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崛起军工 >

第271部分

崛起军工-第271部分

小说: 崛起军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对志愿军来说可不是福音,恐怕只是负担!

    “看来还是科班出身的王德化老成持重呀!”

    从屋里不疾不徐的声音,朱英启早就听出了是王德化在发言,对于这个东北大学出身的老技术员,朱英启还是很尊重的,对他正在说的话也是频频点头。

    可王德化的话还没说完,孔瑞急吼吼的闷声就将其打断:“弹药方面的事,可以通过改造来完成,这点我已经问过老任和陈工,理论上没问题,至于其他的,我只想说,当兵那些年,什么枪都打过,可抡起精准度,还是三八大盖最优,唯一的缺点就是子弹威力太小,如果能改7。26mm,相信这个方案一定能成!”

    “从6。5改7。62?”

    王德化怒极反笑:“我说老孔,你知不知道扩膛意味着什么?那不是简单的换个枪管,枪机、撞针、陂膛都要改,跟造一把新枪有什么区别?”

    孔瑞被这句顶得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可还是脖子一梗,硬气道:“不管怎么样,从战士的实用性考虑,我还是觉得三八大盖好!”

第五百一十九章 柏毅的意见() 
孔瑞近似无理取闹的坚持差点让朱英启骂娘,恨不得立刻冲进去,揪着孔瑞的耳朵好好说道说道,再怎么说他也是孔瑞以前部队的老领导,哪怕孔瑞已经专业,朱英启也是很硬气的。

    所以朱英启几乎想也不想的就准备推门进去,摆摆老领导的谱,可还没等他推门,一声轻咦,便在朱英启的耳畔响起。

    朱英启下意识的转头,却发现柏毅不知什么时候来到他身后,吓了朱英启一大跳,连忙抽手跳开,旋即指了指屋子,诧异的问道:“你……你……你不在屋里?”

    “这不很明显吗?”柏毅满不在乎的摊了摊手,随后又皱了皱眉:“你贴着门干什么?难道是偷听里面的谈话?”

    “我……”

    朱英启很想说他来这儿就是找你柏毅的,可话到嘴边却觉得不对,立刻睁大眼睛反问道:“你怎么不参加里面的讨论,可别告诉我,你这些天都不在!”

    “还真被你说中了!”

    朱英启差点没一口老血给喷出来,这些天他就觉得有什么不对,按照柏毅的作风,怎么可能会让一个基本选型持续那么久,可偏偏事情就发生了。

    他一个军代表虽然着急,也不可能干涉技术上的事,不然很可能适得其反,正因为如此,朱英启尽管急得跟热锅上的蚂蚁,但也得忍着。

    那时候他就觉得柏毅是不是有别的事,把高精准度步枪给耽搁。

    哪成想他的感觉还真应验了,如此也就算了,关键是眼前这货连个掩饰都没有,就这么承认了,知识分子的含蓄呢?科技工作者的矜持呢?长干部的脸皮呢?

    朱英启真的有些凌乱,可他还是强打精神的问道:“那这些天……”

    “前段日子接个项目,这几天做了些前期的准备工作,哦,对了,你介绍的张嘉蕙还真不错,很有天分……额,朱代表您怎么了?脸色这么白?是不是病了?要不要我叫医生!”

    叫你个大头鬼!

    朱英启差点没骂出声来,他天天被总参的电报折腾得差点没疯掉,可柏毅却跟没事人一样,跑去搞什么其他项目,放着一大堆人天天大会小会的,吵得都快成茶话会了,他却考察张嘉蕙的天分。

    朱英启骂娘的心都有了,可他也知道柏毅不是一般人,就算想骂也不能当面骂,所以强压吐脏话的冲动,可那股蹭蹭猛窜的火气,还是克制不住的显露出来:“柏毅同志,我希望你能正视自己的工作态度,前线每一秒钟都再流血,可你却想着其他的事。

    如果不是知根知底,我很怀疑你是不是生活作风有问题,所以我以志愿军军代表的身份向你提出警告,希望你能尽快落实志愿军司令部的指令,完成高精度步枪项目!”

    “动不动就上纲上线的,我今天过来不就是给你解决麻烦的嘛,你看看你的模样?贴出去都能当门神了,没创意!”

    朱英启的话不可为不重,连生活作风问题都出来了,可见朱英启是真气着了,然而柏毅就跟没看见一样,很是理所当然的呵呵一笑,就直接堂而皇之的把门推开。

    屋里的人早就听到外面的动静,停止了讨论,一看柏毅推门而入,都不由自主的站起身来,纷纷打起了招呼,但脸色和语调中的不自然任谁都看得出来。

    墙壁的隔音效果并不好,屋里人的耳朵又不聋,朱英启的话,哪里会听不到,所以一个个都担忧的看着柏毅。

    那可是军代表,他的警告分量很重,甚至在某些时候要强过厂党委的决议,所以这事儿真要较起真儿来,吃亏的只能是柏毅。

    不过柏毅似乎并没把什么警告当成一会事儿,扫了一眼屋里人的神情,笑容不减道:“怎么?都知道自己的错误了?行了,这也是咱们厂里经费不足,情况有限,大家又都是知根知底的,谁又能想到隔墙有耳呢,不过还是提醒一下大家,仅此一次,下不为例!”

    屋里的众人愣住了,朱英启却尴尬了,隔墙有耳,谁呀,不就是他朱英启嘛,刚说了警告,柏毅那边就来了个隔墙有耳,敢情这小子还挺记仇!

    朱英启有些郁闷,这事儿根本没得解释,自己的确是在门外偷听来着,尽管没听到什么有用的,偷听就偷听,这在一般单位还好说,可白云厂是什么地方,总部所属的重点军工厂,保密级别高得吓人,什么生活作风,什么不负责任,在“偷听”两个字面前都是浮云。

    见朱英启郁闷的都快哭出来了,柏毅却是笑容满面的拍了拍朱英启的肩膀:“都说了下不为例,你还有啥想不开的?行了,知道你被上头逼得紧,压力大,来……来……坐……坐,咱们今天就把相关的细节定下来,哦,对了,交给你们的选型情况进行的怎么样了?”

    后面一句是想王德化和孔瑞等人问的,而此时朱英启早已像个小学生一样黑着脸坐在角落里,目光炯炯的盯着其他人,仿佛阴曹地府的判官盯着刚过奈何桥的小鬼,那叫一个凶神恶煞。

    屋里的人顿时就凌乱了,不是警告柏工嘛?怎么柏工轻飘飘的一句话,苗头就转到他们身上?这到底是哪门子的逻辑?

    他们哪里知道,此时的朱英启是真的死马当活马医,没办法,谁让柏毅都快让他抓狂了,既然搞不定,只能指望眼前这几位技术骨干了呢,不摆出点架势,就那无休无止的吵闹尽头,还真有可能吵成茶话会。

    所以要给压力!

    其他人不懂里面的门道,但压力却实实在在感受到了,本来柏毅和朱英启联袂过来就已经让众人压力倍增,朱英启又来这么一出,压力自然空前,于是几个人赶紧你一言,我一语的将这几天的情况说了一遍。

    直听得朱英启是叹息不已,而柏毅也是眉头紧锁。

    待最后一个人说完,柏毅这才沉闷的点点头:“大体的情况我已经知道了,莫辛纳甘和三八大盖的确都是不错的选择,但你们有没有想过其他的方案,比如说‘中正’式,从各方面来讲,这款枪我觉得是不是更合适一些!”

第五百二十章 生产线上的中正式() 
“中正式?”

    王德化和孔瑞等人都不由自主的念叨出这个名字,对这款枪械,在场的人没有不熟悉的,那是三十年代国民政府参照德国短身管版的毛瑟1924年式标准步枪仿制而成的制式步枪。

    相对于毛瑟1924年式标准步枪,“中正式”对枪托和握把进行了适当的改造,另其更适合中国人的人体特征和使用习惯。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中正式”可以称为为中国量身定做的制式步枪。

    而毛瑟1924年式标准步枪的另一个分支,便是大名鼎鼎的毛瑟98k步枪,因此说两款枪是堂兄弟也不算过分。

    不过相对于毛瑟98k步枪在欧洲主战场的横扫千军,作为堂弟的“中正式”却在中国战场上有些憋屈。

    尽管在技战术指标表上,“中正式”优于日军所使用的三八大盖,但中日之间的差距根本不是单一的步枪能够弥补的,加之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各兵工厂资源匮乏,所制造的“中正式”步枪的质量参差不齐。

    以至于一线士兵颇有怨言,因此到了抗日战争后期,国民政府甚至委托美国和加拿大的兵工厂帮助生产“中正式”。

    只不过在口径上进行了调整,从原本的7。92mm改为7。62mm,以适应美军的弹药援助。

    到最后,干脆连“中正式”都不要了,直接接收美军“春田”步枪,成为国民政府王牌美械部队的制式枪械。

    正是因为“中正式”有着复杂而又坎坷的身世,所以王德化和孔瑞等高精度步枪研制小组的人不是不想用“中正式”,而是“中正式”本身的质量很难界定,那里像三八大盖和莫辛纳甘,批次的优劣一目了然,只要按照枪号去找就行了。

    所以“中正式”也就是在众人的脑子里一过,就没人再提了。

    可令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柏毅却偏偏提了这个型号,这让所有人都有些面面相觑,难道柏毅不知道“中正式”的复杂行吗?挑支质量尚可的枪,都跟大海捞针一样难吗?

    不止是王德化和孔瑞等高精度步枪研制小组的人对柏毅的提议不解,就连技术外行的朱英启都是紧皱眉头。

    别的事他不知道,但有一件事朱英启却很清楚,想要依托现有枪械,打造出技战术指标不弱于美军的高精度步枪,所挑选基础枪械本身的性能也必须相当优异,而“中正式”却因为时代造就的复杂性,往往同一批次的枪械里,性能也是波动极大,装备给普通步兵还算凑合,想用于高精度步枪的基准型号却差了好几个层次。

    “‘中正式’的话,是不是……再考虑考虑?”

    也不知过了很久,见屋子里的人都不说话,本就着急的朱英启只能硬着头皮开口,其实他也知道,柏毅在白云厂里的技术地位,跟当年老首长在野战军的地位一样,无法撼动,所以他的提议就算再差劲,白云厂的技术骨干也不敢说什么。

    这情况如果放在十分钟之前,朱英启绝对会拍手称快,统一思想的感觉真好,可是现在,朱英启却极度怀念之前扯皮状态,哪怕吵得令人头皮发麻,但也不可能被人带沟里不是,而如今,柏毅一句话,朱英启只觉得自己有可能进了个天坑,再不表态就真爬不出来。

    所以他开口了,尽管措辞很含蓄,但言外之意却溢于言表,你柏毅提的这个意见,我不同意。

    屋里的人都不是傻子,哪里听不出来里面的意思,一时间惊愕的,诧异的,皱眉的,还有绝大部分松了口气的,各种神情不一而足,但不管神情怎样,屋内众人的态度却很鲜明,那就是对朱英启的话颇为赞同。

    朱英启自然察觉到了众人无声但却十分明确的态度,本来还战战兢兢的心,也顺势自信起来,干脆也不等柏毅的回答,直接说出他心中的方案:“依我看,还是莫辛纳甘符合现阶段我军的实际需求,最起码在后勤方面是很方便的,制式枪械嘛,要不是为了弹药统一,干嘛还要装备制式化?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想法,其他的还需要各位修整和补充!”

    好嘛,连修整和补充都上来了,朱英启着急的态度可见一般,连最基本的谦虚都不要了,直接拍板了。

    王德化可谓是涨红了脸,他就是坚定的莫辛纳甘派,朱英启作为军代表,地位本来就超然,有他的支持,将极大的增加他的成功率,如何不让他欣喜。

    只不过欣喜归欣喜,王德化却没急着表态,毕竟最终的决定权不在他,也不在朱英启,而是在柏毅。

    于是王德化目光热切的看向柏毅,另一侧的孔瑞却是满怀希望的看向柏毅,什么希望?自然是否决莫辛纳甘的希望。

    同样的朱英启也看向柏毅,只不过他的目光中没有热切,也没有希望,有的只是一种叫做压力的东西!

    只不过这种压力对柏毅来说真不算什么,朱英启就算两只眼睛都是千斤顶,哪里比得上军备首长那堪比万吨水压机的气势?

    习惯了军备首长的气场,朱英启的真就不算啥,所以柏毅也就理所当然的耸了耸肩:“如果真要用莫辛纳甘的话,那生产线就必须重新做调整,这可不是一两天能完成的,如果再加上工人的适应期的话,成品出来怎么也得半个月以上,如果前线能坚持,我这里到是没问题!”

    朱英启向被掐住脖子的大公鸡,张了张嘴愣是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半个月,前线得死多少人,朱英启又怎么敢再拖半个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