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末逆流(三国杀之成王败寇) >

第471部分

汉末逆流(三国杀之成王败寇)-第471部分

小说: 汉末逆流(三国杀之成王败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倒不是甘宁对孙氏有多么忠心,关键是,当年木否在战场上放他一条生路的时候,甘宁就允诺绝不会与木否在战场上相见。

    可最后,因为孙权的一纸调令,甘宁立即从海边跑到长江边与荆州水师厮杀,这,也就使得甘宁违背了诺言。

    最后又被北军所俘,甘宁心中的愧疚难以言表,面对木否的又一次援手,他除了拒绝,实在是想不到别的法子。

    “这次来见你,实际上是来向你告别。陛下恩赏,让我恢复姓氏,并调我入益州征讨南蛮,此次出征,三五载之内怕是回不来了,心中惟牵挂兴霸兄,故而特来看望。”

    木否低着头,自顾自的斟满酒杯,而后一饮而尽,脸上带着兴奋,也有着忧愁。征讨南蛮,山高路险不说,当地恶劣的气候就是个很大的难题。

    但陈风允许他恢复自己的姓氏,这对他来说就是最大的恩赐,奔波这些年,为的不就是想弥补自己父亲当年犯下的过错,重整家族的荣耀吗?

    “这些年,有件事一直慢着兴霸兄,呵呵,今日也是该告诉你了,其实我不姓木,我姓袁,乃四世三公袁家嫡系子弟,我父乃是袁术,曾登基称帝,与天下为敌。

    自我父当年败亡后,袁家嫡系就名存实亡,我为重整家族,奔波数载,未有建树,直至遇到陛下,才让我有奋斗的希望。”

    “原来如此,想不到,你竟然是袁家之后、、、、、、”

    甘宁自然听出了对方的话中之意,陈风当初就赏识甘宁,但这家伙不识抬举,竟然投靠孙权,与陈风为敌,且多次在战场与北军对阵。

    最后孙权被俘,甘宁兵败成为囚徒,按理说,陈风完全可以斩杀他泄愤,但一直以来,甘宁都没等到这个消息,所以就一直关在监牢里。

    今天木否这么说,无非是想告诉甘宁,他甘兴霸之前做的那些,在陛下眼中其实什么都不是,陛下都能接受袁氏嫡系之后,又怎么会计较他甘宁之前的罪过呢?

    可这两年,甘宁从不松口,也不说投降效忠之事,宁愿这么关着也不肯低头认错,陈风身居高位,自然不可能再过多关注甘宁,毕竟,甘宁虽猛,但陈风麾下猛将无数,甘兴霸已经排不上号了。

    “老爷,该走了。”

    门口处,一身戎装的纪康呼喊了一下,他现在虽是朝廷的将军,但对于袁否,却是相当的尊重,此次袁否征讨南蛮,纪康就主动请求调入其麾下。

    “告辞了,兴霸兄、、、、、、”

    “慢,袁公子,不知此次征讨南蛮,身边可缺一名亲卫,兴霸不才,不仅能翻江倒海,亦能踏山岳如履平地,袁公子之恩,在下愿以性命相报。”

    终于,在袁否走到门口的时候,甘宁猛的灌下一口酒水,而后发起了询问。说实话,他甘宁虽有牛脾气,但更有理想和追求。

    从二十岁出道,到现在三十多岁,十几年的大好时光都浪费在刘表、孙权手上,甘宁已经不小了,他可不想再把剩下的这点好时光浪费在牢笼里。

    幸得袁否这样的好友一而再再而三的邀请,他甘宁,又如何能再错过呢?当年陈风赏识于他,而被他拒绝,这些年,有多少北军将领嘲笑他甘宁不过如是。

    难道,那些将领真的认为甘宁很普通吗?当然不是,连庞德都亲口称赞甘宁不可小觑,可坏就坏在,这家伙跟错了人,北军将领们瞧不起的,是甘宁的那份眼光,跟错了主公,以至于明珠暗投。

    锦帆甘兴霸,一身本事难寻对手,偏偏就瞎了一对招子。

    “亲卫我倒是不缺,不过,陛下昨天下令,要在城外大营设演武台,不管是民间侠士,还是普通的监牢囚犯,都可上去一展所长。

    兴霸兄若是有意,我可向陛下推荐,明日演武台上,只要兴霸兄表现的好,高官厚禄,封侯拜相,也不是没有可能。”

    “罪人甘宁,多谢陛下恩赏、、、、、、”

    封侯拜相,这是多少男儿的追求,他甘宁也不例外,同样的,向陈风投诚,他甘宁也不是孤独的。

    这些年里,其他曾与陈风敌对的各大世家大族不也相继低头,家族子弟一个接一个的去陈风麾下效命,为的,还不是想让这些后辈搏一个前途。

第863章 地六百六十六章 盛世之景2() 
在天下一统,异族归顺的情况下,很多人都认为应该是新王朝马放南山,刀枪入库的时候,毕竟,周边异族相继臣服,中原王朝也没必要一直养活那么多军队。

    但偏偏,这位一统天下的皇帝,压根就没打算让自己麾下的精兵悍将回家养老,这些跟随他征战多年的精锐们,还有更多的任务要去完成。

    在各地选调良家子弟入伍,在各地摆设演武台选拔人才后,陈风很快就下了登基后的第一道大规模征兵调令。

    而后,陈风以高忠为帅,以袁否、庞统为军师,另外调遣魏延、庞柔、纪康、沙摩柯、公孙兴等为大将,领精兵四万征讨益州南蛮。

    同时,陈风以陆逊为偏师主将,以武安国、孙翊等为将,统帅一万三千水陆大军,从江东境内出发,而后在交州集结,从旁策应高忠的主力大军。

    总共也就五万多点兵马,相对于整个赵国的军队来说,实在是不算什么,但这新王朝才建立没多久,皇帝就急着征讨异族,而且是首次派遣五万以上的大军,这阵势,也不算小了。

    两个月后,随着百姓们还在议论益州南蛮那边的战事的时候,陈风很快就下了一道征兵令,这一次,他是打算对西域用兵了。

    自丝绸之路重启以来,西域各国都盯着从东方而来的商队,劫掠、敲诈、勒索此起彼伏,甚至于,有些西域效果在匈奴和鲜卑残部的怂恿下袭击东方商队。

    一次两次还可以说是误会,但次数如此之多,而且在赵国建国之后都不间断,这意思,再明显不过,从尸山血海里杀出来的陈风,又如何能忍这种情况再次发生。

    于是乎,陈风以张辽为帅,以颜成副之,另外调遣大将庞德、马岱、吕骁、文猛、张泉、黄叙等,统帅骑兵三万,步卒两万,另外还有四万征发的囚徒和奴隶军队,直接朝西域进发。

    如果再算上随军服务的民夫和青壮,这支西征的军队怕是不下于十几万人,动用如此之多的人马,不知道的,还以为这个强大的东方帝国,是想把西域给扫平呢。

    而实际上,这已经不是陈风第一次对西域用兵了。早在两年前,赵国刚刚建立,国内不稳,异族环伺的时候,陈风就曾派遣一支两万人的军队前往西域宣扬国威。

    在最开始的时候,这支来自东方的两万大军战无不胜,很快就征服了一些小国家,逼迫西域其他国家重新审视那个古老的东方帝国。

    奈何,最终因为盟友的背叛,敌军的狡诈,匈奴残部的袭击,再加上这两万人马的领导者相对年轻等等原因,他们在折损数千人后不得不退出好不容易打下的部分地盘。

    虽说两年前的那次征讨,实际上还是赵国占了大便宜,并且成功的恢复了西域都护府,但对于朝中大将来说,那次战略性撤退,是个不容忽视的耻辱。

    尤其是对于当时的军中主将吕骁和文猛而言,那次被迫撤退,是他们军事生涯中难以抹去的污点。

    要知道,当时本有不少西域小国被吕、文二将率军征服,却在战事最紧要的关头反水,导致不少赵国将士冤死。

    为了那次撤退,他们在尚未聚拢所有部下的情况下后撤,有两千伤兵主动留下断后,最终生死不知,好不容易打下的地盘被迫让出。

    那次战事之后,离开西域之前,吕骁和文猛就曾丢下一句话:此战之耻,他日必以灭国相报。这,就是惹怒了东方帝国需要付出的代价。

    两年的时间不算长,但却足够吕骁、文猛等人反思和提升自己。那一次,他们是领军主将,由于情况复杂,很多事情都来不及谋划。

    而这一次,有经验老道的大将张辽为帅,又有国内稳定的后勤作为保障,更有将近十万精锐大军去征讨,当年的反骨仔们,确实该付出代价了。

    “此次接连派出两路兵马出征,实乃是为了转移国内的一些矛盾,另外,各地世家大族现在都在商贸上与我们的利益绑在一起,若是不能彻底掌控丝绸之路,他们也会继续闹腾下去的。”

    皇宫,皇帝的书房内,陈风正在和太傅贾诩下棋,大军出征已经有一个月了,尚未有捷报传来,他们在空闲的时候免不了要对战事讨论一番。

    老实说,陈风也不想在国家刚刚建立没多久的情况下就派出两路大军出征,但他也没办法,虽说新王朝已经建立,但各地世家的实力,不容小觑。

    他们能够支持陈风登上帝位,可不是看在陈风能给天下老百姓带来安定的生活,最主要的,还不是陈风能够保证他们的利益。

    丝绸之路能够给赵国的商队们带来多少好处,这恐怕都不需要仔细思考,可以说,最早追随陈风的那批世家,已经在丝绸之路上赚的钵满盆满。

    就是后来的那些世家,虽说只在丝绸之路上捡了点好处,也比他们在土地上挣取的利益高太多。

    没办法,尝到甜头的世家大族们,再也不想在土地上刨钱,再加上朝廷对粮价把控极严,他们也不可能赚到多少。

    况且,这两年虽说也有不少天灾,但随着各地军屯和民屯的展开,每一季的粮食都会增产,百姓们已经不再为粮食发愁,既然如此,各地的世家大族,又何必死扣着粮食不放呢。

    他们完全可以利用自己家族的实力组建商队,从江东买茶,从江南购买瓷器,从益州购买丝绸等等,然后一起前往西域。

    一趟下来,他们能够带回西域的奇花异果,能够带回玛瑙宝石等商品,这一来一回,他们最少也能赚到五六倍甚至十多倍的利润。

    “世家大族,现在都盯着西征的军队,反倒是前往益州南部的大军不受关注,呵呵,陛下,如是让他们知晓你真正的目的的话,怕是有不少人会在背地里骂你啊。”

    “这个嘛,暂时只能瞒着啊,一个丝绸之路是够了的,时机未到,海上的情况,还不适宜公开啊、、、、、、”

第864章 铁血丹心1() 
西域境内,古城疏勒之中,一群衣衫褴褛的汉子正围在一起烹饪食物,几口大锅冒着热汽,翻滚的开水时不时的将锅底的食材带到水面。

    清亮的水面上,看不到一丁点油花,铁锅内的食材,其实也就是些条带状的东西,另外还有菌类、草根和树皮,看样子,这群人已经被逼上绝路了。

    “城内已经没有食物了,我们坚守了两年,解决了无数困难,不管是敌人的围困,还是水源的短缺,我们都扛过来了,但现在,食物短缺,我们确实无法克服。

    敌人一直在等待我们出城投降,他们封锁了方圆五十里范围,不让我们得到一点的补充,若非当年吕将军他们坚持要把疏勒城打造成一座堡垒,并在此囤积了足够的物资,恐怕我们早就饿死了。”

    说话的是一个满脸杂乱的胡须,面色憔悴的年轻人,之所以说他年轻,是因为他的声音透露着生机与活力,眼神中也闪烁着希望。

    如果仅从面貌和身材看的话,实在是很难判别他们的年纪,这些人脸上满是污垢,似乎是好几年都没洗澡了,幸好他们相互之间都闻惯了对方身上的臭味,否则,仅仅是这气味就够他们受的了。

    “曹子丹,能不能说点实际的东西,吃完这顿腰带、皮革,我们总得干点啥吧。我们还能抗一抗饿,可是受伤和生病的兄弟有一百多,他们一天不吃饭可就扛不住了。

    我王双,绝对不想再看到一个兄弟倒下,都想想办法吧,寒冬刚过,春天也到了,实在不行,我们出城去掘地洞挖老鼠,去山林打猎,或者去抢敌军的羊群。”

    这次说话的是个彪形大汉,虽说大家都饿了很久的肚子,但这家伙,还是那么强壮凶悍,他就是王双,当年曾经偷袭陈风的那个刺客。

    而刚刚发言的,乃是曹家的杰出子弟曹真,当年被陈风在金城俘虏后,就被发配到边疆戍边,机缘巧合之下,他们也参与了两年前的那场针对西域敌军的战事,最后被迫留在西域境内。

    “现在不是吵架的时候,王双说的没错,寒冬刚刚过去,春天也到了,方圆百里内的牧民们肯定会抓紧时间放牧,这是我们的机会。

    但现在,我们能动的人加起来还没两百,真正能徒步作战的,也就一百不到,另外,我们还得留下一些人戍守城池,简单点说,就算我们出动,也就能派遣五十人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