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末逆流(三国杀之成王败寇) >

第74部分

汉末逆流(三国杀之成王败寇)-第74部分

小说: 汉末逆流(三国杀之成王败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风掀开被子,猛的发现洁白的床单上有一朵鲜红,他好像明白了什么,但内心很好奇,按理说不应该啊。

    “蔡琰,蔡琰、、、、、、”陈风念叨了两句,然后突然喊道:“你是蔡邕的女儿?”

    “是,”

    “额,那个,昨天晚上我以为你是、、、、、、”

    陈风走到蔡琰身后,对于这种事情,他本不会觉得自己有错,但是对方也是汉人,再加上她在历史上留下了一段凄美的传说,也很有名气,陈风反倒觉得有点不好意思。

    “回去之后我娶你,反正我还没成亲,我先去忙,你等我回来。”

    “你不嫌弃我、、、、、、”

    “你是我的女人,记住,你男人叫陈风。”

    蔡琰没来得及多问几句,陈风的背影就已经消失不见。其实,对于这种事情蔡琰早有心理准备。

    最后被一个汉人占有她反而没那么伤心,尤其是昨天晚上,她后来也陷入了那种不可言语的状态中,这更加让她不排斥陈风。

    “夫人,奴婢伺候您梳洗、、、、、、”一名汉女端着水盆走了进来,正在沉思中的蔡琰被惊醒。

    “外面什么情况,是王师来了吗?”

    “是,所有的汉人奴隶都被解救,不过也有不少匈奴人士兵,可是他们都很害怕那些汉军将士。”

    这侍女也是被掳掠来的汉人,在匈奴人的营地内生活这么久,她早已厌烦,现在有自己的同胞来解救自己,其内心的喜悦,自然不用多说,能有机会回去,这绝对是上苍的怜悯。

    相比于那些匈奴俘虏的沮丧,获胜的汉军将士自然是喜气洋洋,尤其是张辽等人,为了这场战事,他们可是布局了许久。

    所有人都参与进来,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获胜,离不开这些天以来的周密部署。

    “怎么样,诸位,收获如何?”

    陈风笑嘻嘻的走进来,看着正在吹牛的部下们,他也眉开眼笑。

    “看来你们都不累啊,战斗了一晚上竟然还有这么好的精神,估计是我给你们的任务不够多啊。”

    “主公有什么新任务吗?末将等绝不推辞。”

    “不急不急,先把战利品清点清楚再说,而且,我们要尽快把这些东西都运走。

    冬季征讨已经开始一个多月了,要说匈奴人还没反应那是不可能的,一旦河套那边匈奴单于确定之后,我们就必须趁早离开。

    现在我们赚的也不少,接下来是该想想办法怎么脱身了,不过,将士们辛苦了一晚,怎么样也得放松放松才是。

    传令山寨那边的辅兵和民夫尽快过来运送物资,还有这里被解救的汉人,人手应该不少,尽快先把他们送走。

    我们现在虽然得到了许多牛羊马匹,可是我们现在还在草原上,这些东西暂时算我们的,若是匈奴人打回来,我们保不保得住还是两说。”

    “主公放心,匈奴人来多少,我们就杀多少。”

    “现在还没到死磕的时候,你们先把仆从军安抚好再说,估计匈奴仆从军这次损失不少。

    虽然他们没能力反抗,但是我们也不能言而无信啊,对了,魏越,你麾下的那些羌族仆从军怎么样?”

    “他们都愿意跟着我们撤退,对迁往辽西没有异议。”

    “好,那先把他们的家人和战利品运走吧,既然愿意跟我们一起走,那也算自己人了,你约束好他们,违反了军纪,绝不留情。”

    “末将明白。”

    “主公,我们现在就撤退吗?再往北走,还有一些匈奴部落,我们可以劫掠好更多的牲畜。”

    “不能贪,一旦起了贪心,我们可能会输的干干净净。见好就收,下次还有机会。

    而且,现在我们劫掠的牲畜太多,必须尽快运送回去。冬季还有两个多月,接下来只会更冷。

    我们储备的物资不够,紧靠劫掠来的这些东西,还不足以支撑我们作战,都准备准备吧,是该回去了、、、、、、”

    冬季征讨之战,历时两个月不到,陈风有了足够收获后决定离开,没办法,他的实力还比较弱小,能有现在的战果已经算意外。

    接下来,破乱的草原交给匈奴人,而陈风,则要回辽西好好发展自己的实力。

第99章 辽西寒冬1() 
随着前线战事的顺利进行,越来越多的战利品被运送到雁门和辽西。

    辽西毕竟路途遥远,短时间内接收到的战利品仅仅只有所有收获的五分之一,但就是这五分之一,也足以让整个辽西轰动起来。

    “怎么样?打探清楚没,最近到底发生什么事情了,怎么会有这么多的牛羊马匹被运送来,好像还有奴隶,据说还是匈奴奴隶,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一座客栈的偏僻房间内,二十几个男子围在一起讨论事情,最近,辽西太反常了。

    前一个月突然进入军管状态,然后有部分士卒登船离开,据说是在某个地方开辟了个新地盘,需要士卒和民夫去守护、建造房子。

    然后,又有数不清的牛羊马匹从北方运送过来,一开始还有人认为是北方商队经营所得,但是,这些牲畜也太多了。

    到现在为止有人统计过,估计不下于十多万的牛羊,马匹被看管的很严格,外人无法统计。这绝不是经商能得到的,除非是有大规模的军事行动。

    这二十几个人身份比较特殊,冬季之前,他们奔走在全国各地,为了自己门派的传承,他们已经奔走了许多年。

    突然听说到辽西的繁荣和特别之处后,他们各自接到命令前往辽西打探消息。

    越靠近辽西,他们得到的消息越多,最后,有人听说辽西将军陈风可能是墨家传人,这无疑鼓舞了所有人,因为他们就是传承了数百年的墨家弟子。

    只是,由于某些原因,这几百年来,他们只能在暗地里传递学说,从来不敢光明正大的以一个学派的身份出现。

    “先不说这件事情了,你们最近有没有打探清楚,那位陈将军,是墨家弟子吗?

    各地传回来的消息显示不曾有这样一位弟子啊,难不成是早年的某一分支的传人?可为什么我们从来都不知道呢?”

    年纪最大的那位再次询问众人,他迫切需要弄清楚这件事情到底是怎么回事。

    如果陈风真的是墨家传人,哪怕是隔代传人,那墨家就有机会重见天日。

    如果不是,那也要看看这位陈将军对墨家的态度,如果没有机会,那他们要趁早离开。

    “巨子,根据目前的情报,我们没法确定陈将军是墨家传人。”

    一名年轻人拱手回道:“但是,根据我们目前看到和听到的有关辽西的一些事情,陈将军跟墨家绝对有关系。

    我们有人混进了辽西的一些作坊和矿场,里面的那些机械和各种装备,都跟我墨家古籍上提到的十分类似。

    有些古籍上没提到的,或是比较模糊的东西,似乎这里也有,放眼天下,除了我墨家,不可能会有其他学派能做到。

    说不定陈将军手上有我墨家失传多年的古籍也说不定,毕竟都这么久了,我们掌握的古籍太少,能够复原出来的机械也不够多。”

    “我也是这么认为的。”

    另外一名中年人点点头,他最近也得到不少消息,对于辽西,他很感兴趣。

    “这位陈将军对底层贱民很有好感,对商人也不排斥,要说他是墨家传人或许有点言过其实。

    但是,我敢肯定他与儒家没有多大关系,至少他现在的所作所为,跟儒家的做法相悖。

    我的想法是,与其让我们在这里瞎猜,不如我们主动去接触接触这位陈将军。

    或者从其他方面打探一下这位陈将军的口风,就算他不是我墨家子弟,只要他对我们不排斥,我们就有机会留下来。

    从辽西目前的情况来看,陈将军绝对是用人之际,天下大乱,我墨家又有重见天日的机会,绝对不能放过。

    哪怕这个机会很渺茫,我们也都该试一试,如此,我们才算对得起列祖列宗。”

    众人都点点头,他们不怕死,这么多年的奔波,数百年的传承,使得他们对自己的理想更加坚定。

    “如此说来,是该主动去接触接触了。”

    巨子点点头,他看着众人,然后笑了笑。

    “我去吧,要想见到陈将军应该不难,至少我可以见到那位贾先生,诸位就留下来等我的消息。

    听说那位陈将军指导工匠造出了一种能够从江河取水去灌溉旱地的水车,这说明他对机械很感兴趣。

    我准备带着我与钧儿共同研究出来的龙骨水车去拜访他,想必这个见面礼够重。

    钧儿,你就不用跟我去了,最近你可以把你的那些发明整理整理,说不定能派上用场。”

    众人中年纪最小的那个少年想说什么,但是巨子阻止了他。巨子知道自己这儿子不善言辞,又有点口吃,平时很少发言。

    这一次,他觉得自己一个人去最合适,就算有危险,也不会连累太多人。

    “巨子,您去的话,太危险了,不如让我们、、、、、、”

    “应该不会有危险。”

    巨子也是见过世面的人物,他郑重其事的看着众人。

    “你们可有听说陈将军因为某些事情而怒杀工匠的吗?

    好像没有吧,而且,不瞒诸位,我已经打听到我的一个故人就在陈将军身边,说起来他也算我的半个老乡。

    有他在,我就更不会有危险。退一万步讲,现在都什么年代了,还是前朝那位武皇帝掌权吗?

    哼哼,汉家的天下都快分崩离析,谁还有空搭理我墨家的学说,只要我们没做什么过分的事情,我想,我们不会有任何危险。

    不过你们也不要放松,将所有人分散安置,一旦听到不好的风声立即撤退,我墨家再也经受不起任何损失。

    少了我一个,不是还有你们嘛,钧儿,你天赋过人,对机械的了解很独到,将来墨家的传承要靠你了,所以,你不能冲动。”

    “知、、、知道了。”

    最小的那少年点点头,他最大的喜好就是钻研那些机械,但是,他也知道自己天生就肩负了一个重任,只是,年幼的他,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担得起这个重任。

    墨家传承数百年,中间经历过几次灭门浩劫,能传承到现在实属不易,所以这些人不想冒太大风险。

    不过,为了能振兴学说,他们也愿意献身,只要献身有意义,这些墨家子弟都无怨无悔。

    身为墨家当代巨子,自然要肩负起振兴墨家的重任,更何况,他也确实为自己留了一手。

    有那个老朋友在,保住性命应该不难。墨家子弟行事隐秘,每次做决定之前都得考虑得失,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海边,又有一队一千人的军士正走上海船,加上这一批人,这段时间贾诩已经送出了将近四千士兵和两万民夫了。

    按照陈风临走之前留下的指示,海军这边打探清楚辽东沿海地区的地形,找到了几块合适的港口,贾诩要趁着冬季没人注意的时候占据这些地方,为将来的计划做准备。

    “先生放心吧,沓津和牧羊城那块现在没人注意,辽东公孙康根本就不重视这里,就连驻军都没有,我军将士在这个冬季占领这里不难。”

    张合以为贾诩是在为大海另外一边的情况担忧。

    “而且,三山地形复杂,沓津在古燕国的时候就曾被重视,说明这里的地形很适合防御。

    虽然我们现在只派遣了四千多人马,但用于防守却是足够,再说,造船厂已经建造出数倍于楼船的海船,用来运送军士最为方便。

    一旦对面出事,我辽西将士可在一天之内抵达,公孙康别想占便宜。”

    “那边我倒是不担心。”

    贾诩点点头:“颜成这孩子熟读兵法,办事稳重,主公临走前对他多番嘱咐,相信他会办好这件事情的。

    而且,沓津、牧羊城和三山那里我们是必须拿下来的,不管是地形还是矿产,都足以支撑我军发展。

    我现在担心的是主公那边,根据前线战报,目前战事还算顺利,但是,一旦匈奴主力部队反应过来,我怕主公那边扛不住啊。

    毕竟战事进行快两个月了,我军前期准备的作战物资也消耗的差不多了。

    就算我们得到了这么多牲畜和奴隶,但这并不能在短时间内为远征将士提供足够的物资,希望主公能看清形势早点撤回。

    我们现在获得的战利品已经够多了,据说雁门那边现在已经被牛羊马匹给塞满了。

    高览将军每天都在为牲畜的口粮发愁,估计他会想办法运送更多的牲畜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