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走着 >

第59部分

大明走着-第59部分

小说: 大明走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得不说,吴三桂是这个时代最出色的军事将领之一,虽然他还年轻,但是仅仅按照沙盘就推断出了黄太吉的计策,天下之间只怕找不出几个。

    陈奇瑜一拍手掌:“吴将军所言甚是!此次若是清军来袭,当记吴将军首功一件,我必将为将军请功。”

    吴三桂一拱手:“末将任意妄言,还望大帅细细考虑,免得被末将引入歧途。”

    陈奇瑜摆摆手:“不必了,若是黄太吉寻找机会,那么笔架山就是他最好的机会。”

    说着陈奇瑜大声喝道:“来人!”

    走进两名士兵:“将军有何吩咐?”

    “你们即刻派人去笔架山通知笔架山守将,就说近日清军将会于海路发动袭击,让他们多加防范,若是丢了笔架山,我饶不了他们!”

    士兵接了将领出去,陈奇瑜亲自来到吴三桂身前:“吴将军,不知你愿不愿意暂且留在我身边,我还有事这几日想和你细细详谈。”

    吴三桂笑道:“大帅有命岂敢推辞!”

    众位主帅羡慕地看着吴三桂,以前他只是家世好,如今又有了陈奇瑜这个大后台,想必前程不可限量。

    于是纷纷起身恭贺道:“吴将军智谋高远,大帅慧眼识英雄,这场仗想不赢都难了。”

    吴三桂连忙辞谢道:“多亏得众位前辈抬爱,将这个机会让给晚辈,晚辈不胜感激,他日定到诸位前辈府上拜谢。”

    这个时候,阿济格还不知道自己的行动尚未实施就面临着破产,还在海边征集大型渔船。这可惜只一片都是穷苦的渔民,有条船已经是不容易了,至于大船想都没想过。

    万般无奈之下,阿济格只能下令让军船加速过来,将自己麾下的三千将士运往笔架山。

    第二天,明军与清军继续交战,学会了使用火炮的清军扭转了战场上的被火炮压制的场面,开始于对面火炮进行对轰。

    只是这些清军炮营的将领大都是耿仲明和孔有德的麾下,崇祯五年,耿仲明和孔有德在山东叛乱后归降清军,他们的火器更新程度完全比不上陈奇瑜的军队。

    所以火炮对轰之时依然被压制,不过却吸引了明军的火炮,减轻了骑兵的压力。

    这一战,明军伤亡四千五百人,清军伤亡三千二百人。

    第三天,黄太吉守营不出,拒绝再次和明军作战。

    这个时候,黄太吉焦急地等着阿济格的消息。陈奇瑜也等着笔架山守将的消息。

第79章君命有所不受() 
崇祯十三年十一月二十,孙传庭领兵兵临渭南城下。

    恰逢李自成于山阳大败而回,大顺军四面楚歌,形势岌岌可危。

    李自成当机立断,将甘肃陕西两地守军调往西安,企图做最后一搏。

    就在这个时候,崇祯终于得到了孙传庭私自出兵的消息,于是圣旨八百里加急而来。

    “闻将军私自出兵,朕心甚寒,将军欲反乎?若不反,则速退兵固守潼关,若欲反,天子之师转瞬即至,将军必将身败名裂。”

    孙传庭并未退兵,反而上了一道奏折说明理由。

    “闯贼自立国号为顺,欲成大业。山阳山贼与闯贼激战正酣,此时出兵事倍功半,正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此一战可保陕西十年安定局面,望圣上三思而行。臣誓不退兵。”

    崇祯十三年十二月初五,京师,紫禁城,文华殿。

    崇祯手中拿着孙传庭的奏折,脸色铁青,奏折也因为手上过度用力而有些变形。

    王承恩眼见此景向周围服侍的宫女太监使了一个眼色,让他们退了下去。大殿之上只剩下了崇祯和王承恩两个人。

    “皇上,天下的事杂得很,难免会有一两件烦心事,皇上不要往心里去,龙体要紧。”

    “呵呵,龙体要紧。孙传庭这是要反了,大明立刻就没了半壁江山,还要龙体有什么用?”

    “朝廷的事老奴不敢多嘴,老奴只关心龙体康健。”

    “罢了罢了,你就陪朕说两句话,你在朕身边这么多年,朕还信不过你么?”

    王承恩面露为难之色,这可是个难题,若是自己说得多了不免让皇上起疑自己早就有干政之心,若是说的少了皇上不开心自己也讨个没趣。

    “皇上,老奴整日在这深宫之中,见识未免有限,皇上只管说,老奴听着便是了,至于想出解决的办法,老奴只能尽全力而为。”

    “关外传来战事,陈奇瑜与清军鞑子交战两天,以己方一万人伤亡的代价换回了清军八千的伤亡,如今清军已经闭营不出。”

    “陕西总督孙传庭未得朕命私自出兵,攻打闯贼。朕下了圣旨让他退兵,他竟然回答朕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誓不退兵!”

    “朕欲调回陈奇瑜,征讨孙传庭,你觉得如何?”

    “皇上,老奴实在不懂国事,只是孙传庭既然还在征讨闯贼,没有公然造反,想必是还有一丝忠君之心,关外鞑子虎视多年,才是我大明的心腹大患啊。”

    崇祯冷笑一声:“忠君之心?哼哼,他若是有忠君之心,岂会不听朕的号令,朕实在咽不下这口恶气。”

    王承恩连忙说道:“皇上,老奴虽然不懂打仗,可是关外战场形势一片大好,就要取得大捷,现在让陈奇瑜退兵是不是有点可惜了。”

    崇祯冷哼一声:“朕不管,孙传庭竟然敢公然上奏折反抗朕的命令,就是造反。若是不解决了他的问题,天下的武将都站起来造反,让朕如何自处?”

    “王承恩,下圣旨!”

    “蓟辽总督陈奇瑜听旨,孙传庭公然违抗圣命视同造反,限你三天之内解决关外难题,然后退兵入关,讨伐叛将孙传庭!”

    关外,宁远城,将军府。

    陈奇瑜正在来回踱步,急躁不安,刚刚一名骑兵来报,笔架山果然发现了大批清军自海路而来。

    由于陈奇瑜事先示警,笔架山守将早就做好了准备,如今正与清军激战。

    守军将领说,天时地利人和都在己方,这场战斗最后的胜利必将属于己方,还请陈总督放心。

    进攻笔架山的阿济格心都寒了,本来以为这是一场突袭,以清军的战力必将一战而下,自己到时候回黄太吉哪儿领赏便是。

    谁知道笔架山守军早有准备,浅海之处布满木桩不算,登陆的地方洒满了水结成了厚厚的冰层。

    清军将士站在上面保持平衡都不容易,更别说掏出弓箭瞄准。

    于是第一批登陆的八百人瞬间成了明军的活靶子,在密集的弓箭射击下,清军只逃回来不到三百人。

    出师不利的阿济格想换一个地方登陆,谁知道周围的地方全是厚厚的冰层,竟然没有一处下脚的地方。

    笔架山的将士们用了两天两夜,将沿海十里的防线全部打造成了冰层。而且海边的观望塔很容易发现清军登陆的地点,于是大批弓箭手就随着观望塔的旗语移动。

    阿济格试了三次,损失了八百多人,终于不再试图越过冰层,去寻找正常的陆地。

    来到了距离笔架山十余里的地方登陆之后安营扎寨,准备第二天强攻笔架山。

    只这一夜又给了笔架山守军机会,守军们将上山的路大部分倒上了水,经过了一晚上的严寒,又结出了冰层。

    而且上山的路只有一部分冰层,为的是以后好铲除这些冰层继续运粮。

    可是在笔架山防御兵将的弓箭下,清军根本绕不开冰层,于是一个摔倒滚下山去,往往撞倒数个人。

    阿济格打了十几年的仗,大多数都是骑兵冲锋,从来没见识过这种打法,心中焦急不已却又无可奈何。

    眼见自己的行踪马上就要暴露,到时候腹背受敌必然完不成这个任务,阿济格心急之下又做了一个愚蠢的决定。

    他决定身先士卒,进行一次冲锋,直接摧毁明军守将的战心。

    如果这是在平原上,他的想法还有一定可行性,毕竟平原之上骑兵来去如风,很容易杀到明军面前。

    可是这是笔架山,完完全全的山路,骑兵根本无法冲锋,只能全部下马变成步兵。

    变成了步兵之后的清军对抗明军的优势便不是这么明显了,再加上明军死死占据地形之利,面对凶猛的清军冲锋也毫无惧色。

    明军将士的表情就像是一个老猎人看到了凶猛的野猪,虽然野猪的伤害力极高,但是有经验的老猎人绝对不可能让野猪碰到自己的身体,反而会出手擒杀。

    阿济格带领两千将士分成三批发动了七次进攻,全部以失败告终,再清点人数时只剩下了一千余人。

    这个时候,阿济格终于明白了这个任务自己绝对完成不了,若是不能当机立断离开这里,马上就会被得到消息赶来支援的明军包了饺子。

    最终,阿济格在笔架山下扔下了近两千具尸体,狼狈地乘船逃了回去。

    陈奇瑜在将军府来回踱步,旁边坐着的八位统帅也有些心情忐忑,笔架山受袭的消息让他们有些不安,若是笔架山真的被攻破了,到时候没了粮草这仗还怎么打。

    黄太吉在大营之中和范文程对弈,他倒是信心满满,毕竟自己这条计策十分隐暗,对面的明军根本不可能想到这一点。

    黄太吉没想到的是,对面的主帅陈奇瑜竟然让诸位统帅模仿自己的想法出兵,他更没想到的是,一位这个时代杰出的军事家吴三桂看着沙盘就能推断出自己的计策。

    将军府的大门被打开了,一个气喘吁吁地士卒大声喊着:“笔架山大捷,杀清军一千八百人,清军偷袭失败仓皇逃窜。”

    听到这句话,陈奇瑜瞬间松了一口气,在座的诸人站了起来:“恭喜大帅!”

    与此同时,清军的大营之中也传出了阿济格的惨叫:“皇上,大事不好了!”

    正在与范文程对弈的黄太吉手中的棋子抖了一下,他的心也随之沉了下去。

    阿济格一脸狼狈地走进了大帐:“皇上,明军早有准备,用水洒在冰层上,我等无法就近登录,只好远远登陆。”

    “谁知明军狡猾,又在上山的路上造出了厚厚的冰层,臣带人冲了七次也没冲上去,白白损失了将近两千名勇士。”

    黄太吉和范文程对视一眼,面面相觑。

    黄太吉开口道:“你是说明军早有准备?”

    “是啊皇上,他们在岸边的冰层明显不是一天能造完的。”

    范文程叹了一口气:“皇上,明军阵营里面有高人,这仗可能打不下去了。”

    黄太吉点点头,如今多尔衮欲行不轨,倘若自己再打下去伤了元气,只怕到时候皇位都保不住了。

    “传令各旗,立刻收拾辎重马上退兵。若是笔架山战胜的消息传到宁远城,咱们再想走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清军纷纷开始收拾行囊,装好辎重,准备撤军。

    目光回到宁远城,就在陈奇瑜和众将欣喜若狂的时候,崇祯的圣旨也到了。

    待锦衣卫将圣旨宣读完毕,陈奇瑜和诸位统帅脸上再无一点喜色。

    陈奇瑜淡淡地问道:“敢问孙传庭杀到了哪里?”

    锦衣卫如实作答:“已经杀到了渭南城下。”

    听到这里,陈奇瑜松了一口气,原来孙传庭根本没有造反的心,只不过出兵之前没有向皇上禀报,皇上脸上挂不住所以才要着急征讨他。

    “孙传庭可有向皇上奏明为何出兵?”

    “具体的奏折下官没资格看,只是听说孙传庭说了一句话惹恼了皇上,这才让督师出兵征讨。”

    “他说的何话?”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请大人回到京师之后帮我也带一句话给皇上。”

    “什么话?”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第80章天子怒() 
京师,紫禁城,文华殿。

    崇祯听到了锦衣卫带回来的陈奇瑜的话,不怒反笑。

    站在一旁的王承恩知道这是崇祯已经大怒的表现,狠狠地瞪了周围的宫女太监几眼。

    站在一旁的宫女太监心领神会,纷纷打起精神,连大气也不敢喘一口,整座文华殿的温度瞬间下降了许多。

    崇祯笑道:“关外战况怎么样了?”

    来的锦衣卫虽然不知道崇祯的脾气,但是看到了周围的人纷纷绷住了身子,就知道现在情况有些不妙,倘若自己一句话说错,脑袋就保不住了。

    “回禀皇上,下官回来的时候,陈督师安排的笔架山守军识破了鞑子偷袭的阴谋,然后将计就计将鞑子偷袭部队打了回去。”

    “陈督师正面的鞑子已经在之前打过两场,没有占到便宜。陈督师说,如今正是救援锦州图谋关外的好时机。至于孙传庭,他用脑袋担保,不会造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