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末逆流(三国杀之成王败寇) >

第435部分

汉末逆流(三国杀之成王败寇)-第435部分

小说: 汉末逆流(三国杀之成王败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这些人的能力,只能用于治理地方,到目前为止,陈风并未从这些培养出来的读书人里找到几个大才。

    没办法,真正有能力的,早就在陈风成气候前就各自挑选了主公,若非陈风用卑劣手段拉拢了贾诩,恐怕这家伙一辈子都没法招募一个顶尖谋士了。

    这就是现实,哪怕陈风已经打下了北方这么大的地盘,哪怕他曾多次策马草原,击退异族,但有那么一部分读书人,就是不肯认同他。

    “你是想让我以刘氏皇朝的名义,尽可能的将这些顶尖人才拉拢到一起?”

    “不错,只要主公拥立刘琮,则主公就是朝廷的守护者,刘晔本就是皇族,没理由拒绝新的朝廷,荀彧叔侄一直终于刘氏,他们也会放下成见。

    另外,哼哼,一旦主公拥立刘琮,则荆州派系的世家大族们会挤破头的来为主公效力,主公可千万别小瞧了荆州的读书人,眼下,这块地盘上的读书人,可能比大汉其他地方的读书人的总和还要多。”

    贾诩掌管陈风手中的一部分情报来源,故而对各地的情况很是了解,一些陈风注意不到的细节,恐怕都得来咨询他了。

    “有这么多?是不是太夸张了?”

    “不,不,不,看来主公并不很了解刘表啊,呵呵,刘表本是就是文人,且荆州文风流传百年,在这乱世之中又保持住了相对稳定的环境。

    前些年战乱的时候,北方不少世家以及读书人大批南迁,很大一部分就选择在荆州定居,呵呵,况且,前些年,荆州文人一直被北方派系文人打压,眼下他们有翻身的机会,肯定是不会放过的。

    最重要的是,一旦南方派系的文人进入朝廷之后,就会让那些北方派系的文人感到危机,如此,他们就会迫不及待的要来主公这里寻求一官半职。”

    贾诩的思路很是清晰,看样子,这个计划他已经酝酿了许久。

    “我明白了,道理确实是这样。只是,这刘琮乃是刘表之子,其在荆州也还是有一定影响力的,若是拥立他,会不会让那些荆州本地的势力生出异心。”

    “不错,这一点,是我们必须关注的。主公要做的,就是紧握荆州兵权,其他的倒是可以放松一些。

    荆州本土的将领中,蔡瑁、张允、黄祖三人算得上是世家大族里的代表,文聘、王威等人算得上是军中将领的代表。

    他们现在都在为主公效力,理当不会出问题。嘿嘿,还有一件事情,他们中,除却蔡瑁之外,其余人在刘表被害后竟然能向刘备妥协。

    仅凭这个污点,我看他们怎么有脸去鼓动刘琮闹事。再说了,刘琮现在还小,比之少主也大不了几岁,主公至少有十年的时间来完成一统天下的计划。”

    “好,既然如此,那也就不必纠结了,拥立刘琮,不过在这之前,当先给荆州那边的世家大族敲个警钟。免得他们到时候眼高于顶,不知道自己姓甚名谁,哼哼。”

    “不错,这件事情,属下会去办好。”

    “嗯,对了,此次找你来,实际上还有件事情要与你商量。如今地盘这么大,我们之前的一些手段也该改改了。

    我打算将鬼卫军一分为二,一部为我亲兵,专司陈府护卫,接下来的羽林军,也由他们担任,另外一部,则分散各地,负责建立一个完善的情报网络,助我掌控各地,监视各地官府、军队以及世家大族。”

    “哦?这样做,确实也有必要。”

    贾诩在听到这话的时候,已经能感觉到自己主公是要加强对各地的掌控度了。本来,陈风与他还有李儒各自掌控着一个情报系统。

    李儒死后,就由新人木否接下了那支情报系统,而陈风自己,则是一直在壮大自己手中的情报体系,这一次将鬼面军一分为二,估计也是这个意思。

    “不知主公怎么称呼一分为二后的鬼卫军呢?”

    “额,这个嘛,鬼卫军更名锦衣卫,下辖锦衣使和羽林卫,全都直接受我掌控,一应命令和情报,也只对我一个人负责。”

    “主公高见,如此,定能加强对各地的掌控。”

    “呵呵,文和不必如此,我对你还是信得过的,只是这地盘大了,人也就多了,队伍里容易出现些害群之马,我不得不提高警惕,军队这块的情报,依旧由你负责。”

    “诺,属下明白。”

    这一刻,陈风很恶趣的联想到了历史上关于锦衣卫的那段历史,作为一个统治者,他手中确实有必要拥有这么只忠于他一人的情报机构。

第789章 拥立新帝2() 
深夜,陈风的府邸外,一名文人在一队卫士的保护下走进了大门,而后,顺着廊檐,这个文人被带到陈风的书房内。

    “草民陈群,拜见骠骑将军。”

    “起来吧,长文,我等你许久了,来,坐这里,刚刚暖了一壶酒,配上这点下酒菜,当真是人生一大快事。”

    陈风面前摆着一个暖酒的炉子,炉子上放着一壶酒,桌案上则是一叠花生米,一叠腌豆蔻,一叠羊肉等下酒菜。

    丝绸之路的开通,使得西域的特产能够传到大汉境内,陈风特意强调要从西域带回上好的作物种子,这花生米、豆蔻等物,就是从西域传来的种子在长安一带种植后的果实。

    一般人目前自然是无法享受这等作物,但陈风毕竟身份不一般,而且,这些东西是他私人出钱购买种植了,所以提前享受一把也不为过。

    “草民身份低贱,不敢与将军同席。”

    “哈哈哈,长文,你说这话可就违心了,你若也算身份低贱的话,那我岂不是什么都不是了。而且,你我同出一宗,真正计较起来也还算宗族兄弟,今日就不要见外了。”

    说完,陈风就强行把陈群拉到坐席上,给他倒了一杯酒后劝他喝下,如此,倒是让陈群安心不少。

    “长文,你可知道我找你来的目的?”

    “知道,文和先生已经找我聊了两天了。”

    “呵呵,你是个聪明人,我也就不跟你拐弯抹角了。说实话,陈氏一族里,才能能够与你比肩的暂时还没有,你若是就此埋没的话,实在是太可惜。

    而且,我听文和说,你现在正在研究一套名为九品中正制的管制,据说是针对当下选拔官员的弊病而提出,说实话,我很感兴趣,也很佩服你。”

    “将军言重了,一些小把戏而已,怕是入不得将军的眼界。”

    “你先听我说完,长文,我知道你对我不了解,甚至对我有偏见,这个我没法帮你消除,但我刚刚说的话是真心的。

    自汉高祖以来,孝廉制就是朝廷选拔官员的方式,最开始的时候,确实是可以的,但是你也知道,如今的孝廉制,已经被世家大族操控。

    前些年,曹公曾提出唯才是举,想来也是为对抗这种变味的孝廉制而提出,而你现在提出的九品中正制,应该就算是孝廉制的克星了。

    如今的孝廉制已经杜绝了底层士子和百姓上升的途径,甚至于,整个朝廷都被世家所把持,这对普通百姓来说太不公平了。

    所以,我想打破这种制度,而你提出的九品中正制,乃是造福苍生的利器。长文啊,你出身世家大族,却能看清这里面的黑暗,不愿同流合污,实乃令人钦佩。

    所以,我一开始说佩服你,绝不是信口开河,我是真的佩服,试问时间又有几人敢去对抗全天下的世家大族呢,以前,我觉得我算一个,现在嘛,呵呵,还得加上你了。”

    “将军,你,你的意思是、、、、、、”

    “新皇即将登基,我打算向陛下推荐你的九品中正制,只是,前方道路布满荆棘,我陈风一人,终究是势单力薄,还希望长文兄能助我一臂之力。”

    “这,呵呵,将军说笑了,若您也算势单力薄,那被您击败的袁家、曹家又算什么呢?不过,只要将军需要,在下,愿意去推广九品中正制。”

    “好,得长文相助,实乃如虎添翼也,长文兄,太常之职,非你莫属。”

    “这,如此,多谢将军提拔。”

    虽然内心对陈风这种僭越职权,随口许诺官职的做法不满,但陈群内心还是火热的,毕竟,陈风能够认同他的制度,也就算得上是知己,如此好事,夫复何求?

    既然要拥立新皇帝,陈风就没打算遮遮掩掩,纵然世人都知道这个朝廷是由他把控的,陈风也不会放在心上,反正,他只是需要一个大义而已。

    北方各地都在为筹备登基典礼做准备,至于尚未登基的皇帝,现如今却还在荆州襄阳境内玩耍着,全然不知自己即将摊上一场永远都撇不开的祸事。

    “难道,骠骑将军就不能放我母子一条活路吗?”

    庭院内,刘表的妻子,后来又成为刘备正室的蔡夫人,正看着院内玩耍的刘琮发愁。别人都在欢喜刘琮要登基,而她,却是满脸都散不去的愁容。

    “启禀夫人,蔡将军和张将军前来拜访。”

    “这个时候,他们来干什么?唉,这些人,难道都掉到权力的漩涡中去了吗?”

    蔡夫人身为蔡瑁之姐,自然有这个资格埋怨,或许,整个荆州境内,就只有她才看清其中的危险吧。

    “大姐,大姐,喜事啊,天大的喜事啊,骠骑将军派人传令,马上就要接琮儿前往长安登基,哈哈,我蔡家都要成为皇亲国戚了啊、、、、、、”

    人未到,声音却远远传了过来,而且还喊的这么大声,似乎是生怕别人听不到一样。只是,在蔡夫人听来,这声音怎么就这么让人生气呢。

    “大姐,你可听到我在说什么?”

    走到蔡夫人身边,看着她那冰冷的面庞,蔡瑁心中有点打鼓,自己这姐姐从小就不一样,怎么在这等大事面前,还是这么与众不同呢。

    “我听说了,你们来干什么?”

    “额,这不,大姐和琮儿即将前往长安,我怕是有段时间见不到你们了嘛,所以前来看看,另外,襄阳的世家大族都托我来问问,大姐现在可缺什么,我让人去给您补齐。”

    “哼哼,我母子二人遭难的时候,不见有谁伸出援手,现在倒好,一个个的,消息灵通得很呐,我且问你,你二人身居要职,此次返回襄阳,可曾得到前线主将的允许,可曾得到襄阳守将的同意?”

    “这个嘛,我们是向高将军告假了的,至于公孙将军那里,尚未来得及汇报。”

    “糊涂,愚蠢,白痴,你们两个,若还想我母子二人多活几年,现在就给我滚回去坚守岗位,好好反省自己做错了什么。

    家破人亡之痛你比我更清楚,难道你还想拉上蔡家、张家一起灭族吗?滚、、、、、、”

第790章 掌控朝廷1() 
新皇帝即将登基的消息很快就传遍天下,由于先帝意外身亡,且恶贼刘备挟持朝廷官员,所以,此次储君只能选择仁德兼备的前荆州牧刘表之子刘琮。

    这个消息,自然是有人反对有人赞同。反应最为强烈的莫过于江东士族,毕竟,一旦陈风扶持的这个皇帝上位,肯定会给江东这边带来不小的麻烦。

    再加上,这些年江东孙氏与荆州刘表之间矛盾重重,大小战事不断。新登基的皇帝于公于私,怕是对江东那边都不会有好脸色。

    但这个消息对荆州世家大族来说,那简直就是天大的喜讯啊。曾几何时,荆州世家大族只是这个乱世之中的旁观者。

    被北方士族压制的这些年里,他们的在北方的利益一步步被吞噬,最后只能缩在荆州境内,而南边,损失也对他们不断打压。

    虽有刘表率领他们不断反击,但刘表的能力和野心,不足以给荆州世家大族带来更多的利益,谁能想到,接下来的皇帝,竟然会是刘表之子。

    不管这位新皇帝能力如何,不管这个朝廷是不是被陈风把持。只要新皇帝是刘表之子,那他身上就有荆州世家大族的痕迹,一辈子都磨灭不掉。

    陈风一纸令下,荆州世家大族出人出力,尤其是,当陈风在心中提到即将组建的朝廷中,各部官员奇缺,有能力者更是少之又少的时候,荆州的世家大族族长们可是欢喜的手舞足蹈啊。

    要知道,荆州境内不缺读书人,不缺能在朝廷当九卿,在朝野当太守的世家子弟,也不缺有能力又能给当地百姓带来希望的人才。

    若是陈风愿意,荆州的这些世家大族甚至都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朝廷所有的空缺都给补上,立马让整个朝廷运转起来,不叫陈风多操一份心。

    这,就是荆州世家的底气所在,也是贾诩极力推荐拥立刘琮,拉拢荆州世家的重要原因,一直以来,世人都小瞧了荆州本土世家的底蕴,小瞧了他们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