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姜汉风云 >

第97部分

姜汉风云-第97部分

小说: 姜汉风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排名第一的是前侍郎张钧的幼孙女儿张雅,年方十五岁。黄巾之乱时,张钧因为与十常侍为敌而冤死狱中,其女眷被收为官妓,这最小的孙女被姜盛收进了平东将军府。

    童琳这时候才知道张雅的身份,怪不得那日搜索皇上和陈留王的时候,宦官一言不合,就被张雅斩首,原来是有仇恨。

    童琳宣布越女营第一高手是张雅,张雅很是不安,因为她知道,若是童琳出手,她绝对得不了第一名。

    比武结果出了,童琳选择了张雅等前九名女兵作为姜盛的贴身侍卫,而其余女兵都被纳入了越女营,而她们所担负的任务已经有所不同。(。)

第一百九十九章 董卓乱政(九)() 
童琳、张婉蓉作为姜盛的妻子,对越女营只是名义上的领导,而越女营的日常训练和遂行任务都是由选拔总评排名第一的秦绾负责。【无弹窗】

    被童琳选出的九名女兵不再是越女营成员,而是姜盛的专职贴身侍卫,越女营兵力为四十六人,成为姜盛专用的特务部队,而她们并不为世人所知晓,用姜盛的话说,她们就是影子部队。

    为了防止引起董卓的猜忌,秦绾这支队伍平时仍以平东将军府的侍婢身份存在着,不用做端茶倒水等伺候人的事务。

    选出的九名侍卫被童琳召到了房中,这位十九岁的姑娘虽然没有经过大婚,但实际上已经成为姜盛府中的主母。

    童琳道:“你们九人从此就是将军的贴身侍婢,也是将军的影子,将军以后的安危就交给你们了。”

    “主母放心!我等坚决不辱使命!”

    “我为你们取了一个名号,叫做姜九钗!你们每个人对外的称呼都叫做姜九钗,而内部的排名就是大钗、二钗、三钗,依次排列,九钗皆听大钗号令。如果谁死了,则后面依次补位,活着的人要精心选拔一女,补入九钗之列。”

    九人连连点头,童琳继续说道:“你们要遵守的纪律只有五条:第一,你们谁都可以死,将军不可以死;第二,一切以保护将军安全为原则,在无法保证将军安全的情况下,就算是将军下令,你们也不可离开将军半步。”

    九钗用心聆听着,童琳又道:“第三,你们保护将军最多同时出现六人,最少两人,另外三人负责延续九钗的存在;第四,口风要紧,就算是死,也不可泄露将军的秘密;第五,不可主动与将军发生情爱之事,若是将军要求侍寝,必须另选一人保护之后方可侍寝。凡是侍过寝的,必须退出九钗。你们听明白了吗?”

    “听明白了!”九钗齐声道。

    “好,今日起,大钗张雅负责组织轮班事宜,对将军严加保护。”

    姜九钗在童琳的一手操办下正式投入工作,姜盛刚开始还有些不适应,同一房间里有两个手握兵刃的女子睡觉,都不敢召童琳她们侍寝,到得后来,还是童琳主动了,在九钗守护的榻上与姜盛行之欢,姜盛开始的时候根本不举,后来才慢慢消除了阴影。

    那二钗都是黄花少女,亲眼目睹这人生乐事,羞得面红耳赤,但她们并没有忘记自己的职责,虽然心痒难耐,但还是控制住了,几次之后也都习以为常了。

    话表两头,

    董卓得了吕布投效和姜盛支持之后,威势更盛,逼迫少帝下诏,拜姜盛为镇东将军,吕布为骑都尉。

    少帝再傻也知道怎么回事了,对董卓的态度明显冷淡了下来,董卓就加紧了废立之事的准备工作。

    朝会之后,董卓在宫中设宴,招待群臣,却让吕布率千余虎贲侍立殿内,又让姜盛部署玄甲武士千人守于宫门内。

    酒过数巡,董卓按着佩剑说道:“现在皇上黯弱,不可以奉宗庙,我将效仿伊尹、霍光的做法,废皇上为弘农王,改立陈留王为帝。有不从者斩!”

    群臣惊惧,大气都不敢出一口,哪敢出言反对。这时中军校尉袁绍挺身而出,说道:“皇上刚刚即位,并无失德之事,你要废嫡立庶,这是要造反吗?”

    董卓拔出佩剑,怒道:“天下事在我。我要这样做,谁敢不从?你是觉得我的剑不锋利吗?”

    袁绍也拔剑喝道:“你的剑锋利,我的剑未尝不锋利!”

    董卓挥剑去砍袁绍,袁绍也挥剑迎战,吕布挥戟就要杀袁绍,李儒连忙制止,对董卓道:“主公,大事未定,不可妄杀!”

    袁绍道:“道不同不相为谋!告辞!”说着就提剑出了殿门,却见赵云率军守在宫门内。

    袁绍认得赵云是姜盛的卫队一把手,心中暗惊,难道姜盛真的投了董卓?

    “子龙可是要拿我袁绍邀功乎?”

    赵云拱手道:“袁将军不必惊忧,我家主公有言,若是袁将军出来,不可拦阻。还要奉劝你一句,董卓眼里容不得沙子,早早远离京师,以图后事。”

    袁绍拱手道:“此等人情我袁绍记下了,代我谢过姜将军!后会有期!”回营之后,袁绍就把印绶挂在辕门上,独自往冀州去了。

    话表两头,袁绍提剑离开之后,董卓对袁绍的叔叔、太傅袁隗说道:“你这个侄子甚是无礼,我看在你的面子上,不跟他计较。你说我废立之议有道理吗?”

    “司空之议并无不当!”

    “好!有谁还反对废立之议的,以军法从事。”

    群臣惧怕董卓,都纷纷表示支持董卓的做法,董卓很是满意,就送群臣出宫,又召镇东将军姜盛、城门校尉伍琼、侍中周毖等人议事。

    “袁绍此去该如何处置?”

    “袁绍忿忿而去,若是逼急了,必会生变,袁氏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布天下,若是他聚拢豪杰兴兵作乱,恐怕不好应付。不如赦免他,封他个郡守,一来袁绍感念董公仁德,消除隐患;二来,也全了董公宽仁爱才的名声,董公以为如何?”姜盛说道。

    周毖也道:“袁绍优柔寡断,看书(m )不足为虑,给他个官做,可安民心。”

    “嗯,言之有理,那就拜他为渤海太守吧。”

    且说袁绍听了赵云传达姜盛的建议,挂印逃走,到得冀州地界的时候,朝中诏令下达,也送到了冀州。

    袁绍得知董卓拜他为渤海太守,本来不想就任,后来一想姜盛的“以图后事”,又改变了主意,接受董卓的任命,到冀州渤海郡上任去了。

    到任之后,袁绍就开始积蓄自己的实力,为武力反董紧锣密鼓地准备着。

    而董卓那边也没闲着,废立之议在武力压制下得到了群臣的支持,他又带亲兵冲入何太后居住的长乐宫,厉声指责少帝的不是,口沫横飞,直喷到何太后脸上,何太后对董卓的粗暴行径很是不满,但武力的威胁就在眼前,她也只好服从董卓的命令,公开宣称支持废黜少帝。

    各方面条件都已具备,董卓就让李儒布置废立仪式,定于九月末行废立之事。(。)

第二百章 董卓乱政(一十)() 
九月末,董卓令人召集雒阳四品以上的文武官员上朝议事。Δ

    偌大的嘉德殿中,文武百官从殿内排到殿外,这是自桓帝一来,从未有过的场面。

    百官到齐之后,董卓又使吕布“护送”何太后和少帝入殿,待何太后、少帝及文武百官都入殿之后,董卓才姗姗来迟,而姜盛则跟在董卓身后入殿,脸色冷峻,随行的玄甲武士就把守在殿门口。

    董卓入殿之后即在少帝左下侧站立,姜盛则立于武将序列中,在他前面还有车骑将军等高级武将。

    董卓环视一周,突然拔剑在手,喝道:“天子暗弱,不足以君天下。今有策文一道,要向诸位臣工宣读。李儒,读吧。”

    众臣也都知道这是什么,都如老僧入定,不出半点声响。

    李儒展开帛书,读道:“孝灵皇帝,弃臣民而仙极;皇帝承嗣,海内侧望。而今上天资轻佻,威仪不恪,居丧慢惰;太后教无母仪,统政混乱,永乐太后暴崩,众皆疑焉。三纲之道,五常之纪,毋乃有缺?陈留王协,圣德在心,规矩肃然;居丧哀戚,言不以邪;修身美誉,天下所闻,宜承继大业,威服万世。兹废今上为弘农王,皇太后还政,请奉陈留王为皇帝,应天顺人,以慰天下臣民之望。”

    李儒读完之后,董卓道:“左右武士,请弘农王下殿!”

    两名武士虎狼一般冲上来,一左一右抓住了刘辨的双臂,刘辨大哭不从,被那两名武士直接拎了下去,按倒在阶下。

    太傅袁隗向前解下了刘辨身上的皇帝玺绶,交给董卓,群臣莫不暗骂。

    董卓又对何太后道:“太后还不舍得这位子吗?”

    何太后泪流满面,不敢应声。

    董卓喝道:“何氏逼迫永乐太后,致永乐太后忧虑而死,大违妇道,令迁居永安宫。来人,为何氏去服。”左右武士直接扒了何太后的锦衣,摘除了太后的专用饰品。

    何氏仅穿薄衫,被武士推到阶下,刘辨与何氏抱头痛哭,群臣也暗暗垂泪,董卓却洋洋自得。

    这时候尚书丁管实在忍不住了,怒喝道:“乱臣贼子董卓,敢为欺天之谋,我要以颈血溅之!”说着就把手中的象简扔向董卓。

    姜盛眼疾手快,

    把象简一把抓在手中,丁管更怒,指着姜盛吼道:“乱臣贼子,你也不得好死!”

    董卓喝道:“武士何在,将此狂徒拿下,退出去砍了!”

    殿内武士连忙过来拖着丁管往外走,丁管骂不绝口,很快没了声息,这时武士将丁管的头颅扔在殿门内,群臣无不惊惧。

    董卓大声道:“请陈留王入殿!”

    蔡邕、刘虞、杨彪等人簇拥着陈留王刘协入得殿来,董卓扶刘协坐上皇位,然后跪倒在地,行大拜之礼,刘协即位,谥号孝献皇帝,即汉献帝,为方便,本书后文均用献帝称呼。

    群臣见董卓大势已定,也只好跪倒,山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刘协按着事先学的礼仪,扬手道:“诸位爱卿平身!”

    “谢皇上!”齐声的呼喊在宫中持续回荡。

    侍中大夫杨彪宣道:“新皇登基,改元初平,大赦天下!”

    何氏和刘辨跪于阶下,直到刘协登基仪式结束才被武士带走,董卓令武士带何氏、刘辨和刘辨的皇妃唐氏去永安宫居住,然后紧锁宫门,严禁群臣任何人进入。

    几天后,献帝下诏,拜太尉刘虞为大司马,封襄贲侯;拜董卓为太尉,领前将军事,加节传、斧钺、虎贲,加封郿侯;拜董旻为左将军,封鄠侯;拜姜盛为右将军,封益侯;加封吕布为都亭侯,董卓部下也均有封赏。

    为了稳固实力,李儒为董卓出谋划策,大肆提拔清流党人,以安天下。

    在董卓的掌控下,献帝又先后下诏,拜杨彪为司空,黄琬为司徒,王允为太仆,恢复陈蕃、窦武及其党人的爵位,提拔他们的子孙。

    本来清流党人对董卓废立之事颇有怨言,见董卓也并非只用自己的人,本来清流党人被阉党打压,都得不到任用,此时董卓给了他们机会,所以清流党人的反董言行都销声匿迹了。

    何进被杀后,宫中各郎署衙门的宦官都被袁绍率军铲除,为了填补属官空缺,董卓矫诏恢复郎官履职,从此宫中各署又恢复了士人主事而非阉人主事的规矩。

    且说何氏、刘辨及唐妃居于永安宫,董卓逐渐断了他们的供给,日子日渐困苦,但董卓还是不放心,就派李儒去除掉他们。

    李儒奉了毒酒入内,说道:“皇上念及手足情深,特赐酒于弘农王,请弘农王饮用。”

    何氏道:“既是皇上赐酒,请大人先饮。”

    李儒扔下一把短刀和七尺白绫,喝道:“不喝酒,就赐此二物,你选!”

    唐妃哭道:“妾愿代皇上饮此酒,还望大人放过太后母子性命。”

    “该掌嘴!妄称弘农王为皇上,你是什么身份?岂有资格代王饮酒?”李儒喝道,又对何氏道:“你先喝还是弘农王先喝?”

    何氏大骂道:“董贼逼我母子,皇天不佑!汝等助恶,必当灭族!”李儒大怒,双手抓住何氏的胳膊,从楼上直接摔了下去,何氏脖颈摔断,当场身死。

    然后李儒又令武士按住刘辨,u看书(ww。uunm)而亲自把毒酒灌到刘辨口中,时候不大,刘辨七孔流血,已然气绝。

    唐妃哭天嚎地,悲伤莫名,李儒道:“左右,赐她白绫,送她归西。”

    武士把白绫拴在梁上,然后抱起唐妃要绞死她,却听得一声暴喝:“住手!”

    李儒寻声看去,只见姜盛率数十玄甲武士冲了进来。

    姜盛见何氏尸身在楼下,连忙跑上楼去,却见已经来迟,刘辨已经身亡,玄甲武士连忙冲过去救下了唐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