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第一书生 >

第30部分

大明第一书生-第30部分

小说: 大明第一书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陆诚这么做,其实是有自己的考虑的。

    声律启蒙是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

    诗词和对联,自古以来就是一种重要的文学形式,大明朝独独以八股文来考量人才,前期还没甚么问题,可越往后就越会限制读书人的思想,进而整个社会就难以进步。

    不过,八股取士也并没有后世人们想得那么糟糕。

    万事有利有弊,在大明朝统治的两百多年中,科举制度还算得上是比较成功的,其中也出了不少的名臣。

    再者,在这时不通过科举考试来选拔人才,又要用甚么标准来选取官员呢?

    但八股取士,确实是导致了诗词文化的没落的。在这种大背景下,能做出一首不错的诗词来,绝对是能够为自己扬名的。

    对此,陆诚就深有感触。

    因此他希望,自己所教导的这些学生们,将来在能够学好时文的同时,也可以兼顾诗词这一块,这对他们是很有好处的。

    在蒙学时就学习了声韵格律,也就代表着,他们在起跑线上比其他的读书人更高,将来做出来的诗词,自然是不会太差的。

    先前练字时,陆诚就写了不少声律启蒙上的内容,在决定要这么教学生之后,更是赶着写出了十多份上卷里边“一东”的内容。

    他让一名弟子把这些“临时课本”发了下去,待到每人都拿到这一张纸后,便开始念道:“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

    朗朗上口的内容从陆诚口中念出,把下方的弟子们都听得入迷了。他们学了这么久的三字经,还没听过这么有意思的东西呢。

    见到学生们的反映,陆诚只是浅浅一笑,便接着念道:“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念完了一小段之后,陆诚才停了下来,问道:“怎么样,你们想不想学这个?”

    弟子们互相之间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异口同声地答道:“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陆诚从来没有怀疑过这句话,只要孩子们有兴趣了,教学是不会有太大难度的。当然了,这里指的是这个年代的孩子。

    “那咱们现在就来学第一句,先跟着我念一遍。”

    他点点头,开始念道:“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弟子们立即齐声跟着他念了起来:“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这一段的内容都比较通俗易懂,陆诚也就没有过多的去解释,只简单地讲了一下大概意思,便让学生们自个儿朗读了。

    抬头间,陆诚就看到母亲出现在门口,冲着自己招了招手。

    陆诚心中一阵疑惑,忙从侧边走出了书房,低声问道:“娘,甚么事儿?”

    王氏小声回道:“诚儿,有几位贵客上门来找你,正在堂屋里候着呢,你快过去看看吧。”

    “成,我现在就过去。”

    陆诚不知道是谁来了,不过去了一见便知,便也没有再多问,举步就往堂屋走去。

    一进门,陆诚就从屋里坐着的三人中,发现了两张熟悉的面孔,他们正是左国玑和李濂。而另一位也同样是文人的打扮,看上去约莫三旬的年纪,身着一袭玉色直裰,腰间配有一枚玉佩,显得儒雅不凡。

    陆诚已经隐隐猜出了此人的身份。

    能让左国玑和李濂陪同而来的,除了李梦阳还有谁?

    但他一时又不太敢确定,毕竟李梦阳如今在京城为官,怎么会出现在这里?

    陆诚拱手笑道:“李兄,左兄,别来无恙!”

    “显淳兄,别来无恙!”

    俩人也回了一礼,左国玑开口道:“今日我们冒昧登门叨扰,还望见谅!我先来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我姐夫,你应该有所耳闻。”

    “原来是李大人,学生参见”

    陆诚这才确定了自己的猜测,忙要下跪行礼,却让李梦阳给一把扶住了。

    打从陆诚进门时,李梦阳就一直在打量他,这会才开口道:“不必多礼,我可是早就听过陆案首的大名了,哈哈”

    “学生才疏学浅,李大人过誉了。”

    陆诚忙谦虚了一句。不过这也是实话,李梦阳的才学可是公认的。

    弘治五年的乡试解元,六年的二甲十七名进士。最重要的是,此人在后世还被誉为“大明文坛复古派前七子之一”,绝对是货真价实的大儒!

    “不必如此谦虚!”

    李梦阳摇了摇头,神情认真地说道:“你先前所作的那首诗,我已经看过了,当得案首之名!”

    让人这么夸赞,就是陆诚脸皮再厚,也觉得有些不好意思了,只好谦虚地笑了笑。

    李梦阳转而问道:“对了,方才我们进来时,你教授弟子的可是诗文?”

    “这个嘛”

    陆诚沉吟了一会,才坦诚地点头道:“应该算是诗文吧。”

    承认了这事后,他其实有些紧张。因为自己现在教学时,完全是由着个人的想法去教,其实是很难得到士林中人的认可的。

    一个不好,就会像之前那样,被骂“误人子弟”的。

    不过让他惊讶的是,李东阳听完后脸色很是平静,继续问道:“能否把你所念的那一段,再给我们吟诵一遍?”

    陆诚见对方并不反感此事,也没有出声斥责自己,心下稍安,当着几人的面又吟诵了一遍:“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

    ————

    (ps:感谢雷都打不醒的打赏!)

第054章 上公开课() 
“贫对富,塞对通,野叟对溪童。鬓皤对眉绿,齿皓对唇红。天浩浩,日融融,佩剑对弯弓。半溪流水绿,千树落花红。野渡燕穿杨柳雨,芳池鱼戏芰荷风。女子眉纤,额下现一弯新月;男儿气壮,胸中吐万丈长虹。”

    陆诚吟诵的时候,很明显地看到,李梦阳的眼睛越来越亮,盯着自己的眼睛一直都没有眨过,像是发现了甚么稀世珍宝,又或者是看到了绝色美女一般。

    这让陆诚心里一阵恶寒,忍不住打了个寒颤。

    都说大明朝的士子多有好男风的,今天不会真让自己给碰上了吧?

    虽说这李梦阳应该是因为这段诗文,才会用这样炙热的眼神看着自己。可谁敢保证,他就不是个好男风之人呢?

    待会儿,他要是再对自己提出甚么过分的要求来,自己到底是从呢,还是不从呢?

    我呸!

    这还用想?

    老子可是个正儿八经的直男!

    头可断,血可流,坚决不能弯!

    正在陆诚胡思乱想时,李梦阳已经凭借着记忆,缓缓吟诵了出来:“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不过他自然做不到只听一遍,就能全给背诵下来,只是简单吟诵了前边的几句,便记不住后边的了。

    “国玑说得没错,你果然才学不凡!”

    停下来后,李梦阳忍不住击节赞叹道:“此文对仗工整,既像是对子,又像是诗文。尤为可取之处,便是通俗易懂,朗朗上口。你的弟子们学了这个,于将来大有裨益!”

    此话一出,就连边上的李濂和左国玑俩人,都面露诧异之色。

    他们俩人虽然也能够听得出来,陆诚吟诵的诗文不错,却没想到会得到李梦阳如此盛赞。

    要知道,李濂所作的那首诗也很不错,可李梦阳看了之后,都没有这样夸赞过,只是满脸欣慰地鼓励了李濂几句。

    而在一看到陆诚所作的那首诗后,李梦阳的表现就大有不同了,立即吩咐左国玑带他来找陆诚。

    陆诚依然只是谦虚地一笑。

    这年代让人夸奖可不好说“谢谢”,要说“哪里哪里,您过誉了”之类的话语。可李梦阳又一个劲地让他别谦虚,这可真有些难为他了。

    这些东西都是后世才出现的,我现在拿来用,能不好么?

    可即便如此,你也不能可劲儿的夸我呀,我会忍不住小小的骄傲一下的!

    沉默了一会,李梦阳才继续开口道:“陆诚,我可否去看看,你是如何讲学的?”

    这是在征询自己的意见?

    陆诚有些不敢置信,堂堂一个正六品的京官,居然能对自己如此客气,这要放在其他人的身上,估计是做不到的吧?

    再说了,能让李梦阳亲临,观察自己如何上课,这可是自己求之不得的事情啊。就像是后世的老师,当着众多领导的面上公开课一样。

    陆诚顿时有些飘飘然,忙不迭点头道:“固所愿也,不敢请耳!”

    当下,几人移步到了陆诚的书房,也就是临时的私塾里。

    让陆诚都觉得有些惊讶的是,自己离开了一会,这些学生们朗读完了几遍后,竟也没有趁着先生不在就打闹甚么的,而是默默地看起了后面的诗文。有的弟子认字多些的,还忍不住轻声吟诵了起来。

    就是要有这样的学习氛围!

    陆诚吩咐几名弟子,出去搬来了几张椅子,请李梦阳等人落座后,再次让弟子们朗读了一遍诗文。

    接下来的时间里,陆诚按着李梦阳的要求,先抽查了一下学生们先前的课业。

    所有人都表现得很好,对于前面讲过的内容,都记得比较牢固。

    坐在众人后方的李梦阳,此时觉得更为惊奇了。

    这年代的私塾先生,可没几个会那么认真去教三字经的。而陆诚能够在做到这一点的同时,所花的时间也不多,仅仅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

    可以想象,有这样一位蒙学的夫子,这些弟子是何等的荣幸。在他们开始学论语之前,就已经打牢了这样的基础,将来又能差到哪儿去?

    李梦阳手中拿着陆诚给他的声律启蒙上卷,一边看着上方讲学的陆诚,一边抽空看看那些诗文。他心里不得不赞叹:“能写出如此诗文的人,文采又能差得了?”

    课间休息时,几人再次回到了堂屋,李梦阳笑道:“陆诚,你的教学之法,当世无人能及,只是”

    “学生明白。”

    陆诚点头道:“只是此法难免会惹人非议,进而受到攻讦。”

    “你能明白就好。”李梦阳轻轻颌首,不再多说。

    经过接触后,陆诚发现李梦阳为人挺和气的,或许是因为自己的表现,令他十分满意吧。再一个就是,他也是开封府人氏,自己和他也算有着同乡之谊了。

    李梦阳只是稍坐了一会,便起身告辞离开了。

    左国玑和李濂俩人,自然也是要随行回去的。李梦阳好不容易才能回来一趟,他们俩可不会放过任何请教的机会。

    此次李梦阳出京是身负差事的,并不能在开封久留。只是听说了陆诚的事情,又看过了那首诗,才特意赶来相见的。

    之后,他还要赶赴宁夏。

    陆诚自然是知道,李梦阳酷爱诗词的,便把一份声律启蒙上卷的经文送给了他。

    坐在车厢里,李梦阳一遍又一遍地看过那些诗文后,蹙眉沉思了一会,心中已经有了一个决定——帮陆诚扬名。

    士林中人,除了应试考取功名外,也是需要名望的。名望越高的士子,将来在仕途上就会走得越顺当。

    官场之上,素来讲究资历和名望。

    资历是要通过时间熬出来的,名望就比较容易了,想办法出名就好。

    诗词可以帮士子扬名,陆诚的这些诗文,加上独特的讲学方式,想要扬名还是不难的。他现在所欠缺的,不过就是一个助力罢了。

    经过了深思熟虑之后,李梦阳决定将此事写一封奏疏,送往京城。

    虽说陆诚的讲学方式不太遵循常理,可墨守成规不见得就是一件好事。若是此举能够得到天子的赏识,也算是自己为天下的读书人尽了一份心意吧。

第055章 上达天听() 
李梦阳的奏疏,很快便送到京城,出现在了朱佑樘的龙书案上。

    这些日子以来,朱佑樘尤为关注开封府那边的消息。只要是开封送回来的折子,他都会亲自来批阅。

    当然了,他毕竟是一位帝王,坐拥万里江山。陆诚这个名字,并不见得会在他心中占据多大的份量,也只不过是在闲暇之时,额外给予这位生员一些关注罢了。

    翻开李梦阳呈送上来的折子,朱佑樘很快就看到了陆诚这个名字,这让他双手不自觉地向上微微一台,更仔细地看了起来。

    李梦阳的这份折子,不但简单地把事情给讲了一遍,还附上了声律启蒙里的几段对韵。

    朱佑樘看到这里,忍不住跟着这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