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崛起军工 >

第254部分

崛起军工-第254部分

小说: 崛起军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想要打造出一块完成极高的涡轮叶片不单单是需要机械设备的精良可靠,更需要技术工人的高超技艺。

    可即便如此,想要加工一块合格的涡轮叶片也不是件容易的事,稍有不慎便是整块高价值合金金属板的报废。

    所以包括苏联在内的世界各主要航空大国都在致力于涡轮叶片生产工艺的改进研究,希望能够找到完成度更好的生产流程。

    但问题是这种高效率的生产工艺可不是你想想就能凭空搞出来的,当年的德国就在二战末期开始探索,到得如今继承德国航空技术衣钵的美苏两国始终没有停下继续探索的脚步。

    前前后后十多年的时间,投入的资源可谓是不计其数,产出的成果却寥寥无几,以至于到得如今还是需要用老办法才能有效的生产涡轮叶片。

    而如今格列奇科手中的这块涡轮叶片上不但完成度好的出奇,更重要的是根本看不到任何机加工的痕迹,仅凭这一点,制造这块叶片的工艺就领先他们苏联。

    这难道还不可怕吗?

    可怕,绝对的可怕!

    身为苏联武器装备部部长的乌斯季诺夫很清楚这种基础的军工制造技术对整个国家意味着什么,所以当他听了格列奇科的话后,本就阴沉的脸更是有如阴云密布。

    苏联在航空动力核心制造上落后于人,那边等于是说苏联在整个航空工业上被人甩到了后面,尽管还无法确认这块叶片的真实来历,但其中所透露的信息就已经足够他们苏联为之警惕和追查。

    “这事一定要搞明白,特别是工艺,一定要弄清楚!”乌斯季诺夫不愧是一路熬上来的部长,很快便有了决断。

    随后偏过头看着有些怔怔发呆的格列奇科:“格列奇科同志,我需要你负责任的告诉我,中国到底有没有能力造出这种涡轮叶片?”

    “理论上是不可能,但是……”

    格列奇科很想说实际上也不可能,可面对手上的叶片,他却犹豫了一下,最后叹了口气,不置可否的喃喃道:“但是现在,也不能排除有这个可能!”

    闻言,乌斯季诺夫眼眸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懊恼,伏在桌面的手掌下意识的捏成了拳头,说实话他的确很恼怒,因为在来的时候,他已经就此问题咨询过格列奇科,正是得到了绝不可能的答复,他才会信心满满的前来谈判,却没想到人家只是亮出个金属叶片,自己这位依仗的技术专家就直接来了个不能排除有这个可能。

    这让在斯大林面前拍着胸脯保证要从中国赚得盆满钵满的乌斯季诺夫情何以堪?

    “查,给我好好的查!”

    乌斯季诺夫握紧的拳头咚的一下捶在桌子上,带着怒不可遏的火气长身而起,旋即在其他苏联代表惊惧的目光中,头也不回的扬长而去!

第四百八十五章 以技术换设备() 
    苏联人的调查工作还是很有效率的,仅仅数天的功夫便将情况查了个七七八八。

    拿着刚刚得来的调查报告,乌斯季诺夫可谓是一脸铁青。

    中国掌握了一种相当先进的制造工艺,足可以将喷气式发动机涡轮叶片的合格率提升54%,完好率提升62%。

    这是报告上所得出的结论。

    尽管在数据上并不见得有多么精确,可哪怕只提高10%,那也是极为恐怖了。

    试想一下,一台喷气式发动机上的涡轮叶片,如果提高10%的合格率和完好率,那就等于说在同等时间下能够将喷气式发动机提高5%。

    可不要小看这5%的产量,要知道这可是关系到作战飞机的直接产量。

    特别是在大规模战争当中,每提高1%的产能,就意味着战场上多出无尽肯能的胜利,这是苏联在伟大的卫国战争当中用千万人的生命所取得的宝贵经验。

    更何况,中国所创造出的这项工艺可不仅仅提升10%,而是超过50%,这个数值已经不能用恐怖来形容,而是难以置信的惊悚。

    作为在苏德战争当中,负责后方军工生产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乌斯季诺夫比任何人都明白这组数值对苏联军工方面的宏观意义。

    特别是现如今与美国正式开启的冷战,更是需要庞大的军工实力才能支撑起苏联超级大国的地位。

    “柏林危机的尴尬不能重演!”

    回想着去年苏军封锁柏林时,面对美国庞大航空力量的无奈,乌斯季诺夫便下意识的握紧了拳头,旋即走到办公桌旁,抓起上面的电话:“立即安排一下,我要和102首长见面!”

    ……

    “什么?要和我见面?”

    与此同时,端坐在军备首长办公室的102首长听完机要秘书的汇报后先是一阵的诧异,旋即冷笑道:“前几天干嘛去了?晚了!”

    “我说老伙计,你这是什么意思?不准备谈了?”

    闻听此言,军备首长也是一脸的茫然,他可是指望着102首长这一次能够拿下苏联人,好将几个重点厂报上来的机械设备一次性解决,也不枉他有意的“泄密”,否则就凭他一贯雷厉风行的作风,怎么可能就让苏联人打探到涡轮叶片的加工工艺?

    哪成想102首长直接来了一句“晚了”,就准备把这件事给掐断了,这让军备首长情何以堪,连忙阻止道:“我可告诉你,你可不能断喽,不但要谈,还得好好的谈,我上手的几个厂就等着你把米带回来下锅呢,我不是危言耸听,以现在科技的发展速度,这样的好事可真是过了个村就没这个店了!”

    “过了个村就没这个店?我看你是被那小子给带坏了。”102首长嗤之以鼻:“我就纳闷了,这么好的工艺怎么不好,非要拿出来换东西,换就换吧,竟然非得把苏联人往死里坑,这年纪轻轻的就一肚子坏水,你说要是老了得多招人恨。”

    “反正不招咱们恨就行,至于那些苏联人,他们爱怎么狠就怎么狠!”军备首长却是开怀大笑,随后用手频频点着坐在对面的102首长戏谑着说道:“我看呀不是人家柏毅的问题,而是你这老家伙的思想问题,说实话,是不是被人牵着鼻子走,心里有些疙瘩?”

    “我哪来的疙瘩,就是怕那个小鬼考虑不周,影响大局!”

    “高层的那几位难道就没有大局观?他们都接受了柏毅的建议,你这老家伙还有这么固执的?”军备首长抿了口茶水淡淡道。

    “我……”

    102首长还想说什么,可话到了嘴边,却愣是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早在一个月前,身为白云厂副总工程师的柏毅,向远在京城的军备首长提交一份名为《以技术换设备》的报告,提出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换取其他国家先进设备的建议。

    当时军备首长正全身心的扑在熔模铸造工艺的最后攻关上,因此对柏毅的报告也就是匆匆扫了几眼就随手扔在一旁。

    根本就没放在心上,先不说以当下中国的情况有没有先进的技术去换,就算有,也不可能轻易的拿出来,要知道掌握一项核心技术对国家的发展有多么重要,不藏着掖着就不错了,怎么还可能拿去交换。

    所以军备首长根本就没往这方面去想,继续领着一堆专家开发熔模铸造去了。

    直到苏联人突然将设备的价钱提高三成,军备首长才忽然意识到事情有些不对劲,要知道这次国家向苏联所采购的机械设备,将近80%都是要用于军工生产的,因此不单单是航空领域的精锻机,航天、兵器、后勤、冶金、化工,可谓涵盖了几乎所有军工领域。

    甚至很多项目都列入即将实施的一五计划当中去,可没想到苏联却突然提价,这不但打乱了一五计划的编制,更让建立军工生产体系的目标面临极大的不确定性。

    为此高层一面令102首长代表中国方面与苏联方面继续谈判,一面积极磋商该如何应对其中的不利局面。

    军备首长作为主管军工方面的负责人,自然是会议上的主角,甚至几次更为重要的政治~局扩大会议,军备首长都被要求参加。

    只不过不管中方如何商讨,都无法改变苏联人提价的意图,如果中国的经济条件好也就罢了,关键是现在的中国刚刚结束内战,整个国家连最起码的财政储备都没有,能拿出现有的资金去采购设备已属不易,根本没办法投入再多的钱,否则刚刚诞生的国家非得乱套不可。

    当然,也可以将这一次的设备采购中止,待以后经济实力上来了再继续也不迟,但问题是科技发展,特别是军工技术发展的阶梯性和实效性是很明显的,如果现在这一步赶不上的话,那接下来的便是步步落后。

    如此一来事情便僵在哪里,这让一心盼着军工领域初步建立体系化的几位高层可谓是愁白了头,军备首长也是一样,早就不去搞什么“古董研究”,一心一意的埋头如何解决现阶段困难。

    也就在这时,他想起了柏毅的那份报告,于是重新拿出来,细细品味一番后,在一次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大胆的提了出来……

第四百八十六章 倒霉的苏联人() 
    正所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军备首长的举动着实在高层掀起了轩然大波。

    以技术换设备,说起来容易,可问题是中国有什么技术?要什么没什么,难不成就凭着红口白牙的嘴皮子就能牵着苏联人的鼻子走?

    几乎是想都没想,军备首长的建议还没说完就遭到绝大部分与会人员的反对,理由很简单,我们拿不出苏联人想要的东西。

    对此,军备首长可谓是心知肚明,若是放在以前,他也不会这般“鲁莽行事”,充其量会把柏毅的报告当做一个不错的提案,然后放到档案室里就此束之高阁。

    因为没有人比他这个主管军工的负责人再清楚不过如今中国军工技术水平了。

    可也正因为如此,军备首长才会大胆的提出来,原因无他,他亲自领导的攻关队伍刚刚完成熔模铸造工艺的改进和完善。

    至此,中国掌握了一种比肩世界水平的制造技术,突破喷气式发动机涡轮叶片完好率低的制造难题。

    如果这都算不上先进技术的话,那纵观世界也就没什么技术称之为先进了。

    可以想象,军备首长在政治局会议上公布这个消息时,所带来的震撼效果,除了那几位极少数知道内情的高层首长外,其他与会人员无不震惊的难以言喻。

    中国依靠自己的能力完成了连美苏都无法企及的技术突破,更难以置信的是,这项技术的起源竟然是中国古代老祖宗的智慧。

    这下,几位曾经误会军备首长的老领导终于明白,军备首长搜罗那么多青铜器和传统铸造匠人是何用意了,原来是为了先进工艺的攻关和突破。

    当然最令人震惊的是哪位身在白云厂的副总工程师,简简单单的几句话就解决了世界性难题不说,还开创了全新的工艺领域,这份眼界和学识就算是能跨进政~治局会议门槛的老家伙们也有些自叹弗如。

    但更多的是庆幸,中国有了这么个年轻人!

    于是接下来的事便水到渠成,尽管柏毅并没有参与整个对苏的计划,但他的报告却成为政~治局决策的重要依据,加之所用交换技术的开创者身份,接下来对苏谈判的节奏便等同于是柏毅在全程把控。

    如果此刻,正为通用机枪选型方案苦恼的柏毅要是知道的话,不知道会不会仰天大叫,这么好的事为什么不叫上我,我坑人是很在行的。

    此时102首长能知道柏毅的内心独白,绝对会悲声哀叹,你本人不在就已经让我们这帮老家伙东奔西跑了,要是亲自过来不得把人给折腾残了?

    也难怪102首长心里不平衡,在此之前虽说跟苏联人在他盘桌上角力不太容易,但整体方向的把控还是尽在102首长手中。

    可自从柏毅的报告得到政~治局会议的首肯后,整个风向就彻底变了,102首长感觉自己越来越像个提线木偶,只需按照报告上的原则去做就行了,其他的想法一概不需要。

    这要是放在其他人身上倒也没什么,轻轻松松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还不好?可问题是那可是102首长,曾经指挥几十万大军横扫半个中国的军界强人,这辈子只有他去命令人做什么,那受过被人摆布的下场?

    可他也没办法,毕竟谈判不比真正的战场,更何况还涉及众多云山雾绕的技术,战场上的那套终究没办法全部用上,于是也只能捏着鼻子当这个“提线木偶”了。

    军备首长显然是明白102首长的“委屈”,于是从口袋里摸出一根烟,抛给对面的102首长,旋即划了根火柴,亲自给102首长点上:“我知道你心里不忿,可这不也是为了大局着想嘛,正所谓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