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温侯追美记 >

第144部分

温侯追美记-第144部分

小说: 温侯追美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有外戚、宦官的时代,他们在圈子里自觉分成忠臣与佞臣,然后互相争斗,说带底,不正是为了吕布在桌案上写下的那个权字吗?

    对于自己人,他们从来都是忽略其性格上的缺点,对其优点推崇备至。对于敌人,他们只是揪住那人身上一点点小瑕疵,不停的大说特说。

    西汉宣帝时期,酷吏张敞,执法森严,却刚柔并济。治胶东,则胶东无寇,治京兆尹,则京兆尹无盗。

    张敞与妻子的太太感情很好,因其妻幼时受伤,眉角有了缺点,所以他每天要替他的太太画眉后,才去府衙。此等小事,有司便上告宣帝,说其有伤风化。

    此等士人,是不是吃饱了没事干?人家闺中乐事,关你鸟事?再者,人家闺房画眉,你又是如何得知?而又如何取证的呢?

    事实上,士大夫集团就是这么一群吃饱了没事干的人。东汉末年更是如此,朝堂之上,乃是宦官、外戚的天下,这群孔夫子的学生,行事从来对人不对事。

    每天,一双眼睛全都盯在宦官、外戚身上,其做事稍有差池,便以言官之名,上奏朝廷,美其名曰不畏强权。

    是问,灵帝一朝,多少人死谏诛杀宦官?又有没有一人死谏开仓放粮赈灾。说白了,诛杀宦官,那是朝权之事。开仓赈灾,那是民之事。权重民轻,这些士大夫最知进退了。

    再问,朝廷三公九卿制只有十二人,天下清廉之士何止数万,你们这些当朝大元,每每升迁之时,就没有点见不得人的勾当?

    说白了天下乌鸦一般黑,士人所谓的廉洁自律、秉公执法,不过是他们智斗朝堂的武器而已,他们的目的,也就是一个权字。

    如是,这满朝宫卿开小会,将吕布强行打入乱臣贼子之列。杨赐、崔烈、黄琬这些大汉忠良,道德楷模们,无一人为吕布说一句话,也是早在意料之中之事。

    司徒王允闻众人言,也是慷慨激愤。儒士自怜情怀一出,势要与这跋扈吕布斗争到底。

    显然,这些儒士,有自己的一套准则,强行的安插在每一个人身上。稍有不符便是乱臣贼子,当诛。

    他们全然没想过,诛董卓挽社稷于将倾,又重情至兴的吕布,完全有这在这洛阳城横着走的资本。

    终于,王允开始分配任务了。首先便是命执金吾士孙瑞收拢北军,命尚书杨赐联络皇甫嵩,再命黄琬等人联络各诸侯进京勤王。

    这又是一个何进召董卓入京似的脑残行为。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各路诸侯不是董卓。尤其袁绍、袁术正谋求自立,怎会入京勤王,说到底董卓那敏锐的政治嗅觉不是人人都有的。

    此时,大谷关之战早已以孙坚大获全胜而告终。樊稠、张济等将引败军走大谷关南门,绕过洛阳城,一路延谷水向西,退出函谷关,驻军黾池。

    孙坚取胜之后,本欲追击樊稠等人,却被袁绍部将屯兵阳城,劫其粮草。

    此时袁绍、袁术暗斗已经升为明争。孙坚早被袁术表为豫州刺史,袁绍又表周昂为豫州刺史,命其南下豫州,与孙坚争着豫州之地。

    孙坚随行粮草不多,恐周昂据城死守,攻之不破。翌日,孙坚上表朝廷,请求入洛阳见驾,并同时帅军缓至洛阳。

    献帝接孙坚书信,立即批准。孙坚到时,有数万大军,城门校尉大惊,遂报献帝。

    献帝闻言,唤来吕布,问其孙坚为何帅大军前来。

    吕布早已通过暗影组获悉,孙坚被周昂截断粮草,笑而说道:“孙坚无粮,这是来讨粮了。”

    数万大军,不可能尽入洛阳,灵帝准孙坚待亲随入洛阳面君。翌日,败于徐荣的曹操也接召赶到洛阳。至此,三分天下枭雄,其二在这洛阳城中。

    当日,吕布于夕食之时,对献帝说道:“孙文台、曹孟德,此二人皆有安定天下只能,亦有其野心,陛下该当如何?”

    献帝思索了一会,答道:“拜为高官,但不得兵权。”

    “关东诸侯,唯有此二人竭力讨贼,如果此时夺其军权,天下诸侯作何感想?此二人又当如何?”说着,吕布摇了摇头,笑道:“再想想。”

    吕研见灵帝苦思不出,闻吕布道:“可以外调镇守边地,凉州马腾、韩遂霍乱,刚好让其相互消耗。”

    吕布没想到小吕研也知兵事,拿起一个胡豆扔到吕研脸上说道:“瞎出什么主意?若此二人平乱凉州,叛反中原。到时携凉州羌骑前来,可不是董卓那么好对付的。”

    小丢见吕研被打,窃笑道:“那就立刻把他们斩了,然后尽收其兵。”

    小丢的办法简单粗暴,吕布总能在她身上见到若洛的影子。吕布闻她所言,又拿出一个胡豆,扔向小丢。

    小丢见状,立即张嘴,胡豆正好进入口中,然后嬉皮笑脸的看着吕布。

    献帝见小丢脸上乐开了花,不禁跟随小丢一起笑了起来。小丢见献帝嬉皮笑脸的看着自己,立即白了他一眼,然后别过头去。

    献帝见状,心中恍然有失。这一切落到吕布言里,吕布狠狠给了献帝一撇子,说道:“小玩意江山还没坐稳呢!知道调戏小姑娘了。想不明白孙坚、曹操怎么处理,今晚就别睡了。”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二百章 王允夜宴曹孟德() 
三更时分,大汉北宫,御书房内。献帝用手杵着头,时而冥思苦想,时而偷偷看向吕布。献帝越看吕布越紧张,因为吕布在读霍光传。

    霍光,字子孟。河东平阳人。武帝时名将霍去病异母弟弟,官至大司马、大将军。是汉武大帝托孤重臣,其后又侍昭宣二帝。

    武帝攘夷拓土、国威远扬,东并朝鲜、南吞百越、西征大宛、北破匈奴,开辟丝绸之路,创不世之功业,前无古人,而后来者寥寥。

    然而不可忽视的是,武帝四处用兵,将文景之治积累下来的巨大财富,挥霍一空。

    武帝末期,赋税加重,民间生活苦不堪言,人口同时大大减少,民变时有发生。

    昭宣二帝在位期间,励精图治,整顿吏治,任用贤能,贤相循吏辈出。并重视吏治,认为治国之道应以“霸道”、“王道”杂治,反对专任儒术。

    昭宣二帝还多次下诏赈贷农民,废除一些苛法,屡次减免田租、口赋等税收,减轻农民的力役负担,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总之一句话,休养生息,恢复国力。

    昭宣中兴,霍光功不可没。然而献帝看吕布紧张不是一点,而是霍光曾行废立之事,废昌邑王刘贺,立宣帝刘病已。无论最终结果证明,霍光行废立之事如何正确,后世帝王都极为避讳霍光此人,行废立之事,始终不是人臣所为。

    献帝倒不是觉得吕布真能行废立之事,这是这霍光传看着就让人不舒服。吕布则津津有味的看着这大汉最不着调的皇帝,昌邑王刘贺,不知这刘贺与灵帝相比,到底哪个更差劲。

    桓灵二帝之时,大汉要是有个霍光怎至于此?想到这,吕布更想教好灵帝,出于与灵帝的有情,也是出于严婧为国为民的情怀。

    “老师,学生实在想不出。”说着,灵帝向吕布恭敬拱手道:“还请老师相授。”

    “你要是想不出,你就是那亡国之君!”说着,吕布瞪了他一眼,见他有些愤愤的样子,继续说道:“你别不服,你知道外面现在有多少人跃跃欲试,相当第二个高祖刘邦吗?”

    献帝闻言沉吟良久,他知道吕布说得对。

    耳听得桥楼上鼓打五更,献帝对吕布说道:“老师,你看我封皇甫将军为大将军;孙文台为破虏将军;曹孟德暂任延尉,后着其为荡寇将军,二人各带其兵,受皇甫将军节制如何?”

    “皇甫嵩多大岁数了?早一天晚一天的事!”嘴上虽然这么说着,但是吕布知道,刘协想到点子上了。在你孱弱之时,便要借强者之力制衡。

    “皇甫将军若逝,则任此二人为左、右车骑将军,相互制衡。”说着,刘协满意的点了点头,笑道:“不行还有老师帮我呢!”

    “今天最后一个问题,如何节制我吕奉先?”说着,吕布目漏挑衅,心道:小样,跟我耍无赖?

    “免你并州刺史之职!”献帝不虚吕布,说话间眉毛上扬,挑衅回去。

    “那我就回并州揭竿而起,看你曹孟德、孙文台是不是对手!”说着,吕布见献帝眉头紧锁,对他说道:“当你不能以绝对权威压倒对手的时候,要学会疏导。”

    “那该如何疏导?”献帝眼中,吕布既是师长,又是偶像,还有些父亲的角色。如何制约吕布,他想不到。

    “自己想吧!”说着,吕布伸了个懒腰,趴在龙书案上沉沉睡去。

    献帝则唤来左丰拟诏,拜御史中丞皇甫嵩为大将军,总领大汉兵事。孙坚为破虏将军,准孙坚豫州军入城,其豫州部曲改编为洛阳禁军,还由孙坚带领。宗旨一句话,孙坚兵权不变,但是要受皇甫嵩节制。

    吕布与灵帝一夜未眠,王允、曹操、皇甫嵩等人也是一夜未眠。明日便要审理北军为难陷阵营之案,曹操为延尉,又新入京城,王允摆宴名为接风,实为拉拢。

    曹操入西园军之前,曾在朝任议郎,时任谏议大夫种邵,与曹操同属光禄勋之下官员,颇有私交。

    王允知自己若请曹操,曹操为避嫌比不就,遂命种邵以接风之名来请曹操。

    种邵有请,曹操怎会不知这种邵背后便是王允,揣着明白装糊涂,随即赴宴。曹操与孙坚不同,方为徐荣所破在朝无功,在外又因不齿袁绍按兵不动,与其交恶。既然洛阳以安,他也有心重新结交一众公卿。

    皇甫嵩属于不请自来,士孙瑞昨日邀他共谋吕布,皇甫嵩知他作死,劝其不得,遂寻吕布,为士孙瑞、王允等人说情。

    吕布念及皇甫嵩在凉州相挺之意,对皇甫嵩说道:“今晚,王允宴请曹操,你若能劝其明日俯首认罪,一切按大汉律法处置。若其死不认罪,那就别怪我动用私刑,为我陷阵营八十九员猛士,讨个公道了。”

    皇甫嵩也是统兵之人,见率不如此惜兵,也是自愧不如。吕布这里已经给活口了,皇甫嵩晡时未到,便去司徒府拜会王允。

    直到入得司徒府,皇甫嵩才知,王允宴请曹操也是密请,而且不是在这司徒府,而是在种邵的府上。

    董卓乱汉之时,谏议大夫种邵便已迁到侍中之职。皇甫嵩来到侍中府,有管家通报种邵,种邵立即迎皇甫嵩入内。

    此时王允、曹操等人以在膳房,种邵却将皇甫嵩迎入内堂。皇甫嵩见状便知种邵还想瞒他王允密会曹操之事。

    皇甫嵩戎马一生,也是有脾气得人,立即呵斥种邵道:“种大人也是当朝大员,董卓乱政之时,也仗义执言,而不畏强权。今日王司徒密会曹操而不知避嫌,种大人为何助纣为虐?”

    “助纣为虐?”种邵闻言哈哈大笑道:“那吕布跋扈尤甚董卓,皇甫将军不思拨乱反正,而屡劝我等屈服在吕布淫威之下,究竟是何人助纣为虐?”

    “尔等书生,最善强辩,本官说不过你。然种大人不纳闷,皇甫嵩为何知你等密会之事?”说着,皇甫嵩言语中有些哀其不争的语气。

    “啊?”种邵也听出了皇甫嵩言外之意,小心问道:“难道是吕布那厮?”

    “并州无影组手眼通天,还不带我去见王允。”皇甫嵩话毕,种邵连忙将皇甫嵩引入膳房。

    膳房之中,王允居主座,曹操为主客,空出来的位置应该是种邵的,挨着曹操,为主陪位置。

    皇甫嵩入膳房,立即坐入主陪位置,然后在众人不友善的目光下问道:“王司徒宴请曹孟德,可是为明日审判之事?”

    王允见皇甫嵩前来,张口便是审判之事,大概猜出来他的来意了,质问道:“想不到皇甫将军,也成了这吕奉先的说客。”

    皇甫嵩闻言一笑置之,说道:“大家都是有分寸的人,公道自在人心。”

    “好一句公道自在人心,我王允一心匡扶汉室,即便与全天下为敌,但苍天有眼,我王允无愧于心。”说着,王允端起酒杯,说道:“敬皇甫将军一杯。”

    话说道这份上了,皇甫嵩知道,这王允是铁了心了,劝是劝不动了。曹操见皇甫嵩前来,桌上言之甚少,经过荥阳一败,曹操看尽世态炎凉,今日再看这一众大汉忠良,心底满是鄙夷。

    皇室势微,群雄共逐之,他曹孟德也是济世之才,为何只能给这各路诸侯还有大汉朝廷当枪使?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二百零一章 审王允() 
时至隅中,延尉寺堂上明镜高悬。第二次居于堂上,曹操若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