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走着 >

第122部分

大明走着-第122部分

小说: 大明走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既然说到人情了,这当年随着自己一起劫财杀人的将官好像更亲近一些。

    姓孙的谋士一看就知道大势已去,他这个时候才明白了汪兆麟要整顿军纪的重要性,这帮人虽然自称大西军,但是作风完全就是当年的贼匪,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啊。

    那名将官冷笑一声:“姓孙的酸秀才,你别以为老子不敢对付你,要不是看在将军的面上,老子早把你剁成肉泥了,你赶紧滚,别在老子面前碍眼!”

    这个时候突然人群之中传出了一声大喊:“不好了,敌军要进城了!”

    众人的目光朝着关口看去,只见一艘大船随着自己的一条船身后跟进了关口,这个时候,负责关城门的将士再用力也顶不动进城的大船了。

    正当众人的面色苍白之时,又有人喊道:“你们看,关内着火了!好像是将军的府门!”

    众人转过头去,相视无言,将军的府中着火了,看起来敌人早就潜入城内了,这个时候人心有些乱了,不少人想的都是留在这里就是死,不如弃关而逃没准能保住性命。

    姓孙的谋士看着周围的士卒,脸色惨白,暗暗叹了一口气,自己或许一开始便错了,这狄三品绝对不是成大事的人,甚至做一个开国大将都没有资格,可笑自己执迷不悟了这么久,想到这里他慢慢走下城头。

    众人人心惶惶,谁也没有管他做什么去,只是熟悉的几个将官聚在一起商议该如何是好。

    商议的结果无非就是先去将军的府中救出将军,然后若是大势不好,退出这个关口便是了没有必要将命陪送在这里,毕竟张献忠容不下自己还可以去当水匪,若是命都没了,就什么都没了。

    一行人带着各自的部下来到了将军的府中,这才发现整座府门已经被大火侵袭,立刻组织人开始救火并且呼喊看看将军是不是在周围。

    卢晓航的先头部队没有遭遇丝毫抵抗便进了关口,这一下卢晓航可不敢再往前走了,请君入瓮战事他知道不少,若是自己的人进去之后被围在里面,再关了城门,那可真就是只能眼睁睁看着他们送死了。

    卢晓航命人紧紧看住关口的大门,一定保证无论如何关门都关不上,为此程三奇甚至让人将门上的铁索斩断了。

    不一会前去打探的人也回来了:“城头已经空无一人,皇上可以进城了。”

    卢晓航可是愣住了,难不成自己真的虎躯一震王霸之气侧漏将敌人全都吓跑了,直到一队守军来到近前,卢晓航这才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究竟是谁在帮自己杀了守城的将军呢?

第183章 分兵() 
卢晓航带人拿下了夔门关,大西军的狄三品被刺杀于自己府中,剩下的手下四散而逃,卢晓航迅速占据了三峡水道,守住了自己的退路。顺手占领了夔门旁边的奉节县。

    上了陆地之后,黑衣卫被迅速派了出去,开始以奉节县为中心想四周辐射,只是近卫营和江北军的将士因为晕船,导致身体虚弱,卢晓航只好下令在奉节县休整三天。

    程三奇自己镇守夔门,派手下的郑扬和郑刚随着三峡水道为大军供应粮草。

    这次进川,人数实在太多,所以粮草带的少,若是碰到持久的战斗,只怕自己的人就要饿肚子。

    而此时,卢晓航正在大堂之中和宋献策商议对策,根据昨天俘虏的大西军的士卒交代,他们来之前张献忠已经准备拿下重庆,如今过去了将近半个月,重庆差不多已经被拿下了。

    卢晓航看着地图可就犯愁了,如今自己刚刚入川,和张献忠的距离就像张献忠到成都的距离一般,但是这一路上张献忠绝对是安排了不少阻碍,自己若是一关一关打过去,只怕还没到重庆便会听到成都被攻破的声音。

    但是现在这种情况,就算自己大张旗鼓,恐怕张献忠也不会放弃攻打成都跑过来和自己决战。

    正如他所料的那样,张献忠此刻正在重庆城内庆功。这一战他利用府县和秦良玉白杆兵之间的龌龊,用了汪兆麟的奇谋,一举击溃三万白杆兵。

    秦良玉带着五百残兵逃走,重庆转眼就被自己攻破,自从打败了白杆兵,军中士气大振,毕竟传闻这支白杆兵可是在关外和满清鞑子不相上下的军队,如今一战之下也不过如此。

    就在张献忠摆下庆功宴的第三天,夔门失手的消息传到了张献忠的耳朵里。

    张献忠当时正在吃肉,一口将嘴中的肉吐在了地上:“你他娘的再说一遍?”

    “报告大王,据传闻狄三品将军在府中被杀,朝廷的援军一夜之间攻破了夔门,第二天又打下了奉节,如今正在休整,不日便会兵临城下。”

    张献忠恶狠狠地骂道:“放屁,你们的消息是假的!夔门我见过,若是没有内应,朝廷的援兵十天半个月都不可能上得城头,更别说打下来了,你们的消息一定是假的,再去查探!”

    传令的士卒没有办法,只好退下去,张献忠满不在意坐下继续喝酒吃肉,一点都不担心夔门会失守。

    别说是他,汪兆麟听到这个消息的第一反应也是假消息,毕竟就算是狄三品被杀了,他手下的将士又不是稻草人,难道会任由敌军攻破城门?只要有一千人镇守城头,就能拖上十天半个月,毕竟夔门的天险摆在那里。

    又过了两日,终于有一个败军将士,五天五夜不眠不休赶到了重庆,确认了夔门失守的消息。

    张献忠听到这个消息都愣住了,这个时候他也开始相信夔门好像真的失守了,所以他将那个报信的士卒带过来,仔细询问当日的情况。

    那个士卒仔仔细细将夔门如何失守讲了一遍便昏倒在地上,他的体力已经极度透支,若不是一口精气神挺着,只怕早在路上就昏了过去。

    张献忠听完之后面色阴沉不定,看着汪兆麟:“军师觉得他说的有几分可信?”

    汪兆麟面色也很难看:“若是臣说,有七八分可信了。夔门大概是失守了。”

    “怎么可能,孤王不相信,狄三品就算醉的不省人事,也绝不会做出主动出击这种事,毕竟他只是蠢,不是傻!”

    汪兆麟苦笑一声:“听他讲完臣大概推算出了事情的经过,有人潜入狄三品的府中制住了他,拿了他的印信趁黑去传令出击,然后大军出击之后他们杀了狄三品少了府邸。”

    “夔门关大门一开,就等于将这个天险自己废除了,那个时候任凭是谁也无力回天,凭借狄三品那些手下更不可能挽回局势,估计是人家一进城便四散而逃了。”

    张献忠拿起身边的大刀,一刀将桌案劈成两半:“他奶奶的狄三品,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孤王当年怎么就瞎了眼收他做了义子,这一下脸都被他丢光了!”

    “大王,当务之急不是埋怨,而是要想办法,毕竟朝廷的援军已经在路上了,若是咱们没有准备必定会措手不及啊。”

    “军师,孤王要去把朝廷的这帮狗杂碎全部剁死,虽然狄三品不成器毕竟是孤王的义子,不能就这么白白死在他们的手里!”

    “大王不可,当务之急乃是攻下成都,只要攻破了成都,朝廷的援兵必将士气大落,大王也有了成就霸业的资本。若是前去与朝廷的援兵对战,只怕消息传到成都,他们心中有了念想再想一举打破成都可不容易啊。”

    “况且如今夔门已经落入了朝廷的手里,到时候他们的援兵源源不断,咱们就只能被迫两线作战,对咱们来说大大的不利。如今消息没有传到成都,臣想成都之战三日内便可结束了。”

    张献忠沉着脸:“如此大仇孤王难道放任不理?”

    “大王,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只要大王占据了成都便可不用担心背后之敌,与朝廷的人狠狠打一场,到时候就凭大明朝廷军队的战斗力,大王还不是想怎么报仇便怎么报仇?”

    张献忠思索了一会,觉得汪兆麟说的有道理,立刻起身:“把孤王的四个儿子叫过来!”

    不一会张可望,张文秀,张定国,张能奇便来到了大堂之中。

    “儿臣拜见父王。”

    “免了免了,孤王今天叫你们过来是有一件大事要和你们商议。夔门在五日之前被朝廷的援兵攻破了,孤王要加快速度打下成都,现在要留下一个人,镇守沿途要道,只要能在孤王打下成都之前保住重庆,便是大功一件。”

    四个人全都愣住了,朝廷的战力他们都知道,如今张献忠既然说出这种话来,那就是说打成都要带走大部分人,剩下小部分人留给自己与朝廷的援兵周旋。

    张献忠看了看他们:“你们谁愿意留下?”

    张可望立刻站了出来:“儿臣愿意!”

第184章 酆都() 
张献忠看了看,又转头看了看张定国,其实在张献忠的心中,张可望虽然是自己最早收下的义子,也深得自己信任,但是论起本事是不如张定国的。

    张定国见张献忠望向自己,知道他的意思立刻站出来开口说道:“儿臣愿立下军令状,保重庆不失。”

    张献忠哈哈大笑:“好,好,孤王有你们足以取天下,如今成都事情紧急,可望孩儿还是随父王征战成都,这重庆便交给定国孩儿了。”

    张可望嘴上说道:“愿随父王鞍前马后,助父王拿下成都成就大业。”心中却怨恨不已,明明是自己先说的,可恨父王心中只有那张定国,当着大家的面折了自己的颜面,这张定国真是可恶!

    张定国知道张可望的心思却无可奈何,自己无论跟他说什么都会显得自己是在向他炫耀,只能等以后有机会再向他解释了。

    如此一来张献忠亲率大西军五万人向成都进发,给张定国留下了一万人。

    临行之前,张献忠单独召见了张定国:“定国孩儿,父王深知你的本事不亚于父王,这次留守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只要定国孩儿能守住重庆便是大功一件。父王之所以不留下可望是因为他过于贪功,行事浮躁,孤王不放心将后方教给她。”

    张定国开口说道:“父王放心,任他朝廷的士卒破绽再多,儿臣绝不贪功,等父王回来一战而下。只要儿臣一日不死,这朝廷的人便拿不下重庆。”

    张献忠哈哈大笑:“父王放心,等父王打下了江山亏待不了你。”

    张献忠也知道重庆对于自己的重要性,所以对张定国再三嘱咐。

    此时的张定国只有二十一岁,行事却十分稳健,没有丝毫的焦躁之气,张献忠撤退之后,他将一万人分成三部分,一部分镇守重庆,一部分镇守佛图关,自己却带领三千人支援涪州。

    张定国的军令是两处人马不论遇到何种情况,务必按兵不动,守关不出,自己在前方能牵制敌军便尽力牵制,若是不能则退回重庆与大军一起防守。

    为了能让张定国展开手脚,张献忠极度信任的带走了其他三个义子,甚至一个有资历的大臣都没有留下,如此一来,军中全是张定国的嫡系人马,根本没有人敢违抗军令。

    张定国带着人急速行军,两天的时间就已经赶到了涪州。

    此时卢晓航带着人已经达到了酆都,这个地方卢晓航在前世的小说和电视之中已经看到过无数次,后世由于文字简化,酆都改为了丰都,成为了全国文明的鬼城。

    此时《聊斋志异》和《说岳全传》还没有完成,酆都虽然还是有鬼城的称呼,但是更为人知的是道教的“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的平都山。

    当年张道陵的孙子张鲁在酆都传教,这里就成为了道家的圣地,经久不衰。明朝的各个皇帝基本上都对道教采取了利用和扶植的政策,所以道教在这个时候十分昌盛。

    酆都的平都山有了自己的势力,在这乱世之中不但可以自保,甚至有了掌控酆都的能力。

    由于张献忠杀名在外,所以他打下酆都的时候,道教的教众选择了韬光养晦,张献忠一走他们立刻摆出了强硬的姿势和张献忠任命的知县大人谈判。知县大人也知道这些人惹不得,所以立刻同意了他们的要求。

    但是道士们很不喜欢张献忠,因为他们世受明朝恩典,利益和大明的朝廷是一致的,如今张献忠造反,虽然他们的行为暂时不会受到制约,但是可以预料到的是,对于张献忠来讲,绝对不会扶持道教,那么川蜀大定之时便是他们衰亡之际。

    所以听到了朝廷的援兵来到了城下,道士们甚至比城里的百姓还要激动。

    如今平都山上正在召开大会,关于支持新朝廷加强殊荣还是采取观望态势,明哲保身,道士们展开了激烈的争辩。

    选择明哲保身的认为,如今天下已经到了改朝换代的时候,若是还抱着大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