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崛起军工 >

第273部分

崛起军工-第273部分

小说: 崛起军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更何况,如果有什么新创意,新想法,也可以大胆的尝试,反正越军不挑食,给他们新款装备,高兴还来不及,还敢说什么抱怨话?

    当然,新装备进入越南,势必会跟苏联同类装备冲突,不过柏毅对此并不担心,冲突就冲突,反正好不好越军说了算,只要他们满意,就算冲突又如何,反正自己已经把技术锤炼成熟,管你老毛子叽叽歪歪!

第五百二十二章 具有德国品质的高精准度步枪() 
下定了决心,剩下的就是落实。

    柏毅不是个拖泥带水的人,更何况他也没有拖泥带水的时间,因为他很清楚,朝鲜的战事已然定型,反到是越南方面借着中国解放之际,开始积蓄力量,准备给进攻的法军迎头痛击。

    为此中国的军事顾问团早已在越南北部展开工作,遴选越北游击队的精锐老兵进行正规化训练,用不了多久一直拥有相当技战术素养的正规化越军便会出现在越北战场。

    如果柏毅想要赶上这支越军装备进度,也只能争分夺秒。

    可问题是,柏毅就算全力以赴,因为种种原因,一时半刻也找不到合适的发力点,毕竟白云厂不是他柏毅一个人的,哪怕他的影响力再大,也必须服从国家的整体安排。

    而如今国家和军队建设的重点就是装备的制式化,这方面因为数量的影响以及国家整体战略的偏向性,全面苏式化的趋势很难避免。

    白云厂也不例外,随着中苏交往的日益广泛,白云厂也被纳入学习苏联技术的重点厂,正因为如此,除了铸造车间和化工车间等一两个技术性较强的车间具备一定的自主性外,绝大部分车间都已经被上级部门规划了相应的苏制装备的仿制任务。

    哪怕列宾事件后,这股仿制风潮也没有减少,反而在逐步增加,对白云厂而言,新的技术,新的产品以及部队多到咋舌的订单是无与伦比的好事。

    可对柏毅这个看中自主创新的人来说,却无异于是受困于牢笼,实在没法施展。

    更何况在列宾事件后,苏联的专家们也不再一味的强势,而是用一种温水煮青蛙的办法,在仿制任务不断加码下,将白云厂的产品彻底苏化。

    对此,柏毅无力阻止,也没想阻止,毕竟这个过程是历史的必然阶段,但他可以在某个历史节点上,让属于中国的东西闪光。

    于是他就把目光投向了一分厂,因为那里不单单有着接受过德国专家培训过的年轻人,更有着总厂都不具备的韧劲儿和朝气。

    所以,柏毅在列宾闹得最欢的时候,让陈耀阳去了一分厂,哪怕列宾被赶走,所有人恢复工作,也没让陈耀阳回来。

    就是让陈耀阳把一分厂的韧劲儿和朝气给激发出来,从而成为白云厂的先锋队和排头兵。

    为此,柏毅对一分厂是要设备给设备,要物资给物资,可谓是有求必应,弄得厂党委都有些看不过去,几次党委会上都提出是不是暂缓对一分厂的投入。

    可不管会上的决议怎么样,柏毅总能找出空档,给予一分厂最大的帮助。

    连自己人都看不下去了,就别说苏联人了。

    可问题是他们就算有脾气也不敢说半个“不”字,列宾他们还在西伯利亚组团挖土豆呢,其他苏联专家可没心思和他们组队,所以对一分厂的作为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全当没看见。

    而这也让柏毅不受掣肘的支持一分厂的建设。

    只不过这些事情,都只是厂里的高级干部知晓,像王德化和孔瑞这样的中层,顶多也就知道个皮毛罢了,所以当得知一分厂已经利用生产线再对“中正式”翻新时才会那样的震撼。

    当然在此之余,他们也都很庆幸,自己忍住没去提意见,否则今天这脸不知道得肿多高,这就是柏总的风格,所有的事情环环相扣,没啥他老人家想不到的,与其多提意见,还不如老老实实的多干点事来得自在。

    “为不明就里的朱代表默哀三秒钟吧!”

    两人在暗道庆幸之余,也不免感怀下可怜的朱大代表,这脸打得,真是啪啪的,从进门开始,就没停过,真不知道这脸有没有打烂。

    烂了,这回彻底烂了。

    就算朱英启再怎么不懂,也明白改膛是怎么回事,哪里还不知道一分厂的枪械生产线已经非常成熟可靠。

    朱英启心里骂了一万句娘,有技术、有设备、有想法,你倒是交代一声呀,干嘛藏着掖着的,把压力全往他一个人身上丢?诚心欺负他这个粉嫩嫩的新人是不是?

    朱英启是越想越生气,很想冲过去对着始终淡然处之的柏毅吼两句:又欺负人的,但没这么欺负人的。

    然而想归想,朱英启终究没敢这么做,因为从之前的几次尝试,他已经很清楚自己估计还没吼完,就能被一句“谁让你不做调研的。”就给打发了。

    是呀,谁让他成天窝在总厂的一亩三分地,却对只隔两个山沟的一分厂视而不见呢?

    一分厂哪儿老枪翻新干得是如火如荼,甚至还玩出了新花样,可他这里却毫无所觉,这能怪谁?

    就算官司打到中央,朱英启也不占理,朱英启心里那个悔呀,可也没办法,之前的话都已经说出去了,还能怎么办?只能做一只闷葫芦,默默的让脸消肿呗。

    只不过朱英启沉默,却不代表柏毅就此住口,相反的,还没等大家伙消化完一分厂的枪械生产线时,另一颗重磅炸弹便从柏毅的嘴里抛出:“其实一分厂很早之前就已经开始将翻新的‘中正式’与机械光学瞄准镜结合起来,试验高精准度射击的可行性。”

    “这……这……怎么可能?”

    这下不止是朱英启,就连白云厂的技术骨干们也不淡定了,孔瑞更是难以置信的叫出声来。

    柏毅却是淡然一笑:“没什么不可能的,哪里的年轻人你们又不是不知道,天马行空的,没有想不到,只有做不到,咱们之前的光学设备加工组搬到那边后,他们就做了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设想,其中之一就是将仿制德国的瞄准镜放到枪械上,他们的手上只有‘中正式’,所以也只能按照这款枪的规格做了。”

    “仿制德国的瞄准镜?‘中正式’又是德国的血统,那岂不是说,我们也会有不输德国品质的高精准度步枪?”

    朱英启显然更关心产品,但也正因为如此,他一语道出了重点,而这也让柏毅很是满意的点点头:“虽然我不想吹牛,但你的话却真的是事实!”

第五百二十三章 张口一百万() 
朱英启并没有太过吃惊,话都说到这个份儿上了,他要是还不知道枪型的基本轮廓,朱英启这么多年的后勤工作也就白干了。

    正因为如此朱英启不是吃惊而是兴奋。

    堪比德国品质的高精准度步枪,其他人不知道,他这个接受过苏联高等军事学院短暂培训的高级军却清楚,德国在二战期间的狙击战非常成功,所使用的狙击型98k更是二战当中经典的狙击步枪之一。

    无论是东线还是西线,德国利用狙击型98k给予盟军极大杀伤,单单是这一点,朱英启在苏联的时候,教官对他们讲解了几个课时,尽管阐述的角度是着眼于后勤,但也不妨碍朱英启对狙击型98k留下深刻的印象。

    而如今放置于德国步枪,配上仿制德国的瞄准镜,两相结合,不就是活脱脱的狙击型98k再生嘛。

    朱英启高兴的都要跳脚,什么打脸,什么下不来台,只要有这个结果,其他的一切统统都是浮云。

    正因为如此,此时此刻朱英启的脑海中都开始勾勒上报总参的报告了,终于一块大石头落地了,晚上能睡个好觉了。

    朱英启美美的想着,笑得也是美美的。

    柏毅看着如释重负的朱英启,也是很配合的笑了笑,这让朱英启的信心更是膨胀到了极点,以往憋半天也想不出一个字的朱英启,今天好似文曲星下凡,不消片刻就把报告打好腹稿。

    只等回去,提起神来之笔,就能洋洋洒洒写出锦绣文章。

    所以接下来的讨论朱英启就没再参与,等会结束,朱英启这才悄悄叫住柏毅,把自己的报告内容跟柏毅说了一遍,希望对方能帮他参详参详。

    柏毅有些不置可否,朱英启见状却有些着急,他今晚就准备发往总参的,如果柏毅还有疑意的话,那他的报告不就打水漂,于是朱英启不无着急的问道:“我说柏同志,你倒是说句话呀,行还不行,快给个痛快!”

    柏毅沉吟半晌,这才用力的点点头:“理论上行!”

    憋了半天就等来这么一句话,朱英启差点没一个踉跄摔到,我的亲哥呀,有这么玩人的嘛,什么叫理论上行?敢情之前的技术讨论都是胡说八道呗?

    这下朱英启不干了,反正左右也没人,朱英启也就豁出去了,用手啪啪的拍着自己的大黑脸,一脸的怒气道:“你说演个双簧,咱们演就演了,反正老朱我脸皮厚,啪啪打几下,肿了也没啥事,只要能把选型定下来就行,可现在呢?你华丽丽的又装了把权威,可却给我来了个理论可行,什么意思?把我玩完了就想甩了呗!”

    如果是个漂亮妹纸说这话,柏毅估计会心疼,可面对一个五大三粗,满脸胡渣的油腻男,柏毅的心是塞的,大哥您就不能注意下用词嘛?会让人歧义的!

    朱英启显然没看到柏毅古怪的表情,依旧愤怒的说道:“行,你就玩吧,但我告诉你,我可不是白玩的,你要是不给个说法,我跟你没完!”

    浓浓的泼妇既视感呀!

    再配着那认真的注视,柏毅莫名的有些辣眼睛,真的不忍直视。

    如果再这样下去,柏毅都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于是柏毅闭着眼睛,横着心,摆着手:“行,行,可我也不废话了,一百万,你今天能批下来,明天就给你出样枪!”

    “一百万,你抢劫吧,你看看我这身膘值不值一百万!”

    朱英启差点没跳脚,配合着柏毅被啪啪打脸也就算了,反过头来就伸手要一百万,那可是一百万呀同志们,他一个月的工资才四十五块,一百万是个什么概念可想而知。

    “你的膘不值,但我的枪却值!”柏毅笑得跟个小狐狸似的。

    “那也不行,我手头能动用的资金就那么多,还要保障前线装备零部件的供给,你要是真缺,就自己上报,我这里真没有!”

    朱英启脑袋摇得跟拨浪鼓似的,朱英启除了担任军代表以外,志愿军后勤部保障局局长的职务并没有变。

    正因为如此,主管后勤保障的朱英启有一笔可以临时动用的资金,主要用于部队临时调拨和采购。

    特别是最近一段时间,对装备配件的需求量增加,他手里的资金也逐渐增多起来,为此他前前后后也没少给白云厂划拨,以支持枪管等装备配件的生产。

    却没想到柏毅还是不满足,居然狮子大开口,张嘴就是一百万,朱英启要是能给,才是太阳打西边出来呢。

    一看朱英启铁公鸡人设上身,柏毅也不废话,直接嚷道:“唉……我说老朱,你的逻辑好没道理,这事儿能怪我嘛?还不是你们总后瞎搞的,我们好好的一个光学车间,你们觉得有价值,就要单独建厂。

    建厂就建厂吧,我没意见,就算聘请苏联专家,我觉得也应该,可你们偏偏对苏联专家们的话完全盲从,说规格不对就改,说工艺不行就废,结果人家屁事没敢,你们却把那一整套设备全给废了,现在好了,苏联的设备是给了,钱也没少花,可东西呢?你们做出来了吗?

    那可是将近五千万的投资呀,居然连最基本的放大镜都没法生产,我们就要一百万,生产的就是高精尖的机械光学瞄准镜,娘的,就没见过你们这样吃里爬外的人!”

    朱英启被柏毅骂的一愣一愣的,几次张口想要反驳,可话到嘴边,却又硬生生咽了回去,不是柏毅的语速太快,让他无法开口,而是这事儿做得实在太丢脸,让他根本没办说出口。

    人家光学车间还在白云厂的时候,蔡司望远镜可是最基本的产品,中端的炮队镜更是能批量生产,甚至更为高端的红外夜视仪都能做到不输原装货,并在五次战役时发挥重要作用。

    可等光学车间单独设厂后,情况比水银泻地来得还要快,才短短半年的时间,原本技术能力雄厚的光学车间就仿佛丢了魂一样,什么都不会做了,就算最基本的放大镜,都造不出来,这让总部的一些领导差点没气出老血,这脸丢的,实在是太大了!

第五百二十四章 都是标准惹的祸() 
朱英启其实也知道,把光学车间从白云厂分离单独建厂的初衷是好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