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时空锻造师 >

第31部分

时空锻造师-第31部分

小说: 时空锻造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来自于出身草根的朱元璋的自卑。

    行了,废话不多说了。还是赶紧进入正题吧。

    “刘先生,宋先生。”佑敬言缓缓开口道:“您二位对于今日天下之形势有何看法?敬言和两位少帅洗耳恭听。”

    佑敬言痞痞的,把主动权交给了刘伯温和宋濂。整个过程没有一点儿的不协调。

第六十章 刘伯温相面之能力() 
第六十章

    刘伯温盯着佑敬言一脸的惊疑,完全搞不懂佑敬言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宋濂因为对佑敬言的好感倍增,在佑敬言的话音刚落,就首先开口道:“好啊,我正好也想听听你们这些年轻的想法,伯温,你先来说。”

    宋濂的一系列举动,就足以说明两人的关系确实是非常的好。

    刘伯温也很给宋濂的面子,在其话音落下后不久就缓缓地道出了自己的见解。

    朱元璋的很多军事战略都是在刘伯温的帮助之下提出来的。

    在后世民间流传着这么一句话:三分天下诸葛亮,一同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这话绝不是句吹捧的空话,刘伯温确实非常有能力。

    他后世的地位不及诸葛亮,也许就是少了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豪情以及“三姑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的忠义吧?

    “大帅的北伐之胜利指日可待,现如今,百废待兴下的很多百姓都流亡他乡,他们对能建立一个统一而且有效的政府是无比迫切的。”刘伯温缓缓地说道:“得民心而得天下。”

    刘伯温虽然说得比较隐晦了些,但是,佑敬言已然明白了刘伯温的意思。

    只听得宋濂紧接着道了一句:“伯温说得很有道理,现在的当务之急就是建立一个统一而有效的政府。”

    宋濂虽然没有刘伯温那种窥探人心的本事,但是他现在基本上也能猜到佑敬言此行的目的到底是什么了。

    “所以大帅在徐达将军北伐胡虏即将胜利之时开元建国是最为合适的了。”宋濂如实的吐露了心目中的想法:“不过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得营建都城,完成开元建国等一系列的琐事。佑副统帅,您觉得呢?”

    宋濂在最后还不忘请佑敬言谈吐一下见解。这样就算是给了佑敬言一个面子。

    “嗯,两位先生说得都很有道理,敬言也十分赞同。”佑敬言直接吐露了此行的目的:“只是,大帅不愿称帝,烦请二位先生能在早会之时劝劝大帅。早日开元建国救百姓于水火之中。”

    佑敬言此话一出,刘伯温和宋濂还哪能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呢?只不过,彼此均心造不宣罢了。

    “好,好好。”二人均肯定的表态道。

    “佑副统帅。”刘伯温又开口道了一句:“李相国乃为百官之首,这件事儿由他带起恐怕还是比较合适些。”

    稀奇的是,这次,刘伯温没有和佑敬言故弄玄虚,而是直截了当的开口道。

    佑敬言也不矫情了,干脆道:“嗯,的确。我接下来便要去找李相国商量一下此事。”

    刘伯温与宋濂二人听了佑敬言这话有些惊讶,他们两人都以为佑敬言先去找了李善长才来找的他们。

    毕竟,李善长的势力很是不容小觑。远远超过了他们两个。

    这下,两人对佑敬言的好感倍增。这次,两人也对佑敬言多了几分的真心。

    两人并不是因为佑敬言先来找他们就对其好感倍增了。而是,佑敬言能不受这个官场潜规则的影响,这就很不容易了。

    他们这种文人,都有种“学而优则仕”的想法,但不是谁都有不愿受一种叫官场潜规则东西影响的清高的。

    刚刚步入仕途这种东西也许还会有,想着如何如何做一个好官,一个清官。但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这种东西就慢慢的消失了。等哪一天突然想起来自己当初的人生理想之时,才发现自己已经回不了头了。

    一是如成千古恨,再回首已是百年身!

    在古代那个尚气节的时代里,很多有骨气的文人都把“文死谏武死战”当作自己为官的标准,所以,历史上就有很多清官的涌现。

    海瑞,包拯,于成龙,张居正,方孝孺……

    这些个清官大多骨子里有一种傲骨,有种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傲骨,他们把自己的名声看得高于了自己的生命。

    尤其是方孝孺为了人朱家的江山,被诛十族。自己的妻儿门生被当着自己的面诛杀。有人说,人家打了打去还不都是人朱元璋的骨肉坐皇位吗?你为了人的江山,连自己的妻儿都不顾,有何伟大的?

    我想说:方孝孺此举虽然有些迂腐,但是他用十族的生命保卫着祖宗的礼法。况且,这是一种一臣不待二君的豪情。

    “祖宗礼法”虽然现在开来是有落后封建的地方,但是有的东西却标志着人性的底线。如果人人都没有了底线,社会将会变成怎样?社会再何谈发展,国家再何谈进步?

    还有一种官员,他们骨子里的清高根本使得他们融不进那官场的圈子里,毅然辞官。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流传甚广。

    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当官为民做不了主,不如回家卖红薯。

    有人说,这是一种逃避,不敢面对生活才去隐居。

    不,这绝不是逃避,更不是不敢面对生活。这是一种气节,一种似金钱如粪土的气节。

    哎!不好意思,好像写成议论文了,我们接着回归正传吧。

    刘伯温、宋濂两人又与佑敬言谈论一会儿诗词。

    佑敬言正准备带着朱标和朱棣离开的时候,刘伯温吞吞吐吐的,好像有什么话要说似的。

    刘伯温这个样子倒是让佑敬言好奇的很。

    “刘先生,有什么话您不妨直说。“佑敬言痞痞的让刘伯温把憋在肚子里的话说出来,他倒是挺好奇刘伯温能说出什么来。

    “那就请借一步说话。”刘伯温恭请着请佑敬言背过宋濂等人。

    两人到了一个没人的地方,佑敬言开口道:“先生有什么话,请说吧!”

    佑敬言虽然依旧痞痞的,但是能看出来,他对刘伯温还是蛮尊敬的。

    “在下自认为自己在相面方面还是有几分能力的。”刘伯温的脸上满是疑问:“怎么你的面相在下实在是难以理解,朦朦胧胧的,实难看清。”

    “像你这样的人在下还是第一次见,从见你的第一面就看出来了,现在怎么越来越觉得你是在下的贵人呢?”刘伯温手摸着胡须,脸上满是希翼。等着佑敬言能说出一个使他满意的答案。

第六十一章 拜访李善长() 
只见佑敬言痞痞一笑道了一句:“这个世界上未解的东西太多了,先生不必过分的执着,您只要记住我是您的贵人就可以了。”

    佑敬言丢下这句话后,头也不回的带着朱标和朱棣便离开了刘府。

    想不到,刘伯温还有几分能力的,就连佑敬言是他的贵人,他都能看出来。

    “你这牛鼻子老道又忽悠人敬言什么了?”佑敬言一离开,宋濂就想从刘伯温那里打听消息。

    随着刘伯温和宋濂对佑敬言的好感倍增之后,两人对其称呼也改变了。

    “敬言”叫起来多亲切,是吧?

    刘伯温盯着佑敬言一脸的迷茫,对宋濂说了什么根本就没有听清。

    “敬言叔叔,我们接下来还去哪里?”朱棣眨着明亮的眼睛,好奇地问道:“父帅不是大帅吗?为什么开元建国还得让他们同意啊?”

    朱棣的年纪还小,搞不清楚其中的这些弯弯绕也实属正常。

    “标儿,你来。”佑敬言懒洋洋地,连一句多话也不愿意说。其实,佑敬言让朱标去解释也有考验朱标的心思在其中。

    他这个跟时空锻造师也实在是不好当得很,时时刻刻都得铺好每一步路。

    “是!”朱标向来都很有礼貌,恭敬地答了一声后缓缓讲道:“父帅出身贫寒,如若主动称帝,势必会有人借着父帅的出身说事的。其二,称帝一事儿等同于谋反,如若父帅主动称帝,父帅就会被冠上谋逆的大罪。”

    朱标的一番话虽然没有把朱元璋的想法真正的解读出来,但是这些东西已经是摆在明面上最完美的解释了。

    佑敬言总体来说是非常满意的。

    “哦。”朱棣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又转身问向佑敬言道:“敬言叔叔,我们接下来去哪儿呀?”

    朱棣比之朱标更帅气一些,与后世佑敬言见到的画像非常的相似。而唯一不同的就是少了哪种上位者的威武与霸气而已。

    “李善长。”佑敬言痞痞的道了一声之后,就不再言语了。

    朱标张张嘴还想问些什么,看到佑敬言不愿言语的样子,于是,也没开口。一路上,只有,朱棣叽叽喳喳的说个不停,偶尔,朱标插上几句。也不显得无聊。

    三人步行走了半个小时之后,终于到了李善长的府邸。

    李善长的府邸较之刘伯温的要强上太多了,豪华、气派、威严这些词仿佛都不足以形容眼前这座建筑。

    这样大气磅礴的建筑在朱元璋的政治集团中的也算是数一数二的了。

    门上高高悬挂着一块匾额,上面书写着“相国府”三个字。仅仅是这三个字就可以看出,这座宅子主人的身份是多么的高贵了。

    在宅子外面还受守着两个佣人。

    刘伯温那儿与这样的建筑比较起来就显得寒酸了。

    “需用通报吗?”佑敬言痞痞地问了一声门前的佣人,是那样的霸气。

    “不,不用。”佣人许是因为看到了佑敬言身后的朱标和朱棣,赶忙结结巴巴的回答道。

    至于这和佣人到底是不是因为看在朱标和朱棣的面子上才让他们进去的,这就不得而知了,反正佑敬言从来不认为自己有这么大的面子。

    佑副统帅,你真相了!

    佑敬言在佣人的指引下见到李善长之时,他正在花园里给那些花花草草的浇水呢!

    这品味雅是挺雅,但与刘伯温相比就略微逊色了。

    佑副统帅,你老是这样带着有色眼镜看人真的好吗?

    “标少帅,棣少帅。”李善长对于两个龙子的态度与刘伯温相比明显殷勤了许多。但对于佑敬言的态度是那么的……

    李善长与二朱行完礼之后,才冷冷地对佑敬言喊了一声:“佑副统帅!”

    佑敬言多么心高气傲的一个人,怎能做出热脸贴冷屁股那种事儿来。

    对李善长的打招呼也并没有多少的热情,一句话都没说,只是摆摆手还了他的礼节。

    记得与李善长刚见面之时,李善长对佑敬言的态度与对朱标和朱棣的态度也差不了多少,这怎么几天不见就变成这个样子了。

    绕是佑敬言这样聪明的人也实在是想不明白其中的原委。

    “标儿。”佑敬言也懒得与李善长周旋浪费自己的脑细胞,直接用眼神示意朱标解决这个问题。

    幸亏,朱标也比较机灵,一下就明白了佑敬言的意思,问得也比较委婉。

    一个十几岁的孩子能做到这一步,已经非常的不容易了。

    以后也不用担心当不了一个合格的皇帝了。

    “李相,您对当今天下之局势如何分析?”

    此话一出,李善长也顿时明白了朱标话里的隐含的意思了。

    回答的中规中矩的,大概意思也就是:越早称帝越好。

    最后,在朱标的暗示下,李善长明确表示,在第二天的早会上会带头提及此事儿的。

    全程,佑敬言也没有说一句话,只是在玩着一个茶杯。他本来就对这个李善长全无好感,现在就更别提了。

    在李善长这里的事情一结束,佑敬言就带着朱标和朱棣准备离开。一句废话也没有说。

    三人走到花园,见到了一个漂亮的女子,身后还跟着一个丫鬟。

    这个小姐见到佑敬言一股小女人的娇羞油然而发,脸红得像一个猴屁股一样。

    这样的比喻貌似有些不合适!

    佑敬言痞痞的盯着女子一眼便准备离开。倒不是他是柳下惠,面对美色,他也会心动。

    只不过,他这人的定力一向好而已。

    只是,他没想过,这女子会出现在李善长府上,估计是李善长的女儿。

    幸好,佑敬言没有对这个女人走进一分。要不然,最后非得折在李善长身上不可。

    佑敬言正准备离开,身后的女子突然开口道:“公子,上次多谢您替我解围,我还没有谢谢你呢。”

    女子娇羞的道,边说边朝着身后的丫鬟要钱:“梅花,拿来。”

    梅花解下腰上的荷包递到了女子的手中。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