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末逆流(三国杀之成王败寇) >

第458部分

汉末逆流(三国杀之成王败寇)-第458部分

小说: 汉末逆流(三国杀之成王败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天,臣就在想,不管是丰收之年,还是灾害之年,受苦受累都是百姓,朝廷虽然都会采取一定措施,但效果并不很好。

    不如让百姓们自己早做准备,在丰收之年囤积一批粮食,而后在灾荒之年的时候来救济自己,如此,岂不是两全其美?”

    陈风的话语引起了众人的讨论,谁也不知道这家伙想说什么,有人已经猜测出陈风的大致意图,只是,他们并不了解陈风要如何实施。

    “敢问大将军,莫非您是想让百姓们将多余的粮食上缴存储起来,由朝廷保管,等到灾荒之年的时候再进行救济?”

    作为朝廷上最为年长的官员,太尉杨彪不管是辈分还是能力,都是没得说的,他一开口,所有人都闭嘴了,就连陈风,这时候也朝杨彪行礼。

    “不错,正如太尉所言,百姓们自己将多余的粮食上缴,由官府代为保管,同时,可让百姓们推举代表进行监督,视察囤粮保存情况。”

    “大将军这个建议确实不错,可是,您是否想过,只要是人,就会有贪心,一旦监管不足,让地方官员贪墨了这些粮食。

    或者,这些所谓的代表与官员勾结,将粮食倒卖,亦或者以次充好,一旦到了灾荒之年,百姓们自己上缴的粮食却拿不出来的时候,就更会引起民怨。

    况且,现在才是第一个丰收之年而已,百姓们遭受太多苦难,深知粮食的重要性,这个时候要他们上缴粮食,会引起他们的恐慌,在下认为,大将军的建议有失偏颇。”

    杨彪明显考虑的更多,为官这么多年,他太清楚地方官的嘴脸了。遇到清官还好,一旦遇到贪官,或者与当地世家、商人勾结的官员,当地百姓的苦日子,可就没个头了啊。

    “不错,朝廷这边一定要给与强有力的监管,务必保证这些粮食不会被贪墨,更要提防官商勾结。

    今年的确是今年来的第一次大规模的丰收之年,百姓们必定会把所有粮食都囤积在自己手中,但朝廷可以出面,平衡粮价。

    从现在开始,朝廷可以尝试在各地建立义仓,囤积粮食,为防止奸商压低两家,可由官府出面,根据当地物价,以高于往年平均市价两成的价格收购粮食,而后囤积在义仓内。

    若是遇到灾荒之年,也由官府出面,以低于市价或者免费的方式将粮食发放到百姓手上,如此,可省去从京城运粮,或者从外地调粮的功夫。

    长此以往,等到官府的公信力能够让百姓们信服的时候,则可推行百姓们自行存粮的政策,为鼓励百姓存粮,可进行相应奖励。

    比如由官府进行嘉奖,或者赠送高产粮种等方式,总之,要让百姓们知道朝廷一直在关心他们,义仓制度建立后,不仅要让百姓们自己巡查,朝廷这边,也要不定期派人抽查,一旦发现官商勾结,定斩不饶。”

    建立义仓这种制度,其实对于眼下的社会还是很有必要的,往年的时候黎民百姓都会上缴粮食,用于缴纳赋税,大部分粮食最后都被运到京城或者朝廷指定的粮仓进行存储。

    这固然能在灾荒之年用于救济百姓,但谁也不知道哪个地方会先爆发灾害,一旦粮食吃紧,再由朝廷下令进行调配,怕是不少百姓都已经饿死,或者爆发流民潮。

    眼下生产力并不高,运输能力也有限,遭遇灾害之后,谁也没法保证在最短的时间内将粮食送到百姓手上,而这时候,各地建立的义仓,就能缓解燃眉之急。

    从各州各郡的义仓进行粮食调配,必定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救济百姓,而后再由朝廷下令,将官府粮仓里的存粮运出,弥补义仓,或者直接救济,肯定能将灾害的影响降到最低。

    陈风的这个想法,对眼下这个社会来说,还是有一定进步意义的,只是,具体实行起来,恐怕没那么容易。

第836章 三年积累1() 
经过朝堂之上的商议和规划之后,一系列关于建立义仓的制度逐渐实行下去,为稳定各地粮价,在官府出面收购粮食的同时,陈风也鼓励手底下的走狗世家们为平稳粮价做出贡献。

    各地军屯收成也不错,再给与各地将士进行赏赐后,这些粮食被囤积起来,看样子,实行军屯,确实是恢复生产,积蓄粮草的好办法。

    只要制度能建立起来,剩下的事情就好办多,在最开始的时候,朝廷这边付出了巨大努力,也投入了不少金钱。

    随着时间的推移,再加上朝廷的公信力不断提高,相应的制度被执行的很顺利,除去义仓之外,收缴各大世家土地的工作也在进行之中。

    一年过去后,陈风基本完成对中原各大世家的土地收缴工作,这其中,自然引起了不少矛盾,甚至在朝廷之上还引发了几次激烈的争论。

    但在陈风的一手主导之下,全国的土地终于被回收,而后再由朝廷进行分配。对于各大世家,陈风也没有做的太绝,在对他们家族人口进行统计的基础上,按人头给与了相应份量量的土地。

    同时,为了弥补这些世家的损失,陈风在洛阳、长安、美稷等繁华之地都补偿了他们一些商铺,如此,也算是把更多的世家都拉拢到经商的行业中来。

    一开始,还有世家以为陈风就是想尽办法要从他们手段夺取他们的田地,断绝他们的根基,可等到陈风带着他们经商赚钱之后,这些人才发现,年年守着土地过日子,那可真是叫穷日子。

    经商比这个赚钱来的快多了,只要有勇气,可以随着商队前往西域一趟,虽不敢保证一本万利,但至少也能赚一笔不是。

    再不济,在各大商道上开个酒楼,给来往于各地的商人提供个歇息地点,这也算守着一个聚宝盆不是,实力最差劲的农户,也知道搭个棚子卖凉茶酒水,也能用劳动换来回报。

    当然,这一切都得益于北方的安定,若是还如几年前那般兵荒马乱,别说这些农户了,就是那些世家大族,也不敢在荒郊野外开酒楼了,一个不慎就全被抢了。

    各大山林中,说不定就有山贼土匪,他们抢东西杀人都是家常便饭,谁也不会手下留情。但现如今,有大将军坐镇北方,哪个毛贼胆敢捣乱,必定会引来当地驻军的剿杀。

    有些将领更是不断派出探子打探那里有山贼土匪这种货色,不管人数多少,一旦被他们遇到了,那可真就是赚到了。

    北方必须要进入休养生息的状态,将领们哪里还有战功可言,除去北方边境上的那些精锐戍边士卒们还能时常进入草原深处狩猎获取一些战功,中原各地的驻军可是连个敌人的影子都看不到。

    “这个势头确实不错,必须保持下去,我们占据的这些地盘上人口不少,土地也不少,能够养活的人肯定更多。

    虽说北方还是如同往年那般寒冷,但中原各地遭受的灾害还是要好些,再说了,即使北方再怎么寒冷,也还能保证有一季的粮食不是。

    其他时节,可让当地百姓们多放牧,或者采摘特产,挖掘草药,然后与商队进行交易,牛羊牲畜,皮货羊毛,都是拿得出手的好东西,只要肯定努力,终究还是有还日子的。”

    看完各地传来的情报,陈风确实开心,在自己的主持下,在一干部下的努力下,北边终于出现了良好的局面。

    小冰河时期带来的影响还没被消除,甚至,北边某些地方还有加剧的架势,草原深处的一些异族部落一直在往南或者往西迁徙,这足以证明北方的生活条件并不如人意。

    但人定胜天,河北与中原各地如此广袤,土地众多,现在又没有世家把持着耕地,就能保证当地百姓过上温饱的生活。

    至于那些从北边迁徙来的异族,陈风也谈不上欢迎或者厌恶,只要他们愿意,陈风会用汉族文化去融合他们,他们若是不愿意,那就战场上见真章。

    “主公,北边防线太长,东起三韩、辽东一带,西至胡羌杂居草原、西凉,上万里边境线上的驻军加起来也就三十万而已,即使加上辅兵,也不足以封锁边境线。

    若是异族举兵来犯,我边疆百姓还是会遭受苦难,一次两次还好,若是长此以往,而朝廷又拿不出有效的对策,怕是北方又会回到三五十年前的场景啊。”

    贾诩从各地情报中嗅出一丝不安全的味道,天气变冷,北方冬季这些年一直都有雪灾,之前被打得逃亡草原深处的异族们频繁出现,这并不是个好兆头。

    说不定,接下来北方边境线又会遭受异族骑兵的进犯,长此以往下去,仅仅是运送往北边的粮草就足以掏空国库。

    如此一来,就谈不上什么休养生息,一旦时间拖久,陈风也就不可能做到一统天下,到时候天下三分不说,北方还会陷入无休止的战乱之中。

    “是啊,胡人终究是大患,虽说我们可以去融合他们,但那也要数代人的努力才行。眼下若是让他们太过靠近边境,确实对我边疆百姓不利。

    也罢,本想休兵罢战几年,却不想,上天不给我这个机会啊。文和,我从不相信正义必胜,我只认为,胜利了,就是正义,你觉得呢?”

    “主公的意思是?您又要出兵?”

    “出兵不出兵还不好说,不过,我们可以先挑动异族之间先行争斗不是,他们自认为自己是白鹿苍狼的后代,呵呵,都想做畜生,那对同类肯定也不会讲道义了。

    正好孟起现在还在洛阳养伤,想必这段时日也快好了。那些小家伙们潜力巨大,不该就这么锁在笼子里,我说过,一统天下之后,还有更多的战事等着他们,现在他们必须继续磨练自己了。”

    要想获取安全的生存环境,就必须有足够的实力才行。北方胡人千年来都是中原王朝的大患,陈风改变不了这个格局,他能做的,就是去削弱敌人。

第837章 三年积累2() 
陈风的客厅内,他正与贾诩喝茶闲聊,两人现在都把手头上的工作安排给下边的人处理,相对而言,他们还是比较轻松的。

    庞统、木否、法正等一干年轻俊杰在内政上逐渐展露出非凡的才华,徐庶、陆逊等年轻人在谋略方面的天赋和努力也逐渐得到老一辈的认可,至于高忠、颜成等人的统帅能力,那也是毋庸置疑的。

    现在进入暂时的和平时期,陈风更是不遗余力的给这些小家伙们制造实习的机会。他还是那句话,犯点小错都不要紧,只要能更快更好的成长,他陈风,愿意替小家伙们交点学费。

    “启禀主公,马将军到。”

    就在两人聊的兴起的时候,有亲兵走来汇报,之前传唤的马超已经到了,有些事情,可以交待一下了。

    没多久,马超被带进来,虽为当朝的知名勇将,马超的身份和地位非常人能比,但在陈风府上,他还是很老实的。

    “末将见过主公、军师、、、、、、”

    不管职位如何变化,在马超心中,陈风和贾诩两人一直他的主公和军师,回洛阳养伤快一年了,这家伙也早就憋疯了。

    “哈哈,孟起快快请起,这些时日听说你养伤进入关键时刻,不曾派人去打扰你,心里没什么怨言吧。”

    “不敢,主公厚爱,末将终身不忘。”

    虽说两人一直都在洛阳,但陈风要处理的事务太多,再加上马超是归华佗他们管的伤员,所以陈风很少去召见他。

    这倒不是马超的伤势有多重,实际上,就算他这一年来不养伤,也不会出什么事情。但一年多前,有次马超与华佗、张仲景擦肩而过的时候,引起了这两位神医的注意。

    在他们的一番诊断下,他们断定马超身上有不少暗伤旧疾,虽说现在没有什么异常,但一旦过了青壮时期,必定会折磨马超的身躯,甚至,会让马超过早殒命。

    马超自己虽然不放在心上,但作为主公的陈风却不得不重视起来。作为习武之人,他自己也明白难免会留下也旧伤,尤其是常年奔波于战场的武将,年轻的时候身体好能够抗一抗,等到年岁渐长,那可是天天都腰酸背痛啊。

    于是乎,陈风强行留下马超在洛阳养病,并且给与最大的支持,一应药材物资要什么就给什么,华、张两位神医也使出百般手段,将马超的旧疾处理的差不多了。

    “孟起,虽说有段时日未见,但也不算太久,我怎么感觉,你这武艺,又有见长啊,隐约之中,似乎有突破的迹象。”

    陈风的武艺虽比不上马超这种绝世战将,但那份眼力劲却不差。之前的马超虽说悍勇无敌,但比之赵云、黄忠两人,隐约却又差了一丝。

    而现在呢,陈风虽不见马超展露武艺,可他身上散发的那股子气势,隐约中有股内敛的势头,比起赵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