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之君临天下 >

第164部分

明末之君临天下-第164部分

小说: 明末之君临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邦彦点了点头,他也知道自己的想法根本影响不了朝廷。当初他针对时局,精心撰写了数万言的《中兴政要》,开列了32条抗敌救国方略,踌躇满志地只身赴南京进呈弘光帝,结果连人都未见到,从那时起他便知道不进入朝堂,他连开口的机会都没有。

    “美周,咱们去广州吧!”陈邦彦望着黎遂球,双压冒着精光。

    。。。。。。

    广州城如今是天子行在,这里的士子最早知道了朝廷要废除八股取士的消息,他们奔走相告,一时间广州的大街小巷、茶楼酒馆到处都能看到各大书院的学生。

    有激进派嚷嚷着要朝廷不得废除八股,他们三三两两聚集在一起,商讨对策,高昂着脖子,扯着嗓子,有的主张直接组织人在皇帝行宫前示威,更有的扬言朝廷若是废除八股取士,他们就罢考,这群人占了大多数。

    当然,也不乏支持派,广州文教兴盛,有近百所书院,陈邦彦这类认识到八股弊端的还是有的,不过他们只占了一小部分,往往他们一发表反对八股的看法,就会招致激进派的围攻,双方吵得不开胶,就差动手了。

    不过,由于朝廷尚未正式公布消息,双方都有所克制。

    大明其余省份的读书人凡是听闻朝廷加开恩科的消息,无不欢欣鼓舞。科举三年一届,如今多了一次机会谁会不高兴呢?

    至于流传要废除八股取士之事,起初他们无一不嗤之以鼻,压根儿不信,只将其当做了一个笑话。

    可是,随着越来越多的消息传来,而且有的读书人的亲戚在朝中当官,再经过他们的证实,这一下彻底炸开了锅。

    读书人纷纷聚集到各地的衙门讨要说法,这让各地的知县、知府头疼不已,只能好言安抚他们,朝廷没有下达文书,莫要轻信谣言。

    与此同时,各省州府如同雪花般的奏折涌向了广州皇帝行宫。

    skbshge

第333章 推波助澜() 
没过多久,不知怎的,关于那天朝堂中发生辩论之事一下子就在广州城传开了,这下子士子们终于确定了朝廷是真的要改革科举,一个个像打了鸡血,群情汹涌。

    广州会馆,士子们的聚集地,馆内人头攒动,吵嚷声一片。

    要说单单只是废除八股文,还不至于闹到这个地步,关键是朝廷竟然又突然增加了一门考试科目……算科。

    四书五经、大明律法、经史子集本就是大明科举考试内容,他们没有异议,可这算科在读书人眼中不过是小道,他们平时根本不屑一顾,如今朝廷却堂而皇之将其安排到科举中,这让他们怎么考。

    他们中大多数对算科仅仅是微微涉略罢了,这还是抬举他们往高了说,稍微深奥一些的算题,如雉兔同笼,也许就能让他们头昏脑涨。

    科举关乎士子的一生命运,半点大意不得,更别提如此大的改动。

    “朝廷废除八股取士,这是要绝了我等的仕途啊!”有士子乍听此消息,面露悲切,呼天抢地,哭得好不悲伤。

    不少士子受此影响,一个个心情低落,不时开口咒骂道:“八股文都废了,这还算什么恩科?朝廷那些大臣都是干什么吃的!”

    “说得不错!这些朝廷大臣依靠八股取士步入仕途,如今反而要废除八股文,有道是吃水还不忘挖井人呢,都是一群狼心狗肺之辈!”

    一群人尽情发泄心中的苦闷,这其中不乏那些钻研了十几年甚至二十年八股文的老秀才、举人。

    他们苦学多年,只为了一朝金榜题名。

    可是,如今有人突然告诉他们,他们学了几十年的东西白学了,任他们涵养再好,也会开口骂娘。

    “要说这朝中也不是没有忠臣,何阁老一心为咱们这些读书人着想,带头坚决反对,只是无奈朝中奸佞太多,他们沆瀣一气,何阁老独木难支啊!”这时,人群中有人适时开口道。

    这话一出口,立刻引来数人附和,“若满朝大臣都如何阁老明事理,何至于此!”

    “不错,想那陈子壮本是何阁老的学生,却连读书人最基本的尊师重道都不顾,如此无耻之辈怎能位列朝堂?他有何资格?”

    “还有那丁魁楚,先前不过一两广总督,更兼之为官贪婪无度,结党营私,一小人尔,哪里有宰辅之才?”

    “说得不错,何阁老五朝元老,学识渊博,通达时务,能文敢言,岂是他丁魁楚能比的。”

    。。。。。。

    人群中,七八个士子,你一言我一语,挑动着馆内士子的神经线。

    有头脑清醒的士子闻言,脸色大变,喝道:“诸位慎言!朝廷首辅人选岂是我等能置喙的!”

    “呵呵!看来这位兄台还是丁魁楚的支持者。”有人开口讥讽道。

    此话一出,刚才开口之人瞬间成人群中的焦点,不少人对他怒目而视。

    那日朝堂辩论中,丁魁楚的所作所为早已在士子中传遍,倘若当时身为首辅的丁魁楚能与何吾驺站在一边,朝廷废除八股取士一事未必能成,他们对丁魁楚的恨意,不亚于陈子壮等人。

    “休得胡说!”那人冷哼一声,黑着一张脸,不再言语。

    。。。。。。

    会馆东南角,林正茂与张子聪两人坐在一僻静角落,静静看着眼前的一切。

    “那是守直?”张子聪望着正在会馆中央高谈阔论之人,惊讶道。

    林正茂苦笑一声,点点头道:“不止他,你看他一旁之人是谁?”

    张子聪扭头望去,待看清那人面目,不由皱眉道:“守直怎么和黄智诚搅和到一起了?”

    “哎!看样子守直是被人当枪使了,我等虽有功名在身,但在朝堂大臣眼中,咱们不过一介小人物。如此光天化日之下置喙当朝首辅,守直怕是有麻烦了!”林正茂叹气道。

    张子聪亦是明白这个道理,但是三人毕竟来自梧州,相识一场,无奈道:“稍后,你我再劝劝他吧!”

    随后,两人便聊起了此次科举改制之事。

    林正茂感叹道:“咱们这位陛下还真是说到做到,看来科举改制势在必行了。”

    “是呀!雷厉风行!更何况今上自梧州之时便就筹划此事,我想复旦学院的学生们应该乐疯了。”张子聪深有同感。

    两人一入广州,便听到了此次科举,朝廷要改用百分制试卷。

    那些初次听说百分制试卷的士子可能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但林正茂、张子聪二人却十分熟悉,那不正是复旦学院平时测验的试卷吗?

    朱由榔在梧州之时,便已说过要开恩科,废除八股文,林、张二人在意识到朱由榔不是在开玩笑后,为此没少研究复旦学院。

    此时会馆中,马守直、黄智诚等七人舌灿莲花,引得不少士子阵阵欢呼,似乎快要成为他们的领头人。

    何吾驺府邸,关捷先笑脸盈盈,难掩喜色道:“不出阁老所料,民间士子们都反对朝廷贸然废除八股取士,群情汹涌啊!

    下官已经安排了一批人在士子中煽风点火,如今广州城中,读书人凡是提起丁魁楚、陈子壮之流,无不咬牙切齿,恨不得食其肉啖其血。

    阁老,如今时机已经差不多了,要不要让他们现在就去行宫前向陛下罢考示威,让陛下也看看废除八股取士是多么蠢的一着棋。”

    何吾驺高坐正堂之上,缓缓睁开双眼,露出一律精光,掷地有声道:“再等!”

    “还等?”

    关捷先敛起笑容,眉头紧锁道:“阁老,恐迟则生变,下官听说丁魁楚已经命人上书皇上,要严惩一批士子。”

    “就怕他不动!”何吾驺面不改色道,“宫中可有旨意?”

    “不曾有旨意传去。”关捷先摇了摇头回道。

    何吾驺面露凝重了,沉声道:“咱们这位陛下不简单啊!还真是小瞧了他!”

    关捷先不解其意,询问道,“阁老的意思是?”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更遑论天下士子,朝廷若真的动了士子,只会激怒士子们的怒火。

    这把火一点起来,可不是那么容易熄灭的!可惜了!”

    skbshge

第334章 情报() 
朱由榔人虽在行宫,但是通过锦衣卫,他对广州城士子们的集会,知道的一清二楚。

    对此,他只是不屑笑了笑,并未在意,反而是锦衣卫送来的另一份情报,让朱由榔更加重视。

    为此,朱由榔紧急召见了瞿式耜、焦琏、刘毅等一干大臣、将领。

    瞿式耜站在殿中,一字不漏将朱由榔递给他的密奏快速看完后,面露喜色,激动道:“陛下,这是天佑我大明,如今建奴主力大军北返,南京兵力空虚,趁此良机,可令湖广何腾蛟所部、江西督师万元吉所部以及福建唐王麾下郑芝龙的水师同时向南京方向发兵,定可一举收复南京!”

    瞿式耜说道收复南京时,更是浑身颤抖,眼圈也不禁湿润起来。

    大明两京的陷落是他们这些臣子心中的说不出的痛,对他们的打击不可谓不大大,此次若真能收复南京,可谓意义重大啊!

    瞿式耜能想到的,朱由榔又怎会想不到,若大明此刻真能上下一心,收复南京也不是不可能的事,可惜世事岂能如人意。

    朱由榔阴沉着脸,顺手抄起案桌上一本奏折扔到瞿式耜脚下,道:“你自己看看吧!”

    瞿式耜弯腰捡起奏折,这一看,他才知道朱由榔为何不快,原来是湖广总督何腾蛟为部下请求封赏的折子,上面罗列了一串串人名。

    这些人有功没功,瞿式耜心里当然清楚,大明军队一败再败,丢城失地,他们哪里来的功劳。

    何腾蛟为这些人请功,虽说打得是稳定军心的旗号,但未尝没有自己的私心,笼络这些将领,好稳固自己湖广总督的位置。

    但两害相权取其轻,收复南京的良机就在眼前,一旦错过了,不知何时才能再遇到。

    瞿式耜一念至此,不再犹豫,道:“陛下,收复南京事关重大,不妨准了何腾蛟所奏,如此一来,何腾蛟所部必定对陛下感恩戴德,誓死报效皇恩!”

    “臣反对!”焦琏一听这话,当下不愿意了,朝朱由榔拜道,“陛下,如此赏罚不公,传扬出去,一者有损朝廷威信,二者臣担心各地军心因此更加涣散。”

    瞿式耜皱眉道:“焦都督是否多虑了,这不过是权宜之计罢了!”

    两人一文一武,站得角度不同,看待问题自然不同。

    焦琏在军中效力多年,深知赏罚分明,对于一支军队有怎样的影响。

    “朝廷赏罚分明,将士才肯用心杀敌,倘若有功不赏,有过不罚,反而乾坤颠倒,有过不仅不罚,还能得到赏赐,窃据高位。

    试问瞿尚书,这样一来军中那些敢打敢拼的将士,谁还肯为朝廷拼命作战?”焦琏在这个问题上寸步不让。

    他如今乃是右军都督府都督,为了大明军队中真正敢战的将士,他必须要站出来。

    “可是。。。。。。”

    瞿式耜还想劝朱由榔三思而行。

    朱由榔却抬手打断了瞿式耜的话,道:“焦琏,你给瞿尚书分析一下,朝廷三路大军反攻南京,成功的可能性有多大。”

    “臣遵旨!”

    焦琏稍加整理了一下思路,道:“瞿尚书的本意虽好,但奈何不现实。

    首先,福建的郑芝龙必定不会出兵。郑芝龙本是海盗出身,虽萌朝廷恩典,加官封爵,但对大明素无忠心可言。今更是意图拥立唐王,与朝廷对峙,怎么可能听从朝廷调令。

    第二,非是我看轻何总督手下的军队,不能说他们是乌合之众,但是他们面对建奴一败再败,军心早就乱了。此时反攻,恐又会重蹈覆辙。至于江西万元吉所部如今也是勉强自保,谈何反攻。

    若是朝廷此时出兵收复南京,除非一鼓作气拿下南京,一旦陷入焦灼,待建奴反应过来,到时候大军再次南下,朝廷处境只怕会更加艰难。”

    焦琏的分析不是没有道理,但是这毕竟是千载难逢的良机,瞿式耜真的不想放弃,叩首道:“陛下,朝廷可以允诺郑芝龙等国公之位,大明百姓无不盼望朝廷早日收复失地啊!”

    朱由榔何尝不知道,但眼前这张诱人的大饼,只能看不能吃,太烫了!

    哪怕朝廷封郑芝龙王爵,郑芝龙都不见得会动心,他是海盗出身,亦是一个精明的商人,大明如今朝不保夕,一个好听的爵位就想要他卖名命,跟本就不可能。

    说到底,打铁还得自身硬,若大明有一场胜仗,让各地将领看到希望,也不至于他们个个都争先恐后,望风而降。

    天赐良机,朱由榔却只能看着,这让他意识到,必须加紧招募士兵的步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