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时空锻造师 >

第59部分

时空锻造师-第59部分

小说: 时空锻造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佑敬言那小子虽然像个痞子,但你什么时候看到他把名利放在过心上,朕当初把那小子放于柳林那个贫困地方本来是等他历练上几年,再慢慢的往回调,现在这种情况朕也是等不及了。”

    “那杨希武可是与敬言一道放下去吧,你把敬言放与了参知政事这个如此重要的位置制之上,准备把他怎么安置?”

    “那个杨希武,哼。他与佑敬言一直拧巴着,朕把他放到离柳林不远的胡县,本是让他们两人相较量着,以便快速把两个县发展起来,顺带着考察一下他们二人。”

    “没想到那个杨希武可到好一件事儿都没办成,把脑筋都用在了对付佑敬言的身上。”

    “那你让敬言回来只是为了给那些朝臣敲点儿警钟。”

    “倒也不是,那小子挺符合朕的胃口的,朕也想让他有番成就。”

    当然,朱元璋与马皇后的这一番对话再没有第三人知道了,佑敬言虽然搞不明白朱元璋到底想干什么,一时之间有些惆怅。

    但是他这人向来都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惆怅也只是一时的。

    第二天的早朝之时,佑敬言准时去参加了朝会。

    天没亮就进了宫,这是他第二次参加朱明王朝的朝会,整个流程都轻车熟路路不少。

    意料之中的都是对佑敬言升任参知政事的不满。

    不过朱元璋是何许人也,他要诚心护着佑敬言就断然不会让他吃了亏。

    朝会结束之后,朱元璋便单独把佑敬言留了下来。

    “柳林那边全都安排好了吧?”还比较亲切地问话倒缓和了这个冰凉的大厅。

    “一切都安排妥当了,请皇上放心。”无论朱元璋表现得多么的亲切,佑敬言始终都不敢越矩君臣之礼。

    “敬言你如今已经是参知政事,朕的副丞相了,有什么意见尽管提。”朱元璋虽如此问也不见得真的就想要佑敬言发表什么意见。

    所以,关于朱元璋屠杀功臣以及分封藩王的事儿还是得从长计较。

    “没有,皇上政治清明臣无意见。”佑敬言道。

    “敬言啊,还是不要与臣生分了好。”

    佑敬言痞痞地投给了他一个笑容也算是应下朱元璋的话。

    “早饭就留下来吃吧,真已经吩咐他们准备了。”

    从皇宫出来之后,佑敬言在想着是不是应该早点儿把李善长胡惟庸等人搞下去,这样到了以后也就可以少连累个人丧命。

    还有一点儿也可以让这些人少给他使点绊子,让他的路好走一些。

    庆幸的一点儿就是朱元璋虽然脾气依旧暴躁好杀,但起码比历史上那个强了不是一星半点儿。

    “佑大人,多日不见别来无恙啊。”没想到好巧不巧的碰到了匆匆急行的胡惟庸,两人还差点儿撞到了一起。

    这个小人对佑敬言哪还有往日的阿谀奉承。

    佑敬言其实最不想与之打交道的便是这种伪君子,看似与你笑呵呵的其实说不定哪时就狠狠的捅你一刀。

    所以对于这种人很有必要先下手为强。

    “胡大人啊。”敬言痞痞一笑道,那玩世不恭的态度根本就不把他放到眼里。

    这态度让胡惟庸心里有一股子火气出不来进不去的。

    他风里来雨里去的给佑敬言盖起了大宅子,说实话,那宅子盖的,连他自己都有些嫉妒了。可换来的依旧只有他的一句口头感谢,倒是与他最痛恨的刘伯温越走越近了。

    现在竟然摇身一变成了参知政事,明明李善长比他还痛恨佑敬言,却一点儿也没有出手的征兆,这怎能不让他生气。

    现在佑敬言面临众多朝臣的不满,却依旧可以如此淡定,这就更是他不平衡的理由了。

    胡惟庸的这些想法其实佑敬言还是可以猜出一二的。

    胡惟庸打了一会儿嘴仗之后,佑敬言的心情舒畅了不少。

    他佑敬言又不是多么追求升官发财,一直以来也没做过什么亏心事何必怕这些魑魅魍魉。

    由于参知政事隶属中书,所以他与朱元璋共进早餐之后就去了中书省办公的地方。

    李善长是左丞相,也就是中书省的牵头之人,既然在中书省之中点卯难免会与李善长有些交集。

    徐达作为右丞相常年带兵在外面作战,所以中书省基本上也被李善长经营的铁桶一块儿,佑敬言这个升迁过快的参知政事自然就不受待见了。

    这不佑敬言一进来,这些人只是抬头看了他一眼之后便又忙自己的工作去了。

    只有李善长一人及其热情的招呼着佑敬言,还向这边忙碌着的大臣们热情的介绍着佑敬言,并招呼着那些大臣们让佑敬言尽快上参知政事的事物。

    佑敬言一时之间搞不清这个老狐狸护理卖的是什么药,还真就敢不接他的这个岔。

    “李相客气了,敬言今天刚刚报道就来参与这些事情实在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了,所以还望李相宽限敬言几天,让敬言学习学习再说,好吧?”

    谁敢承认自己能力欠缺,他佑敬言就敢。

    谁敢不接受对自己顶头上司的好意置之不理,他敢。

    谁敢在所以人都孤立自己的时候还这么作,他敢。

第一百一十七章 巡视汴梁() 
佑敬言上午在中书省露了一次脸之后便自己离开了,他对于这些人的孤立根本就不放于心上,这些人越孤立他,他就越能得到朱元璋的信任。

    “李冰,这几日你探查一下胡惟庸和李善长的活动,如若能找到他们二人不法的证据最好。”一回家佑敬言便把李冰叫到了房间里秘密吩咐了一番。

    佑敬言是该给那两人上点儿眼药了,要不然自己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别看佑敬言这个参知政事官好似大得不得了了,其实说白了只不过是朱元璋的爪牙罢了,由他没他也没什么紧要。

    所以正好,佑敬言也懒去管。

    没想到一二早朝之上,朱元璋直接给他来了个大炸弹。

    “汴梁之城乃为宋之都,繁华之象史无前例,朕打算前往那里巡视,众位爱卿觉得如何?”

    良久之后,之间李善长站了出来了:“汴梁属北之城,北方之民对于皇上的天威还未有感受,此次皇上如若能够亲自前往巡视必然会用御体收服百姓之心,于大明江山社稷有利而无害,且汴梁以北之燕云一十六州自后汉石敬瑭割与异族之后,百十年间一直没能回归汉家王朝治下,皇上如若御驾前往必会收服那片土地之人,因此,臣赞成皇上的汴梁之行。”

    朝堂之上都属汉臣,他们也明白燕云一十六州割让契丹对于所以汉人来说是怎样的耻辱,没有了燕云屏障的宋王朝不得不用税币买和平。

    现如今,燕云终于回到汉人治下,汉王朝的皇帝如若能够重新踏上燕云那样的意义绝对非同一般。

    因此,李善长的之乎者也的一番话很快就使得朝堂之上满是赞成之声。

    “好,既然如此的话,那事儿就这么定了。”朱元璋一拍板便定了下来:“善长、伯温你二人留守京城,协助太子处理好国事。”

    “敬言,你刚刚回京述职不宜随朕前往,留下来与二位大人学习理政好尽快为国效力。”

    “臣遵旨。”三人齐齐喊道。

    朱元璋这么安排的用意其实非常的明显,浙东和江淮集团的头脑各留下一人,这就达到了互相制衡的用意,把佑敬言的中立派一同留下来,这无疑就是上了一把黄金大锁安全可靠。

    “你三人务必协助太子除了好国事,有什么拿不准的可以商量着来。”

    别看朱元璋似乎对自己儿子的仁慈有些看不上眼,但他却也无时无刻不为自己儿子创造独立理政的机会。

    朱元璋作为父亲已是足够的伟大了。

    晚间,朱元璋又把佑敬言与朱标单独叫到了一块,那亲切的场面就像普通兄弟父子间的拉家常一般。

    其实,朱元璋这样做无非就是想要感化佑敬言。

    你想啊,作为叔叔对于侄子的事儿能不上心吗?不上心也总好过外人吧。

    第二天,文武百官专门去恭送了朱元璋。

    这下好了,有了朱元璋的旨意,佑敬言即使不乐意插手那些繁琐的政事也不行了。

    “皇上谴我三人协助太子处理政务,你我除了感谢天恩浩荡之外,唯有一心办好政务才可不负皇上之信任。宋、元两朝亡之原因与政治太过宽松有很深的关系,所以伯温建议应下令御史弹劾,不论是谁居于何职是谁之人,宿卫、宦官、侍从中,凡犯有过错的一律奏请太子严处,绝不姑息。”

    这是刘伯温在朱标问及应如何处理政务之时,所提的一个意见。

    及其合理的一个意见,得到当然只有两个字“赞成”。

    这里尤为李善长赞成之声最高。

    佑敬言对这个心不对嘴的李善长尤为不喜,他隐约记得,历史上好像却有一次朱元璋巡视汴梁之时,让他与刘伯温一起留下看家。

    刘伯温也说了这么一段话,最后他宠信的中书省都事因贪私利纵容属下,被刘伯温毫无留情于求雨之时斩首,从此两人开始不和。

    其实吧,两人以前就不见得有多和睦。

    李善长见不得刘伯温文章、智谋才华等比他出众,而以刘伯温的清高恐怕也不屑于与李善长这样的人为伍。

    因此两人尿不到一个壶里很正常。

    现在的佑敬言开始期待,刘伯温与李善长的这场斗法了。

    在这个时空之中,有了佑敬言这个意外,不让他李善长脱成皮他佑敬言三个字倒着写。

    “李冰,你查一下中书省都事是不也有个叫李彬的?”

    “具体查他什么?”李冰对于这个与自己同名同姓的人可是没有一丁点的感觉,他只知道佑敬言让他查此人就可以了。

    “查他与李善长的关系,以及他所犯的罪与李善长有无关系,还有一点儿不要让任何人发觉你在查他。”佑敬言痞痞一笑道:“这次我倒要看看他李善长还能如何明哲保身。”

    李冰这几年成长的很快,那简直就是佑敬言身边的一把利刃,毫不夸张的说指哪打哪都不过分。

    佑敬言刚刚吩咐完李冰,朱标就到了。

    此时的他已经是一个十五六岁的大小伙子了,搁在现在恐怕还在上高中生活在父母的羽翼之下,衣食无忧,每天高高兴兴的什么都不用考虑。

    但放在古代,十五六岁就已经担负起家庭的重任了,有的还得扮演好一个父亲的角色。

    史料之中也不乏有十五六岁就担负起家国大事的皇帝。

    而朱标的心性也极为的成熟,恐怕比佑敬言也差不了哪儿去。

    “敬言叔叔。”一见面,朱标就摒退了侍从。

    “太子殿下有事?”佑敬言对于这个仁慈的太子也不敢有一点儿的失礼,万一有谁乱嚼舌根说什么佑敬言对太子不敬,这话要是传到朱元璋的耳朵里恐怕又得激起他老人家那敏感的神经。

    “敬言叔叔,别这样叫我,标儿今天来只是想和你说说心里话而已,这些日子,父皇让我代为处理国家政事,可是我越发的感觉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那标儿想要什么样的生活?”

    “不知道。”朱标摇了摇头,脸上尽显茫然:“但是在这里我感觉到的只有茫然、压抑。勾心斗角玩弄权谋时刻都在我眼前出现,我讨厌这样的生活。”

    后世的史料之中关于这个仁慈太子朱标的笔墨虽然不多,但是也不难理解他内心之中的压抑。

    如果不压抑的话也不至于落到英年早逝了。

第一百一十八章 弹劾李善长() 
“标儿,人生就是由千万个不得已儿堆积起来的,你是皇子们之中最大的,你不承担起来这一切难道让弟弟们担责吗?”

    “不…”朱标被佑敬言说得有些不知如何回答,他从没想过让年幼的弟弟们去承担这一切,仁慈之人对亲人往往更加的心软。

    “既然你没有想过逃避就勇敢的面对吧,你现在已经长大了,这些阴暗面迟早还是要面对的。”

    佑敬言对这个少年还是颇有几分好感的,因此才愿意犯着冒天下之大不韪与这个少年说这些。

    “皇上他也不容易,你也知道他付出了多少才拥有了今天的一切,那些之乎者也的大道理我也不会与你说,你是皇上的长子,理应为他分担一些。”

    “还有你要记住一个诚字就好,所做的一切只要无愧于自己的良心就好。”

    佑敬言还是希望这个少年能自己想通,不要再英年早逝了,这样他也就省事儿多了。

    朱标与佑敬言的这次会面并没有激起任何的波浪,只是几天之后,刘伯温已经查处了不少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