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新中华1873 >

第32部分

新中华1873-第32部分

小说: 新中华1873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夏云桐有个秘密警察机构十分厉害,专门搞反间谍,抓了我们不少人,想渗透进去难度很大。”

    西乡沉默了一下,说道:“台南的府城相对松懈,或许你们可以试试那个方向,再想办法从陆路渗透比较有把握,如果能够成功,你们就是帝国的功臣。”

    片冈浩太郎默默退去。

第五十八章 基隆保卫战() 
看着片冈远去,西乡隆盛举起手中的书信,信来自于刚刚出狱的福泽谕吉,他在信中勉励武士军团能为国家找到一条出路,并以是诗相赠:“

    肥马大刀无所酬,

    皇恩空沿几春秋。

    斗瓢倾尽醉余梦,

    踏破支那四百州。”

    殷殷期望溢于言表,让西乡感动。

    看看信,看看那热烈欢送的人民,西乡隆盛下定了决心,且不理会朝中诸小人,此去定要将台湾双手奉于天皇陛下,才能让世人明白,谁才是真正为国为民的好男儿!

    而要做到这一切,唯一的希望就是速战速决,必须在补给耗尽之前结束战斗!

    经过西方记者的报道,沪尾坚守和基隆陷落的消息也迅速传到了大陆,人们在佩服夏云桐的同时,也对朝廷的无所作为感到愤怒。

    左宗荣、沈葆桢、刘坤一、张树声等人纷纷上书,要求支援夏云桐,“岂能坐视淡水厅孤军而战!”

    福建船政水师的一些爱国将领,包括贝锦泉、陈英、林森林、吕翰、叶琛、许寿山、高腾云等,纷纷上书,要求船政水师能够出海与日本联合舰队决战。

    但李鸿章仍然寄希望于列强的调停,与英国公使威妥玛一再磋商。

    但英国怀有私心,虽然之前在夏云桐身上也有投资,但形势发展至此,觉得即便让日本占据台湾,也是一个不坏的结果,因此建议首先惩办夏云桐,以安抚日方情绪。

    但慈禧难以接受,倒不是可惜夏云桐,只是觉得有损自己的威严,难以对国内交待。

    双方在互相扯皮中拖延着时间,这是一种十分奇妙的国际政治形势,一方面夏云桐即将与武士军团大打出手。

    另一方面清廷和日本却保持着正常的外交关系,双方仍然互相派驻有大使,仿佛是旁观的第三者。

    与此同时,夏云桐已经亲率第三团来到基隆城,他的亲身莅临,极大鼓舞了将士们的士气。

    从凌定国、张李成等人的报告来看,武士军队虽然凶顽,但其攻击力并没有想象中的强大,散兵游勇式的战术,火力也不足,因此他推断这并非是敌人的精锐主力。

    经过讨论,防御的核心仍将是城区的制高点寿山,夏云桐也将自己的指挥部设在寿山之巅的奠济宫。

    这里的炮兵阵地居高临下,可以将火力覆盖整个城区,能给各个方向以有力支援,而山下的水稻田又是天然的障碍物,泥泞的田地可以减慢敌人的移动,等于施了迟滞魔法。

    夏云桐将两个炮连三十二门格鲁森炮,以及所能找到的一切铁炮、青铜炮等等,总共五十余门全部集中于寿山顶,这也是他的一个重要原则:集中使用火炮。

    传统意义上,火炮往往作为火力支援,平均分配给步兵部队。但在近现代,一个兵种能取得革命性的发展,不仅是技术革新,而且在战术上要做到大量、集中的使用,坦克是这样,火炮也是这样。

    在具体部署上,凌定国、张李成指挥第二团驻守居民区,小树林已经而被弃守,第三团作为预备队驻守在寿山旁的水稻田,由凌定国担任正面战场的指挥官。

    同时,在港口附近密布岗哨,严密监控敌人动向。

    一切布置就绪,这时候夏云桐却接到了一封英国的抗议信!

    这是英国领事班克斯的亲笔信,信上居然严正抗议大屯山炮台攻击悬挂英国旗帜的船只!

    英国人的逻辑是,虽然这些船只没有经过英国官方的许可就升起了米字旗,但是义勇军方面在没有向英国领事馆进行确认的情况下,就向这些船只开火,这显然违反了国际法,因为这有可能会导致严重的误伤。

    因此班克斯要求淡水厅官方进行严肃详细的调查,并做出明确的解释。

    夏云桐看了又好气又好笑,当场把信撕得粉碎!

    想想也不奇怪,英国现在看好日本能拿下台湾,因此态度明显倾斜,假如战事陷入僵持,让英国人知道胜负还在未定之数,那么说法也许就会不一样。

    5月20日,按照计划,突袭沪尾失败的联合舰队第一分舰队,护送着五番联队抵达基隆港。

    这是武士军团的三大主力之一,装备着清一色的恩菲尔德步枪,许多军官,包括指挥官桐野利秋在内,都曾在政府军中接受过法国教官的训练。

    桐野利秋原名中村半次郎,是声名远扬的高手,号称幕末四大人斩之一。

    他是一个狂热的武士,本是近卫旅团的少将,却对新生的政府军极为反感,明治政府主张“四民平等,皆可为兵”,大量农民因此加入政府军。

    这让他觉得与原先的泥腿子贱民为伍,简直是对武士的羞辱,因此他蔑称政府军为“农民兵”。

    最终桐野利秋辞去了军职,追随西乡隆盛参加了武士军团。

    因为他坚信自己的历史使命:只有在对外征讨中为皇国立下大功,才能挽救武士这个传承千年的光荣阶层。

    抵达基隆之后,桐野利秋指责兜玉强之助怯懦无能,七番联队居然龟缩于港口而不进攻。

    兜玉辩解敌人的防御力量很强,需要等待军团主力抵达才行。

    桐野更是气得七窍生烟,物质本来就供应紧张,军队逡巡不前只会消耗宝贵的粮食,西乡都督的命令是速战速决,岂能白白浪费时间,必须尽快发动进攻!

    而且自己手下的五番乃是武士军团中的精锐部队,如果不在主力到达之前拿下整个基隆城,又有何颜以对西乡隆盛?

    五天后,眼见部队基本登陆完毕,桐野利秋自认为实力足够碾压敌人,便命令五番和七番两个联队全军出动与敌人决战!

    兜玉强之助本来就对军团内部的差别待遇颇有微词,桐野利秋更是傲慢狂妄,对自己颐指气使,因此心中十分不满,但为了大局着想,只能勉强同意。

    5月25日清晨,武士军倾巢出动,直扑向城区,打先锋的便是五番联队的两个大队,由嶺崎长明指挥。

    夏云桐也接到了哨兵的回报,立刻命令全军准备战斗!

第五十九章 浴血() 
夏云桐在寿山之巅的奠济宫里,遥望着整个战场,远处的小树林冒出了滚滚浓烟,想必是日本人采取了火攻,防范可能的埋伏。

    看着这大战前的宁静,他心中颇有些壮怀激烈,回头看看身边的袁世凯,年轻的脸上同样是既紧张,又兴奋。

    武士军的进攻开始了!

    双方在近一公里的距离内展开了对射,虽然义勇军的施耐德枪改装自恩菲尔德,但从前膛变成了后膛,无论威力、精度、射速都有了很大提高,尤其在射程方面,武士军非常吃亏。

    嶺崎长明在倒幕战争中立下过赫赫功勋,以勇悍著称,曾经在千军万马之中,亲手夺下幕府军的军旗。

    此时眼见火力不敌,他下令发起冲锋,咆哮着冲在队伍的最前列,誓要将义勇军的防线一举冲垮!

    但是等待他和他的部下的,却是凶悍的齐射,从居民区边缘的阵地上,射出了惊人密集的子弹,仿佛一把收割生命的巨大镰刀,横扫过整个阵地前沿,无数武士被当场击倒。

    嶺崎长明从地上爬了起来,刚才一颗子弹打碎了他的右耳,鲜血滴滴答答下来,面容却冰雪般冷静,仿佛是遇到了真正值得尊敬的对手,已经没有了最初的狂妄,心中更加充满拼搏的意志,这反而是一件愉快的事。

    他拔出腰间的“太刀”,高举过顶,不顾一切地往前冲着,身后的武士军也奋力进攻,如同一群狂热的殉道者,有一种视死如归的气概。

    一阵尖锐的呼啸声,寿山顶上的火炮开始说话了。

    爆炸此起彼伏,弹片四处飞溅,惨叫声不绝于耳,但武士们一往无前,一波接着一波,有一种用肉躯填平山河的气势。

    眼看敌人不断逼近,凌定国、张李成等率部且战且退,利用熟悉的地形和工事层层阻击,武士军虽然不断推进,但却死伤惨重,已是强弩之末,战场弥漫着硝烟和血腥的味道。

    桐野利秋也派出了援军,堀新次郎率领两个大队跟了上来。

    此时的嶺崎长明身中数弹,鲜血染透了衣衫,一手拄刀,单腿跪地,已经站不起来了。

    他对着堀新次郎嘶声喊道:“堀新君,请助我一臂之力,做我的介错吧!”

    堀新次郎眼含热泪点头答应,嶺崎长明口中鲜血如泉涌,已经无法说话,仍然微笑表示感谢。

    随后他跪坐于地,低头身体前倾,尽全力保持身躯从容稳定。

    堀新次郎大喝一声,挥刀劈落,嶺崎的头颅应声而落。

    寿山之巅指挥部的众人,在望远镜中看见这一幕,都觉得莫名其妙,战场上直接斩杀战友,这叫什么名堂?

    夏云桐却明白其中缘由,当武士认为自己已经无法幸免,便会寻求解脱,选择有尊严地剖腹自杀。

    事实上剖腹只是象征性地在肚皮上一划,甚至有时这个动作也免了,然后让亲人或最要好的朋友帮忙砍头,这叫“介错”,前世历史上这个别府晋介就是西乡隆盛的“介错”,这可是一个光荣的任务。

    武士的这种价值观,一般人实在难以理解。

    斩杀了同僚后,堀新次郎指挥全军再次发动进攻,自己当先破敌,勇冠三军。

    夏云桐一声令下,火炮阵地打出排炮,目标直指武士军前锋。

    尘土飞扬间血肉四溅,遭到打击的武士军中顿时一片大乱,一马当先的堀新次郎更是被一块弹片划破了肚皮,肠子流出来拖行在地上,惨不忍睹!

    眼看部队逡巡不前,堀新次郎目眦尽裂,一手将流出的肠子塞回肚子,血淋淋地捂着,一手挥刀砍死了一个后退武士,大喊着:“往前,继续冲,给我冲!”

    这时一颗子弹飞来,不偏不倚击中前额,当场将其爆头!

    夏云桐已经意识到,这时所面对的敌人才是真正的精锐部队。

    两千武士不断发动怒潮般的疯狂进攻,第二团的防线仿佛是海上的礁石,不断承受着滔天的巨浪,但等潮水退去,礁石仍旧屹立不倒。

    眼看攻势始终没有取得突破,桐野利秋怒气填胸,似乎都能感受到兜玉强之助嘲讽的目光:“瞧瞧,我说不行吧?”

    他眼睛一转,要求七番联队全军迂回,从左侧攻击寿山;自己率领大批武士,加入了正面进攻。

    同时命令坂元敬介率领两个大队的“敢死队”,在右侧等候命令。

    果然桐野率军加入,第二团正面的压力顿时倍增,防线摇摇欲坠,夏云桐急忙派出援军,调了第三团的两个营上去,只有孟楚虎带着一个营守在稻田边,掩护炮兵阵地。

    兜玉强之助见桐野利秋真把自己当下属一般使唤,心里极为恼火,强忍着率军出击,很快就绕到了寿山的左侧,迎面便是水稻田,武士们顿时两眼放光:真是一片肥沃的土地。

    日本人口众多,耕地狭小,因此对稻米有一种根深蒂固的执着热爱,稻米不仅是粮食,更是一种社会地位的象征,能够饱食晶莹饱满的白米饭,便是作为一个日本人最大的享受。

    但是此时此刻,这些稻田却极为烦人,兜玉强之助带着部队在泥泞的地里,一脚深一脚浅地前进,还要受到孟楚虎营的狙击,真是举步维艰。

    但是桐野利秋的目的也达到了,两个方向的攻势完全吸引了义勇军的注意力,此时坂元敬介终于率领“敢死队”发动了致命一击!

    这些武士额头上全都缠着白色的“玉碎带”,疯狂地向寿山冲去,阳光照耀,海风劲吹,衣衫猎猎作响。

    他们如同亡命徒一般,坦然面对着迎面而来的子弹,仿佛是在拥抱死亡,将横尸沙场作为人生应得的归宿。

    突然性的进攻,让正面防线的指挥官凌定国反应不及,想抽调部队前去拦截,又怕自己这方面会挡不住,犹豫之间已经错失了时机,让坂元部队硬是冲开了一个缺口。

    顺利突破防线,这让坂元敬介自己都有些惊喜,他带着七百多武士呐喊着,一口气冲上了寿山!

第六十章 苦战() 
夏云桐开始还以为凌定国会采取措施,等到眼看着敌人冲上来,离奠济宫已经不过里许,才意识到大事不妙。

    偏偏夏云桐此时无兵可调,手头只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