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时空锻造师 >

第75部分

时空锻造师-第75部分

小说: 时空锻造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该说得一些话还是得说清,越是藏着越是容易引起别人的遐想。

    佑敬言话音刚落,只听得朱元璋就又询问了下面文武大臣的意见。

    有了前面废除丞相的那件事儿,所有的文武大臣们也学精了,全都含糊其辞的不敢表态了。

    “朕在问你们的意见,你们这样吞吞吐吐的到底想干什么?”

    朱元璋正因为佑敬言要离开的事儿不开心着呢,心里的火气正愁没有发泄的地方呢?这些大臣们的表现正好让他找到了发泄的口子了。

第一百四十八章 终章(8)() 
朱元璋这么一吼,下面的那些个老油条才开始有人答话了。

    “臣认为佑大人触犯朝廷律令情有可原,况且在胡惟庸谋反一案上也算是劳苦功高了,因此臣建议功过相抵就免了对佑大人的责罚吧。”

    佑敬言虽不认识此人,但他的这个意见倒是挺中肯的。

    此人的话一出顿时有不少人附和起来。

    这些人倒是全然忘了佑敬言刚才提出废除丞相制度之时,他们是怎么群起而攻之的。

    如此看来,他们这些人倒是有可爱的一面的。

    其实,这些人还不是知道朱元璋对佑敬言的态度不一般,有些人是存了溜须拍马之意。

    良久之后,朱元璋觉着也差不多了,挥挥衣袖便道:“好,那就功过相抵了吧。”

    大概朱元璋一辈子之中开过的后门都是为了佑敬言吧。

    “皇上,各位同僚。”朱元璋话音刚落,佑敬言没去谢恩,反而郑重其事的道:“你们虽原谅了敬言的错误,但敬言却不能原谅自己。”

    “敬言违反朝廷律令虽不是死罪,但敬言愿意主动上交丹书铁券抵消自己的错误。”

    佑敬言此话一出,一些精明一点儿的朝臣立马知道这恐怕也是佑敬言与朱元璋君臣二人给他们挖好的坑了。

    不知道朱元璋的心思是什么,反正只见他拧着眉思考了好长时间之后才喊出了一句:“准。”

    朱元璋刚刚说完,只听得佑敬言又道:“李善长委托臣上交请罪书于您,另外他也主动上交了丹书铁券。”

    佑敬言此话一出引起了波澜可是也不小。

    李善长明知道自己犯了死罪为什么还要主动上交丹书铁券,这其中的缘由可是令人费解了。

    “哦,呈上来。”心知肚明的朱元璋当然不会有疑问。

    朱标把佑敬言手中关于李善长的请罪书递交到了朱元璋手中。

    请罪书无疑就是一个请罪,李善长把自己从跟随朱元璋打天下到现如今坐上了丞相的位置,后来因为自己的一时糊涂走上了谋反之路。

    一封请罪书说得是如泣如诉的,看来李善长是付出了真感情了。

    本来作为最恨他的朱元璋看完他的请罪书之后眼角也变得湿润起来了。

    佑敬言本着君子的道德之心没有私拆这封请罪书,要不然他估计也得折在这封请罪书上了。

    “善长是朕的肱骨之臣!他的对大明的功绩不容抹杀,必将彪炳千古,名留青史。”

    一个乱臣贼子在谋反之后还能让君主说出这么高的评价也算是千古第一人了。

    “列为说说如何处置胡惟庸等一党之人呢?”

    朱元璋又问出了一个这样的问题,那些文武百官提出的处罚无论多轻,想必也绝对低不过佑敬言给予朱元璋的那个意见了。

    果然,罪轻的建议也是让胡惟庸李善长等九族,涂节与陆中亨等三族之人男丁充军,女人为奴。

    这与革职世代许为官相比较起来还是后者比较开明不少。

    在这年月一个一无所有的良人与那些出身奴籍的人想比可是早幸运上不少了。

    等所有人说得都差不多了,佑敬言才开口道:“皇上,臣认为护卫用等人都算作是开国元勋了,如若用严刑峻法处罚他们。”

    “那么肯定会有人说皇上过河拆桥等云云的,如若皇上在他们身犯如此重罪的情况之下还能对他们施以仁政的话,那么天下人必然会感恩皇上的仁义,天下归心,百姓永享太平的。”

    佑敬言说了一大堆都是再说施行仁政的好处。

    全都说完之后才又道:“臣建议李善长与胡惟庸九族中人,涂节与陆中亨三族中人为官者全部革职,且世代不允许在考功名。”

    “至于李善长等人,应该处以死刑,但看在李善长悔罪及时且主动上交丹书铁券的的态度上,改死刑于幽禁。”

    “况且李善长已是将近古稀之人还走几年的活头。”

    “还有胡惟庸虽也有丹书铁券,能够免死一次,但各位同僚可知这几年他干得那些个龌蹉之事已经是多少个死罪了,像此等狼心狗肺忘恩负义之人死罪一免,不出几年还必将再次谋反。”

    “还有涂节,虽有检举之功,但却也是为了自保,出尔反尔只能力也是古今少有的。”

    “至于陆中亨,敬言也不了解,只知道其为人有些愚勇。”

    佑敬言痞里痞气的把四个主使谋反之人全都平叛了遍,他这话无疑是告诉那些个大臣们谁的死罪可免谁的不可免。

    他此话一出就连朱元璋都有些惊异,他事先可没有说过要免了李善长的死罪啊。

    这小子老是不安常理出牌。

    剩下的那些文武大臣真的不知道说什么好了,纷纷的抬眼悄悄的撇了撇朱元璋。

    看着朱元璋没有动怒的表情才都松了一口气。

    有些善于逢迎之人,立马站在佑敬言这便对着朱元璋歌功颂德上一番以后也站在了佑敬言这边大谈施行仁政的好处。

    那口才可比佑敬言好上太多了。

    良久以后,朱元璋大手一挥道:“准了。”

    能宽松到如此地步,说明佑敬言此行也算是成功了,他也可以放心离开了。

    “行了,今日的早朝就到这里吧。”

    朱元璋一句话才算是结束。

    不过佑敬言还是不放过这个理会仍旧上奏道:“皇上,臣还有事儿要奏。”

    “说。”朱元璋就又得坐了回去。

    “关于丹书铁券一事儿,臣有些自己的看法。”

    “当初您给功臣颁布丹书铁券一事本是皇恩浩荡体恤臣子而为的,有些自诩为有功于江山社稷的大臣们就是喜欢壮着这道免死金牌胡作非为的危害江山社稷。”

    佑敬言此话一出也算是引起公愤了。

    朝堂之上的这些人大都是佑敬言口中的功臣,而且手中都有丹书铁券。

    佑敬言这话不引起公愤才怪呢?

    “你说谁呢?说清楚。”有些武将抓着佑敬言的衣领不放手,扬起拳头就要动手。

    “这位将军,敬言也没点名道姓,你怎么喜欢对号入座呢?难道你就是敬言刚刚打比方的那种人?”

    朱元璋怎能让佑敬言吃了亏呢,见佑敬言刚刚占了便宜马上就呵斥停了。

第一百四十九章 终章(9)() 
那个悍将在朱元璋的呵斥声中才松开了佑敬言的衣领。

    佑敬言自始自终都是云谈风轻痞里痞气的样子。

    “皇上,各位同僚,你们瞧敬言没说错吧。”

    佑敬言对于那个武将的不礼貌没有一丝的不满,反而对于自己的正确遇见有些得意。

    朱元璋也不回答,过了好久之后才道:”朕明日会命人点燃太庙门前的那个大熔炉,主动上交丹书铁券的朕欢迎,不交的朕也不勉强。”

    话是这么说,但是如若真的有人不交,那朱元璋可是彻底把你记在心里了,以后你也甭想着在往上爬了,或者朱元璋一不高兴还有可能随便找个理由把你给咔嚓了。

    朱元璋这道旨意一出,很多朝臣心中也算是有了计较。

    “好了,今日早朝就到这里吧。”朱元璋道:“敬言,你留一下。”

    “是。”

    这个早朝时间也真是够长的了,文武大臣们早饭就没有吃,现在看那毒辣辣的太阳,恐怕晌午已经不止了。

    所以得朝臣在朱元璋一发话后,均都匆匆离开了,一方面是因为人皇帝单独留下佑敬言恐怕是有要事要谈,他们还是回避得好,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们的肚子早就咕噜咕噜的响个不停,也着实的饿了。

    “敬言,走吧,先去吃饭边吃边说。”朱元璋道。

    朱元璋能如此平和的邀请一个臣子共同进餐也是着实不易。

    “敬言,你说明天会有人上交丹书铁券吗?”

    “肯定会,他们又都不傻,话都已经说到哪个份儿上了,皇上放心吧,所有人都会主动上交的。”

    “朕什么答应你要免了李善长的死罪了?”

    “皇上,臣也是突然对他起了怜悯之心。”

    朱元璋既然在朝臣之中已经答应免了李善长的死罪,就断然不会再反悔了。

    饭吃到半路朱元璋突然又道:“与标儿一起去调查胡惟庸名单上的那些人去吧!”

    佑敬言第一次有了如此难回答一句话的境遇。

    他完全可以在答应了朱元璋后再离开,这样一来不仅他变成了一个自己为之讨厌的小人,而且估计以朱元璋的性格估计不仅会把他这么多年来所做的一切给抹杀了,就连与他亲近之人估计也得遭殃了。

    “皇上,臣…”

    佑敬言这样一停顿就证明他的选择了。

    等了半天等到这么一个答案的朱元璋的脸色立马就变了,把筷子往桌子上啪的一放,背着手就离开了。

    人朱元璋本来大好的心情被佑敬言搞得就像是刚被风雨刮过一样的,难受极了。

    幸好马皇后准时能在他心情失落之时给予他安慰。

    这不他在佑敬言这里吃了败仗之后立马就去了马皇后那里把事情的前因后果都给说了一遍。

    其实,马皇后倒是蛮感谢佑敬言的。

    她最担心的就是朱元璋猜忌心又重且缺乏仁慈之心,在天下安定下来之后会不会变得更加嗜杀呢?

    幸好遇到了佑敬言能在朱元璋即将犯错误的时候把他给拉了回了。

    尽管他也不明白朱元璋为什么就是能够如此信任佑敬言呢?

    “重八,你难道不觉得敬言的出现有些奇怪吗?”

    “奇怪?”

    “他突然出现在洪都城中,且正好救了你。”马皇后分析道:“他不是也从来没与你说过他的籍贯吗?”

    “难道他有谋害朕的意思不成?”朱元璋脱开而出这句话之后,又仔细想想,佑敬言好似也没做过不利于他的事儿。

    “重八,难道你没有发现自从敬言到了你身边之后,你改变了许多吗?”

    “改变?哪变了?”自己的改变往往最先发现的那个人不会是自己个。

    “变得更加的仁慈了,更像是一个心怀天下的帝王了。”

    听了妻子的夸奖,朱元璋咧开嘴笑了。

    那个皇帝在最初的时候都希望自己能是一个明君、仁君,可是到了最后往往都会背道而驰很多。

    “这些其实都是受了敬言潜移默化的改变了。”马皇后又继续道。

    “佑敬言的出现奇奇怪怪的,开始的时候我以为他也是一个沽名钓誉之徒专门瞅准机会出现在你面前呢?后来发现他并不热衷功名利禄,而且浑身上下既有骨子里的贵族气息却又痞里痞气的,行事风格倒有那么几分的侠肝义胆。”

    “这样的人绝不是一个区区的沽名钓誉之徒,后来我又担心他是对手派到你身边的奸细,不过仔细想想又觉得不可能,有如此能力的人岂会任人驱使呢?”

    “现在他的主动离开,我倒是觉得他有可能是个隐士下山的目的就是为了指点你前来。”

    马皇后虽然没有断清佑敬言的来历,不过她那一番话说得到有些道理。

    “重八,如果是这样的话你还是准了他的辞官吧。”马皇后道:“这种人身上都有那么一身的傲气,万一开罪了他就不好了,而且他们的能力变化莫测也不是一般人所能知道的。”

    朱元璋被马皇后这一番话说得彻底有了计较。

    “这样吧,重八你不妨去找刘伯温打听一二,要是佑敬言的身份真的不一般他估计早就看出来了。”

    “是吗?这个牛鼻子老道。”

    “重八,不要过分逼问于他,天机知道的太多对他对你都不好。”

    朱元璋听了妻子的话,即刻便去了刘伯温的府上,不知道刘伯温与这位朱皇帝说了什么,反正朱元璋从刘伯温那里出来之后便再也没有了强留佑敬言的心思了。

    就在朱元璋与马皇后谈论佑敬言的时候,佑敬言也在外面与朱标说了很多。

    历史发展到现在,估计朱标在很大程度之上也能杜绝英年早逝的命运了。

    上一世他的英年早逝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与朱元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