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崛起军工 >

第56部分

崛起军工-第56部分

小说: 崛起军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柏科长,那个冷焊工艺你真的懂?”雷师傅根本没在意脚下的烟袋锅子,一个箭步上前,那只粗重有力的左手一把捏住柏毅的胳膊,面色急切,双眸激动的看着看着面前的柏毅,再一次问道:“你真的知道冷焊工艺?”

    “额不是太多,但大体懂一些!”柏毅被雷师傅突如其来的举动吓了一跳,旋即又被捏的龇牙咧嘴,雷师傅似乎也发现自己手上的力气过大,赶忙松开手,满是歉意的说道:“真不好意思,我听了冷焊工艺后实在是实在是唉说来说去,还是咱们的手艺太差,不然的话”

    说着,他意味深长的看了一眼满仓库的报废机械,无奈的叹道:“不然的话,也不会有这么多的机械被当做报废品处理了!”

    原来雷师傅早年接触过冷焊工艺,那还是在军阀时期,因为白云厂的机械设备大部分采购自欧洲,因此对机械的维护保养也需要欧洲的工程师来进行,而这其中对机床损坏导轨的修复便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刚开始欧洲人维修导轨的办法也没什么稀奇的,基本也是以更换为主,不过就在日本投降的前一年,白云厂突然来了一群德国工程师,他们对设备的维修方法很独特,尤其是对导轨的修理更是用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方法,不但简单、迅速,修复之后更是牢固异常,甚至连一点修补的痕迹都看不到,当时不说是中国工人,就是那些自视甚高的日本工程师都看傻了眼。

    “直到45年日本投降,被俘的日本工程师才交代,德国工程师维修导轨的方法叫做冷焊工艺,那些小日本也就知道这些,因为德国人也将这个工艺当做宝贝,连他们的盟友日本人都不让接触。

    当年还是多亏了我家那小子激灵,偷偷看了一些德国人现场操作的情况,事后我也想了一些办法,可这些多年下来还是一无所成,只能眼睁睁看着这些好好的机械一个个报废掉,唉”

    雷师傅最后的一声叹息,道出了极度的无奈,没办法,对于当下的中国来说,每一台机械都是宝贵的财富,可往往因为种种原因,破损的机械因为无法修复,而成为一堆废铁,这其中或许因为一个螺丝钉,也许是因为一个小小的缺口。

    在70年后,这点微不足道的毛病,也许不足为奇,一个刚从技校毕业的学生就可能将其修好,可在49年初的今天,因为缺乏先进的工艺和手段,这些小毛病就会成为断送一台机器的致命杀手,总而言之一句话,没有工业基础的中国,根本没有保养机器的能力!

    看着捶足顿胸,伤心不已的雷师傅,柏毅的心中也是五味杂陈,但更多的则是紧迫,于是柏毅上前拉住雷师傅的左手温言道:“雷师傅,您别伤心,太复杂的或许不行,可修一个导轨拉伤缺口还是没太大问题!”

    “真的?”雷师傅一听,脸上的愁容顿时一扫而空,柏毅则点了点头:“真的,我怎么说也是从苏联回来的,没参加苏军之前,也是在他们的工厂里实习过的,见过这种工艺,听起来很厉害的样子,说起来无非是用一些铁粉之类的介质,配合一定比例的粘合剂,在常温的情况下,将钢铁等材料粘合在一起的方法!”

    冷焊工艺其实就是一种胶合方法,只不过这个过程比较复杂,胶合的材料也大多是金属之类的工业部件,因其产生的效果与焊接相同,又没有焊接时产生的高温,因此被称作“冷焊工艺”。

    柏毅也是在前世读研究生时,学到的这个工艺,不过当时是用更先进的冷焊机进行的,不过他的导师还是介绍了更基本的冷焊工艺,毕竟他们这些学军事装备学的,大部分都要分配到军队的后勤保养部门,作为装备的专业维护人员服役。

    而在实战条件下,冷焊机若是发生故障,而装备有需要冷焊工艺修复时,就需要更为简洁快速的办法,而基本的冷焊工艺正好就解决了这个难题,至于“积木式”机床也是一样,野战维护可没那多讲究,怎么简便怎么来,而“积木式”机床便是当初柏毅学到的因地制宜的好办法。

    只不过,没想到的是,前世所学的东西,却成为今天应急的金手指,柏毅在感叹造化弄人的同时,也庆幸当初在军校时没有被俗世烦扰,认认真真学习来着,要不然此时此刻他面对这些“废铜烂铁”同样也会一个头两个大!

    当然,这些情况柏毅是不能说的,不过好在他这幅身体有着苏联求学、从军的经历,可以供柏毅好好的挖掘,至于以后会不会有人就此调查,柏毅却不是很担心,

    那几年苏联又是肃反又是对德作战的,早就乱的一团糟,就算高高在上的苏联元帅都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事迹,更别说是他这个小小的学生兵了,所以将一切推到苏联哪里,柏毅表示毫无压力。

    “冷焊工艺?柏科长,你说得这个冷焊工艺不是用火烧的那种,而是用胶粘?”

    听了柏毅和雷师傅的对话,一旁的陈耀阳顿时脑袋有些不够用了,刚开始听冷焊工艺,他还以为是用焊机将金属烧上去,可听到后面方才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人家是用胶粘的,这简直颠覆了他以往固有的思维,不禁睁大眼睛,吃惊的看着柏毅,不置可否的问道:“这这这样能行吗?”

    安溪柚说

    今天保底三更,视情况加更,额,柚子,你怎么成汁了?

第九十一章 冷焊工艺(下)(加更求首订)() 
“能行,能行!”

    陈耀阳的疑问刚刚说出来,还没等柏毅回答,站在雷师傅身后的任旭东便急急的点头应道:“当年俺师哥虽然隔着远,但他们的操作手法却被他看得一清二楚,那些德国人就是用一种浆糊一样的东西,抹上之后两、三个小时,然后已打磨,损坏的导轨就跟新的一样,只不过……”

    说着说着,任旭东刚刚还兴奋不已的脸,被一层无法抹去的伤痛所覆盖,讷讷的继续说道:“也正因为如此,俺师哥被日本人盯上,被抓的那天夜里,跟俺说了这些东西,之后就再也没回来。

    俺师哥的眼光不比俺师傅的差,什么东西一看就会,只可惜俺没他那份能耐,听完之后,也就懂了个五六分,虽然这几年跟俺师傅也专研了许久,可也没搞清楚那种浆糊究竟是个什么玩意,如果当年俺师哥不被日本人害死,或许……”

    任旭东话音越来越小,到最后已经是哽咽的说不出话来,至于雷师傅更是双眼喊着一股雾气,只是咬着牙,没让两行热泪留下来,也不知过了多久,雷师傅长长呼出一口气:“等到光复后,审问被俘的日本专家,他们给出的答案也是一样,很显然当时的德国人对日本人也是留了一手。

    不过日本人也不是白给的,软磨硬泡之下,从德国人手里搞了一些粘合剂,后来胜利了,也就成了咱们的战利品,本想着和平了,也能好好研究研究,怎成想那些个狗日的国民政府……唉,不说也罢!”

    没等把话说完,雷师傅便将头撇过一边,左手抬起在自己的眼角擦了又擦,柏毅和陈耀阳听罢之后,无不为之动容,虽然雷师傅和任旭东两人没有明说,可柏毅和陈耀阳眼前依然能够勾勒出,雷师傅儿子为了偷师德国人的技术,不惜牺牲自己的种种过程。

    “放心吧,雷师傅,外国人能办到的事,咱们一样能够办到,只要咱们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我相信总有一天,让那些洋鬼子求着跟咱们学!”

    听了柏毅这句话,雷师傅虽然悲伤依旧无法平复,但整个人却精神的很多:“柏科长,这我老雷这么多年听到的最提气的一句话,你说得对咱们不能落后,不能认输,无论是打仗还是技术,我就不相信咱们泱泱中华还比不上连毛都没退完的洋鬼子?”

    “多说无益,正好您二位过来,我就求你们帮个忙,咱们厂虽然能够生产枪支弹药,可能用的机械设备还是太少,更何况您二位也知道,我和耀阳还在寻求改进型m1全自动步枪的进一步改进。

    接下来的目标就不仅仅是简单的能用,而是需要可靠性高,耐用性强,且便于生产的可靠枪械,更何况咱们厂还被要求增加产量,总而言之,咱们都需要增加机械设备,怎么样?雷师傅,任师傅,愿不愿意跟我受受累,先把简易铣床给搞出来?”

    “柏科长,你这么说可就是看不起我老雷了,实话跟你说,今天过来就是要看看我这把老骨头还能不能帮上什么忙!”听柏毅这么一说,雷师傅连忙摆手,而一旁的任旭东也连连点头:“是呀,柏科长,我和师父这次过来,就是专门冲着您来的,说实话,我先前还在犹豫,之前听师父教训了一顿,刚才有听您说起冷焊工艺,啥也不说了……柏科长,你就说吧,怎么干吧,我任旭东绝不皱下眉头!”

    能得两位经验和技术无比丰富的钳工相助,柏毅可谓是如虎添翼,笑着连连点头,之后又转过头看向陈耀阳:“耀阳,怎么样,要不咱们今天就开始?”

    “您吩咐吧,柏科长,我陈耀阳保证完成任务!”

    说话间,陈耀阳已经在柏毅跟前站得笔直,或许之前他还对柏毅的想法有些疑虑,可自打听了几个人有关冷焊工艺的对话后,陈耀阳知道自己其实差的还很远、很远,既然不足那怎么办?虚心学习便是,于是二话不说,直接撸起胳膊干起就是了!

    就这样,几个人一商量,便分头开始准备,半个小时之后,便将所需的材料准备好,其中最重要的粘合剂,仓库内早就有,纯正的德国原装货,柏毅早就见过,要不然他也不可能敢大包大揽的搞“积木式”机床,要知道这东西可不是上嘴唇一碰下嘴唇就出来的,其中的计算、设计、应力结构乃至损坏维修一个也不能少。

    就拿简易铣床所需的导轨来说吧,所用的是一具报废的刨床的导轨,因为拉伤上面出现多处缺口,柏毅的方法是用冷焊工艺进行修补,然而冷焊工艺说来简单,真要操作起来却十分的不容易。

    首先需要去锈,接下来要用汽油、四氯化碳、丙酮对导轨进行清洗,去掉里面的杂质和毛刺,随后用合适的铁粉与粘合剂调和成糊状,进而用快速而又熟练的手法将其涂抹在缺口处,待三个小时后,在进行刮研和打磨。

    去锈、清洗乃至调和还算好,只要解决材料问题,便可迎刃而解,在这方面白云厂乃至总后首长都给与相当大的支持,就比说四氯化碳、丙酮这两个化学品,白云厂根本没有,情况反映到总后首长哪里,总后首长二话没说,直接从刚解放的北平调运了一批四氯化碳、丙酮给柏毅使用。

    材料和调配都不是问题,重要的还是冷焊工艺的施展手法,要知道铁粉和粘合剂调配的糊状物,在一两分钟内便会凝固,因此需要在极端的时间内将糊状物均匀的涂在缺口处,既不能多,也不能少,这种又快、又准、又稳的手法可不是一般人能够办得到的。

    柏毅虽然知道怎么办,可无论前世还是今生,他只是在书本上看过这套办法,却从未实践过,不过好在有两个经验丰富的钳工坐镇,雷师傅和任旭东只是稍稍熟悉了一下,便将调好的糊状物又快又好的涂上,待刮研之后,一条崭新的导轨便就此应运而生!

第九十二章 简易铣床(三更求订阅)() 
“启动……好的,好的,进料……慢点,慢点……换档位,好嘞……就是这个力度!”

    随着陈耀阳带着兴奋的话音,指挥着任旭东将一块手臂大小的钢制坯料,用导轨送入铣刀下,伴着刀具与金属切割的鸣响,闪亮的金属碎削伴着汹涌而出的切削液,不断勃而出,与此同时那段钢制工件上也留下一道密实精细的槽型切痕!

    “成了,终于成了!”

    随着档位的不断变换,偏转的分度头不断驱动着刀具变换着各种形态,不消片刻,刀头便在工件上“跳起了芭蕾”,而看着灵巧的刀具与不断被切削的工件,正在操作的任旭东不禁兴奋的大叫:“师父,柏科长,成功了,咱们成功了!”

    “终于成功了,好,好,好,没想到我老雷都半截黄土埋下去的人了,还能够亲手搞出一台机床,咱们中国人自己的机床,值了,值了呀……”

    看着眼前的简易铣床平稳的运转,站在一旁的雷师傅,浑浊的老眼顿时泛起层层泪花,犹如工件儿上飞溅的金属碎削,一刻不停的落了下来,不能怪雷师傅如此激动,他这辈子用过的机床有德国的,有奥地利的,有英国的,还有日本的,可就是没有

    可从今天起,他不但能够用上中国的机床,而且还是自己亲手造的机床,这让多年来梦想着用上自己机床的雷师傅如何能不激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