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崛起军工 >

第272部分

崛起军工-第272部分

小说: 崛起军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英启向被掐住脖子的大公鸡,张了张嘴愣是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半个月,前线得死多少人,朱英启又怎么敢再拖半个月!

    虽然一时间被堵得语塞,可朱英启毕竟不是一般人,很快便在柏毅的话里找到突破口,于是毫不犹豫的抢问道:“你说调整生产线?莫辛纳甘就必须调整?难道中正式就不调整了?”

    “当然!”柏毅恢复的十分简洁!

    朱英启冷笑:“怎么可能?”

    “没什么不可能的,为了给民兵配发适用的武器,从去年年底开始各军工厂就接到修理退役枪械的任务,而我们白云厂所接受的,正是‘中正式’的修理和改造,所以‘中正式’一直就在生产线上!”

第五百二十一章 改膛() 
一句“中正式”一直就在生产线上,让朱英启有些发懵,他来白云厂时间是不长,但也知道厂里的基本情况。

    枪械生产是有,而且一直都没停过,可除了批量的50式自动步枪外,就是各类苏式枪械备用配件,什么时候还有“中正式”的修理和改造?自己怎么没看到?

    可朱英启没看到,不等于其他人不知道。

    白云厂的确是承担了一批退役枪械的修理、改造以及保养工作,这主要是为了将枪械的潜能利用最大化,所以上级部门决定将部队退下来的枪支配发给民兵使用。

    可问题是,就算是淘汰的枪械,也不能就是没用的烧火棍,要不然怎么能起到对民兵的训练、储备作用。

    因此必要的修理,改造是必然的。

    所以白云厂理所当然的接受了这个任务,可作为总部的重点厂,主要精力自然是放在正规部队的只是装备上的,配属民兵的老枪翻新工作自然上不了台面。

    八个老车间,以及新建的两个新车间,整整十个车间的主力,连自己的基本任务都做不完,哪里还顾得来老枪翻新这点小事。

    没办法,白云厂只能另辟蹊径,好在这两年被分配到白云厂的年轻工人可不少,他们有大学生、有父子相承进厂的工二代、也有从其他地方调过来的骨干,更有军队转业的官兵。

    一下子涌来这么多人,就算白云厂岗位再空缺也一时无法吸收这么多人,正好白云厂的老枪翻新任务没人干,厂里一商量,干脆就让这任务交给了这些无法安置的年轻人。

    并为他们成立了所谓的一分厂,距离白云厂总部有两条山沟沟,除了一座临时厂房外,就是几排低矮的平方宿舍,简陋得都不能叫厂,说是难民安置点也差不多。

    正因如此,总厂的人提到一分厂都是直摇头,都觉得哪里就跟古代流放地一样,没什么好在乎的,反正白云厂多这么个地方不多。

    所以一分厂很快便被总厂的职工们遗忘了,要不是每个星期的例会还有一分厂的人出席,估计都不记得他们白云厂还有这么个分厂存在。

    王德化和孔瑞等人也是一样,一天天忙得都跟陀螺一样,哪里还记得住存在感低到透明的一分厂,如果不是柏毅提到“中正式”翻新的事,他们根本就想不起来白云厂还有这么个分厂。

    可问题是就算有一分厂在对“中正式”翻新又怎样?老枪翻新是需要生产线配合,可翻新就是翻新,处理的程度必然比不上新造来的精细,只要能使用,整支枪就算过关。

    至于枪械本身存在问题,并不见得通过翻新就能解决。

    这点,场内众人都是心知肚明,可问题是柏毅当前,他们就算有质疑也不敢说,没办法,大家在柏毅手底下干了不是一天两天了,对这位年轻的副总工师还是很了解的,没有十足的把握,是绝对不会信口开河。

    说中正式不行?

    那好,接下来就等着啪啪打脸吧。

    王德化和孔瑞就是这么被打出来的,特别是孔瑞,刚来的时候真是七个不服八个不忿,可结果,那次不是被柏毅打得脸肿得老高。

    所以此刻的孔瑞就算有满肚子不解,也不敢说一句话,生怕一个不好脸又肿了。

    可他们不敢,有人却敢,朱英启那可是从红小鬼时代就敢跟主力团团长吹胡子瞪眼的牛人,一张大嘴巴就没有他不敢说的。

    年纪大了,算是稍微收敛点,可遇到事情,他还是该做做,该说说,根本就不知道怕是什么东西。

    要不然换做其他人,就算着急,也不可能坐着运输机去京城找柏毅。

    此时此刻也是一样,当他听了技术人员对一分厂和所承担的生产任务的介绍后,茫然的脸渐渐沉了下来,他要的是能上场杀敌的利器,可不是新瓶装旧酒的西贝货,柏毅张口闭口的中正式,难道他就不知道这款枪究竟是个什么情况?

    他想干什么?考验大家伙儿的智商吗?

    于是朱英启早已平复下的火气,立刻又涌了上来,“啪”的一声将手上的笔记本一合,极为严肃的说道:“我不同意柏毅同志的意见,中正式的情况,我想在座的同志们都很了解,我就不多说了。

    我着重强调的还是后勤,中正式所使用的是7。92mm步枪弹,虽然也有一部分洋中正用的是7。26mm,但这部分枪械的数量太少,连样本的几本数都达不到,所以也不用考虑。

    那么问题就来了,把7。92mm改成7。62mm,与造一把新枪又有什么区别?之前王德化同志就说过,改口径说起来简单,真要做起来,跟造一把新枪其实没多大区别……”

    “理论上是这样,但我要说的是,一分厂那边对‘中正式’并不是简单的翻新,而是依照我军枪械口径的制式化现状,对口径进行了改膛处理,也就是说,目前一分厂正在翻新‘中正式’全部可以使用总部新制定的7。62mm口径的制式化步枪弹。”

    没等朱英启把话说完,柏毅便抬手将其打断,这让朱英启很是不满,可当他正准备继续反驳时,却突然发现,自己已到喉咙的话,就像被堵住了一样,怎么也吐不出去。

    被什么堵住了?自然是柏毅那句话。

    可以发射总部制定的7。62mm制式弹药,这意味着什么?

    朱英启就算在技术上再白痴也知道,那等于每一支被白云厂翻新的枪,在口径上都成为标准的制式化。

    至于所谓的后勤,在经过改膛的中正式面前简直就是个笑话。

    而这只是表面上的口径问题,在其背后却是一整套围绕改膛建立起来的生产线,换句话说,白云厂一分厂是将中正式当做他们工业化生产的样本,改膛看上去是为了民兵也有制式化装备。

    实际上只需让这条生产线稍稍精细一些,那改膛过的中正式的性能便会有极大的提升,在这样的情况下,若是配合上白云厂所积累的几项提高枪械精准度的新技术,那这款中正式……

    朱英启有些不敢想象,脸上更是火辣辣的,只觉得自己之前的话简直跟放屁一样,羞愧的真想找块豆腐撞死算了!

第五百二十二章 布局越南() 
朱英启能想到其中的关键之处,屋里的众人又如何想不明白,不仅如此,他们这些终日专研技术的骨干,管中窥豹之下,朱英启看得更多,也更透彻。

    正如王德化所说,枪械改膛并不是一件小工程,枪管、陂膛、枪机的组成结构都必须调整,毫不夸张的说,除了外壳之外,内部的核心部件就没有不动的。

    说是重新造一支枪也不为过。

    而一分厂却不声不响的将改膛的事情就这么做了下来,哪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一分厂最起码得拥有可靠的生产设备、高效的工人队伍、可靠的管理制度,总而言之,他们必须有技术成熟且运行可靠的生产线,否则决不可能拥有这样的能力。

    那可是一条足以制造全新枪械的生产线呀,类似的装备,全国也没几条,可白云厂的一分厂却在总厂之外又建了一条,这是巧合吗?

    王德化眼神似有所悟,恰在此时同样有些恍然的孔瑞也望了过来,四目相对之下,两人都从对方的眼眸中看到一丝了然,旋即齐齐轻声道:“是陈耀阳!”

    没错,的确是陈耀阳,自从列宾时间后,陈耀阳及其妻子恢复了工作,不过陈耀阳只是短暂的在技术科主持了一个星期的工作,之后便被厂里提拔为副总工程师,之后就很少有人能看到陈耀阳的身影。

    人们都以为陈耀阳是接到了什么秘密研制任务,需要隔离研究,这种事对军工单位来说太过平常,所以也就没有太在意。

    而如今,一分厂竟然具备生产全新枪械的能力,如此大的进步,想要取得自然要有高人指点,而这样的高人白云厂也只有两个,一个是柏毅,另一个就是陈耀阳。

    柏毅自不必说,现在主抓大方向,一天到晚面对的都是首长级别的任务,自然没时间去管什么一分厂,所以让一分厂有如此成就的也只有陈耀阳了。

    王德化和孔瑞的猜测的确很准,陈耀阳的确是在一分厂。

    其实早在列宾开始在白云厂掀起批斗风浪时,柏毅便把陈耀阳调到了一分厂,在外人眼里,陈耀阳是因为胳膊拧不过大腿,而被发配边疆。

    实际上从那时开始,柏毅就已经为下一步发展开始布局。

    而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把一分厂给立起来,之所以如此,主要还是因为苏制装备的冲击,让柏毅不得不为自主装备留一条生存的后路。

    没办法,实在是苏制装备太强势了,庞大的二战剩余装备,让本就产能不足的自主装备根本无法抵挡,哪怕有着102首长和军备首长等人的力保,可自主装备在无法满足军队全面换装的大背景下,也只能黯然让位。

    为此柏毅不是没努力过,可除了已经投产的50式自动步枪外,其他的研发计划上级根本不予批复,理由很简单,研发投入和制造费用加起来,比苏制装备要高出三分之一,这还不算,在时间上也来不及,而苏制装备一个个都是现成的,直接拿过来就能用,既然如此,又何必劳心劳力的研制什么自主装备?

    面对这个理由,柏毅真的无话可说,研制自主装备费钱、费事、费力,接收苏制装备简单快速,对部队,特别是身在朝鲜的志愿军来说都是天大的利好,柏毅其实也很想走这样的捷径,可问题是这种轻松能持续多久?

    别人不知道,可柏毅却很清楚,持续不到十年,之后随着苏联将所有的技术和专家撤走,中国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便陷入了巨大泥沼之中,以至于某些工厂因为缺乏技术资料,连一个最基础的螺钉都生产不出来。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局面,无他,只因为中国军事工业并没有形成自主的生产体系,就好比大病初愈的病人,没有拐杖就根本无法走路一样,苏联在最关键的时候,撤下的中国最需要的拐杖。

    一切从零开始,一切被打回原形,尽管最后中国人靠着聪明才智和吃苦耐劳逐渐赶了上来,但为此所耽搁的数十年,却让中国不止一次的阵痛。

    柏毅怕麻烦,但更怕阵痛,既然无法兼得,那就只能选择麻烦。

    所以在总参拟出全面换装苏制装备时,他跑到京城,赖到军备首长家里不走,硬是将总参的即刻换装变成了逐渐换装,为50式自动步枪留了一线生机。

    但也仅此而已。

    没办法,在铺天盖地的7。62mm苏制枪械面前,6。5mm的50式实在太过另类,哪怕它是一款自动步枪,可依旧难当苏制武器的大潮,更何况几年后以SKS和AK为代表的新一代7。62mm枪械的涌入,50式的生存会更加艰难。

    102首长和军备首长或许出于保护自主装备考虑,会争取部队保留50式的列装比例。

    可这种施舍似的列装根本形成不了良性的装备新陈代谢,也就是说50式极有可能会成为白云厂自主枪械的绝唱。

    最基本的枪械都是如此,其他装备自然会更加糟糕。

    正因为如此,想改变这一切的柏毅就必须做出相应的对策,以缓冲苏制装备的冲击,而柏毅应对缓冲的关键点便是正在抵抗法国的越南。

    之所以选择越南,不是因为那里是热点地区,而是因为越南对装备的选择很有限。

    除了苏联就是中国,其他国家就是想给,也没那个魄力,更为那个能力。

    因此越南对装备的要求并不高,只要能打出去子弹,杀死敌人,还在游击队状态的越军就会使用。

    这么不挑食的孩子,柏毅自然不能放过,中国这么多年战争积累下来的老枪老炮,改吧改吧给他们,既能清理库存,又能维持生产线的持续运作,何乐而不为呢?

    更何况,如果有什么新创意,新想法,也可以大胆的尝试,反正越军不挑食,给他们新款装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