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末逆流(三国杀之成王败寇) >

第63部分

汉末逆流(三国杀之成王败寇)-第63部分

小说: 汉末逆流(三国杀之成王败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ⅰⅰⅰⅰⅰⅰ

第84章 寒冬来临2() 
对爬犁和雪橇的使用,是这次被点中出征将士们必须掌握的技能。

    在必要时候,他们甚至还得利用身边可利用的一切材料制作爬犁或者雪橇。同时,陈风还命令匠作营抓紧制作了一批踏雪鞋。

    这些没有技术含量的装备看起来是那么普通,可真当要使用的时候,众人才明白这些装备的厉害之处,将士们都对接下来的出兵计划满怀信心。

    “这大半个月来,将士们已经逐渐熟悉了各种装备的使用。”

    看着帐内众将,陈风笑呵呵的说道:“这算是我们出征前最后一次集体会议了。

    此次会议之后,五千精锐分批前往雁门,高览已经在那里准备好接应我们。

    来,公明,你算是最后加入我们这个团体的,我知道你心里还有芥蒂,但接下来的战事不仅关乎到五千将士的生死,更关乎到我辽西十几万百姓的生死存亡。

    以前的不愉快就让它过去吧,我希望在座的诸位都能看远点,这世界很大,大得你们无法想像。

    诸位都是当世豪杰,十几年的勤学苦练,为的是什么?好男儿生逢乱世,即使不能封候拜将,至少也要守土卫疆。

    匈奴人屡屡南下,边疆数百年来安静了多少年?边关百姓何其痛苦,这一切,都是这些游牧部落带来的。

    此次出征,我们不仅是为了自身的发展,更是为了汉家百姓。即使将来我们不能占据天下,但我们至少为保护边疆的百姓努力过。

    历史会记住我们所有人,我汉家儿郎的名号,会再次在匈奴人的歌谣中传唱,我们,是顶天立地的汉人。”

    “敬拜主公、、、、、、”

    一番演讲,众将的情绪都被调动起来,张合更是带头向陈风敬酒。

    这些人中,哪一个不是铁骨铮铮的热血男儿,现在有扫平草原部落的机会,他们如何能错过。

    即使是像徐晃、张辽这样的降将,他们追求的不就是扬名立万吗?

    当初徐晃跟随杨奉的时候不过是白波贼中的一名校尉,既然是白波贼,那必定是做了不少伤天害理的坏事。

    徐晃虽然看不惯,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他还是坚持在白波贼中待下去。

    后来若非遇到曹操,若非曹操的人格魅力征服了他,若非曹操的实力震撼了他,恐怕徐晃也不会选择脱离白波贼。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短短数十年眨眼而过,谁也不想浪费这大好时光,更别说轻易丢掉性命。

    张辽绝对是讲义气的并州男儿,吕布对他也够好,把他当兄弟,亲自教导他的武艺。

    高顺更是可以为他两肋插刀,多少次都因为替他挡刀子而差点丢掉性命,难道这样的情义不够重吗?不够张辽兑现同生共死的承诺吗?

    绝对够,可张辽还有理想,有出人头地,扬名立万,光宗耀祖的理想。他不想浪费了自己平身所学。

    所以,在生与死面前,他害怕了,也妥协了。他做不到高顺那样坦然,于是,他投降了曹操,即使他内心里是万般难受。

    所以,相比较而言,投靠陈风也不算什么坏事,至少陈风现在表现出来的能力,他做事的风格以及现有的实力和潜力,足够折服张辽等人来卖命。

    “三千弓骑兵,一千长弓手,五百刀盾手,五百长枪手,这就是我们此次出征的全部兵力。”

    酒过三巡,陈风再次开了个头:“所有的作战计划已经制定,我们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把这些计划给实施下去。

    曹性、魏越,你二人对河套附近的草原最为熟悉,再加上我军商人带来的地图等资料,此次出征的探路及警戒任务就交给你们了。”

    “谨遵主公之命。”

    曹、魏二人早年就曾与匈奴人作战,他们对匈奴人的习惯和战法再熟悉不过,这也是陈风一定要带他们出征的理由,除此之外,曹性的那些兄弟大都被点名出征。

    “公明,这几天你熟悉了军队的新战法,想必由你来执行斩首任务是最合适不过。”

    陈风记得后世的一些书籍上有关于徐晃的事迹和评价,尤其是他在草原作战的时候,每次都率领精悍猛士猛攻敌军主帅阵地,执行斩首策略,这才导致曹操的大军能够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击溃草原骑兵。

    “文远,你办事稳重,思维周密且擅长统帅轻骑。”

    最后,陈风给张辽指派任务道:“断后,围剿敌军溃敌等任务非你莫属,希望你能保证弟兄们的安全。”

    “绝不辜负主公期望。”

    张辽对这次出征其实并不看好,但看到陈风做了这么多准备,他也转变了想法。而且,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本就是军事格言。

    现在别说匈奴人,就连汉军自己这边都没想过要在冬天出击,在这种情况下,张辽觉得自己这边的胜算还是很大的。

    两天后,各个将领陆续离开辽西,其他诸侯的探子并未发觉异常。毕竟他们要监视的人主要还是陈风,只要陈风还在辽西,他们就要不断往回传递消息。

    “北风刮的更猛了。”深夜,卧室内,陈风与贾诩二人在下棋,旁边的铜壶放在火炉上,里面的美酒被烫好,陈风亲自给贾诩满上。

    “今年冬季前的最后一批商人马上就要到了。”

    贾诩落下一颗棋子后拿起了酒杯,他很喜欢这种温酒下棋谈天下的感觉,这样才配得上他这绝顶谋士的身份。

    “你要我出面迎接他们一次?”

    陈风笑了笑,贾诩总能在关键时刻给出最好的建议。

    “让他们知道,我陈风一直在辽西,即使鲜卑人骚扰边疆,我也还在辽西做生意,对吗?”

    “不这么做,如何能起到瞒天过海的作用。”

    贾诩放下酒杯,然后悠然自得的继续下棋。

    “而且,此次商队太多,除去徐州糜家,冀州以甄家为代表,江东以陆家为代表,荆州以蔡、黄两家为代表,这么多有头有脸的大家族,大商家都来了,你觉得你不出面合适吗?

    还有,你前两个月命人寻找的太守张仲景和神医华佗也有了消息,这两人我略有耳闻,虽不知你用了什么计策,但能同时请他们来我辽西,你也算是费尽心机了。”

    “呵呵,你比我更懂得揣度人心。”

    陈风再次为贾诩满上美酒。

    “对待不同的人就要使用不同的手段,这两位情操高尚,只想悬壶济世,所以,我就放出消息说我有治疗风寒的特效药的配方,同时,我有许多关于外伤处理的秘方。”

    “治疗风寒的特效药我没见过,不过你对外伤处理的那些手段还是很可以的。”

    贾诩自然知道如何揣度人心,但他就是不明白陈风怎么会有这么多奇奇怪怪的办法。

    “用盐水擦拭伤口,用羊肠制成缝合伤口的细线等等,我都是闻所未闻,但效果却偏偏好的出奇。

    当初你制作出水力装置和各种车床之后,民间已经有人在传言说你是墨家传人,现在想想,我都有点相信了,甚至我怀疑你跟阴阳家也有关系。

    说道这件事情,我前天收到一份情报,真正的墨家传人可能已经到了我辽西了,说不定现在就在观摩你的那些机械。”

    “墨家?不应该早就消失了吗?”

    陈风停顿了下,对于这个充满神奇色彩的门派,他确实很感兴趣。

    “我要是没记错,当初刘彻就曾设计围剿墨家子弟,墨家传人几乎都被杀绝,虽然没有找到墨家的传承信物,但这都多少年了,再也没有墨家的消息出现过。”

    “时代在变,人在边,思想也在变。”

    贾诩并不奇怪,他看着陈风问道:“你以为现在的儒家就是孔子时期的儒家吗?

    为何战国时期各国都不以儒家为尊,而到了刘彻那,他就要独尊儒术。

    时代变了,战乱时代需要的思想不适合和平时代,而和平时代的思想自然也不适合战乱时代。

    董仲舒提出的儒家思想绝非孔子的儒家思想,这些儒家子弟断章取义,不断更改先贤之说,然后迎合帝王需要,最后沦为帝王手中的工具,他们却自以为这是传扬学说的最好机会。

    墨家当年就是不肯变通,结果招来灭门之祸,那些幸存下来的墨家子弟一边舔舐伤口,一边寻找新的实现理想的道路。

    为了传承,他们抛弃了那些不适合时代需要的观点,但同时又坚持着自己门派的信念,只要有机会,他们就会再出来传扬他们的门派。”

    “你倒是熟悉得很啊。”陈风都有点怀疑眼前这家伙是不是跟墨家有什么渊源,要不然他怎么知道这么多隐秘之事。

    “不用猜疑。”贾诩淡然道:“我年轻时也曾游历天下,接触过形形色色的学说,也跟不同的人打过交道,墨家只是其中之一。

    其余法家、纵横家、道家、阴阳家等都有传人在世。

    只是他们不再那么明目张胆的出来活动而已,而且,我刚才所说,一小半是与别人聊天交流而来,一小半是我从古籍上看到的,剩下的,都是我猜的。”

    “猜的合情合理,不愧是贾诩先生啊。”

    陈风对贾诩当然放心,即使他是墨家的人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其实,相对于儒家学说,我更欣赏墨家和法家的思想,若是有机会,我倒是想跟他们交流交流。

    或者,你可以派人跟他们接触接触,只要双方有共同的利益,我不介意跟他们合作。

    至少,他们的思想不会消磨汉人的血性,更不会教导汉家子弟去做奴隶、、、、、、”

第85章 瞒天过海1() 
有这么多商家来辽西做生意,陈风自然得出面接待,在隆重的接待仪式过后,陈风又主动跟这下商家的代表们商议相关商品的价格。

    一条条消息被传到其他诸侯手上,他们知道的无非就是辽西确实发生了不小的变化,而陈风,这个冬季就呆在辽西做生意。

    “好了,诸位,我家将军购买了这么多船只,为的就是能出海捕鱼,或者能用船只来运载货物。”

    码头上,贾诩招呼众人离开,陈风则乘着捕鱼船深入大海,现在船只够多,而且冬季来临,是该出海捕鱼了。

    “敢问先生,陈将军为何执意出海捕鱼,难道附近海域的鱼群数量不够多吗?”

    冀州甄家的代表提出了自己的疑问,这也是在座大部分人的疑问。

    “天气寒冷,海水温度也会下降。”贾诩耐心的解释道:“你们看,靠近海岸的海水冰冷刺骨,甚至都有结冰的可能。

    在这种情况下,鱼群是不可能呆在附近海域了。我辽西土地贫瘠,又不能大规模种植粮食,粮食的粮草多半靠购买,故而到了这冬季,我们不得不想办法增加点收入啊。

    海洋中鱼群众多,再加上这个季节捕捞的海鱼保存的时间较长,我们只要在海岸边建立一些加工厂。

    等到捕鱼船回来的时候,对捕捞的海鱼进行腌制或者烟熏,如此就有了大量的鱼干产品。

    虽然比不上种地所得的粮食,但灾荒之时用来充饥却是再好不过,而且,你们的订单中也有不敢优质鱼干,这都需要在大海中捕捞才行。

    说起来,这次还要谢过青州、徐州、荆州和江东的诸位代表,正是你们带来了足够的船只,我辽西渔民才有机会出海捕鱼啊。

    对于这件事情,我家主公对任何人都不放心,所以这一次他必须亲自指导,等到渔民们熟悉了作业方式之后,估计我家主公就会回来了。”

    “原来如此、、、、、、”

    众人一边交流,一边走向辽西的市场这个时代的人对大海的认识不够,即使偶尔有渔民出海捕鱼,那也只是在近海而已。

    而且渔船普遍不大,像陈风这样把运载量达到一吨多重的船只用来捕鱼的绝对没有。

    要知道,荆州或者江东大部分的战船的运载量也就两吨左右。

    其实,这些商人不知道的是,在陈风的指导下,造船匠们经过不懈努力,辽西这边已经造出了远超乎他们认知的大船。

    不过,这些船只停靠在辽东湾,港口有重兵把守,别说他们,就是辽西的高层也没多少人知道。

    陈风此次捕鱼主要是靠购买来的商用船,至于自己这边制造的大海船,也要参与冬季捕鱼的计划。

    一来是测试这些大海船的质量,二来,陈风是打算勘测出辽东甚是高句丽那边的海岸线,为自己将来的计划做准备

    贾诩并没有把陈风捕鱼的目的说清楚,关键是他自己不想说清楚。如果世人都知道了大海里蕴藏的财富,恐怕荆州和江东这两个地方的诸侯会变着法的去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