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崛起军工 >

第240部分

崛起军工-第240部分

小说: 崛起军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我早就想到过,只要缴获—19直升机残骸的事遮掩不住,那就是个开了缝的蛋,咱们老大哥便会跟苍蝇一样早晚叮上去!”

    听了这番解释,军备首长这才放下心,要不然非得感慨怎么老柏家父子两代一个比一个妖孽,可既便如此,他也不得不佩服柏毅的心性,只不过打了几次交道就能把苏联人的品性摸个通透,看来自古英雄出少年这句话,古人诚不我欺呀。

    于是看柏毅的目光也就更加的随和和欣赏,点点头:“尽管你的话很有些修正主义,但能想得这么通透,着实难能可贵……”

    军备首长说得很认真,各种马列理论更是信手拈来,但早已熟知军备首长性格的柏毅却知道,军备首长最不喜欢的就是吊书袋,相反是个实用主义至上的人,不然也不可能在波澜壮阔的革命浪潮中一直充当弄潮儿,估计早就被滔天的浪花拍在沙滩上。

    可眼下,军备首长不但跟他吊书袋,而且吊的是那样的假大空,那就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军备首长不是在劝他,而是在说服自己。

    因为即便像他这般历经无数风雨之人,也不可能如柏毅那般有着两世为人的经历,更不清楚十几年后苏联曾经为了几件缴获的装备残骸而不惜同中国交恶,他只是不忿,一个承诺帮助中国的苏联为什么会这般对待视其如长兄般的中国?

    “总之,在整体技术无法达到仿制的情况下,还是交给技术能力更强的苏联,我们可以派人参与学习,我的建议就是这样,其他的你看看还有什么要补充?”

    话音未落,军备首长便有些疲惫的靠在椅子上,这不是他的真实想法,而是来自中央的意见,更准确的说是那位居住在克林姆林宫的斯大林同志向中央施压后,所做出的意见。

    正因为如此,他需要用那么一大堆废话般的理论,来说服自己的同时,间接向柏毅表达事不可为的无奈。

    柏毅听懂了军备首长的无奈,同时他比任何人都清楚—19直升机对苏联的重要意义,本来柏毅还想着苏联人要是吃相好看点儿,大家坐在一起也不是不能好商好量,可既然无耻到快要明抢,那就只能你做初一,我做十五了。

    于是在沉默良久,柏毅方才抬起头,沉沉的说道:“既然上级决定了,那我服从决定,不过,就这么交给苏联人实在是太亏本,怎么着也得赚上一笔才划算……”

    天才本站地址:。。阅读网址:。

第四百六十章 遮风挡雨军备首长() 
    “具体说说看!”

    柏毅这边的话一出口,端坐在座位上的军备首长便是虎目一闪,毫无征兆的就来了这么一句,这下让柏毅怔住了,不是因为军备首长的直接,更不是那双闪亮的眸子,而是……

    “你别用那种怀疑的眼光看着我,有些事情你还是不知道的好,但其他的你还是可以参与参与的。”

    到得此时,柏毅心里哪还不明白,军备首长这又是为他挡了不少“子弹”,柏毅猜得没错,自打得知志愿军缴获—19直升机残骸后,苏联方面可谓是欣喜若狂。

    特别苏联国防部装备局当天夜里便同中国相关部门取得联系,希望能将包括直升机残骸在内的一应缴获装备交给苏联处理。

    因为事情过于敏感,相关部门并没有第一时间给与答复,而是将其上报给中央,中央的几位首长其实跟军备首长和柏毅想得差不多。

    以中国现有的工业水平,想要仿制—19直升机等先进装备,根本就是不可能,所能做的不过是组织人员学习参考,以便增加技术储备,为将来的相关装备的研发制造打一个基础。

    因此在接到军备首长的情况汇报后,中央就已经决定,在组织人员深入学习后,还是会将这批缴获的残骸和装备送给苏联,算是对苏联帮助中国抗击美国人的一种感谢。

    所以接到相关部门的请示后,中央的答复也很明确,那就是在中国方面组织研究后便会将残骸和装备一应交与苏联。

    然而这份回复苏联的电报还未发出去,中央便收到一份署名为苏共中央委员会的电文,其内容尽管对志愿军缴获—19直升机残骸的英勇行为表示赞许,但最后却婉转的批评了志愿军后勤部的这次行动,直言这是前线指挥官冒险的机会主义行为,并希望中国方面能够及时改正,挽救同志云云。

    能署名苏共中央委员会,其意义自然不同凡响,很明显这篇外表温和,但却措辞严厉的电文是经过斯大林首肯的,换句话说,为了—19直升机残骸,连身居克林姆林宫的斯大林都被惊动了,并为此向中国施加压力。

    按道理为了几件缴获的装备,苏联方面根本不至于弄出这么大的阵仗,但几位中央领导却知道,苏联为何抓着几件装备不放。

    不是苏联人急需直升机技术,也不是他们真的热爱学习,而是因为苏联方面已经察觉到西伯利亚集中营的一些端倪,尽管还没有确切的证据表明,是柏毅将那些本应该“死亡”的德国战俘偷偷运走。

    但已经有很强烈的间接证据,指向那个曾经在西伯利亚贸易站呆了将近一个月的年轻人。

    有怀疑,便是有罪,这是苏联大清洗时期的形式原则,更是整个斯大林时代的行为风格,于是柏毅理所当然的成了苏联的罪人。

    好在他不是苏联人,而是一名现役的中国军人,否则这时的柏毅绝不会安之若素的待在朝鲜,而是会被投入监狱,流放冰原,甚至是直接处死。

    所以,苏联出于对中国盟友的尊重,还是很守规矩,至少没有直接动手抓人,但这并不意味着就此放过柏毅。

    苏联人不动手,那就让中国人自己动手好了。

    至于理由,那更是简单,只需要斯大林的一句评语就足够了!

    “前线指挥官冒险的机会主义行为!”

    这便是斯大林的评语,或许在后世人看来,这么一句教科书式的刻板话语根本没什么大不了的,但在20世纪50年代初的东方阵营里,这句话就如无形的刀子,按在谁的头上都能切下几斤肉,从此便永无翻身之日。

    普普通通便是如此威力,若是再被革命导师,出口便是真理的斯大林加持,那就真是把血琳琳的砍头刀,无形无色,却杀人于无影!

    冷黄山战斗明面上的指挥者是宋天明,但谁都知道,这次战斗实际的规划者却是柏毅,而此时苏联将冷黄山战斗扣上前线指挥官冒险的机会主义行为的大帽子,其针对何人便不言而喻。

    若是再过几年,什么苏联中央委员会的电报,就算他们总书记的电报只要不合心意统统打成修正主义,可是现在,斯大林在东方阵营内可谓是一言九鼎,激战正酣的朝鲜前线更少不了这位“钢铁伟人”的全力支持。

    正因为如此,当中央接到这份电报,其为难程度也就可想而知了。

    关键时刻,军备首长主动站出来,将那顶大帽子一力扛下,为此苏联方面很不解,但军备首长却用一句话将苏联人堵得死死的:“我是志愿军后勤部的主要负责人,既然是负责人,那有了过错我自然要负总责!”

    军备首长是曾经跟列宁学习过的老资格,既然由他一肩扛起全部责任,即便是斯大林也不好在说些什么,就这样军备首长用他那已经被岁月压弯的身板,挡住了外面的风雨,护住了身下的柏毅!

    此时的柏毅可不知道这背后的腥风血雨,还以为是国内的某些同志对他策划的冷黄山战斗有些看法呢,毕竟从铁元的整体态势来看,冷黄山战斗在没有明显战果的情况下,却牵制了己方大量宝贵资源,从战略上来看,不能说是非常成功的行动。

    正因为如此,军内对冷黄山战斗的非议就从未停歇过,所以听着军备首长略有深意的话,柏毅还以为是这位老首长又把非议给压下来,并没有太过多想,直到多年后的那个晚上,柏毅才知道,当年站在他背后的军备首长是怎样的高大与决然!

    “国家需要你这样的人,所以我不希望你出事!”

    多年后军备首长是这样说的,说得是骄傲而又自信,亦如此时此刻正说此话的军备首长,还是那样的理所当然。

    柏毅既然不知道内情,也就没有多想,便诚恳的点了点头:“放心吧首长,以后我再也不冒险了。”

    军备首长点头,这才接着柏毅之前的话继续问道:“哦,对了,你继续说说看,咱们怎么能不亏本?”

    “当然是把拖字诀练好啦……”

    柏毅登时露出奸商的嘴脸,开始侃侃而谈该如何向苏联人狮子大开口的同时,又能让他们心甘情愿的拿出己方所需的干货。

    只不过柏毅没注意到的是,军备首长看他的眼神透着几许欣慰、庆幸以及不变的理所当然……

第四百六十一章 发了疯的美国人() 
    对柏毅的“拖”字诀,军备首长并不陌生,甚至他本身就是个将“拖”字诀运用到妙到毫巅的大师,但像柏毅这样跟奸商一样,把人算到骨子里的“拖”字诀,军备首长还是第一次见到。

    当下便觉得,恩,小柏这个同志很不错,很对胃口。

    于是想也不想拿起桌上的电话,便给苏联驻朝鲜大师博洛斯基打了个电话,言明h—19直升机残骸体积太大,车辆运输本就不易,而如今美军的持续空袭更是让运输变得困难无比,所以请求苏联方面帮忙解决一下防空问题,以便将h—19直升机顺利的转运出去。

    博洛斯基在得知情况后,哪里敢耽搁,要知道此刻新成立的米里设计局总设计师米哈伊尔·米里就坐在苏联国防部装备局值班室等着他的消息。

    其实也不怪米里这般着急,就在刚刚过去的五一劳动节,他与其他军工专家受到斯大林的亲切接见,在随后举行的晚宴上,斯大林高度张扬了米里所设计的米—1直升机,可还没等米里高兴多久,斯大林的话锋却是一转,告诫米里不要在专注小型直升机,而希望他能够研制出一款足够搭乘一个加强班的大型直升机。

    斯大林的话那就是命令,就是圣旨,就是真理,必须无条件服从,是以米里根本不等劳动节的庆祝晚宴结束,便匆匆返回自己的设计局,连夜召开会议,开始投入到大型运输直升机的研制当中去。

    然而像直升机这样的复杂航空器,可不是单靠热情和某人的一句话就能蹦出来的,于是米里的研制工作不出意外的刚刚展开不久便陷入了瓶颈,不过上天还算对米里眷顾,就在他为突破技术瓶颈而焦头烂额之际,数千公里外的朝鲜却传来一个令他振奋不已的消息:

    志愿军缴获了一架极为完整的h—19残骸。

    米里登时便觉得那架直升机的残骸就是他完成斯大林嘱托的希望,于是想都不想便来到国防部装备局,扯出斯大林的名号做大旗,愣是逼着装备局为他联系中国,在未得到满意答复,更是干脆钉在装备局不走了,大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气势。

    装备局的头头脑脑们也是无奈,毕竟人家是为了完成斯大林的使命才会如此拼命,谁还能说什么?又敢说什么?只能不厌其烦的四处联系,以求尽快把这狗皮膏药给揭下去。

    功夫不负有心人,今天终于得到确切的回复,这让米里激动得差点没哭出来,哪里还会想其他的,反正自己就已经在国防部了,便干脆跑到主管空军的副参谋长哪里一顿哭诉,还别说,他这么一搞,苏军副参谋长还真就下令苏联驻朝空军南下铁元为h—19直升机残骸护航。

    苏联飞行员并不知道这背后复杂的转换过程,反正以为自己驾驶着米格—15,护送着车队返回三八线以北也就行了,根本不会遇到什么战斗任务,轻轻松松简直so eas!

    然而当苏联飞行员驾驶着米格—15带着航空履行的心情,按照中国方面提供的引导,来到所谓的护航区域时,方才发现,这哪里是让他们来护航h—19直升机的运输车队,分明是让他们来为铁元前线的送死的。

    因为那片护航的空域不是别处,正是靠近中子山主阵地的交战前沿。

    见此情况,苏联飞行员差点没把引导他们的中国导航员的祖宗十八代挨个问候一遍,见过坑人的,也没见过这么坑人。

    于是这些苏联飞行员便想着返航退走,可位于中子山一线负责空中支援的美国空军哪里知道这些苏联战机到底是干什么的,见到其杀气腾腾而来,还以为是给阵地里的志愿军提供防空掩护的。

    二话不说,三个f—86双机编队便扑上去映客,这下苏联飞行员就是想走都走不了了,赶紧打起精神跟美国空军在铁元上空展开激烈空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