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万界我为王 >

第92部分

三国之万界我为王-第92部分

小说: 三国之万界我为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做法令朱元璋手下的几位能人唏嘘不已。

    军师刘伯温说道:“陛下,这丹阳刘尚甚是狡猾,即使臣早就派出了精锐骑兵拦截,但还是晚了一步。”

    “如果按探马和城中百姓所报的消息,这刘尚的大军不只是骑兵,还有着步卒。”

    “从他们出行诸事细节上看,准备还是很充分的。这就足以说明两点,其一,对方从一开始就做好了随时撤军的准备。未雨绸缪,这一点是我们之前曾想到的。”

    “其二,就是当他接到军报的同时,直接果断下令撤军,并没有对这寿春城有丝毫不舍,也没有犹豫能否尝试着抵御。”

    “看来这个异民很不一般啊,怪不得能够凭借着稀薄人口的弹丸之地在江东站稳脚跟!”

    在听了刘伯温的话后,朱元璋点了点头,徐达这时也说道:“军师所言不错,这个刘尚颇有谋略、胆识,也是个杀伐果断之人,齐国、宋朝就是前车之鉴,我们万万不可大意啊!”

    李善长这时也点头说道:“陛下,军师和徐达将军所言不错,但越是如此,我们就越要今早发兵丹阳和庐江,越早越好。臣建议,我们可以兵分两路。”

    “其中一路在三日内发兵丹阳,看看能否站稳脚跟;另一路,则是不惜一切代价,在十五日内准备好进攻丹阳和庐江的准备,到时再倾全力攻打两地。”

    这时候,朱元璋有些听不懂李善长的意思,皱眉问道:“不知左相如此安排是何意?”

    李善长微笑着说道:“寿春处于长江之北,与丹阳和庐江都有着天险长江相隔。而我们的兵士、将领善水战的极少。就比如常遇春将军号称常十万,如今给他十万大军让他在水上打仗,陛下可以问问他是否有这个胆量?”

    在李善长说完后,常遇春连连摆手大笑着说道:“相国不要羞臊俺常遇春,若是在陆地上我感称十万大军横行天下,但是水战我是真的发憷!当年还是多亏了薛显我才攻克五太子等人的。”

    听了常遇春的直言直语,包括朱元璋在内的许多人都被他逗乐。

    在众人大笑过后,李善长接着说道:“第一路大军乃是为试探丹阳和庐江的虚实,如果能够成功的话那就最好了,我们也省去了最大的担忧。只要我们的十万大军可以成功渡江,那么无论这异民如何厉害也抵挡不住陛下的征伐。”

    “不过从之前江东的军报和寿春的见闻来看,这个刘尚明显不是易于之辈。很有可能,我们的第一路大军会受到顽强的抵抗,无法渡江。”

    “所以,从现在开始,我们就要着手准备强行渡江的所需战船和其他物资。如果对方真的指派能人和大军严守长江天险的话,即使我们成功渡江了,也会是惨胜,损失不会小。”

    “当然,这也是最坏的打算,希望对方能够心中松懈,给我们留出可乘之机。”

    真是对不住,收集和查询资料耽误时间了,零点之前还会有一更

    (本章完)

第170章 水军都督吕蒙() 
虽然李善长说的郑重,但朱元璋和军中其他将领明显都没有将其太当回事,仍是在那非常乐观的谈笑着。

    这时候,军师刘伯温皱眉,躬身说道:“陛下,诸位将军,可是认为相国所言是危言耸听?那江东异民刘尚不过是一只蝼蚁,呼吸之间就可以将其铲除?”

    见刘伯温面色不善,军中将领尽皆不好意思的笑了笑,生怕刘伯温生气。

    朱元璋此时也是微笑说道:“军师啊,你也无须动怒。朕也是知道军师和相国的忧心之处,但如今朕的手下强将如云,又有着军师和相国等人出谋划策,麾下更是有十万大军。”

    “那异民刘尚就算是有通天之能,怕是也难逃一死吧?到时一旦攻克江东,朕一定会助军师斩杀那诸葛亮,夺取另外两份仙根,助军师证道地仙之果!”

    这时,刘伯温很是恭敬的对朱元璋拜谢:“臣刘基,谢陛下隆恩!不过陛下,臣还是恳请陛下和诸位将军勿要轻视了那江东异民。”

    “之前占据着庐江和寿春的齐国就是例子,尤其是那孙膑,更是不可一世,到头来不还是落得仙根消亡之苦?”

    在刘伯温说完之后,朱元璋和其他将领随后也正色起来,仔细分析着刘伯温和之前李善长二人的分析。

    这时候,大帅徐达也是出声说道:“臣也十分赞同军师和相国的说法,那江东刘尚轻视不得,那天堑长江更是轻视不得。所以,臣建议采用相国的提议,三日内就让薛显领兵攻打庐江,不求制敌,只求能在南岸占据下一处渡口,供后面的大军渡江。”

    “而另一路大军,则是由大将廖永安负责,军中所有将领都要服从其调度,务求在最短时间内将强行渡江的一切准备充分。一旦薛显渡江失败,我们也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第二次大规模的渡江,打敌军一个措手不及,占得先机。”

    “只要能够让我们的大军成功登陆,那么异民刘尚不足为惧。到时臣等也能跟随着陛下谋一份功德,早些重返仙界。”

    在徐达说完后,朱元璋点点头说道:“好,就依徐达的建议,即日起,做渡江的准备。”

    就在朱元璋、刘伯温等人在寿春商议如何渡江一事之时,刘尚、孙尚香、诸葛亮、吕布等丹阳和庐江的重要将领也已经汇聚到庐江和丹阳临近长江的交界地,商讨的却是如何凭借长江天险据敌。

    军师诸葛亮手中羽扇轻摇,微笑着说道:“虽然那寿春敌军兵多将广,对主公基业有着极大的威胁。但如今我们有着天险为依托,只要安排妥当,寿春敌军不足为惧也!”

    刘尚此时苦着脸说道:“我自然是知道长江天险和军师之能,但对面军中也是人才济济,能人不逊于我们,实在是让我放心不下啊!”

    诸葛亮这时接着说道:“主公莫慌,且听臣为主公献计!”

    “自古兵书有云,知地之便,知天之时。地之便,依险阻、向高阳也;天之时,顺寒暑、法刑德也。既能知彼知己,又按地形;法天道,胜乃可全,又何难也?”

    “这长江整条防线看似距离很长,但紧要之处不过数个,只要在要害地区设置重镇严防死守,则整条防线即可保无虞。”

    见刘尚等人听得似懂非懂,诸葛亮微微一笑,说道:“主公莫急,听臣将具体的部署仔细道来。”

    “其一,我们可以在沿江各重要据点均设置军镇,平时主要负责所戍守据点兵士的训练以及工事设施的修筑。战时则可单独率领军队出击,或是协同附近其他据点的军镇共同出击。每个重镇都布置强弩万张,以据敌军。”

    “其二,组建一支善征战,机动灵活的水军,无须同敌军舰船正面交锋,只需要切断对方补给,切断敌军舰船同北岸的衔接,敌军军需不足,定然不敢前行。”

    “其三,也是最后的打算。那就是一旦敌军真的有军队渡江成功,那么我们也可以将附近的几座县城周边清空,坚壁清野,据守敌军。同时,再以舰船切断敌军水上的供给。如此一来,无须征战,不出十日,敌军兵士尽皆饿死矣。”

    在诸葛亮解释完后,刘尚众人眼前均是一亮,连连赞叹不已。

    吕布这时候感慨说道:“军师真乃神人也,吕布佩服。只是可惜,我不通水性,江边重镇又有着重弩相护,我的弓箭也派不上什么用场。还有,田单将军也是如此,他和他的火牛一样,甚是怕水。”

    “这庐江城的防务交由我们二人,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主公若是让我上马厮杀我定不会含糊,可是上船的话还是算了。真是可惜,若是甘宁和周瑜两人还在军中就好了,他们可都是水战的行家。”

    听到吕布的话后,诸葛亮笑着说道:“吕布将军莫慌,你和田单将军自然是另有安排。虽然如今周瑜和甘宁二人已经不在,但主公军中还有着一员极善水战的大将,那就是吕蒙将军!”

    “另外,除了吕蒙将军外,那西门豹也是极善水战之人,当年其在黄河治水,收得河伯残灵。到时只要他以术法相助,长江之中定会大浪滔天,敌军想要渡江就要难上加难了。”

    “所以,只要有吕蒙将军和西门豹坐镇,长江无碍也!”

    刘尚这时说道:“军师真是妙计啊,事不宜迟,那就请军师速速安排定夺吧,如今大敌压境,我们没有丝毫的功夫可以耽误。”

    诸葛亮点点头,笑着说:“嗯,既然如此,那就请吕布将军和田单将军二人,领兵一万驻守吴郡,抵御会稽之敌,将吕蒙和西门豹两位将军替回,负责整条长江的防务。”

    “同时,丹阳留下兵士一万五千人,由臣和主公镇守;庐江留下兵士一万三千人,由夫人和更赢镇守。”

    “更赢和夫人均是箭法绝顶之人,也正好趁机训练出一支弓兵的队伍,从长远角度上看也是大有裨益的。”

    “而主公,因为岳飞和包拯二人无法离开主公太远,所以如果机会得当,主公也可以南下柴桑,攻打秦军。”

    (本章完)

第171章 江面初次交锋() 
当定下退敌之策后,包括刘尚在内的所有人都动了起来。

    吕布和田单二人率军从庐江赶奔吴郡,而孙尚香、更赢二人则是率军来到了庐江,镇守陆地和水上两路。

    而刘尚则是带领着岳飞、包拯赶奔长江沿岸,建设防务和随时准备据敌,诸葛亮留下来继续监工新城和丹阳、庐江两地的军政事务,甚是操劳。

    虽然当时刘尚在形势紧急,心中没有丝毫底气之时,说过停止修建新城一事。

    可是随后,诸葛亮就为他分析道:长江天险虽然易守难攻,可是最大的问题就是敌军从陆地上进攻我们。

    一旦敌军从荆州攻来,如果陆地失守的话,那么长江沿岸的所有防御都将成为摆设。

    所以,这异常坚固,可以据敌的新城甚为关键。

    只要新城不失,长江天险也不会有太多的顾虑,这就是主公征战天下的根本,也是我们最后的退路。

    在听了诸葛亮的详细分析后,刘尚深以为然,遵从了诸葛亮的建议。

    当然,除了这件事外他还多次嘱咐诸葛亮,不可事必躬亲,要注意身体。

    虽然此时四处征战,可用之人甚少,但也不能真的把诸葛亮给累病,若是那样的话自己岂不是成了阿斗了吗!

    在四天之后,寿春的敌军渡江而来。

    他们兵分两路,一路有兵士八千人攻打庐江,由薛显带队;另一路有兵士四千有余,攻打丹阳的渡口,由大将廖永安的弟弟廖永忠带队。

    从地形上说,庐江的江面略窄,险要程度不如丹阳,于是薛显让廖永忠攻打丹阳,而自己则是率领着大军攻打庐江。

    无论那一边,只要占据到一处渡口,趁着此刻刘尚连番征战,水军未成规模之机,寿春即可将后续的大军和源源不断的补给运送过来。

    不要说目前刘尚的大军之中没有那么多船只,就算是有的话,刘尚等人也是没人敢带到江面上据敌的。

    诸葛亮、岳飞、孙尚香、包拯、更赢,这些军中的将领没有一个是擅长、懂得水战的。

    随后双方的水上大战正式展开,丹阳这边还好,敌军的船只、人数均较少,压力能小一些。

    而孙尚香和更赢的庐江面临的压力大一些。

    一方面要在陆地预防秦军偷袭,一边又要组织兵士沿江据敌,而且对方领兵的薛显水战方面甚是厉害,几度找到了时机,就要强行登陆,但被孙尚香和更赢二人率领的强力弓兵队伍击退。

    相反,在压力较轻的丹阳,刘尚、岳飞、包拯三个人竟是没能守住江面,让廖永忠的船只成功登陆了一些,但是随后被勇猛无比的刘尚和岳飞带兵杀退。

    这件事也令薛显后悔不已,原来真正薄弱的地点竟然是在丹阳。

    在双方接触了几天之后,薛显下令撤军。

    以他们的兵士人数和刘尚大军的勇猛,即使是登陆成功也难以将渡口守住,只能先撤军回去后,准备好更多的船只、兵士再来进攻。

    不过通过这次进攻,薛显的心中略微放松了一些。

    虽然刘尚的大军勇猛,悍不畏死,训练有素,但是水军方面的战力甚弱,军中将领也是没有擅长水战之人。

    连沿江据守都会被人强行登陆,就更不用说让他们带兵在江面上进行两军对垒了。

    幸亏这次寿春的朱元璋大军准备也不是很充分,如若不然,一旦朱元璋的大军登陆成功,那么兵少将寡的刘尚无论如何也是敌不过朱元璋的大军的。

    在八天后,吕蒙和西门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