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崛起军工 >

第165部分

崛起军工-第165部分

小说: 崛起军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就是说都必须有核心机才能运转正常,而一款航发的性能优劣也跟核心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也就是说,如果将核心机搞得好,不但能够生产出高性能的军用发动机,稍微改动下,便能成为不错的民用发动机,未来技术成熟,应用到军舰、坦克、乃至发电、石油冶炼加工等领域不过是改变下外部的配套结构而已,不说是手到擒来,也必将是方便简洁……”

    总后首长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满眼不可思议的盯着柏毅:“你确定所说的是航空发动机,而不是会七十二变的孙猴子?”

第三百一十三章 坑神的自我修养(上)() 
总后首长的惊讶绝对不是装的,在他的印象里,发动机这东西,除了基本原理可以通用外,其他的基本上都是一个产品一个型号,无论是天上的飞机,地上跑的坦克,还是水里游的军舰无不如此。

    就没听说过造出一件东西,能海陆空全部通用的,那是什么?科幻小说,神话故事,异想天开,不然人家苏联军工产业那么发达,怎么还搞一产品一型号?干脆直接上个万能产品,也免得专用生产线建得连自己都数不清,金钱更是烧得没完没了。

    于是总后首长意味深长的看着柏毅,目光中流露出的疑惑,不解,微微的愕然,都在无声的重复着一句话:你说得真是航空发动机的发展战略?不会是远征星辰大海的科幻故事吧!

    柏毅脆弱的小心脏突的狠狠缩了一下,他没想到之前从善如流的总后首长竟然对他有了怀疑,难道自己说错了吗?这一刻柏毅突然有种实话实说的冲动,您老不是不信嘛,那就去看看美国通用的GE—9核心机吧!

    正是有了它的存在,美国的F—15和F—16战斗机有了F110系列军用发动;B—1B和B—2等战略轰炸机有了F101系列发动机;波音系列民用客机上有了CFM56系列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大型军舰上有了LM—2500燃气轮机;M1坦克上有了AGT…1500燃气轮机……

    毫不夸张的说,GE—9核心机撑起了美国军队的半壁江山,啥?想要借鉴苏联的航发发展模式,不好意思,别看苏联最初的一机一型的发展模式搞得很嗨,可到最后还是架不住无底洞式的重复建设和疯狂烧钱的消耗,最终不得不殊途同归,转而与美国的航发模式并轨。

    最典型的例子便是大名鼎鼎的D—30系列涡扇发动机,无加力燃烧室的大涵道比版本,则应用在伊尔76运输机上;至于带加力燃烧室低涵道比版,则被用于苏联经典的高空截击机米格—31上。

    而以D—30系列涡扇发动机内部的气压机、燃烧室和涡轮等核心部件为基础,配合从美国普惠公司获得的高性能气压模块,研制而成的PS—90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则成为伊尔—96客机的核心动力。

    由此可见当时的D—30系列涡扇发动机就已经开始以核心机为基础,衍生其他不同机型航空发动机的尝试,并取得难以想象的成功,只可惜路子是走对了,国家却解体了,于是又将这条路再次打断,不得不原地踏步,大吃老本。

    柏毅真的很想说,恨不得将中国半个多世纪的“心脏病”所积郁的苦水全都倒出来,好让眼前的领导警醒,若是按部就班的就这么走下去,RD—9发动机落入苏联人的“技术陷阱”到时其次,但患上难以治愈的“心脏病”却是一定的。

    因为有时候的技术发展的滞后,不单单是某项技术瓶颈的拖累,更重要的是决策者的思想……

    然而这些话已经到了嘴边,却又被柏毅硬生生给咽了回去,自己痛快了是没错,可他怎么解释自己知道的这一切呢?难不成告诉总后首长,自己是前世穿越过来的,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的大牛人?

    估计到时候大牛人当不上,大神棍十有八九会贴在脑门,然后被总后首长扯着脖领子拉出去一顿批斗,居然搞牛鬼神蛇?真是活腻歪了!

    于是冲动就如同遇到劈头淋下冷水,瞬间熄灭于无形,可眼看着中国航发之路有可能走歪路,柏毅的心无可论如何也无法安然,思来想去柏毅最终还是决定挖一个坑吧,对苏联是万丈深渊,对自己人权当是平地而起的地基了。

    想到这里,柏毅有些扭捏的红了一下脸,在总后首长质询的目光中吭哧了半天,这才不好意思的开口说道:“其实……其实……其实这个想法不是我想出来的……”

    总后首长闻言,双眸中透过一丝果然如此的神色,沉声道:“那是谁?”

    “冯·莱曼!”

    “他是干什么的?”

    “战俘,但在二战时期是德国的航空专家,德国向英国发射的V2导弹就是他主持研制的!”

    柏毅一边“坦白”,一边在心里暗道,老莱曼,您多担待,真不是诚心让您老背锅,实在是兄弟这年岁太小,做不起一句值万金的权威,只能拉着您老的虎皮做大旗,放心,待这一遭过去之后,您老要什么虫子,就给您老抓什么虫子!

    远在西伯利亚集中营的冯·莱曼博士,连打了几个喷嚏,这才收起前段时间柏毅为他所做的昆虫标本,缓缓起身,冷哼一声:“这个小狐狸还想让我这老头子欠人情,哼,下辈子吧!”

    说完,便冲着外面矗立许久的苏联内务部特派员罗戈津,朗声说道:“我答应你们的条件,不过我希望再等一个星期去莫斯科,毕竟……我的家当还是很多的……”

    而此时的柏毅却不知道西伯利亚那面出了状况,正一五一十的交代了他跟冯·莱曼博士的种种过往,直到最后深深叹了口气:“事情就是这样,冯·莱曼博士作为卢克的副手,参与了整个末日计划。

    所以他将一些失败的技术,未造成卢克的笔记,然后交给我,用于获取苏联人的信任,最后签订这个技术交换协议,而其中的一条采矿车辆设备,便是脱困法门,当然具体情况由他们自己来完成,我们只需要路过西伯利亚中转站时,他们便会潜入到这些设备之中,而后随车前往中国!”

    听完柏毅的话,总后首长登时目瞪口呆,要知道他此次访苏明面上是准备跟苏联签订技术合作协议,实际上则是为了“双引计划”的最后行动,依照之前制定的计划,总后首长是想利用苏联高层间的矛盾,依靠中国二号无坐力火炮等一系列武器装备的优异性能,用技术交换的方式,在苏联高层的某一方哪里开一条口子,随后将那些德国专家用偷渡的方式,转回中国。

    却没成想,自打柏毅抵达莫斯科便状况频出,以至于整个计划全部打乱,哪怕最后签了技术补充协议,“双引计划”也不可避免的面临失败的结局,对此,总后首长早就放弃了,可万万没想到,那些凭空出现的技术笔记背后,竟然是另一套令人叹为观止的暗流,若不是亲耳听见,总后首长都不敢相信这都是真的……

第三百一十四章 坑神的自我修养(中)() 
“你说的都是真的?”

    下一刻总后首长忽然直起身子,目光定定的看着对面的柏毅,带着些许的红血丝,有些激动,有些兴奋,更有些不容置疑的威严,柏毅被这样的目光吓了一跳,哪还想得了其他,赶紧点头道:“真的,比真金还真,以航空发动机核心机为基准,实施核心机与型号的分离,并行研发,这思想可是德国战败前在航发领域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

    德国战败前的某某宝贵结论,如今都成了万金油,无论走到哪里,都能说服一大堆的人,看来德粉不止在前世风光,在如今这个年代更加疯狂和忠诚。

    总后首长显然也是德粉中的一员,因此他很相信柏毅的话,不过他此时的心思显然已经不在航发这个单一的工业门类上,而是盯在了那些即将启程的德国专家,因为他们代表着门类齐全的工业基础,因而摇了摇头:“我说的不是这个,而是冯·莱曼博士他们到底有多大的把握?”

    说到把握,总后首长的脸上闪过一抹紧张,尽管前期的计划将贝利亚和波斯克列贝舍夫两大利益集团卷进来,可当米高扬介入后,两大集团登时偃旗息鼓,对此,在柏毅被扣押的那段时间内,多方走动的总后首长也探知到某些不为人知的隐秘。

    贝利亚和波斯克列贝舍夫之所以能被他们卷进来,归根结底还是出于斯大林的默许,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不即不离,软硬兼施,既能牢牢握住中国的各项政策措施的节奏,又能清楚中国国内的最新状况,最终将中国这个有点脾气的小兄弟彻底拴在自己的战车上。

    间或又掺杂了斯大林考验两大利益集团的意思,如果不合心意,挥手就能抹去,正因为如此,甚至领袖脾气的贝利亚和波斯克列贝舍夫可谓演得很卖力,以至于连斗争经验丰富的总后首长都被蒙在鼓里,可以想象一旦按照原计划,必然会被苏联人牵着鼻子走,到时候成不成功尚未可知,中国方面却极有可能陷入不可逆转的被动。

    而这也是总后首长不得不放弃之前“双引计划”的重要原因,同时也是此时此刻,他为柏毅新方案担忧的重要原因,没办法,在苏联的地盘上任何意外都有可能发生。

    闻言,柏毅忽然沉默下来,冯·莱曼到底有多大的把握,说实话,连柏毅自己也说不清楚,若不是那晚在莫斯科看守所外与波斯克列贝舍夫会面,发现对方的态度有些异样,柏毅不会放弃原来的计划。

    转而实施与冯·莱曼制定的备用计划,毕竟这套计划实在是太大胆,也太科幻,稍有不慎便是满盘皆输,如若不然,那些“珍贵”的笔记,也不可能交由老唐保管,还默认他当厕纸的事实,因为在前往莫斯科的路上,柏毅是打定主意永远都不启动这套计划。

    然而当他看到车厢后座的波斯克列贝舍夫用一种猫戏老鼠似的的目光略过他的身影时,柏毅便知道,若是再坚持自己的既定想法,那就真成了被戏耍的老鼠了,无奈之下,只能另辟蹊径,将冯·莱曼计划给祭出来,至于结果嘛,到目前还不错,可不到最后一刻,谁敢保证百分百成功呢,所以柏毅定了定神,说出了一个十分保守的数字:“七成!”

    “七成?”

    总后首长有些恍然,显然是觉得柏毅的说法实在是有些夸大了,然而事到如今也只能这般走下去,毕竟希望还是有的,于是有些不置可否的点点头:“七成……但愿有这么高吧!”

    柏毅很想说,七成是他很保守的估计好不好,尽管是套备用的行动计划,但全程都是他精心设计,特别是笔记中的各项技术,随便拎出来都是前世军工方面的前沿,只不过跟苏联的军工发展模式不太对路而已。

    至于行动方面,德军东线外军处可是曾经叱咤苏德战场的王牌军情谍报机构,暗杀、爆破、伪造、颠覆无一不精,小小的人员转移自然是不在话下,不然那几个冯·莱曼手下的东线外军处大胡子怪蜀黍也就不用隐藏身份,直接找块豆腐撞死算了。

    前世的诱人技术,加上德军东线外军处高超的谍报手段,柏毅觉得,哪怕不能在苏联呼风唤雨,完成这一套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小伎俩还是很有把握的。

    结果,当柏毅再次返回西伯利亚,看到冯·莱曼被苏联内务部官兵里三层外三层围在中央,缓步朝着发往莫斯科的专列走去时,忽然觉得,所有的一切都不现实了……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冯·莱曼博士不是要跟我们一起去中国的嘛,怎么……他怎么……”

    列车已经发动,但柏毅依然忘不了,临上车前头戴黑色礼帽的冯·莱曼博士向他投来的那般略带歉意,但却决然的目光。他不知道那是什么意思,因为他不明白明明商量好的事情,冯·莱曼博士却在最后关头放弃不说,竟然主动向苏联提出,答应苏联一切要求,为他们的弹道导弹研发提供帮助。

    当得知这个消息后柏毅真是如遭雷击,因为在他的设想里,冯·莱曼这头大牛可是中国导弹领域里最理想的启蒙者,无论是放在高校中教书育人,还是安排在科研所里主抓核心攻关,这位曾经让V—2导弹大放异彩的德国国宝级军工专家都能让中国受益匪浅。

    可没想到,到最后关头,这位在西伯利亚忍饥挨饿,受尽折磨的航空航天领域的大师,还是向苏联人低下了高贵的头颅。

    一时间柏毅不知道是该说冯·莱曼博士背信弃义,还是该赞许他识时务者为俊杰,因为不管怎样,冯·莱曼博士都有他无言语的苦衷,毕竟他的家人一直生活在苏联人的恐吓之下,以己度人,若换做是柏毅,估计早就低头了。

    可理解归理解,柏毅还是很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