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晋末逐鹿 >

第145部分

晋末逐鹿-第145部分

小说: 晋末逐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紫袍青年回首一看,笑说:“姐姐竟将咏柳絮指练到五行归一,小弟佩服。”

    “东衣,咏柳絮指修练法门你也会,可你从来不好好练,尽想些什么军国朝事,岂能练成?”

    谢安一生共有兄弟六人,子侄辈中才俊辈出,若论名动天下者,非谢道韫莫属,谢道韫稳坐塌间,一瞥一笑间绝世风骨浑成,紫袍青年谢东衣乃是谢道韫最小么弟,一直倍受宠爱。

    “晋室如今礼崩乐坏,朝内司马元显无君无父,窃取皇室权柄,朝外州郡有殷仲堪、桓玄拥兵自重。”谢东衣面色忧郁,说:“米教在江南举事,自称正义之师,但所过郡县,诛杀士族抢尽庶族,普通百姓要么入教,要么被杀,天下何年才有太平?”

    谢道韫道:“司马元显和殷、桓之野心不涉及百姓,而米教之乱,则祸及江南百姓。”

    “姐夫是米教祭酒,何不让他去和孙恩说说,为了江南百姓的安康,罢兵吧!”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米教如今正处顺势,绝不会罢兵的,孙恩的心大着呢!他和司马元显和桓玄一样,全想当皇帝呢。”

    “姐姐说孙恩有机会赢嘛?”

    “一点机会也没有!”谢道韫盈盈一笑,说:“米教口号是清君侧和诛杀江南士族,第一次将士族们全部列为敌人,连桓温都斗不过整个江南士族,何况米教一个土生土长的民间帮派?”

    这位名动天下的才女,想了一想,她说:“另外普通教众很快就会发现,便算杀光士族,他们也发不财,更成不了士族人家,他们上当了!”

    “古人常说的得民心者得天下,原来的江南百姓日子虽然苦点,但能过个太平日子,如今天天拎着脑袋造反,米教聚集数百年的人心很快就消耗干净。”

    姐弟两人正说间,佛堂门连响,一名女仆叩门而入,递给谢道韫一张书信,又悄身退出佛堂。

    “咱这位长公主殿下倒是懂得民心所向,来玉旨索要数百套棉衣棉靴。”谢道韫匆匆看看书信,笑了一笑,将信递给谢东衣:“这是相关尺寸,么弟看看怎么办?”

    谢东衣伸手接过书信,刚匆匆看了两眼,便说:“姐姐不必劳心,此事由我来解决。”说完晃身便出了佛堂,脚步声飞快的远去。

    谢道韫盈盈一笑,拈起榻边一本佛经如一株凤莲般垂下头,独自研读起来。

一百九十五节 长公主() 
十余日后,阳大牛在药杞山寨中笑的合不拢嘴,一只手提个酒坛子,一只手拎块大肘子骨,身后的刘三儿给捧着清蒸鹅和熟牛肉。

    “懂了,懂了,原来士族豪门天天喝美酒,吃肘子肉。”

    刘三儿小声询问:“阳大王,士族豪门好似不仅仅只是喝美酒,吃肘子肉吧?”

    “那他们吃啥?喝啥?”

    “这个小的说不明白。”刘三儿从未进过士族府门,便换话说:“公主对咱们真好,兄弟们全念叨托她的福了。。。。。。”

    “哈哈,当公主真好,下辈子俺改投胎当公主去。”

    “夯货又醉了?”慕容妃从内厅转出来,笑道:“若公主妹妹长得你一般模样,休说肘子骨、清蒸鹅,就是一根骨头,也没有人肯送给你。”

    阳大牛打了个酒嗝,刚欲反驳,一连窜的脚步声从厅外迅捷响起,一名巡寨兵丁掀帘而进。

    “大王,谢府又送来好多东西,还有一封书信。”

    “把好酒先端上来俺尝尝。”阳大牛识字不多,叫道:“婆娘快看看书信说的啥?”

    慕容妃拆开书信看了两眼,急声说:“谢府中人传信来,说一群女修自益州而来,在新安郡被桓族中人和燕修围攻,最后被米教中人解救,据说她们是来江南寻找同门姐妹的。”

    “快把道长和卫家妹子喊来合计合计。”阳大牛大眼瞬间瞪圆,喝道“这么多天不见桓少攻山,俺还稀罕这小子是不是要积点德过年呢,原来跑去新安郡发坏了。”

    卫氏双姝和高恩华匆匆而来,看完书信后,立刻一口同声,去新安郡寻找云渺宫的女修。

    新安郡归扬州管辖,郡内有海宁、遂安、始新等六县,境内多山多水,人口较少,在药杞山西南方向。

    数日后,离新安郡约百余里的一片山脉间,一支数百人的队伍在急促前进。

    林间小道曲折幽静,两边山石傲立,枯枝横斜低垂,阳光从枯枝间一晃一晃的铺泻在地面上。

    阳大牛在队伍前方带路,一手攥根肘子骨,一边持熟铜棍劈打着路过斜来的枯枝,时不时的抓过背后大葫芦喝两口酒,酒到酣畅处,忍不住仰天“嗷”一声长啸,啸声和老虎叫一般无二,回音在山谷间来回震荡。

    “大笨牛,乱叫什么。”司马雪自队伍后方追上来,嗔道:“怕坏人找不到我们么?”

    “小丫头你不懂。”阳大牛嘿嘿一笑,回道:“咱们又不是御器而行,这么一大队人,桓少和燕修若来找咱,俺不吼叫,他们也能找着。”

    “这话没错,大笨牛你变聪明了,是不是跟慕容姐姐学的?”

    “嘿嘿。”阳大牛一笑,未等说话,慕容妃从后面追上来,说:“公主妹子今日梳的发髻真好看,改日也教教俺怎么梳好不好?”

    “这发髻叫流苏髻,还有飞天髻,灵蛇髻。。。。。。”司马雪笑道:“姐姐若喜欢梳发髻,保管教会,但要把婴勺借我玩两天。”

    “行,就这么说定了。”

    晋女穿衣大多上窄下宽,内罩中衣中裤,胡人女子大多一身短衣打扮,头发大多用麻线或丝线一系一拢,从不梳髻,慕容妃来往江南多时,至多只会梳个二把刀髻。

    司马雪笑逐颜开,目光一转间,忽然发现前方树林间有人影晃动。

    数十日前,初到江南时,慕容雪吋曾率燕修在山林间设伏,一群燕修赶着一群被驯化妖兽,从草丛中源源不断的钻出来,在司马雪记忆中深以为惧,当下纤掌一挥,扣了一个五雷术击了出去。

    “天地玄黄、乾坤借法,五雷铿铿、诛魔破!”

    山道中空气猛然一滞,枯枝如被劲风吹过般一起弯了腰,一道闪电蓦然从九空降落,五雷铿铿,闪电滔滔,一往无前的向山林处炸去。

    山林瞬间草木飞溅,一排碗口粗的树木一齐被劈成两半,两个人影自林间被震飞出来,在枯草上滚了两滚晕了过去,从衣饰上看分明是晋民。

    “大叔,大叔。”司马雪花容失色,双手乱晃,大叫:“大叔快来救人,我炸错人了。”

    高恩华飞一般掠来,见地面两人男子面目焦黑,耳朵和鼻孔间不断渗出血来,连忙伸手施治。

    阳大牛猛然发出一声暴喝:“树林中的人,都给俺滚出来。”

    一阵窸窸窣窣的脚步声从林间响起,一个、两个、三个、一群晋民你推我,我推你从树林间挤了出来,人人面黄饥瘦满脸的惊恐,哆哆嗦嗦的没有一个人出面搭话。

    “各位乡亲,你们莫怕。”阳大牛见高恩华正忙于施救两名伤者,无奈只得压低嗓门,上前问话:

    “俺虽然嗓门大了点,但其实是一个好人,不信请你们吃肘子骨。”说着将手中肘子骨递了出去,对面晋民见阳大牛一只大眼溜圆,一只小眼不停眨巴,眼见香喷喷的肘子骨在面前晃悠,肚子馋的咕噜噜直响,却没人胆敢上前相接。

    “夯货退下。”慕容妃笑的花枝乱颤,说:“你从那个方向看,也得说是个匪人,让公主妹子问话吧。”

    司马雪定定神,上前施礼道:“小女子见过各位乡亲,我等只是路过此地,大家休要害怕,此地属什么郡县?大伙为何躲在林间受这风寒之苦?”

    “道姑容禀,我等乃始新县东祝家坞堡垒人氏。”一名灰白胡子的老者哆嗦着挤上前,说:“山下米匪正在攻打县城,老夫只得带领族人逃离坞堡,进山避祸。”

    司马雪得知天师道将云渺宫的女修救下,对天师道正一肚子好感,当下不问天师道好坏,便问:

    “老伯姓祝,与传说中的祝英台是什么关系?”

    祝老头刚才躲在林中见司马雪玉掌一挥,顿时电闪雷鸣,一直认为仙女降临,如今见司马雪长相俊美娇憨,一口江南软语,惊恐之心顿消,解释道:

    “据老夫所知,祝英台乃上虞人氏,与我始新县祝氏同姓不同族。”

    “哦,原来是这样的。“

    孝武帝在世时,奇女子祝英台女扮男装外出求学,邂逅书生梁山伯,两人一见如故,遂义结金兰,共同求学三年后,祝英台返乡,祝梁二人在山道十八相送后,立下誓言:生不能同衾,死也要同穴!

    祝父将祝英台许配给太守之子马又才,梁山伯后被晋室任命为鄞县县令,因忧郁成疾而身亡,祝英台偶闻噩耗,以身投墓而亡。

    太傅谢安听闻此奇事后,奏请孝武帝,敕封梁祝二人墓室为“义妇冢“。

    高恩华替两名伤者医治完毕,他可不想感情用事,起身施礼道:“贫道高恩华见过祝老先生,米教中人攻打县城,祝家坞堡民众为何全要跑山避祸?米教的人待老百姓不好嘛?”

    “道长有所不知,米教的规矩邪门的很,只要攻打郡县,郡县中的百姓必须入教当兵,米教内把这些百姓叫‘鬼卒’。”祝老头摇头道:“若你不同意入教,便说你是朝廷爪牙,要诛杀干净,堡中的井要填平,房要烧掉。”

    司马雪道:“按老伯讲的,天师道竟然成了填井烧房的坏人,你没有污蔑他们嘛?”

    “下了这座山,走不了十数里,便是始新县。”祝老头哆哆嗦嗦的说:“米教中人正在攻打县城,小老儿岂敢说假。”

    “如今天寒风冷,这么多人躲藏深山中缺衣少粮,终竟不是良策。”高恩化道:“我等远道而来,正好需到始新县落落脚,烦请老先生带路如何?”

    “小老儿带族人好不容易逃了出来,可不想被米教抓去当兵打仗。”祝老头脑袋摇的和博浪鼓一样,说:“道长是没见过,米教中人个个凶神恶煞一般。”

    阳大牛一声大吼:“快去始新县,俺想去看看凶神恶煞长什么样。”

    一嗓子大吼,就似凭空打了个雷,震的祝老头直翻白眼,慌不迭的喊叫:“去始新县,老夫带路去始新县。”

    始新县城外山青水秀,城内人口稀少,在永嘉南渡之后,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一些势力较弱的北方宗族在会稽郡、吴郡占不到田地,便退而求其次,迁到始新县居住。

    百余年间,晋室境内一直太平,虽有王敦、苏峻等几次内乱,但兵锋不及始新县,城内各宗族间自耕自种,鸡犬之声相闻其乐融融。

    这一天,一名孔姓商人跌跌撞撞跑回县城,直接冲进县衙,寻找县令孔福。

    “大人、大人,不好了,米贼杀过来了。”

    天师道在江南各地攻城陷地,孔福早有耳闻,心想仍和以往的王敦、苏峻之乱一样,不会波及始新这种偏僻小县,如今听到自家族人回来报信,顿时慌了神。

    “快拿本官的贴子,将城内的杨家、郑家、田家、方家、张家族长请到府衙议事,快、快、快!”

    一直拖到午时,杨、郑、田、方、张家族长方才一一凑全,见面后并不顾及焦急的孔县令,先慢悠悠相互调侃一番,然后又谈论起服用五石散的种种妙处。

    “各位族长,米教的人说到就到。”孔县令焦急道:“大家还是商议下怎么办吧?”

一百九十六节 孙将军() 
五家族长相互看看,谁也没有先表态,孔县令只得点名方家族长先说。

    “米教中人侠名远扬,开义舍施粥放粮,救活了不少人,就算来到始新县城,也不会伤害我们普通百姓。”方家族长慢悠悠的一点不着急开口反问。:“咱慌什么?”

    “米教的人来了,咱最多交纳点粮食银两,他们又不能把田地扛走。”田家族长与方家联姻,立刻随声附和:“待明年开了春,催着佃户们好好干活,粮食立刻就会回来了。”

    几位族长又分别说了两句,主要一是怀疑天师道是否能来,二是说天师道以往人畜无害,来了也没啥。

    孔县令一脸奈何,看看一直沉默不语的杨家族长,始新县城五姓中以杨家势力最强,府内养有不少精锐府兵部曲,杨家与孔县令交情也最好。

    杨家族长出声道:“米教的人虽有侠义之名,但也有人传闻,米教此次在江南起兵后,所经过的每个郡县,郡县中所有人员必须入教,否则就地诛灭,然后烧房填井,绝了教众退路。”

    “杨族长,不是传闻。”孔姓商人哭泣道:“本人曾亲眼目睹,米贼中人每攻下一处郡县,均要将人集合起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