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温侯追美记 >

第189部分

温侯追美记-第189部分

小说: 温侯追美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时,吕布正在整理衣襟,摆出一副礼贤下士的样子,然而吕布却带了了两个未到及笄之年的孩童。

    这俩孩子,一黑一白,黑的其丑无比,穿着打扮也是粗鄙。白的面如冠玉,穿着也是十分讲究。

    东汉是一个看脸的社会,翻开史书,凡是有作为的人,无不是容貌甚伟。如此一来,庞统这个小丑孩,格外扎眼。

    李黑笑而不语的大惊而皱眉后有讪笑的吕布,估计他也不知道,让自己虏得居然是两个孩童。

    吕布此时都在后怕,当初从啜仇水归来,便要赴南阳去请诸葛亮出山,一行几千里,去找一个撒尿和泥的娃娃,真是画面太美不敢想。

    庞统见吕布,上前拱手施礼,诸葛亮对吕布倒是不感冒。吕布也能想到,诸葛亮舌战群儒,定不是好说话之人,庞统应该是个老实人,这长相不老实分分钟被抓见官。

    吕布见这俩字,不知道说什么。打了几句哈哈,然后唤过李黑悄声问道:“他们老师,水镜先生可有虏得?”

    吕布一页纸上,水镜先生只是对诸葛亮身份的说明,他还真怕这李黑没有虏得水镜先生。若是没有水镜先生授业,这两个孩子会不会成长成得一可安天下的谋士呢?

    李黑闻言连连点头,心中窃喜自己随手虏得司马徽,不然的话定是又要苦哈哈的奔走千里了。

    “这样,你带两个孩子回去,让薛兰务必说服水镜先生,置一军校,就叫水镜军校,旨在培养各级士吏。”说着,吕布环视这支新军,而后又补充道:“再和李黑、侯谐你们几个人商议一下,各郡之中,也置军校,民间有从军者,先在军校训练一年,再赴战场。”

    李黑闻言深深点头,却不知这军校为何物。打仗还用学?那玩意不久拿着方天画戟就是抡吗?

    吕布要知道李黑的想法,非得抽他个大嘴巴子不可,你以为这方天画戟,任谁都能抡得起来的吗?看似大开大合的招式,无一不是精心琢磨出来的。

    吩咐完李黑之后,小卧龙、小凤雏自是成了吕布的座上宾。两个孩子道不是多调皮,却都是能言之辈,尤其是小诸葛亮,经常三两言将吕布噎的一句话都没有。

    吕布无奈之下,只有搬出荀攸来,两个孩子见到名士,方才收敛,摆出孩童应有的样子,虚心求教。

    荀攸善经学,讲起来头头是道,吕布却是听得犯困,索性召集诸将开会。徐荣也在列席,李封、刘何、王贺也然在列。

    此三人当了几个月郡守,说起话来也有了点墨水。虽不至于如儒士一般,但也和徐荣这等读过几天书的将领相谈甚欢。

    吕布当即决定,令此三人为安定、汉阳、陇西三郡太守,仍然不管政事,除了缉拿盗匪、维护治安之外,他们更重要的任务乃是赈济灾民以及将并州的民主制度,以及社会升迁制度带到凉州来。

    凉州多悍民,这不代表他们不想做顺民。小民的心思便是,衣食无忧,又有施展理想、抱负的通路罢了。

    安置好这一切之后,吕布又修书征调成廉来守陈仓。陈仓扼住樊稠等人的命脉,如今吕布大军在此,樊稠等人不敢来攻,只要吕布分兵凉州,樊稠等人定来攻伐。

    做好一切部署之后,待到春二月,天气转暖,陈仓城的护城河水尽数化开,吕布留下成廉以及一万并州军,引兵奔赴凉州。

    此时,吕布手上有五万大军,看似很多,但是分配到诸郡之后,吕布立即少了一半兵马。

    入汉阳,吕布先到冀县。此处现在是韦端这个州州牧的治所,此事贾诩早已修书告知。

    韦端、姜诗受命治理一郡民生,一个月过去了,二人仅在汉阳一郡搞得风声水起。

    没办法,二人都是汉阳大族,影响力仅能先从汉阳开始。吕布一入汉阳,见流民不少。吕布突然想到,马腾尽收陇西、金城青状,劫掠民间钱财。遣返兵士家中无粮,唯有逃荒至汉阳。

    想到这,吕布倒是觉得自己考虑有失,至百姓流离失所,于是心中不快,质问韦端道:“为何不赈济灾民?”

    “无粮、无钱,何以赈济?”韦端这话说得委屈,贾诩、高顺一兵一卒都没有给他们。

    “缺什么你张嘴要啊!”说着,吕布的目光落在韦端的官府上,至今还是陇西县令的官服,而后对韦端说道:“我吕奉先的人,还能受困于钱财?”

    韦端不是不想要,而是不敢要。本身就是诈降之人,算得俘虏尔尔。如今许你官职,你还要钱粮,你想干嘛,拥兵自重吗?

    说实话,韦端现在手下各级官吏,都没有俸禄。大家都是汉阳人,眼看马腾很横扫劫掠陇西,灾民一拥而入汉阳,也都是有心无力。要不是仗着老大哥韦端说情,真想将这帮灾民都赶出汉阳。

    韦端心里苦,但是没有对吕布说。吕布豪言一出,韦端虽然双眼放光,还是不敢率先开口。

    吕布见韦端一直欲言又止,开口呵斥道:“大哥,你想急死我啊。四十多岁的人了,跟个小媳妇似的,要多少钱粮,自己说。”

    “一万斛!”说着,韦端感觉太多了,改口道:“八千斛吧。”

    “你喂鸟啊?”说着,吕布扭头问刘何道:“随行带了多少粮食?”

    “二十万斛。”说着,刘何脸上漏出骄傲的神色,十万斛是个什么概念汉阳人口十三万,省吃俭用之下,可以生活将近三个月。

    刘何面露骄傲,韦端也吓了一跳。时逢乱世,大多州郡军粮尚且不济,吕奉先居然携粮二十万斛来并州,全都是要赈济灾民吗?

    “安定、陇西、金城三郡之民,大体等于汉阳人口,这样吧,你先拿个十万斛。”吕布淡然一句,韦端简直就要给吕布跪下了。

    十万斛粮食,若是赈济个万八千灾民,两年都能支撑。韦端闻言,连连谢过吕布,而吕布则摆手对韦端说道:“这些粮食不是白拿的,你且好好治理凉州,待他日凉州仓廪丰足,是要还给我并州民众的。”

    “啊?”韦端闻言长大的嘴巴,心道:这吕奉先不会要利息吧。

    吕布哪里看不出他的那点小九九啊,也不理他,而是唤过李封、刘何、王贺对韦端介绍道:“这是我部将李封、刘何、王贺,随我南征北战数年、情同手足。本打算让他们为这安定、汉阳、陇西三郡太守,今日看来次三郡百废待兴,便供你差遣了。”

    韦端闻言,上下打量李封、刘何、王贺三人,此三人一看便是领军的将军,举手投足之间,都有那种将领的霸气。

    韦端以为吕布是以此三人准备架空他这个州牧,无不担忧的说道:“汉阳郡以汉人为主,并州来人为之太守尚可。陇西、安定二郡罕见汉人,若以汉人为太守,恐其不服。”

    “那就任你调遣吧!”说着,吕布忽然想到,这韦端此言,更多的是觉得吕布派此三人乃是来看着他的。毕竟他为州牧,没有得到吕布首肯。

    想着,吕布对韦端说道:“在我并州,军政二权分立。郡守掌兵事,维护治安、缉拿盗匪而已。各县令、长皆直属州牧,为政之事,你们商议,郡守并不参与。”

    吕布这话,算是给韦端吃了一颗定心丸。而后对吕布拱手道:“韦端倒是小人之心了!”

    “大家慢慢适应!”说着,吕布再与韦端聊这执政之策。韦端是读书人,自是行圣贤之道,大道理讲了一堆,然并卵。

    “经济!”吕布听完韦端的话,对他说道:“一定要大力发展经济。凉州背靠河西走廊,西域特产无数,你要善加利用。”

    吕布说完,想来这韦端也不懂行商,对他说道:“并州有意商贾名唤魏崇,待我打理商业之事,如今并州来往商旅络绎不绝,完全仰仗于他。”

    吕布说话,点到即止,剩下的交由韦端自己行事。韦端闻言连连对吕布说道:“韦端愚钝,行商之事,恐做不来。”

    韦端到不一定是做不来,只是这行商之事,便是钱粮之事,乃是大事。韦端恐遭猜忌。

    吕布见这韦端对自己仍有疑心,笑道:“这样吧,我并州有一教书先生,名唤赵庶,我便招他前来与你相谋。”

第二百六十四章 赵庶教书() 
平凉之战方才打了一半,吕布深感手下之人捉襟见肘。各郡郡守可以用武将,但是主事之人,必须为文官。

    吕布本打算尽扫天下名士,在各郡为郡守。如今见荀攸此等名士若为郡守,未免有些太屈才了。

    征召赵庶之后,吕布修书薛兰、魏崇,命他们尽数将身上担子卸下,培养接班人。随着日后地盘越来越大,他们必须抽身出来,总领全国民生。

    薛兰接信之后,倍感亚历山大。吕奉先是个爱折腾的主,治理一州之地,他薛兰便心力交瘁,若是统领全国,他还不累吐血啊!

    魏崇接信之后,深感意外。吕布言外之意,他与薛兰都是宰辅大臣。想想吕布对他那爱答不理的态度,魏崇皱眉心道:这信是不是送错人了。

    春二月中旬,青草泛起绿芽,赵庶一路踏青而来,至冀县吕布已经不在。冀县赈灾之事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赵庶未先去拜会韦端,而是观察了几日。

    赈灾之事,钱粮耗费无数。时逢乱世,大家都不富裕,难保有人中饱私囊。赵庶在施粥之处,连续五日打了粥,方才行至州牧府上,拜会韦端。

    赵庶自报家门,韦端立即迎入内堂。二人客套了几句,韦端问赵庶道:“先生可有相授?”

    赵庶闻言,立即命人将五日打得粥摆在韦端面前,笑道:“赵某不过一教书先生,教教小孩子还行,哪有能力教诲大人。倒是这进来五日施粥之中,学问很大啊。”

    韦端见状,连忙望向碗内。这五日之粥,一日比一日稀,而每日赈灾的米数相等,韦端立即看出了端倪。

    当然,这贪腐之事,古皆有之。许多帝王尚且睁一眼、闭一眼,更何况韦端呢?

    一众士吏,家中也不富裕,中饱私囊只要不太过分他也睁一眼闭一眼。当然,此事他不能说与赵庶,只有佯装不知,而后对赵庶说道:“看来我有人中饱私囊,下官这就派人去查。”

    赵庶也没纠结韦端的字眼,对他这种模棱两可的态度也能理解。这种事,薛兰尚且睁一眼闭一眼,别说他韦端了。

    “我并州,监察、执政分立,不知可否在凉州行之?”赵庶态度很是谦和,这话却说得韦端一阵心惊。

    “这……”如果赵庶行监察之事,韦端手下犯事之人,恐怕十有八九,韦端能不心惊吗?

    赵庶见他如此,笑道:“赵某不才,暂居凉州刺史之位,主监察百官、小吏,韦兄意下如何?”

    赵庶有言,韦端自然答应,而后心中一直紧张的望着赵庶,他认为这赵庶不日便会取他而代之。

    赵庶见韦端有疑,也不多说,告辞韦端之后,便行民间察访。韦端急诏手下问道:“这赵庶带了多少人前来?”

    “仅有随行车夫一人。”下人回报之后,韦端有些不懂了,这赵庶究竟要如何监察?

    赵庶一个儒士,所有监察之法,皆来自于吕布。他行至民间施粥之处,而后在流民之中问道:“可有账房先生?”

    流民之中,自是什么人都有。羌人之中,读过书的也不在少数。尤其汉阳民众,皆已汉化。

    众人闻赵庶言,以为他要招一账房先生。如此一来,也算是有了生计,立即有人响应。

    赵庶一看,百余人中,便有十几人可为账房,于是将这些人尽数带回州牧府,也不解释,反身去找韦端。

    韦端闻听赵庶找回十余流民,也不知道为何,正要前来询问,二人半途相遇,赵庶立即命韦端将赈灾账簿拿来。

    这些流民一翻账簿,不用仔细核算,就知道哪里大概侵吞了多少钱粮,而后又查点粮仓,拉出了一张详细的账目。

    有了这些账目,赵庶摆到韦端面前,对他说道:“此事你可知晓?”

    “不知!”韦端自是咬牙否认,而后细看账目,发现手下之人贪腐,远比自己想想的要严重的多,开口对赵庶说道:“此事我暂且察访一下,定给先生一个交代。”

    “吃的也不是我粮食,给我什么交代?”说着,赵庶横眉冷对韦端,呵斥道:“你该给汉阳万民一个什么样的交代?”

    赵庶呵斥,韦端一阵心惊,刚要开口争辩,赵庶却是一摆手,继续质问道:“我大汉为何落得如此田地?我等读书人,总是慨叹先帝,识人不明,致使贪腐之事横行,百姓民不聊生。如今你韦端主政,便是要落得一个昏官之名吗?”

    赵庶说到这,韦端低头不语,面有愧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