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第一书生 >

第25部分

大明第一书生-第25部分

小说: 大明第一书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随和可不代表不严厉,如果是有学生不用功读书,在课堂上犯了错误的话,陆诚也是会沉声训斥的。

    几天的功夫下来,这八名弟子也算是摸透了他的脾性,除了在课堂上比较安分以外,在课间休息的时间里,也表现出了这个年纪应有的开朗与活泼。

    陆家的小院里,多出了这帮弟子们,倒是比以往热闹了许多。

    这几天,赵家那边也没了动静,赵玉龙也没有再公然上门来欺负陆诚了。这倒也符合常理,毕竟他现在有了贺知府这样的靠山,赵家又哪敢再随意来招惹?

    但是陆诚相信,赵家是绝对不会善罢甘休的,唯一一个中了秀才功名的儿子,都因为自己而被革去了功名,永不录用,还处以杖刑加徒刑。

    当然了,这年代是能够赎刑的,且还合乎律例。

    赎刑,即用钱来减轻刑罚。赵家花了大价钱才免去了赵玉虎的徒刑,而杖刑一百,也改成了笞刑五十。

    有了左国玑这样的朋友,加上府尊大人出面帮自己洗脱了冤屈,陆诚虽知道赵家还会再想着法子来对付自己,却也无须太过担忧。

    午后又教了学生们一个时辰,到了未时便放学了,不过陆诚的烦恼也来了。

    因为,堂舅一家人上门来了。

    ————

    ————

    (ps:停电一天,手机也没了网络,晚上九点才正式开功赶了这一章。。。另外,感谢莫正须和会飞的饺子的打赏,马甲的符号打不出来。)

第044章 我是备胎() 
陆诚的舅母李氏,是一位三十出头的妇人,看上去还很年轻。

    李氏是个比较好面子的人,在听王林说了事情的经过后,她并没有急着做下决定,而是打算再过来陆家谈谈。

    在她看来,陆诚虽是中了秀才没错,但再怎么说也是成过婚的人了,这就算是续娶。在名分上,和明媒正娶还是有些差别的。

    李氏可不觉得,陆诚将来还能考上举人,毕竟在这整个兰阳县里,也没几个举人老爷不是?

    当然了,秀才的地位在乡下还是比较高的,她女儿嫁过来也并不算太差。

    只是由于先前她曾为陆诚的事情和丈夫吵了一架,总不能现在一得知人家考上秀才,就反过来巴巴地赶着要嫁女儿吧?

    李氏可不希望,到时乡里相邻地都在背后对自己指指点点的,说自己太过势力眼。其实,她自己也没想明白,对这事自己心里到底是愿意多一些,还是不愿意多些。

    两家人坐在了一起,李氏把闺女给支到了另外一间屋里去,之后才开口对陆诚问道:“陆诚呀,舅母过来就是想问问你的意思,如果我们家媱媱嫁过来的话,你会真心待她吗?”

    陆诚没想到,这些长辈们居然还能问自己本人的意思,不都说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吗?在婚姻大事上,自己在母亲那儿可没甚么话语权。

    难道说,考上了秀才后,在外边地位提升的同时,自己在家里拥有了些话语权?

    他也不太清楚,李氏的内心是如何想的,便坦诚道:“舅母,媱媱是我妹妹,侄儿心里也一直是这么想的,她年纪还这么小,也犯不着急着现在就给她定下婚事吧?将来,指不定还能有更好的人家呢?”

    陆诚确实是想拒绝了这门亲事,但也不想因此而破坏了两家的关系,便保证道:“若是将来侄儿有了出息,给她找个条件好的人家应该还是没问题的。”

    “诚儿,娘先前是怎么和你说的?”

    母亲王氏责怪道:“这女儿家的名节要紧,你都和媱媱那那样了,现在还说出这样的话来!”

    那样那样是哪样啊?

    陆诚很郁闷,我也没怎么着她啊,碰都没碰过,这就必须要负责了?

    王氏一说起这事,王林立马把眼睛一瞪,骂道:“就是,你小子都和我闺女睡到一张床上了,这让他以后怎么嫁人?”

    “你瞎嚷嚷啥?这事还想让所有人都知道不成?”

    李氏转过头来瞪了他一眼,王林立即就凶不起来了。紧接着,她转向陆母说道:“这事传出去总归不太好听,不过我问过媱媱了,他俩也真没发生过啥事儿,只要咱们不去传,外边的人也不会知道,可旁人不知道,我们自己这关儿也过不了呀!”

    陆诚一听要糟,立马接口道:“舅母您也先别急,我和媱媱真没发生过甚么。要是您真不放心,她的亲事就包在我身上了,等她年纪再稍长些,侄儿准能寻上个好的夫家,如果如果真要是找不到好的夫家,到时我再娶了她就是了。”

    王林俩人一听,这倒也成。自家闺女虽然已经到了适嫁的年纪,但也确实还有些小,晚上个两年也没问题。

    陆诚见到他们俩人的脸色,就知道事情总算是先搁下了。

    实际上,他这是把自己给说成了“备胎”。不过也没事,到时自己倘若真中了个举人,还怕没人愿意娶自己的表妹吗?

    再说了,女大十八变,王雪媱现在长得就挺可人的,是个实实在在的美人胚子,指不定两年后,会有多少男人上赶着要娶她呢。

    ————

    ————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周康平,你看哪儿呢?!!”

    今日的课堂上,陆诚发现几名弟子总是不时地朝自己边上的王雪媱瞄上两眼,以致于都不用心听讲了。

    回过头来一想,这事也有自己的责任。别人家的私塾都没有女弟子的,自己却答应了堂舅和舅母,让王雪媱在一边侍候他讲学,帮帮忙甚么的,也能顺带着学些知识。

    不过这只是其中的一个原因罢了,他看得出来,这帮学生们只有头几天时有兴趣听讲,到了现在都有些皮了,学东西也不够用心了。

    此外,这还和自己这位夫子的性格有些关系。

    陆诚向来就不是个严肃的人,本身的性子比较随和,温文尔雅,只要这帮孩子们不过分,他是很少会进行体罚的。

    事实上,这年代的夫子们人手一柄戒尺,就是用来管教不听话的弟子的,就是那些家长们,为了让孩子能多学到些东西,在把孩子给陆诚送过来时,嘴里说的也是让他对孩子们严厉些,不用心听讲尽管教训。

    只是陆诚作为一个现代人,是不太赞成他们这种“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观念的,虽然体罚的现象在后世也确实存在。

    陆诚可不想误人子弟,在发现了这些问题后,便打算改改自己的教学方式。

    先前为了要赶进度,对于经文的讲解通常都是几句话带过。他现在决定,讲解时引入一些有趣的小知识或是小故事,把课堂变得更生动一些,增加这帮孩子们学习的兴趣。

    “你搬张杌子,去后边坐着听讲吧。”

    他对一直候在一旁的王雪媱吩咐了一句,等她坐到了最后边的位置上后,才对着众弟子问道:“你们有没有听过和氏璧?”

    果然,坐在下方的弟子们好奇心都被勾了起来,有人问道:“夫子,甚么是和氏璧?”

    “和氏璧,乃是世间至宝,是无价之宝!”

    陆诚缓缓地讲起了和氏璧的来历:“早年有一人名为卞氏,是他发现和氏璧,但当时的和氏璧未经雕琢,看上去和一块普通的石头差不多,此人将和氏璧拿去献给赵王,赵王一看这和氏璧和普通的石头无异,便只当这人是在戏弄他,就下令砍下了此人的一只脚”

    在众弟子惊讶的表情下,陆诚讲完了这个故事,补充道:“和氏璧正是一枚玉石,这样的世间至宝未经雕琢,尚不能让国君发现其珍贵之处,我们人也一样,只有经过学习诗书和礼仪等知识,才会像和氏璧一般成为世间至宝,成为一个有用之人!”

    “夫子,是不是我们学习了诗书礼仪后,就能受人敬仰,考上状元,娶上媳妇?”那位叫周康平的弟子问道。

    “孺子可教也!”

    陆诚笑着点点头。他知道在这个时代,想要考中个秀才都很难,却不会去打击孩子们的信心。

    若是让他们现在就觉得困难重重,而导致失去了追求的话,又怎么肯用功读书呢?

    接下来,便是弟子们朗读的时间。陆诚发现,经过这样的讲解过后,明显又调动起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学起经文来反而更快了。

    这样的发现,更加坚定了他改变这年代教学方式的想法。

    ————

    ————

    (推荐两本书:沧狼行和隋末阴雄)

第045章 你要续弦?() 
平静的日子就那么不紧不慢地过着,转眼间,就到了七月初七。

    七夕节,在这年代可算不上甚么“情人节”,而是实实在在的少女节,这时的人们通常称之为“乞巧节”。

    当然,牛郎和织女的故事也是少女们所津津乐道的。

    神话故事中的织女,司掌天庭纺织业。而这时的人们讲究男耕女织,少女和妇人们,自然是要在这个节日里拜织女的。

    此外,还有传说七夕是天上魁星的生日,想要求取功名的读书人,也得在这一天晒书。

    在大明朝,魁星和文曲星是被同等看待的,都是主宰天下文运的万乘之尊,只是在习惯上,更喜欢将科举中榜,位列一甲者时常称为文曲星下凡。

    据说魁星的样貌很凶,右手持朱笔,左手拿墨斗,右脚踩在一条大鳌鱼的头部,有独占鳌头之意。但凡被他的朱笔点中的人,都是金榜题名之人。

    不过这两位神之上,还有一位文昌帝君,朝廷在各地的的儒学署里,都建有文昌祠,有些地方在文昌祠中祀有魁星,有些地方则专设魁星楼。

    陆诚不太重视这些形式上的东西,因此也没打算在今天晒书。不成想,课间休息的时间,刚从书房里出来就让母亲给逮住了:“诚儿,你忘了今天是甚么日子了?”

    “啊?今天?今天不就是七夕吗?”陆诚愣愣地回了一句。

    “那你今日怎么没晒书?”

    “”

    王氏见他不答,责备道:“你这孩子,这才刚考上了个秀才,就心浮气躁了?你忘了以往你爹是怎么教你的了?”

    陆诚见母亲面色不虞,忙点头道:“成,娘您别说了,我这就去。”

    一群弟子跟在后脚刚刚出来,就看到了这一幕,不由得都有些发愣。看着陆诚的背影,周康平疑惑道:“我看夫子的娘也不凶呀,怎么夫子这么怕她?”

    “你懂甚么?夫子这叫孝顺!”

    旁边立即有同学鄙夷道:“夫子前几天才刚教过的你都忘了?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亏你还来读书呢,你以为夫子跟你一样,不懂得孝顺爹娘啊?”

    “你说谁不孝顺呢?”

    周康平一听就火了,瞪眼道:“陈新荣,你信不信我揍你?”

    “君子动口不动手!”

    陈新荣一本正经地回了一句,见到周康平两只小拳头已经攥紧,忙故作惊讶道:“夫子出来了!”

    周康平一回头,根本就没见到陆夫子的人影,方才意识到自己让那小子给骗了,转回头一看,人家已经溜得没影儿了。

    陆诚的书房里没多少藏书,倒是父亲的书房里藏书会多一些,不过也不是甚么值钱的书籍,都是从爷爷那一辈传下来的。

    父亲走了也有三年了,可这书房母亲还是不时会打扫一下,压根就没有甚么灰尘和蜘蛛网一类的东西。

    陆诚一边从书架上把书籍往外搬,心里却有些郁闷。这年代的条条框框也太多了,稍微不注重一些,就会招来母亲的不满。

    他找来了一块长条木板,蹲下身子将书籍一本本整齐地摆放在上边,正当此时,旁边也跟着蹲下了一道身影:“哥,我来帮你。”

    “好。”陆诚笑着点点头。

    自打那件事情发生以来,王雪媱在陆诚面前总是显得有些不自然,搞得陆诚面对她时,也会生出尴尬的感觉。

    这几天的相处下来,才算是好了些,不过陆诚发现,这小表妹似乎变得安静了许多。

    “夫子,我也来帮你。”

    “夫子,还有我。”

    “我也来我也来。”

    “”

    弟子们见状,纷纷主动上前帮起忙来。

    陆诚不禁有些感慨,这年代的孩子虽然也有些个别比较淘气的,不过总体来说,还是比较懂礼和听话的,也都挺好教。

    陆诚转身再次来到书房,正忙着搬书时,耳边传来了王雪媱惊讶的声音:“咦,哥你这琴怎么断了根弦?”

    “噢,这个断了很久了。”

    陆诚放下怀里抱着的书籍,上前拿起那把琴仔细地看了下:“嗯去县城里找人给续上,应该还是能用的。”

    见到这把琴,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