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新中华1873 >

第24部分

新中华1873-第24部分

小说: 新中华1873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在由谁主导出兵问题上,政府却与武士阶层有着巨大的分歧。

    至1月11日,日本陆军已经完成了整编,将原先注重防御性的镇台,改编成了进攻性的旅团。

    东京,名古屋,大阪,仙台,广岛,熊本六个镇台,每个镇台改为一个旅团,下辖两个步兵联队,3449人;其中每个联队为1721人,下辖三个步兵大队;每个大队560人,下辖四个中队,每个中队136人;

    旅团编制里还有一个炮兵大队,512人;一个工兵大队,408;一个辎重兵大队,622人。加上旅团司令部37人,因此一个旅团总兵力为5028人。

    而作为天皇御林军的近卫第一旅团,则是6275人。

    以这七个旅团为核心的日本陆军,总兵力为36443人。

    在海军方面,以2530吨的龙骧号、1947吨的筑波号、1500吨的日进号这三艘大舰为核心,再加上凤翔、春日、云扬、甲铁、富士山、千代田形、清辉、延城、孟春、迅鲸、第一丁卯、第二丁卯等,大小共十五艘军舰,组成了一支联合舰队。

    舰队司令是海军中将川村纯义。

    与此同时,武士阶层也在厉兵秣马。

    作为武士阶层的领袖,近卫大都督西乡隆盛深感必须将武士组织起来,整合成一支强大的军队。

    他派自己的弟弟西乡小兵卫,以及原萨摩藩的藩主岛津久光,在鹿儿岛集结士族,存储军用物质,并开设炮兵学校和步兵学校。

    与传统的武士不同,西乡隆盛并不排斥枪炮,武士的内涵在于精神世界,而手中拿着什么武器并非关键。

    鹿儿岛就是原来的萨摩藩,武士的力量最强,讨幕维新出力最多,相应的失业武士也最多,怨恨最深。

    加上西乡隆盛在武士中的威望,废藩置县后,这里俨然成为武士阶层的大本营。

    日本各地武士闻讯倍感振奋,从全国各地蜂拥而至鹿儿岛,不过一月时间,鹿儿岛县的武士数量就超过了四万。

    全日本都在摩拳擦掌,只有少数人能够保持清醒,大久保利通就是其中之一。

    他坚持认为扩张的时机尚不成熟,即便要出兵台湾要谨而慎之,要以政治外交为主,军事进攻只能是辅助手段,是政治谈判的筹码。

    如果任由武士阶层乱来,局势就可能会失控,最终将日本引上一条错误的发展道路。

    因此他在政府内一再阻挠西乡隆盛,使其无法向鹿儿岛调配更多资源,同时还派人监视武士军队的动向,甚至计划搬走鹿儿岛的几个军火库,这些都让他成为武士阶层的“公敌”。

    夏云桐通过上海、香港等各个渠道了解日本的动态,结合前世对日本的深刻了解,对日本的走向能做出一个大致的判断:

    日本决策阶层正在失去理性,只要一个重大的刺激,就能将其推入战争的深渊。

    但是假如准备不足,让日本在台湾得逞,反而是将自己推入深渊,让日本提早二十年占据台湾,自己反而成了民族的罪人。

    他不相信自己能对抗整个日本,但若是计划成功,就能让日本与清廷都拖进来,让甲午战争提前二十年爆发。

    想到这里,他命令军法处去执行一项特别任务。

    在台湾的东北海域附近,有几个小岛,主岛名叫钓。鱼岛,战略位置极其重要,正处于台湾与琉球的中央,是东亚海域的主航道上,从日本前往台湾的船只,除非刻意绕远路,都会经过这一带。

    他要求袁世凯发展一批渔民暗探,在钓。鱼岛上设立观察哨,伪装成渔民休息场所,让暗探驾驶小型快船轮班去钓。鱼岛周围打鱼,以此为掩护,时刻监控那片海域。

    想想一旦开战,全岛都可能成为战场,出于民族大义,夏云桐还好心给台南的周懋琦写了一封信,提醒他小心防范日本。

    从1月中旬开始,夏云桐开始有计划地储备物质。

    为了不影响本地市场,他都是派人跨越海峡从大陆采购,包括被服、粮秣、建材、西药、中药材、火药、战马、布匹,以及绷带、防水胶布、帐篷、望远镜等等杂七杂八的东西。

    于是在沪尾港出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本地的大米照常出口,从大陆运进来的大米同样堆积如山,同时还有一袋袋标着醒目日文,借贷来的日本大米。

    2月初,与克虏伯、毛瑟以及李鸿章签的后续合同也得到执行,大批后备弹药陆续运抵台北。

    这一切都在低调中进行,但规模却是越来越大,有心人能看出一些蛛丝马迹,在李鸿章看来是在认真预防日本;在花房义质看来这是在准备造反;而在存了心病的周懋琦看来,两者兼而有之。

第四十三章 金融投机() 
周懋琦对夏云桐善意的提醒呲之以鼻,他认为所谓的日本威胁,完全是夏云桐为扩充个人势力找的借口。

    之前他上奏朝廷,指责夏云桐图谋不轨,还只是出于污蔑,现在看来,居然是被自己不幸言中了,夏云桐那五千义勇军,已经成了台湾最强大的军事力量。

    担心有一天对方会杀上门来,报复当初自己在府城的作为,周懋琦不得不让自己的麒麟营重整军备,以防万一。

    2月初,随着“月月盈”理财产品陆续到期,如期还本付息后,产品的可信度进一步提升。

    尤其是盛宣怀又拉来了一位标志性的客人,恭亲王奕,一举购买了5万两的理财产品,这消除了市场的最后一丝忧虑。

    甚至连身居九重的慈禧太后也有所耳闻,还找来李鸿章询问:这夏云桐这么能折腾,真的如传言所说,是爱卿的准女婿?

    一时间“夏云桐“与”金元宝“成了官场热词,人人知道李鸿章的女婿是个财神爷。

    从2月中旬开始,客户数量倍增。真正达到了日进斗金的程度,认购的客户包括醇亲王奕譞、怡亲王载敦、豫亲王本格、亲王伯彦那谟诂、武英殿大学士文煜、兵部尚书奎俊、内务府大臣崇伦、领侍卫内大臣景寿、贝勒载澎、肃亲王隆懃等等,“月月盈”销售金额也很快达到了数百万之巨,连夏云桐自己都感到吃惊。

    他趁热打铁,立刻让郑观应推出第二种理财产品,半年期的“半年丰”,最低额度一万两白银,到期收益率为12%。

    夏云桐在这里可谓用心良苦,所谓欠钱的是大爷,为了保护自己的投资,那些达官贵人在未来的斗争中,将不得不为自己说话。

    甚至于将来若是跟清廷闹翻,只要一赖账,就能拥有雄厚的资本。

    2月27日,这是一个喜庆的日子,竹堑城邮电局正式落成投入使用,这里也是刚刚建成的,纵贯整个淡水厅的电报网的核心枢纽。

    这是明面上公私两用网络,但在夏云桐的元首府里,还有一个更核心的“机要电报室”,各个军队、政府机构的电报线路都在这汇总。

    夏云桐会与自己的文武属下,会在元首府里进行会议,做出决定后再通过机要电报室发送,这两个房间构成了整个政权的决策核心。

    这里就像一张巨大蜘蛛网的中心,各种信息从四面八方涌来,各种指令又从这里传向四面八方。

    夏云桐在这里发出的第一个重大指令,通过铺在台湾海峡底部的电缆,到达香港后又经国际线路到达美国,再通过大西洋底部的电缆,最后抵达了英国伦敦。

    指令内容是:要求抵达伦敦不久的经元善等人,立刻着手成立金融投资公司,而公司所需的资金,正是通过“金元宝”理财获得的巨款!

    英国伦敦,泰晤士河畔圣路易大教堂前面,大约方圆平方一英里的区域内,号称伦敦的“金融城”,坐落着英格兰银行、伦敦证券交易所、皇家商业交易中心等等商业机构。

    从中古时代开始,在这里可以买到来自欧洲的皮毛、葡萄酒、啤酒、香料,也可以买到地中海、中亚的商品,甚至包括从丝绸之路来的,遥远中国的丝绸和瓷器。

    到了近代,这里更是世界金融的中心,这里发生的每一件事,都或多或少地影响着世界,胜利与失败,荣耀与耻辱,光明与黑暗,地狱与天堂,无数人生的悲喜剧在日夜不停地上演着。

    现在又有一个新的玩家加入了这个大赌场,由经元善指挥,夏云桐亲自命名的“未来事件交易公司”!

    经元善做过买办,又当过官,既懂得人情世故,又对金融专业十分内行,还讲得一口流利的英语,奉夏云桐之命在伦敦成立公司,操作起来自然十分顺手。

    英国人对自己的金融霸权很有自信,市场高度公开透明,任何国家的人都可以在此自由地投资交易。

    而市场上流动的各种股票、债券、期货,由英国本地公司发行的,不到20%,其开放程度可见一般。

    无论哪个国家或公司,只要想通过金融市场融资,首先会考虑伦敦市场,是但有一点,英国银行不接受外国客户开设账户。

    因此经元善只能在一家跨国银行,著名的犹太财团,罗斯柴尔德家族银行开户,公司的名称由夏云桐钦定,听上去颇为怪异:未来事件交易公司。

    公司甫一成立,夏云桐就将通过“金元宝”理财借来的数百万两白银汇兑过来,并给了经元善一个指令:做空西班牙国债!

    经元善一听就愣了,这个命令也太匪夷所思了吧!

    众所周知,就在1873年初,西班牙推翻君主制,实现了共和,女王伊莎贝拉二世流亡国外,西班牙共和国正式成立,并于年底开始在伦敦发行国债,以募集建设资金。

    几乎所有的政治评论家都认为,这是西班牙历史的一个里程碑,尤其是其背靠欧洲最大的共和体制法兰西,在********上得到法国上层的支持,因此市场对其国债一致看好,其价格也一路走高,从去年底到现在,几乎翻了一番。

    要在短期内做空西班牙国债,不是明摆着要赔钱吗?

    所谓做空,是指预期未来的市场行情会下跌,将借贷的股票、期货高位卖出,等行情下跌后再低位买进归还,赚取其中的差价利润。

    虽然市场看好,但夏云桐知道十九世纪的世界政局就像一辆过山车,高峰低谷来回转换都只在一瞬间,几乎所有政治评论,到最后都只是证明了评论家的愚蠢!

    这个西班牙共和国,在前世的历史教科书上有个更准确的名称,“西班牙第一共和国”。

    共和政府成立之后,并未能有效改善民众生活,财政困难甚至无法按时支付军饷,很快就失去了军队的效忠。

    政局很快就急转直下,到了1874年10月就遭到了保皇派的复辟,阿方索十二世登基。

    在共和政府垮台前夕,其发行的国债一路暴跌,几乎成了一堆废纸!

    虽然有些难以理解,经元善还是忠实地执行了夏云桐的命令,下令借贷国债,同时购入西班牙国债的看跌期权。

    所谓看跌期权,买卖的是一种权力,属于衍生产品,打个比方,西班牙国债每份10英镑,假如夏云桐认为未来会跌,就给期权公司500英镑,约定几个月后以10英镑卖1000份。

    等到了期限,国债实际下跌到8英镑,相应每一份国债可得2英镑差价,期权公司应只支付2000英镑。

    当然假如价格涨了,那500英镑也就打了水漂。

    于是从2月底开始,“未来事件交易公司”开始一边疯狂借贷西班牙国债,同时大量收购看跌期权,总价值将近百万英镑。

    很快伦敦市场上就传闻开来:这个不知哪里冒出来的新公司,简直就是市场上最大的笨蛋……

第四十四章 各自盘算() 
1874年2月27日,大屯山炮台的主炮台终于完工了。

    炮台位于淡水河入海口北岸的大屯山上,是扼守沪尾港的门户要地,周围戒备森严,严禁闲人靠近。

    炮台的核心是拥有六个炮位的重炮台,侧方和下方还有一些小炮台。

    两门巨大的克虏伯280mm重炮也已抵达,数千民工被动员起来,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将两个大家伙运到重炮台上。

    其余四个炮位都安装了210mm重型榴弹炮,夏云桐一共才买了八门,四门在月眉山,四门放到了这里,可见这两个地方是最重要的战略点。

    炮台的墙墩和顶盖都是三合土建造,顶盖离地两米五,厚度达到一米五,防护着大炮,只露出黑洞洞的炮口。

    其余都是半地堡、半城垣式的小炮台,都是110mm、120mm炮,总数量将近三十门。加上大量的火力点、壕沟、护墙、竹钉子、铁蒺藜、子堡等等,形成一个可怕的防御体系。

    3月1日,听闻这个消息的花房义质,便上门催促夏云桐造反。

    此时国内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