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新中华1873 >

第8部分

新中华1873-第8部分

小说: 新中华1873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加上那个奇怪的名字,夏云桐眼前立刻浮现出一个标准的武士形象,日本人?

    难道日本人这么早就介入了?

    这个在历史上完全没有记载啊!

    但历史没有记载,并不代表没有发生,从逻辑上也完全合理:

    日本明治维新后,实行“废藩置县”和“废刀令”,士族阶层失去了一切特权,生活陷入了困境,以萨摩藩为例,原有武士16467名,炮兵511人,而维新后的驻军名额只有4620人。全日本有十数万武士失业,更是失去了尊严,他们只有战斗技巧,却无谋生手段,有些甚至沦为搬运工和小贩。

    在这种情况下,日本国内有强烈的对外扩张需求,像西乡隆盛等人想把这些愤恨的武士送到战场上去,让他们能拥有为国开疆拓土的荣光,因此“征韩论”甚嚣尘上,“征台”也是如此。

    虽然大久保利通等人,认为日本实力还是不足,主张內治优先,但就扩张而言,其实与征韩派并无而致,不过是先后次序问题。

    以日本人细致周密的性格,以及甲午战前的大规模谍报渗透来看,不可能在台湾没有任何相关活动,只不过有些档案湮没于历史长河,而清王朝愚昧无能,情报工作几乎完全荒废,才会导致没有相关记载。

    极可能日本人一直就在暗中活动,只不过引而不发,前世番民没有作乱,日本人没有找到机会,自己穿越而来,引起了汉番战争,让那些躲在黑暗中的武士看到希望,终于跳了出来。

    说到这,不由又想起了那个琉球渔民被杀事件,仔细想想也觉得有玄机,并不全是琉球渔民,还有一部分是日本人,百年都不出事,偏偏等日本想扩张时出事了,谁知道是有心还是无意,搞不好是故意挑衅、试探,资料匮乏,真相都湮没了。

    想起番兵后面的重重鬼影,夏云桐顿时有一种说不出的郁闷:穿越实在是不顺利啊。

    6月11日夜晚,竹堑城南凤凰岗,岗后的树林里驻扎着大批番兵,成了部落联盟的宿营地,中央有一座用木、竹、藤条、茅草搭建的大屋,屋内点着松节油灯,散发着清香,偶尔会发出轻微的噼啪声。

    这里是联盟的指挥部,十几个人相对着席地而坐,明显分成了两派,一派居中者头裹白布,蒙住了一只眼,脸色苍白,正是部落联盟的首领布因?拉比,神色却有些激愤:

    “凯达大人,竹堑城的防御远不像你说的那样不堪一击,相反那些汉人的抵抗十分激烈,我们的损失很大,你,你是不是故意坑害我们?”

    坐在对面的人,鼻正口方,气度不凡,正是番屯军首领凯达?格兰!

    面对质问,凯达?格兰却神色平静,番民不同部族之间时有仇杀,何况番屯军算是被招安,不被信任也很正常。

    他笑笑道:“我将那些宝贵的火药送给你们,足以表示我的诚意,汉人如果知道此事,怎么会和我善罢甘休呢?”

    这样说着,他心里却也有些疑惑:他对竹堑城的防卫力量,以及练军的战斗力,早已摸得一清二楚,完全是一群一触即溃的乌合之众,因此对部落联盟居然被击退,实在有些匪夷所思,哪里出了问题呢?

    布因?拉比阴沉说道:“你曾经效忠汉人,谁知道你是不是仍然效忠呢?”

    凯达?格兰摇头道:“你们可知我名字的来历,我的祖先凯达格兰族也是噶玛兰族的分支,曾经是淡水河两岸最大的部落,这片沃土真正的主人。但现在却几乎消亡了,只留下像我这样零星血脉,知道为什么吗?”

    他突然提高了音量:“就因为那些可恨的汉人,两百年前汉人开始大规模移民淡水河流域,不到百年就将凯达格兰族变成了少数族裔,迁徙的迁徙,同化的同化,如今的人们都忘掉了这个民族。但我没忘,我的名字就是纪念,我与汉人有不共戴天的仇恨,怎么会效忠他们呢?那只是欺骗他们的手段而已。”

    “既然这样,那你为什么不去打呢?”部落联盟里有人气愤说道。

    是啊,为什么不去打呢?

    凯达?格兰自然有自己的考虑,他运筹帷幄多年,就是等这样一个乱局。

    借噶玛兰族之乱,一举攻下竹堑城,朝廷绝不会就此罢休,定会想办法镇压。到时候自己出面谈判,将竹堑城与平叛作为谈判筹码,只要条件谈妥,番屯军立刻就反戈一击,镇压掉部落联盟。

    这样就能为自己争取最大利益,说不定能成为淡水厅的实际控制者,所谓“要当官,先造反,再招安”。

    这也是没办法,朝廷对他戒备很深,自己虽然统帅番屯军上千人,得到的头衔却只是一个“军哨司”,连九品都不是,偏偏他的野心很大,想要混个名堂出来,只能出此险招了。

    因此,就不能跟朝廷结怨过深,手上不能染太多血,杀官夺城的事也别亲自干,送些炸药就可以了。

    计划本来很好,但竹堑城里不知道怎么回事,居然顶住了攻势,自己若不出手,布因?拉比显然是攻不下,这样耗下去一切计划都要泡汤,只好将番屯军派出去了。

    当然这些话不能明说,只能找个理由搪塞一下,他便回答道:“我不出兵,也是一番好意,本以为凭你们联盟的实力就够了,到时候反说我想抢战利品,看来我还是有些高估了。那好吧,接下来就由我主攻,不过城中的人口、财物分配,要我说了算。”

    一番话说得布因?拉比等人既是恼火,又是无语,明知对方狡辩,偏偏无可奈何,毕竟最终还是靠实力说话。

第十四章 日本人出手了() 
凯达?格兰微笑着,这是一个充满野心的人,他处心积虑要建立一个独立王国,最后能与清王朝分庭抗礼,而手下这支部队正是他实现野心的最大本钱。

    这支番屯军不但凶猛彪悍,而且比部落番兵更有战术纪律,还装备了一些火。枪,被公认为台湾目前战斗力最强的部队,稳稳胜过府城的精锐—麒麟营,更别提那些普通练军了。

    虽然竹堑城的防御力让他有些意外,但他仍然充满了必胜信心,因为他还有一个秘密武器。

    出了指挥部,凯达?格兰转身望向旁侧一人,说道:“箱田先生,你那边情况如何?”

    这个“箱田”年约三十,普通番民打扮,四方脸,唇上一贴小胡子,身材较矮,却很壮实,神色肃穆,躬身答道:“一切都准备好了,我的手下都是熟练好手,随时可以进行战斗。希望大人能够谨守我们之前的约定,等大人控制淡水厅后,能给予我们贸易特权。”

    凯达?格兰一点头:“当然,我一向言出必行,我将是贵国最忠诚的盟友。”

    两人相视而笑。

    6月13日清晨,夏云桐站在城楼上,手持着单筒望远镜,看着城池内外,经过他一番努力,这几天竹堑城的面貌为之一新。

    一大早,数千汉民就已经开始忙碌了,缺口已经堵上,护城河边的女墙也基本竣工,家家出力,人人勤奋。无论是义勇军还是民工,大家心里都清楚,一切都是为生存而战,就不会再单纯计较军饷和待遇了,这就是最原始的政治觉悟,但这个并不能长久,真正的觉悟是为理想,为信念而战,这就是未来的规划了。

    看着这热火朝天的场面,夏云桐第一次感到了穿越的节奏,他似乎领悟到一点秘诀,也就是毛太祖起家的原则:发动群众,依靠群众,进行一场人民战争。

    必须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发动人民为自己的利益而战,以人民为骨干,依靠人民,这样才会有群众基础,才能激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而自己要做的就是因势利导。

    此时他心情激荡,挥斥方遒,唯一扫兴的是刚刚接到的府城回信。

    周懋琦在信上称,台南的生熟番也蠢蠢欲动,练军不敢轻动,物质也无富余,实在无力支援云云。

    夏云桐之前有所预料,但毕竟地方最高长官求援,谅府城多少也会敷衍一下,没想到周懋琦这铁公鸡,如此一毛不拔,连客套话也不多说一句,想必恨不得道台大人被番兵悬首城门才好呢。

    哼,也好,那就向朝廷再上一折,李鹤年不是说台湾固若金汤吗?现在援兵也派不出,正好打他的脸。同时向朝廷再次证明,就地建立新军的必要性。

    此时太阳东升,给兰阳平原洒下了万道金光,给他,给这个小城市,也给城市内外忙忙碌碌的人们,穿上了一件金色的外衣,夏云桐对自己的组织动员能力颇为得意,不由得轻声哼唱起来:“

    太阳出来照四方,

    **的思想闪金光,

    革命的人民有了主张,

    男女老少齐参战哎,

    人民战争就是那无敌的力量……”

    这时,从城外远远传来一阵“呜呜”的声音,他顿时想起这是番人的鼻笛,悠扬清澈,但听在他的耳朵里,却觉得格外的刺耳。

    夏云桐拿起望远镜,远望城南的凤凰岗,现在大家都知道,番兵应该就在那片看似平静的山岗背后。

    鼻笛声逐渐变得短促而急迫,应该是进军的号令,他觉得奇怪,大白天这么大摇大摆的进攻,难道是番屯军参战了吗?所以就变得自信了?

    仿佛是回答他的疑问,只见山岗后逐渐涌出大批的黑点,阵势整齐,不像之前攻城的番兵那样杂乱无章。

    这时候城内梆子声连绵不绝,城楼上一片呐喊声,“敌袭!敌袭!”,城外的大批民工也慌忙往城内撤退。

    夏云桐倒也不慌,山岗那边过来还需要时间,他必须马上赶往指挥部,心里还在疑惑:“番屯军也没多少火器,更不要说重武器,即便战斗力再强,又如何攻破这护城河、女墙、城墙构成的工事体系呢?就不怕伤亡吗?

    刚准备下城楼,山岗那边传来“轰”的一声,夏云桐愕然回顾,只见护城河边的女墙已经被砸出一个大口子,泥沙满天飞溅,还没撤完的民工一片惊呼。

    他赶紧用望远镜一看,只见远处凤凰岗顶上,冒起了一股白烟。

    “我去,大炮啊!”

    夏云桐一下傻了,番屯军哪里来的大炮啊!

    “完了,完了,这下死翘翘了,敌人不但有大炮,而且还打得还这么准,瞄很久了吧。真是活见鬼了,这些番人哪来的大炮啊?”

    那炮声,仿佛是敲响了丧钟,使他有一种强烈的挫败感。

    片刻之后,道台行衙的“倾楼”,气氛一片凝重,孟楚虎、孙雄飞和秦刚三人,也被夏云桐安排列席会议,笼络之意不问可知。

    秦刚报告所有人员已经顺利撤入城内,但城外不断传来的炮声,仍让众人的心里笼罩着浓浓的阴云。

    凌定国刚从城南赶回来,言下甚为忧虑:“大人,敌人火炮威力可观,尤其操炮技术精准,已轰塌城南外的一片女墙,正延伸轰击我南门。”

    顾师爷百思不得其解:“听其密度,怕至少有十几门,看其射程和威力,应是西洋精良火炮无疑,番屯军哪里来得这么多大家伙?”

    袁闻柝直摇头:“我们没有重火力压制,这竹堑城都是砖石垒成,并不坚固,经不起大炮连续轰击,到时候城墙一塌,番屯军一冲,只怕……”

    他没有说下去,但大家心里都明白。

    夏云桐此时却在想另一个问题,这些火炮会不会与那个“箱田先生”有关呢?

    他一直在怀疑这个“箱田先生”的身份,此刻灵光一闪,突然想起历史上的一个人。

    要知道日本近代名字叫“箱田”的名人几乎没有,在夏云桐的印象里,似乎只有一个:箱田六辅。

    日本近代有一个名声赫赫的右翼组织“黑龙会”,其在日本政界和军界有着极大的影响力,是日本侵华的重要工具。

    “黑龙会”的前身叫“玄洋社”,又是发动甲午战争的急先锋,曾经组织一批浪子,取名“天佑侠”,跑到朝鲜半岛制造事端,“玄洋”就是日本与东亚大陆之间的海洋,可见其野心。

    比“玄洋社”更早的,是一个名叫“向阳社”的组织,其三个首领头山满、片冈浩太郎、箱田六辅,正是未来玄洋社三巨头,而黑龙会的龙头内田良平更是平冈浩太郎的侄子,无论从扩张理念,到人员构成,都是一脉相承。

    在“向阳社”之前,三巨头曾经模仿桃园三结义,在福冈建立了“矫志社”,这个“矫志社”虽然名声不显,但却堪称日本军国主义组织的鼻祖,建立之初就确立了对外侵略的主旨,在日本近代影响很深。

    箱田六辅就是“矫志社”实际上的首领,那么这个神秘的“箱田先生”会不会就是箱田六辅呢?

    如果是的话,更证实了之前的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