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走着 >

第118部分

大明走着-第118部分

小说: 大明走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个风尘仆仆的驿卒走了进来,他面色憔悴眼神无光,看起来累得够呛。

    朱至澎开口说道:“你想把办的事办完了,本王重重有赏,准你三个月的休假。”

    那个驿卒一听便来了精神,开口说道:“启禀王爷,京师在几个月之前便已经被反贼攻破了,如今闯贼李自成占据北京,自称皇帝。”

    朱至澎听到这里站立不稳倒在了座位上,他本以为最坏的结果是没有援兵,想不到连朝廷都没了,嘴中喃喃道:“完了,大明完了。”

    那个驿卒开口说道:“小的听说京师破了之后正不知该怎么办,有听闻福王在南京继承大统,建立了朝廷,便立刻奔着南京而去。”

    朱至澎冷笑一声:“朱由菘?他有什么资格做皇帝?皇上已经撤消了他的藩王之位,他现在不过是一个平民百姓罢了。”

    “王爷这话可说错了,小的听说皇上驾崩之前又恢复了他的福王之位,登基之前他是确实是福王。”

    “是福王又如何,你去南京城了吗?”

    “小的去了。”

    “那他怎么说,是不是无能为力,让本王好自为之啊?”

    “他让小的转告王爷不必焦虑,不日便会御驾亲征来成都救王爷。”

    朱至澎听到这里差点把舌头咬了:“呵呵,他倒是会说,不日便会,还御驾亲征,等到他的不日,孤王的尸骨都寒了!”

    “王爷可是想错了,小的临来之时,南京城的兵马已经磨刀霍霍准备出征了。”

    “你能确定他们是来成都的?万一他们是去攻打京师呢?”

    “那个福王已经昭告天下了,想必不能做这种背信弃义的事情吧?”

    “你说什么?他昭告天下了?说的什么?”

    “诏书上说,蜀王仁义贤德,如今反贼入川,危在旦夕,皇上将御驾亲征,全力救援川蜀,必保住蜀王及其领地。”

    朱至澎听到这里开始沉思了,貌似福王这不是夸夸其谈,就算是说大话也没必要昭告天下,那样的话若是自己不幸被反贼杀死,那么对于他的威望将是一种巨大的打击。

    如果不是说大话的话,那就意味着这位新登基的大明皇帝将会亲自带兵来救自己,想到这里朱至澎心中突然有了一种很奇怪的感觉,就像站在自己门口突然有个不认识的人来说我听说你家有困难特地给你送银子来一样不真实。

    但是如今有了希望总比没有希望好,而在朱至澎看来,不管是怎么样,这个新皇帝都将是自己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哪怕是假的自己也非信不可了,

    想到这里他开口说道:“可知道皇上从哪里出兵,几日出兵,预计几日到达?”

    “皇上派人传话给小的说,此事事关重大,不能告诉小的,否则张献忠知道了消息援兵便永远到不了川蜀了,所以具体日子不能告诉小的,只是让王爷放心便是。”

    朱至澎眉头又皱了皱,如此说来这次出兵更加是像真的了,但是皇上真的能在城破之前到达么?就算到了能打得过穷凶极恶的反贼吗?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未知数,自己还是不能抱太大的希望,还是先将府兵练好才是正理。

    就在这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一个人大声喊道:“王爷,听说传信的驿卒回来了!”

    朱至澎身边的那名女子突然觉得眼前一黑昏了过去,多亏朱至澎眼疾手快抱住了她才没让她摔在地上。

    进门的是一个五十岁左右的老人,眼看王妃晕了过去挠了挠头:“这王妃不是被臣吓昏了吧?”

    朱至澎狠狠地瞪了他一眼,然后嚷道:“传王府的御医来!”

    趁着御医给王妃诊断,那个老人开口问道:“王爷,朝廷答应给咱们派援兵了吗?”

    “派什么援兵,朝廷都没了还怎么派援兵?”

    那个老人眼睛瞪得老大,眼看又要一声大呼,朱至澎连忙捂住他的嘴巴:“再吓着孤王的王妃孤王让你这个老家伙偿命!”

    “臣这不也是心急吗?若是没有援兵,只怕咱们支撑不了几个月了。”

    朱至澎就将刚才驿卒的话给他说了一遍,这个老人听完之后沉思许久:“王爷认为可信度有多少?”

    “孤王认为可信度最少有七成。”

    “依臣看,应该有九成!”

    “你为何如此有把握?”

    “臣倒是了解了不少关于福王的事情,这个福王绝对是一个枭雄,自从他。。”

    话还没说完,里面的御医走了出来,朱至澎立刻转过头去,留下了一脸幽怨的老人。

    “御医,王妃怎么样?”

    “恭喜王爷,贺喜王爷,王妃有喜了!”

第175章 张献忠() 
佛图关位于重庆城西,地势险竣,两侧环水,三面悬崖,自古有“四塞之险,甲於天下“之说。

    就在三天之前,张献忠带着人刚刚攻破了佛图关,大败总兵曹英,距离成都又进了一步。

    就在佛图关的将军府中,大堂之上坐着一个人,这个人三十五六岁的年纪,长身虎颔,面色金黄,须一尺六寸,威风禀禀,杀气十足,正是大西王张献忠。

    堂下突然跑过来一个将军:“儿臣张可望见过父王。”

    张献忠放下了手中正在观赏的宝刀:“可望,你来了,有什么事吗?”

    “据探子报,秦良玉率领三万白杆兵驰援重庆,如今已到重庆城下,另外。。”

    “另外什么?”

    “据传闻南京朝廷为了救援蜀王也发出大军征讨川蜀,我军很可能要腹背受敌。”

    张献忠哈哈大笑:“那有什么了不起,别说是南京小朝廷,就是崇祯的京师大朝廷我都不怕他们,如今咱们已经拿下了四川大部分地方,只待打进成都便可建国称帝,到时候你们几个小子都是王爷!”

    “儿臣谢过父王,那咱们该怎么办?”

    “让本王考虑考虑,你去将汪先生叫来。”

    这汪先生本名汪兆麟,乃是一个落魄的书生,后来随着张献忠东征西讨,出谋划策,深受张献忠的信任。

    不一会一个四十岁左右的书生走了进来;“大王何事如此着急?”

    张献忠开口说道:“据说秦良玉带着三万白杆兵到了重庆,南京朝廷也派出了大军驰援川蜀,不知军师可有良策?”

    汪兆麟笑了笑:“这计策臣已经想好了,秦良玉白杆兵英勇善战,若是正面交锋我们就算能胜也会损失惨重,所以只能智取不可力敌。至于南京朝廷的援兵,大王只需派出水军都督狄三品扼守三峡水道,保管任何援军都别想入蜀!”

    张献忠一拍大腿:“妙啊!都说军师是文曲星下凡,以咱老张看那是诸葛孔明转世啊,如今有了军师的策略,想必不日便可拿下成都了。”

    “大王过奖了,只是如何对付白杆兵,在下心中还没有十足的把握,只能前方观阵之后再做出决定。”

    “哈哈,有军师在,咱老张放心的紧,什么白杆兵定然不在话下。”

    “大王,你都已经称王了,这口头语可不能总是挂在嘴上了,老张这个称呼不适合你了,应该用孤王。”

    “哈哈,孤王这不是一时高兴忘了吗。你放心,孤王记在心里,一定改,一定改。”

    “大王,还有一件事要跟你说。”

    “你说。”

    “自从入川以来,咱们的军纪是一日比一日涣散,这样下去只怕有很难得到当地百姓的支持,不利于咱们以后的发展啊。”

    张献忠满不在乎:“军师多虑了,这儿郎们随着我一路征战死伤无数,难道还不能自己找点乐子吗,再说了得不到支持又如何?惹急了孤王,孤王把他们全杀了!让他们还敢和孤王作对!”

    汪兆麟摇了摇头:“大王,万万不可啊,你看那闯王李自成,在陕西之时军纪严明,对百姓秋毫无犯,听说已经打进京师了。大王想要和他一较长短,就得学会收服民心。”

    张献忠听到这里脑仁都大了:“那个军师说的话孤王会好好考虑的,咱们现在先打下成都再说其他的。”

    汪兆麟心中苦笑一声,自己这个大王什么都好,就是对于民心所向这种事毫不在意,不过这也怪不得他,说起来张献忠也是一个苦命人。

    张献忠本是延安府的一名捕快,因为不会讨好上司便被随意安了一个罪名革去了职位。他心中苦闷便去延绥镇从军,又因为不肯杀良冒功,得罪了上司,要将他开刀问斩,多亏有人看他相貌奇异替他求情这才躲过一劫。

    经历了这种种事宜,张献忠心中难免有些偏激的想法,所谓杀人放火金腰带,修桥补路无尸骸。终于让他等到了一个机会,随着反贼四起,张献忠在家乡聚集十八寨人马相应王嘉胤的暴动,很快便崭露头角。

    在乱军之中成长的张献忠,只信奉手中的大刀和胯下的战马,至于民心之说,宗教传播的六道轮回之讲统统不信,所以行事愈发肆无忌惮,这也是他势力扩张的一个重大原因。

    但是汪兆麟明白,虽然他现在能够不择手段成为一方霸主,但是想要图谋天下,必须要收买人心,不然不光难以进取,只怕守成都难。

    张献忠显然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在他的心里,只有刀子硬才能得天下,其他的都是扯淡。汪兆麟无可奈何,毕竟到现在为止,张献忠的方法很有效,这也让他的劝说变得很无力,只能希望张献忠稍稍受挫之后能够听进自己的话去。

    张献忠身下并无子嗣,他统治军队的方法也是另辟蹊径,要想在他的军队之中掌握兵权,除了要有能力之外,还要改姓张,并认他做父亲。如今军队中的中坚力量张可望,张文秀,张定国,张能奇全是他的义子,而且他们本来全都不姓张。

    这在大西军军中已经成为了特色,按道理来讲张献忠已经人到中年了,后宫之中最少的时候也有二十多人,最多的时候那是不可计数,他想要一个子嗣继承他的位置十分容易,但是他偏偏不喜欢自己生,非要去认一帮儿子来帮他稳固军权。

    对于这件事,大西军中所有的人都一致保持了沉默,因为这种事情说出来不但在张献忠那里讨不得好,那些张献忠所认的义子只怕也会记恨自己,到时候在大西军中只怕再无立足之地。

    由于汪兆麟很快解决了张献忠面临的难题,所以张献忠很开心,要和汪兆麟把酒言欢。汪兆麟一介书生哪能喝的过反贼出身的张献忠,很快便被灌得不省人事。

    张献忠眼神中透着光:“来人,将军师送回营中好生伺候,另外禁止军师和那些本地的官绅接触!”

第176章 有伏兵() 
就在张献忠摩拳擦掌准备和秦良玉及她手下的白杆兵大战一场的时候,卢晓航带领大军已经在进发的路上。

    路过左良玉属地的时候,左良玉果然送来了不少粮食和物资支援,卢晓没有丝毫犹豫很痛快的收下然后向着三峡水道进发。

    看着卢晓航远去的背影,左梦庚站在左良玉旁边:“父帅,他们也太张狂了些,收了咱们的东西连感谢的意思都没有,扭头便走了,分明是看不起咱们。”

    左良玉倒是没有发怒:“明明是咱们该感谢他们,他们为什么要感谢我们?”

    “可是咱们为什么要感谢他们。”

    左良玉叹了口气:“梦庚,看事情不要拘泥于眼前,要从大局看起,这一次皇上打的旗号是进川援蜀,天下人的目光都盯在这里,咱们支援了皇上粮食,就是表明咱们左家是忠臣良将,这可比咱们空口白牙跟人家说有用多了。”

    左梦庚若有所思:“父帅的意思是咱们真的要做这大明的忠臣了?”

    左良玉点点头:“若是崇祯皇帝在世,我说什么都不会当这个忠臣,我见过太多的忠臣,都没什么好下场,但是这个新君明显和崇祯皇帝不一样,就拿这次来说,如果崇祯皇帝在就算命人救援也绝不会御驾亲征。”

    左梦庚皱了皱眉头:“但是在南京统筹全局不是更好么?”

    “若是太平盛世自然是怎么稳妥怎么来,但是如今恰逢乱世,群臣心中浮动,当彰显武力,以安群臣之心,这样才能让这些大臣有信心跟着他中兴大明。”

    左梦庚若有所思的点点头:“看来父帅已经决定上他这条大船了。”

    “梦庚,上一次你败给他并不丢人,只要我们父子成为他中兴大明不可或缺的力量,那么谁也不会再说我们听诏不听宣,我们必将是这大明中兴之臣!”

    卢晓航的大军顺着江河而上十几日,这一日终于来到了三峡水道的范围。

    郦道元的《水经注》曾经这么说过: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