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末逆流(三国杀之成王败寇) >

第465部分

汉末逆流(三国杀之成王败寇)-第465部分

小说: 汉末逆流(三国杀之成王败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是疯了吗?现在的后辈,难道都是这般疯狂,用人命换人命,不是说北军最看重将士的性命的吗?为什么会这样呢?”

    太史慈心中有太多疑虑,他想不通,哪怕他已经察觉到敌军战死的那些人,绝大部分都不是正规精锐,可那也是人命啊,怎么就可以这样消耗呢?这到底是为什么?

第850章 拨云见日1() 
扬州战场内,双方为了推进战事,都付出了不小的代价,随着战事的进行,越来越多的性命都交待在这里,越来越多的尸首被运送回各自的后方。

    北军这边折损了一半的奴隶,剩下来的那一半,精悍气息更加明显,能够在那样恶劣的环境里,那样的战场上存活下来的,都是靠着自身的凶悍和勇武。

    至于江东军这边,仅仅是贺齐带来的本部兵马,就折损了不下于四千人,这对扬州境内的江东军来说或许还不算什么,但对贺齐本人来说,已经算是天大的损失了。

    会稽贺家本就是当地世家大族,而贺齐,能够历经孙策、孙权两人,保证家族势力不衰,靠的,可是手中的兵马啊。

    江东的兵役制度不同于北方,大部分兵马都是靠各个将领自己养活,会稽是孙权赏给贺齐供养自己军队的基地,在某种程度上,他贺齐就是会稽的土皇帝。

    但这种皇帝般的生活,全来自于他贺齐手中掌控的兵马,以及他能为孙权立下的战功。若是没了这些军队,那他贺齐,在孙权眼中的重要性就会降低到冰点。

    从年轻的时候走上战场开始,贺齐就为能掌控更多的兵马而奴隶,会稽境内的山越被他收拾过多次,也被他招揽了不少山越百姓。

    他手下的一万大军中,至少有六千人都是山越青壮,而这些人,是他手中的王牌和精锐,是保证他每次在战场上能够获取战功的关键。

    另外,纵使他贺齐或者贺家犯了错,孙权在一般情况下也不会拿他们怎么样,只要贺齐能保证那上万精兵还在手中就行。

    君不见,勇武无双的甘宁,明明是效忠于孙权,明明立下战功,为何却没有赏赐?反而遭到责罚?还不是因为这家伙本就实力弱小,而且还在战事中折损了自己仅有的上千部众。

    君不见,为何孙权明明嫉妒、憎恨周瑜,但不管周瑜做错了什么,他孙权也不敢有异动,还不是因为,周瑜手中有八千多精锐水师,另外还掌控着五千精锐步卒,除此之外,间接受周瑜掌控的兵马不下于三万。

    若是贺齐在这场战事里,折损了七成以上的兵马,恐怕,战事结束后,他贺家的好日子也快要到头了,除非,贺齐能保证自己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兵力。

    但眼下,这个情况似乎比贺齐想象中的还要艰难,太史慈能征善战,除去本部的一千骑兵和三千步卒之外,其余兵马全是孙权临时调给他的,所以,只要太史慈不太傻,他的本部兵马不会折损太多。

    而他贺齐,这次带来的八千多兵马,已经折损过半,就算加上留在老家的部众,眼下也不过五六千人,他贺家的势力,已经减弱了太多。

    这场战事才刚开始,按照目前这种打法,还不知道他最后能剩下多少兵马。眼下,太史慈还想主动出击,但他贺齐,已经开始焦虑了。

    “立即把这封密信送回老家,必须亲手交给我父亲,记住了,除了我父亲,不准其他任何人看到这信上的任何一个字。”

    “属下遵命,家主请放心,人在信在,人亡信毁。”

    营帐内,贺齐正将一份信件交给了自己的亲兵队长,看样子,他是有紧急情况要让老家那边知晓。

    “希望来得及吧,眼下,只有想办法从山越那边招募兵马,立即整训,弥补这场战事里的损失,才能保证我贺家的实力不会折损太多。

    否则,不管胜负,我贺家,到时候都免不了被打压的命运。唉,也怪我立功心切,一开始就被敌军将领给算计了。

    虽说太史将军未曾想过要算计我,但这场战事,若是继续坚持下去,江东军的损失是在所难免的。

    此次从山越那边招募到的五千兵马,说什么也不能送上前线了。就是不知道,两三个月内能否招募到这么多人。

    前几年,山越那边似乎出了个厉害角色,隐隐有一统山越的架势,这些年若非我联合其他首领极力打压,山越那边怕是早就闹腾出大浪来了。

    也罢,这次,就多付出些钱粮,打点好会稽境内的山越首领,到时候从他们手上要一批青壮,应该不会太难。”

    与太史慈不同,贺齐不仅是孙权的部将,更是会稽贺家的现任家主,他的所有举动,所有想法,都必须先为家族利益服务,而后才是孙权。

    故而,眼见实力大跌,他首先想到的不是从后方调兵来增援,而是想着在老家那边招募兵马,弥补损失,同时,新招募的兵马就地驻扎,绝不外调。

    至于他自己,自然会率领剩下的部众继续在此作战,只要老家那边运作得当,只要他贺家手上的兵马还有六七千,那会稽贺家,就不会衰败。

    说不定,等到战事结束后,他贺齐因为在前线作战有功,而会稽那边又有部众作为支持,孙权就是想不赏赐他,那也不可能。

    贺齐在想办法从会稽山越募兵的时候,太史慈也正在写信向孙权求援。北军好像又从后方调来了五千奴隶,攻势不减,前线的压力还是很大。

    身为扬州战场的主将,太史慈就有责任担负起这里的一切,既然北军存了拼死力战的念头,那他太史慈,说什么也要为江东守好这个前线。

    长江南岸,江东军的营地内,刚刚从后方运送来的粮草辎重抵达大营,江东军又有了支撑,短时间内不会有断粮的危险。

    “情况不对,来人,立即把我这份密信送给太史慈将军,扬州那边进行的越激烈,情况就越反常,子义不能被对手牵着鼻子走。”

    周瑜刚刚看完扬州的战报后,就立即写了一封军令。他没想到,扬州境内的战事会进行的如此惨烈,以至于大将太史慈现在都开始发愁。

    一时之间,周瑜只觉得有谁在把他向一个圈套里引路,他极力的让自己冷静下来,极力的让自己能够更加理智的思考。

    但偏偏,他就是找不出这幕后的真想,也摆脱不了那种疑虑的干扰,这场战事,让他的心事越来越重了。

第851章 拨云见日2() 
半夜,江东军的营地内一片肃静,周瑜治军有方,尤其是在夜晚的时候,他最强调军纪,不允许喧哗,巡逻方面也安排的很严密。

    “唉,又睡不着、、、、、、”

    周瑜叹口气从床上坐起来,真正计较起来,这一个月来他几乎每天都会出现这种失眠的情况,就是他自己,也说不清是为什么。

    自前几个月颜成指挥兵马连续进攻开始,而后又是扬州那边战事不断,双方兵马开始死磕,再到现在,这一切的一切,总让周瑜感觉到有一股不妙。

    但这种不妙的感觉究竟来自哪里,他又说不清楚,更猜不透。颜成是个很优秀的后辈,这一点,周瑜不得不承认,甚至可以说,从颜成目前的表现来看,江东境内尚无一个年轻人能够比得上,就是吕蒙,也差了不少。

    但如果说,他周瑜被一个后辈逼到夜不能寐这份上,其实就是他自己也不能相信,别说颜成了,就是曹操重生,周瑜都不会觉得有这么大的压力。

    “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呢?北军强悍,世所周知,陈风到底在玩什么把戏呢?还有这颜成,前线的这一些列手段,真的都是出自他的手笔吗?

    用兵之道,虚虚实实,按理说陈风也算半个用兵高手了,肯定知晓这一点,那他究竟在想什么呢?”

    带着一肚子的疑问,周瑜披了件衣服就站了起来,他实在是睡不着,这样的生活若是再继续几个月,恐怕他自己都要崩溃了。

    “难不成,陈风出兵江东是假,攻取益州才是真?若是真让陈风拿下了益州,他就可以整顿益州水师,顺流而下,直接攻打我江东后方。

    可是,益州山高路险,刘璋虽然昏庸,但手底下好歹也有十几万大军,再加上又是防守一方,理当不会出乱子才是。

    益州名将虽少,但张任、吴懿等人也非泛泛之辈,况且,诸葛亮整合了刘氏残部,又联合了司马氏残部,在益州也站稳脚跟,更不可能会给陈风攻进去的机会啊。”

    太多的疑问,太多的忧愁,笼罩在周瑜心头,久久不能散去。随着战事的进行,益州这边甚至有可能会成为决胜的关键,周瑜也逐渐把注意力转移到益州这边来。

    其实,就在颜成当初率军南下的时候,不管是陈风还是孙权,都先后派遣使者前往益州拉拢刘璋,双方开出的价码都不低,当时,可是让刘璋当了一把香饽饽。

    直到现在,刘璋也听从部下的建议,周旋于陈风与孙权之间,短时间内绝不表态。但双方送来的礼物,他都照单全收,当然,该有的回礼还是要有的。

    这些天,诸葛亮不断谏言刘璋联合孙权,共抗陈风,但遭到了成都大部分世家的反对,毕竟,陈风现在对益州这边表现出了足够的友善和诚意,刘璋和益州世家,完全没必要在这个节骨眼上跟陈风做对。

    当然,如果陈风现在占据着绝对优势,或者说江东马上就要抵挡不住的话,成都的那些掌权者们肯定还是会建议刘璋出兵的,只是,眼下嘛,似乎远远还没到那时候。

    “陈风,陈风,你到底在想什么呢?攻打江东的确是首选,拉拢刘璋也是没错,但这些手段似乎又太普通了,这不像是他的作风啊。

    既然动用了如此之多的兵马,肯定是想趁早占据江东的,可眼下,为何北军聚集长江,这么久都没有前进一步的趋势呢?

    是周瑜能力太强?还是北军这边,在酝酿什么阴谋呢?真是难以猜测啊,不知道大都督这时候,能够看清楚其中的关键。”

    一间卧室内,诸葛亮轻轻挥动着羽扇,一边念念有词,一边思考问题。天下局势逃不出他的掌控,长江边上的战事他也有所了解,但这重重表象之下的真想究竟是什么,他却又猜不透。

    “是先取益州,还是先攻江东呢?亦或者是两者同时攻取?陈风,究竟哪个才是你真正的目标,倒真是让人难以猜测啊、、、、、、”

    诸葛亮再次发出一声感叹,连他这样的智者都猜不出其中的关键,恐怕其他人就更没这个能耐了。

    江东,建康境内,有鉴于前线战事吃紧,孙权不得不再次征发后方的有生力量,不管是粮草辎重,还是各地的守城将士,都被调往前线。

    尤其是靠近南边的一些城池,现在基本也就留下两三百郡县兵维护当地治安而已,其余稍微有点战斗力的兵马都往前线运送。

    谁都知道,江东现在面临的危险都来自北方,来自长江对岸,只要大都督周瑜能够守住长江这条防线,整个江东可保无忧。

    故而,后方抽调再多的兵马都是值得的。这两个月,从前线传回的战报里,都记载着大都督周瑜的赫赫战绩。

    敌军攻势虽猛,但在江东健儿的英勇阻击之下,现在已经歼灭敌军五万余人,这是什么概念,这几乎就等同于江东常备军的一半人马了。

    当然,江东军这边也有损失,要不然也就不会从后方这么频繁的调动兵马和粮草辎重了,但总的来说,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敌军,始终被困在长江北岸不得前进。

    “这可是建康一半的守军了啊,希望能在公瑾手下起到更大的作用吧。”

    看着城外旌旗招展的兵马,孙权皱着眉头,为了支援前线的战事,几乎是周瑜要什么,他就给什么,后方能够抽调的兵马都抽调了,前线聚集的江东军,眼下都快超过十五万了。

    这,几乎就是整个江东的兵力了,若是连这样都守不住长江防线的话,那孙权也是没办法了。

    “只要能守住就行,我已经把后方的兵马全都调走了,除去留下部分兵马镇守山越之外,南边郡县几乎不设防,呵呵,眼下,怕是海盗都敢来我江东沿海城池闹腾了吧。”

    一想起江东境内的情况,孙权就忍不住感叹。不过,有时候他是不知道自己的预言有多准,就在他感叹的同时,东海境内,一群海盗正在试图靠近会稽海边的村寨。

第852章 通天手段1() 
会稽,乃是江东六郡之一,每年都要给孙权提供大量的赋税,另外,这里也是江东一些重将的封地,最出名的,就是贺齐所在的贺家,要靠着会稽才能养活自己的部队。

    另外,会稽毗邻大海,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