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帝国风云之君临 >

第345部分

帝国风云之君临-第345部分

小说: 帝国风云之君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日月为明,荡邪除恶?”或许真是巧合,当鱼寒东拉西扯道出了那个曾经让他神往不已却饱受某些精英诟病的国号之后,陆游首先是感到了眼前一亮,并且立即就琢磨出了和某个泥腿子皇帝差不多的解释。

    “咱不就是琢磨出了个临时凑合着用的名头么,您老能不能别寄予这么高的厚望?”鉴于铁木真已经能够被糊弄得率军跑去西边瞎胡闹,蒙元恐怕难以在短时间内应运而生,被迫改变了部分历史的鱼寒虽然也很希望让那个硬到了骨头缝里的帝国横空出世却并不打算亲手完成这个艰巨任务,或许可以在闲得无聊的时候去朱熹那里糊弄个孙子辈过来接管狄道事务?

    “依幼安所见,此国号是否合适?”忍住了把孽徒给踹飞出去的冲动,吕祖谦显然也对能够与某位神灵扯上关系的国号感到比较满意,否则也用不着在此时还要特别征求辛弃疾的意见。

    “此事非同小可,尚需详加斟酌!”辛弃疾当年跟随耿京在北地组织义军的时候就已经知道,甭管什么事情只要能够跟神灵扯上点关系就更容易获得普通民众支持,但这年头的白莲教也只是初具雏形,最大的影响力还是在中原地区,如果想要打出明王降世的旗号,恐怕还有一大堆的准备工作需要完成。

    “子不语怪力乱神,如今吾等恐又要行那离经叛道之事!”和陆游对望一眼之后纷纷露出了苦笑,只因吕祖谦也非常清楚,所谓斟酌也不过就是要为这种神乎其神的名头找出符合传统规则且容易被愚夫愚妇所接受的解释,而这事显然与大儒们所遵循的圣人教诲有着一定冲突。

第536章 暂时搁置的梦想() 
“糊弄人的事情由您几位负责即可,但若想使用这个国号,咱还得有个要求!”没有想过要亲手打造出那个在后世褒贬不一的强大帝国,但鱼寒更不愿意因为自己的原因就让那个国号提前数百年受到玷污,所以就算是瞎胡闹也要定下一个不可逾越的规矩。

    “汝这孽徒有何非分只想,尽可速速道来!”就算是吕祖谦等人想要根据国号杜撰出一段传说并且还得跟神灵扯上关系,那也绝不会是什么容易的事情,如果鱼寒提出的要求过于苛刻,恐怕大儒们也不会介意再换个名头。

    “驭北虏西蕃,无汉之和亲,无唐之结盟,无宋之纳岁币,亦无兄弟敌国之礼。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若有违者,上至君王下至贩夫走卒皆灭九族,诸位若对此有任何异议,皆不可用此国号!”直接部分引用了数百年后备受某些精英诟病的大明祖训,甚至还提出了更为无情的要求,鱼寒没有留下任何转圜余地。

    “嘶……”倒吸了一口凉气,吕祖谦等人突然露出了比当年的白莲教徒更为狂热的眼神,因为他们都很清楚,若是鱼寒的这个要求得到了满足,这将是一个前所未有的盛世,唯一的遗憾或许也就是大宋朝廷将永远无法与其匹敌。

    “怎么?莫非诸位对此还真就有不同见解?”轻轻地敲击着桌面,鱼寒无法确认自己的这个要求是否过于苛刻,但如果连吕祖谦等人都因为深受大宋的某些优秀传统影响而无法接受,他宁愿永不提及这个国号。

    “如何保证后世之君可循此例?”没有做出正面的回答,吕祖谦却提出了一个很可能让任何君主都感到为难的问题,但真要说起来这又恰好是个必须要进行有效防范的隐患,否则这个规矩根本无法得到执行。

    “咱没办法做出任何保证!”没有丝毫的遮掩,只因鱼寒虽然已经具有了理论上的无限寿命却也总有一天回离开,况且这种事别说是要后人予以坚持,就连这小混蛋自己也不敢保证在形势极端不利的时候是否会违背这种规矩。

    “既是如此,汝提这要求岂不是在自讨苦吃?”无法确保能够得到有效执行的规则,即使能够让人想起来就感到热血沸腾却也同样毫无意义,辛弃疾可不希望在将来的某一天眼睁睁地看着这个规则被无情打破。

    “咱是无法保证后世之君的行为,但咱可以在辖区之内逐渐做到还政于民、还军于国!”鱼寒没有能力对谁形成长期的有效约束,甚至也不敢指望能够建立起一个永远坚持原则的监督机构,但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并非是没有办法,只不过风险会比较大一点!

    “若真是如此,天下何人敢为君?”一种理论上的完美形势,却会极大削弱统治者的权威,也难怪吕祖谦会对鱼寒这种想当然的解决办法感到不屑一顾。

    “汉书有云‘夫天生蒸民,立君以牧之。’,此言虽略显偏颇,然则晋时鲍敬言之歪理邪说更不可取!”对于传统观念的改变,既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更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解释清楚,也就难怪陆游会把这种解决办法与晋代鲍敬言的无政府主义混为一谈。

    “若不是为了消除这种隐患,咱犯得着兴办府学以开民智?”鱼寒很清楚眼前的三位大儒是误会了自己的意思,可这个问题偏偏又不是很容易就做出详细解释,好在府学这些年所闹出的动静可以让他们从中看出些端倪。

    “汝是欲使治下民众皆如龙?”似乎已经触及到了问题的某些关键,却还是感到有些困惑,吕祖谦也只能是尝试着先了解清楚鱼寒的想法,然后再慢慢通过自己的理解并结合实际情况做出最终判断。

    “要说起来,咱确实是有这个打算!”都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鱼寒虽然无法保证能够看到最后的结果,却早已在尝试着为实现那个或许很是遥远的梦想打下基础,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完全确保那个极为苛刻的要求得到满足。

    “汝若真有此谋划,则不可困守狄道,便是西北一隅加上西夏之地亦无法满足要求!”这时才隐隐意识到鱼寒确实没有与大宋朝廷为敌的打算,因为这小混蛋的眼光似乎看得跟为深远,但辛弃疾并没有继续深究这个问题。

    “幼安兄何出此言?”耗费多年时间使用各种手段促使了狄道军民开始转变观念,在鱼寒看来这就已经是打下了坚实基础,而在击溃国师之后扩大的地盘更是给了他更多施展拳脚的空间,也特别不明白辛弃疾为什么依旧觉得有所不足。

    “汝若欲扭转乾坤,则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然天时可候、人和可调,唯地利必争!”甭管鱼寒的那个要求最终是否能够得到满足,辛弃疾都觉得自己有必要在不对大宋朝廷利益构成威胁的情况下,竭尽所能为这小混蛋提供帮助。

    “幼安此言甚是有理!”对于那些已经超出了时代范畴的观点,陆游还需要一段时间去详细斟酌,但作为一个满腹经纶的老才子,他却已经能够非常准确地领会出辛弃疾说这话的真实意图。

    “西北一隅虽自古民风彪悍,然则受地势所困难成气候,故而……”见得鱼寒依旧是一脸的茫然,作为师尊的吕祖谦也只能是尽量为其答疑解惑,也省得传出去之后会无形中对自己的声望造成负面影响。

    而根据吕祖谦的解释,甭管鱼寒是有着怎样的梦想,现阶段的最大问题就在于西北地区的影响力不够,即使是偶尔能够侥幸取得一些成果,也很容易因为受到江南或中原的风气影响而化作泡影。

    “恩师的意思是……”以前从未想到过这个问题,但斜眼瞟了一下旁边的舆图,鱼寒这才发现自己的下去随着敌军战败已经开始与中原地区接壤,除非他愿意放弃既得利益并闭关自守,否则就必然受到在先前显得更为先进的传统观点冲击。

    “暂缓提及此事,再取京兆府,以长安为首,方可令天下景从!”既然是西北地区的影响力不够,那就干脆找个更好的地方,排除了大宋朝廷所在的临安城之后,似乎暂时也就只剩下了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十三朝古都长安城。

第537章 誓师出征() 
时光如梭,三年一晃既过,或许是因为国师在这期间并没有违背承诺一直忙着糊弄完颜雍,拥有了更大地盘却依旧坐镇狄道的鱼寒也没闹出什么动静,就连其麾下的三路土贼大军也是按兵不动甚至都忘了去欺负李仁孝,但谁知道这种相对的安宁也不过就是假象而已。

    淳熙十二年五月初一,孝宗皇帝没有将下令废除新法的事通告狄道军民,完颜雍在上京大宴宗亲也没顺便给鱼寒发张请柬,这也使得因已经蛰伏了三年的土贼大军在完成扩编整训之后只能琢磨着闹出点大动静以便引起更多关注。

    “倩妤,咱这后院可就交给你了!”所有造反的准备工作已经完成,此次出兵就意味着与大宋朝廷的彻底决裂,虽然鱼寒依旧不太愿意相信孝宗皇帝会在这个关键时候从背后捅刀子,却也不得不尽量备下足够的应对措施。

    “夫君此行切莫逞能,家中有倩妤在,定保无忧!”做出了殷殷叮嘱,上官倩妤很清楚肩头的担子有多么承重却依旧做出了坚定的承诺,因为她相信经过了更严格训练的娘子军完全可以在任何时候击溃任何来犯之敌!

    “吕师,朝廷敕令一旦抵达,您老可就得帮着多担待一些!”虽说西北民众对于大宋朝廷的归属感并不太强烈,但只要鱼寒彻底与朝廷决裂,随即而来的各种谴责依旧很容易产生负面影响,这就需要负责留守的吕祖谦去想办法化解。

    “为师定当竭尽所能!”吕祖谦并不愿意直接与朝廷为敌,但他同样非常清楚,若是西北民心不稳就很容易影响到出征大军的士气,只不过有些事情并非是他做出承诺就一定能够取得预期的效果。

    “务观先生,要不您老就别跟着咱瞎胡闹了,毕竟这一路鞍马劳顿……”听出了吕祖谦说这话时的底气有所不足,必须带走商鞅以确保军纪得到最严格执行的鱼寒只能是尽量想办法让陆游留下来充当帮手。

    “此事毋须再提,陆某今生绝不与朝廷为敌!”三年的时间虽然足以改变某些事情,却无法降低陆游对大宋朝廷的忠诚,顶多也就只能让这老才子在道出心中底线的时候不再存有任何顾虑而已。

    “行!您老要跟着就跟着吧!”早就知道在这个问题上根本无法说服陆游,急待出征的鱼寒也只能选择了放弃,却转身对着旁边的一个小青年叮嘱道:“胡风,尔等入学三年,屡次考核皆名列前茅,此次留守狄道协助吕师,切莫背负纸上谈兵之骂名!”

    “学生定然不会让大人失望!”当年被从长安拐来的宴明等人因为需要衣锦还乡,所以不可能留守狄道,而土生土长的胡风等人虽然出身寒门且入学时间稍短,却也已经开始逐渐展露出了非凡的能力,此时也能显得信心十足。

    “本大人是否失望并不重要,别让你兄长在前线白费力气就行!”和大多数狄道民众一样,先前并未发现自己长处的胡风正是靠着兄长立下的战功才得以进入府学深造并最终崭露头角,而拥有超强记忆力的鱼寒当然能准确说出每一位优秀学子的家世。

    “学生谨遵大人教诲!”听了鱼寒的话,胡风这才想起府学先生曾说过,他们现在的一切付出都是为了给自己或家族争得生存空间,尽心竭力比任何的承诺都更为有效。

    “大人……”还没等鱼寒继续做出叮嘱,一身戎装的王翦出现在了点将台上,坚持着领受军令时的严苛礼节,一板一眼地禀报道:“全军集结完毕,随时可以出发,还请大人训示!”

    “半柱香的时间?还凑合,那咱就去吆喝两句!”狄道成的校场并不大,根本无法容纳下经过了数次扩编的全军将士,但哪怕是只来了不到两万代表,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集结还是足以让鱼寒感到满意。

    近两万大军全副武装列阵以待,虽然其中还有着不少陌生且稚嫩的面孔,但以老带新的方式不仅足以确保军纪得到最严格的执行,更能让新进加入的青壮们不在对即将爆发的战争感到恐惧。

    “兄弟们!”出征在即,若是按照传统的步骤,鱼寒在这时候就应该先控诉敌军的暴行,然后再吼上几句豪言壮语,如果还想进一步激发时期也可以顺带许下重利,但这小混蛋偏偏就举着个铁皮喇叭很是轻松地吆喝道:“这天挺热的啊?”

    没有任何的回应,或许是全军将士早已知道主帅就是个不着调的混蛋,也或许是先前被人用类似的手段坑得太多,他们甚至连鄙夷的目光都不愿赏给鱼寒,就这么鸦雀无声地耐心等待着。

    “不错!”很是满意地点了点头,只因鱼寒早就被商鞅糊弄得要求全军将士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只要换上了戎装就必须严格执行军纪,而就如今的情形看来效果确实不错。

    “多年之前离开佑川的时候,咱就告诉过你们中的一部分人,复仇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