忠连忙道:“皇上息怒,张常侍定是知道了什么不祥之事,所以才劝皇上回京的。依老奴看,皇上还是回去吧。”

    灵帝道:“诸位爱卿,朕不知道你们与姜盛到底有何矛盾,但朕相信他。”

    有灵帝这句话,众人不再言语,但几位常侍们却对姜盛生了妒意,姜盛跟常侍们不对付,若是灵帝宠信姜盛了,  )他们十常侍肯定要受冷落的,甚至有可能毁在姜盛手中,因为姜盛有战功和军权啊,他们十常侍平时对将领们呼来喝去,但真正关键时候,这些将领们未必就肯帮十常侍。

    健硕心中还生了另一种想法,姜盛之前曾跟他说掌握了张让的一个小秘密,难道张让在冀州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东西吗?这可是扳倒张让的好机会。于是就对灵帝道:“皇上,老奴以为冀州可行,张大人有些杞人忧天了。”

    蹇硕这么说了,大家还说什么啊,灵帝是铁了心要巡视河间的。桓帝的时候,灵帝刘宏还是河间的没落皇族,桓帝驾崩之后,外戚窦氏选中了刘宏继任皇位,十几年来从未回过河间老家,也难怪思乡情切啊,既然决定了要去,那是自然要去的。

    姜盛的猜测略有偏差,他以为是灵帝不听劝,实际上是灵帝根本就没看到姜盛的奏报,若是灵帝见到了姜盛的奏报,说不定能取消行程。

    姜盛的探子探得了灵帝的行踪,连忙回来报告了姜盛,姜盛令大军快速行进,要赶在王芬发难之前把灵帝接到。

    王芬的探子也发现了姜盛大军的踪迹,来报与王芬。

    王芬怒道:“姜盛你不帮我也就算了,竟然助纣为虐,来坏我的大事!”

    许攸道:“文祖兄(王芬的表字),我去会会那姜盛,设法缠住他,你们要速战速决,不可迟疑。”

    王芬道:“如此就拜托子远(许攸的表字)兄了,大事成败,就看子远兄的了。”

    许攸虽然自信满满,但姜盛听不听劝,那就不是他许攸所能决定的了。

第一百三十一章 改道() 
【书友们给力啊!第二更了!】

    灵帝的车驾行至汤阴县,留驻休息三日。

    严阵以待的王芬大为着急,按着他原来的预计,灵帝要在姜盛大军赶到前就会到达邺城,现在看来,反倒是姜盛先到,虽然许攸去缠住姜盛,但不敢保证能成功,王芬就率大军南下去汤阴主动行事。

    论起侦察的水平来,王芬的斥候跟姜盛的完全不在一个级数上,王芬的动向早已被姜盛探知。

    姜盛恼恨王芬,但又不能挥军去打王芬,毕竟王芬对他还是有恩的,当日姜盛被诬陷谋反的时候,王芬也是联络了不少郡县官员声援姜盛的。

    权衡利弊之下,姜盛率骑兵绕过王芬的部队,径去接应灵帝,然后护送灵帝绕过邺城,由魏县北上,而令步军折向东进驻魏县,防范王芬半路拦截,只要灵帝在姜盛护送之下离开魏郡,则王芬行事无望,必会放弃废灵帝之事,不过可惜的是,赵忠等常侍们也得以活命。

    王芬的部队都是步、弓兵,行进速度远不及姜盛的精锐骑兵。姜盛得以抢在王芬前面接上了灵帝,而许攸并未追到姜盛,无功而返。

    “末将叩见皇上!”姜盛来拜见灵帝。

    “不必多礼!朕令你在邺城相候,为何你会来此?”

    “启禀皇上,冀州并非盛世,难保有不法之徒冲撞冒犯皇上,所以末将擅自离开冀州,还望皇上恕罪!”

    “哈哈哈,你来护驾,何罪之有啊?”

    “皇上,末将斗胆一言,请皇上返程回京。”姜盛拱手道。

    “返程?难道你也反对朕巡视河间?”

    “皇上,逆贼张纯往来冀幽之间,行踪难测,末将不敢托大,是以请皇上暂时回京,待冀州完全太平之时再来不迟!”

    “朕相信你的能力,你都率军来此了,朕还有什么可担心的?不必劝了,朕意已决,你就尽责吧。”

    姜盛见灵帝不为所动,就道:“既然皇上执意北行,请允许末将调整行军路线,若是皇上不答应,末将定会拦阻御驾。”

    灵帝道:“好,朕就按着你的路线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