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末逆流(三国杀之成王败寇) >

第405部分

汉末逆流(三国杀之成王败寇)-第405部分

小说: 汉末逆流(三国杀之成王败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奇怪的是,公孙续手上有四万大军,虽说不能围困许昌,但也不至于让司马懿这么突围啊,再说了,司马懿可是带着文武百官,另外还有不少世家大族一起突围的。

    更为奇怪的是,拿下许昌之后,公孙续并没有派遣兵马追击溃兵,而是以将士久战,疲惫不堪的为由进行休整。

    要知道,公孙续手上的踏白军可是横扫草原的精锐,其中那八千骑兵更是百战余生之辈,另外那两万多奴军也是合格的骑兵。

    只要他们肯追击,司马懿根本就逃不掉,可偏偏,公孙续没这么做,愣是眼睁睁的看着司马懿带着一万大军和大量的辎重逃走。

    更为离奇的还在后面,张辽围困宛城日久,并没能拿下此地,虽说城内的荆州军被困死,但北疆军的原计划并没能完成。

    而就在公孙续猛攻许昌的前两天,他竟然以西路大军主帅的名义将张辽手上最为精锐的六千骑兵调走,由大将马超统帅,理由是要守卫魏兴,保证大军退路。

    而正是这个命令,使得张辽原本就不甚严密的防线变得漏洞百出,关羽何等精明,一下子就找到了突围的机会。

    偏偏不巧的是,从许昌突围逃出来的司马懿,竟然率领着五千精锐出现在宛城东北方,而后里应外合,夹击张辽部,最终接应关羽大军逃走。

    虽说张辽的损失不大,也拿下了宛城,但离原战略目标却差的远呢。再说了,像关羽、司马懿这样的对手,正该尽快击杀才是,此次让他们突围,无异于纵虎归山。

    这样一个结果,曹操看懵了,刘备看呆了,孙权更是看笑了,而陈风,此刻也没有任何举动,更是直接下令赵云和张合两部兵马进入徐州北部休整,似乎,他也没预料到这样的局面。

    局势变的如此扑朔迷离,当世诸侯这时候各自都在观察形势。

第727章 迷雾朦胧2() 
形势变化的越来越扑朔迷离,原本就混乱不堪的局势,现在变成了一潭浑水,当世几个诸侯都想做那浑水摸鱼的高手,却偏偏找不到下手的地方。

    拿下许昌之后,公孙续以此为中心,分别派遣麾下将领去攻打周边城池,短短半个月不到,司隶就归他所有,张辽又占据着宛城,可以说,曹操在这一带的势力算是被彻底驱除。

    司马懿接应关羽突围之后就屯兵新野,同时,后方的刘备又征调兵马前来助阵,大量粮草辎重也从襄阳运来,看样子,他们似乎是想再次夺回宛城。

    而曹操,此刻正率领两万兵马驻扎在陈留南部,距离许昌也就一百多里。在的计划中,等到公孙续强攻城池之后,他就可以出来摘现成的果实。

    若是公孙续胜了,那必定也是损兵折将,再加上城内世家都与曹家有旧,曹操有绝对把握拿下许昌。

    若是司马懿守住了许昌,那事情就更简单了,曹操相信,只要自己的大旗出现在许昌城外,城门必定会被打开,而司马懿,根本就阻止不了。

    可偏偏,现实狠狠的扇了曹操一耳光。公孙续拿下了许昌,但并没有损兵折将,并且还招降了司马懿留下来的两万多新兵。

    再加上那些被司马懿挟持的世家大族留下来的财产辎重,公孙续可是赚大发了。现在,公孙续手上有四万余兵马,面对即将来攻的曹军,他完全不惧。

    而司马懿,率领一万余精锐突围成功,手上有皇帝,有文武百官,有可以影响天下各地的朝廷,背后又有刘备给他撑腰,他的实力,也没减弱什么。

    “为什么会这样呢?难不成,是那公孙续和司马懿达成了什么协议不成,否则,局势怎么可能会变成这样?”

    曹操眉头紧锁,论行军打仗,他是一把好手,但要说这种出谋划策,算计人心的本事,他是远远不及郭嘉等人。

    所以面对这个情况,他内心有太多的疑问,在得不到解答的情况下,他现在无法决定接下来该怎么做。

    “来人,给我盯紧了北方,盯紧陈风的兵马。”

    现如今,陈风占据北方,高览领兵驻守朝歌,公孙续刚刚拿下许昌,可算是把曹操的实力关在了兖州一带,面对如此困局,曹操必须尽快想办法打破这种困局。

    与此同时,除了曹操不敢调动兵马之外,陈风现在也是按兵不动。张合和赵云率领的那些兵马现在正在兖州北部整训,声势虽然浩大,但却没有进一步南下的意思。

    局势变的就是如此扑朔迷离,局中之人,大都一脸迷茫,强如曹操或者陈风这样的豪杰,现在也只能采取以静制动的策略。

    又过了几天,各地的消息不断出来,曹操在综合分析了各地的情报后,也开始理清了眼前的情况,他的兵马没敢乱动,陈风同样也是如此。

    “莫非,这公孙续的行为,不是出自陈风的授意?”

    终于,在思索了几天之后,曹操脑海中闪过一丝灵光。公孙续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攻下许昌,这算不算出奇,但他能以这么小的代价拿下许昌,但同时却放跑了司马懿和其麾下主力,这就很奇怪了。

    而且,拿下许昌和司隶之后,公孙续并没有派遣兵马对外进行追击的意思,相反,到目前为止,他所有的命令和动作都是在为加固城墙,防御外地做准备,这里面,可就很蹊跷了。

    再联想到陈风突然按兵不动,张辽也开始不遵从公孙续的调令,虎牢关又被公孙续的派去的将领接管,这一系列的变故,都预示着这里面有太多的内幕。

    “不管怎么样,只要是个机会我都要去试一试,陈风占据的地盘太大,若是让他缓过起来,我麾下儿郎很难将其击败。

    若是能说服公孙续独立,或者让他对陈风下手,这对我军来说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助力。就算公孙续没这个心思,老夫也要派人去说得他心动。”

    就眼前这个情况,曹操是必须采取一些非军事手段来给自己的对手找麻烦,否则,放任陈风坐大的话,他就很难有机会翻盘。

    战乱不堪的北方,就在这种尴尬的情况下逐渐安稳下来,可怜这乱世枭雄曹操,现在就剩下一个兖州和大半个豫州,地盘缩水这么严重,实力也折损太快。

    同一时刻,坐阵荆州的刘备现在也是愁的满头大汗,司马懿这家伙竟然挟持着皇帝和文武百官到了新野,这基本就是进入了荆州范围,距离襄阳也很近了。

    这些年,刘备是打着忠君爱国,守护黎民的口号招摇撞骗,虽说他的骗术很一般,但架不住这行骗这么多年。

    不少世家大族和黎民百姓都相信他刘备是最忠诚的那一个,既然是忠臣,眼下皇帝已经到了新野,那他是不是该去接驾呢?

    可如果真把皇帝接到了襄阳,他该如何自处?是拱手交出权力和兵马,还是效仿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再说了,就算他现在想去接驾,恐怕那司马懿也不是傻子,落败的司马家族已经没什么依靠了,现在挟持着皇帝,他司马家就算有依仗,如此情况下,司马懿怎么可能将皇帝交出去呢?

    “司马懿,你倒是给老夫出了个难题,哪怕你死在许昌也好啊,就算突围,你又何必带着皇帝一起呢,哎、、、、、、”

    “主公勿忧,我荆州大军集结完毕,此刻当是主公率领大军北上新野接驾的最佳时机。”

    “接驾?军师的意思是?”

    看着大步走进来的诸葛亮,刘备仿佛找到了救命稻草,听到他这么说,刘备那颗惶惶不安的小心脏,终于能稍微安稳点了。

    “不错,主公之忠心,天下皆知,陛下既然已经到了新野,主公自当去迎接就是。届时,主公便是名正言顺的荆州牧,堂堂正正的皇亲国戚。

    再说了,陛下一直被曹操囚禁,传言陛下悲伤过度,身体早就垮了,现在又舟车劳顿,若是主公不前往迎接的话,陛下怕是要遭不测啊。”

    “什么,你,你的意思是,陛下可能会、、、、、、”

第728章 惊世霹雳1() 
司马懿自突围成功之后,就一直在想办法增强自身实力,同时,他还不断拉拢盟友,比如,之前协助关羽突围,就是他讨好刘备的一个手段,一路上遇到的山贼乱匪,他也不断招纳。

    与关羽会军之后,司马懿进行多次劝说,才说服关羽继续驻扎下来,毕竟,当时刘备已经从后方传来调令,要关羽回军去进攻豫州。

    可是,关羽在宛城这里吃了这么大的亏,心里如何能服气,再加上他手上兵马依旧充足,又背靠襄阳,张辽那边少了马超率领的精锐骑兵,暂时对他构不成威胁。

    如此情况下,再加上司马懿的一再示好与坦诚,使得关羽看到了重新夺回宛城,击败北疆军的希望。

    真正说来,关羽这份脾气其实是不适合作为大军统帅的。的确,关羽算得上是当世少有的虎将,领兵打仗也有自己的一套。

    但他错就错在,不该把自己对追求武学的精神带到统兵打仗这方面来,关羽傲气,世人皆知,但他对部下大将也很轻慢,这就注定了他当不成一个优秀的统帅。

    输不起,轻视对手,太过迷恋自己的武力,这都是关羽的弱点,如果只是遭遇一般的对手,关羽的这些弱点还不算什么。

    可这些年,关羽面对的都是北疆军中的顶尖战将和统帅。猛将马超,小将颜文吕三人,大将张辽等等,都不是关羽之前遇到的那种平庸之辈。

    所以,在面对这样强大的对手之后,关羽的弱点就被放大,转而也就会影响他行军打仗的能耐,可惜,高傲的关羽永远看不到这一点。

    “传我命令,我刘备,将亲率大军三万,前往迎接陛下,军师,你且随我一同前往吧。”

    “主公有令,孔明安敢不从。”

    刘备和诸葛亮商议好去迎接皇帝后,就立即动手安排相关行程。这些年,刘备吃过太多败仗,其影响力无法与曹操、陈风这样的狠角色相比,所以,他必须抓住这次机会。

    数天后,刘备率领大军离开襄阳,北上新野,他将在那里向世人证明自己是真正的忠臣,其他诸如曹操、陈风这些地方势力,都是祸乱汉朝的小人。

    襄阳城内,张家的府邸外,有几个卖薪柴的农夫从偏门走进了张家的后院。像张家这样的世家大族,日常所需和消耗都不是一般的的大,所以,也需要从外面购买大量的柴火、粮食等物资。

    几个农夫中,一个身材高大,但背部佝偻的中年人一直低着头,趁着管家招呼家仆干活的间隙,他靠近管家,而后稍稍抬起了头。

    在场没几人看到那老管家眼中惊愕的神情,而后,那农夫只说了一句什么,老管家就连连点头,在别人不注意的时候把这农夫带走了。

    “吱呀、、、、、、”

    之前那农夫正在某个房间内饮茶,房门被推开,来人正好看到这农夫,全然没有刚刚那副佝偻模样,看他那饮茶的神态和姿势,明显是受过良好教育的世家传人。

    “你,你竟然还活着。”

    “很惊奇吗?呵呵,贤弟,我走投无路了,所以来找你讨杯茶喝。”

    “兄长就不要嘲笑小弟了,你可知道,整个荆州都在通缉你,兄长,你犯下的错太大了,小弟帮不了什么忙啊。”

    “哼,你我相识数十年,一同共事,一同统兵打仗,也算是一个锅里吃过饭的,当年我们也是一起奉刘表为荆州之主,难道,你对我还不了解吗?

    难道,你也认为是我杀了我姐夫?张允,如果连你也认为是我杀了我姐夫,那我只能说,我蔡瑁是瞎了眼,看错了你。”

    这农夫正是蔡瑁所装扮,蔡家和张家是荆州的老牌世家,相互之间世代通婚,之前那老管家,实际上是三十年前从蔡家陪嫁来的一个仆人。

    所以,蔡瑁才敢在他面前露出真面目。而张允,在得到消息后也是慌慌张张的跑来,毕竟,蔡瑁现在还背负着罪名,不是他能担待得起的。

    “兄长,说实话,其实我也猜到这里面有隐情,可是,没有证据,你怎么能够洗清自己的罪名。

    还有,你逃亡之后,蔡家又新选了家主,是,是你姐姐亲自操办的,蔡家为了讨好刘备,已经将你这一支逐出家谱。”

    张允也是有苦难言,出身世家大族,又是张家当代家主,且在军中任职多年,如果说没怀疑当初蔡瑁刺杀刘表那件大案的话,那只能说明张允是个傻子。

    可实际上,张允并不傻,他能在襄阳遭受巨变的时候迅速转换门庭,站稳脚跟,而后稳住自己家族在襄阳的地位,足以说明他的眼光和能力不凡。

    “阿姐那么做,必定有难言的苦衷,而且,在那种情况下,她若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