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第一书生 >

第53部分

大明第一书生-第53部分

小说: 大明第一书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陆诚转身出门,打来了一盆清水。

    他先用两手捧了把水泼到脸上,然后从沈毅手中接过香皂,在手上抹了两把后放置在一旁,专心地在手上打出一些泡沫后,才往脸上抹去。

    待得陆诚洗完脸后,沈毅和左国玑立马朝他脸上看去。

    用心地打量了一番后,沈毅啧啧赞道:“嘿,还真别说,这东西洗过脸后,看上去还真是比方才白净了些。”

    左国玑的反应虽然不像他那么夸张,却也是看得暗暗点头,心说这肥皂的确是好东西!

    陆诚的感觉也十分不错,来到这大明朝,还真是许久没用过香皂了。现在突然用来洗了把脸,确实感觉舒爽异常。

    随即,两人有样学样,也同样打来水洗了把脸后,同样觉得十分清爽。

    看着两人一副惬意无比的模样,陆诚笑了笑,很是大方地说道:“待会儿你俩各自带一块回去吧,自己用的就别讲究那么多了。”

    两人闻言,立马回了他一个鄙夷的目光:“自己用的就不讲究,怎么你陆兄就偏偏挑了最好看的这块呢?”

    “陆兄,现在已经万事俱备了,咱们的铺子甚么时候可以开业?”左国玑问道。

    “唔就这两天吧,时间你们来定。”陆诚随意地说道。

    见他一副漠不关心的样子,沈毅心中不禁有些疑惑,便开口问道:“显淳兄,这做生意开业是要挑日子的,我看你似乎不太关心此事呀?”

    “这又不是甚么大生意,和你沈家的大买卖能比么?”陆诚笑道。

    左国玑却是摇了摇头,说道:“陆兄切莫小看了这肥皂,有了锦云姑娘的帮忙,如今消息都已经传开了,不少人已经打听到这肥皂和我有关系,见面时都在问我何时开业呢。我估摸着咱们一旦开业,那一百来块肥皂,一个月应该是能卖完的。”

    “当真如此?”

    陆诚显然不太相信,这香皂会有那么抢手。这还没开业呢,仅仅只是宣传了一下,竟能达到这样的效果?

    “这只是我的保守估计,说不定会卖得更快。”左国玑点了点头。

    蹙眉思索了片刻,陆诚笑道:“既如此,现在便让人开始赶做第二批吧,不然到时候卖断了货,咱们可要少挣许多了。”

    陆诚想到的,是不久之后的一场科试。

    童生试分为岁考和科考,明年就是乡试大比之年,但由于现在读书人太多了些,各省的秀才都有不少,为了限制些参加乡试的人数,并不是所有秀才都有资格参加乡试的。

    在院试中,中榜有了秀才的功名后,生员们还需要进行一场科试,筛选出一些参加乡试的生员。

    而若是在院试中名列前三,则可免于科试。

    陆诚身为本届院试的案首,自然是无须再参加科试的。但其他人就不同了,只待新任提学一到,便会举行科试,预选出明年参加乡试的生员。

    其实,早在这两个月便该举行科试了。只不过今年原因比较特殊,吴提学突然提前离任,才导致时间推辞了些。

    也就是说,开封府很快便会汇聚各方士子,于府城举行科试。

    这些读书人,大多都是些地主阶层,家境多多少少都比较殷实。最重要的是,香皂的主要面向群体,就是这么些人。

    好不容易才能让他们汇集在府城,要是没货卖的话,就真的是亏大发了。等到自己后续再赶制出来时,人家都已经各回各家,各找各妈了。

    路途过于遥远,也没多少人会愿意特地赶来府城,就为了买块香皂回去。

    左国玑闻言笑道:“陆兄和我想到一块儿去了,此事就交给我吧,科试时咱们定能大捞一笔,哈哈”

    不得不说,陆诚当初的选择是很明智的。

    和这两人搭伙儿,自己根本就无须操心生意上的事情。沈毅出钱,左国玑出力,自己把制作方法丢给他们,就能坐在家里边收钱了。

    “对了陆兄,你看咱们这铺子,应该要起个甚么名字才好?”左国玑问道。

    “就叫雅韵阁吧。”陆诚答道。

    “雅——韵——阁?”

    左国玑重复了一遍这名字,点头道:“这倒是好名字,就是容易让人误会,以为咱们铺子是卖字画的。”

    “本来就是雅人所用之物,读书人出门大多带有两物,佩剑和折扇,咱们这香皂嘛今后将会成为书生的第三宝,哈哈”

    “书生三宝?陆兄这话有点儿意思!”

    一想到以后的士子们出门时都会随身带盒肥皂,左国玑就有些忍俊不禁,笑道:“我突然觉得,咱们的铺子还是别叫雅韵阁了,不如就叫三宝店吧?”

    陆诚眼前一亮,点头道:“好主意!”

第095章 生意火爆() 
“噼里啪啦——”

    “砰砰——”

    十月初六,在一阵喧嚣的鞭炮声中,三宝店正式开业了!

    前来围观看热闹的百姓有不少,其中也不乏一些衣着华贵的公子哥,以及一些腰缠万贯的富商。

    店铺的招牌,“三宝店”是陆诚亲手所书。

    字够不够好且无须去理会,重要的是这才子之名,题字之人的身份,可比书法要重要的多。

    由于前期宣传得当,这会儿一开张,众多的客人就涌入了店内,抢先观看起了这个传说中的肥皂。

    店内的装饰也十分雅致,墙上挂有一些字画,但画香皂的却只有一幅,其余的则是一些山水、花鸟、仕女等画作。

    这作画之人手艺不俗,画出来的香皂异常逼真,连那包装香皂的精致木盒,都给画了下来,“雅韵”两个大字,更是醒目地题在了画上,下方便是锦云传唱的那首香皂词作。

    这画上的题词之人,自然便是李濂了。

    说起来,店里的这些字画都不用花一分钱,全是开封府里一些小有名气的士子们所赠。

    文人们交流,好友间互相赠送自己的字画实属正常,陆诚现在主动和许多文人打上了交道,字画当然不缺。

    店内的展柜上,摆放着一盒盒精致漂亮的香皂,以供客人们观赏。

    “掌柜的,给我拿三盒肥皂!”

    一位相貌清秀,皮肤白净的年轻公子哥率先入手,买下了三盒香皂。

    紧接着,一位身材略显矮小,长相富态的中年人出声说道:“掌柜的,给我也拿一块!”

    此话一出,边上立即就有认识他的人打趣道:“哟,这不是李东家么?你买下这肥皂,是要送给那丽秋院的芸儿姑娘吧?”

    “呵呵。。。。。。刘掌柜也来捧场呀?”

    这李东家让他说得有些不好意思了,当即大方的一笑:“掌柜的,多拿一块吧。”

    “哈哈哈。。。。。。”

    那人立即哈哈大笑,再次取笑道:“李东家当真是个妙人儿,一块送姑娘,一块带回家送给媳妇,家里外边两不误!”

    “哈哈哈。。。。。。”

    在场之人听了这话,顿时哄笑了起来。

    这位李东家在家里一共纳了八房美妾,这要是再让他调侃下去,今天就得再多买八盒香皂了。

    一想到十盒香皂需要一百两银子,他就觉得有些肉疼,忙抬脚出了店外。身后,自有那随行的下人,取出银子付了账,揣着两块香皂就跟了出去。

    此刻,左国玑也站在店内的一个角落里,与身旁的沈毅和李濂两人小声闲聊着。

    看着店中的热闹景象,左国玑自嘲地一笑,说道:“这没做过生意,眼光还是要差上一些。我只道一个月能卖一百块香皂呢,如今看来是算错了。”

    左家的收入来源,主要靠的是收地租,一些小的生意倒是也有涉及,只不过左国玑没参与打理过。因此,他自然就没有多少做生意的经验,此次和陆诚合伙,算是头一回经商。

    沈毅笑道:“左兄别急嘛,咱们谁都没料到肥皂这么好卖不是?不过这开张头一天,通常都会比较热闹,明后天可就没这么好的生意了。”

    李濂也点头道:“是啊左兄,现在才卖出了十来盒香皂,今天估摸着也就能卖到几十盒。往后,应该就不会如今天这般热闹了,这不还有一个月呢嘛!”

    左国玑摇了摇头,说道:“今天若是能卖出几十块,怕是最多半个月,咱们的香皂就能卖光了。下一批货出来少说还得要一个月的时间,这后半个月里,咱们的三宝店恐怕要暂时关门了。”

    ————

    ————

    三宝店开业,陆诚这位幕后的东家之一,却并不在现场。

    原因无他,只因上午这段时间,陆夫子还要忙着教书。

    陆诚是个很有原则的人,不会因为自己的一点儿私事,就给学生停一天课,尽管教书所赚的钱,比卖香皂要少得多。

    人说做一天和尚,就要撞一天钟,他则是当一天夫子,教一天书,道理其实也没甚么不同。区别就是,陆诚的确是很认真地在教书,不会选择敷衍了事。

    更何况对陆诚来说,开业这种事情,无非就是过去看看热闹罢了。反正香皂制作出来了,自己的任务就算是完成了。

    铺子那边,还有左国玑和沈毅两人在场,基本上也不会有需要用到自己的地方了。

    那俩哥们一个有钱,一个有地位。真要是有连他们俩都解决不了的事情,自己就更是无能为力了。

    陆诚并不指望今天能卖出多少,毕竟自己定出来的价格,不是十文钱,也不是十钱银子,而是十两银子!

    十两银子买块肥皂,听着都有点吓人,又能有多少人会立即决定购买呢?这东西目前除了自己和沈毅几人,还没有其他人用过,哪有甚么口碑可言?

    即使先前做了推广,也不至于就让人趋之若鹜,争相购买吧?

    陆诚觉得,一天能卖出二十多块香皂,已经是很了不起的事情了。

    然而事实证明,他猜错了!

    午后,陆诚赶到三宝店时,发现沈毅几人并不在。

    掌柜的认得陆诚,知道这人也是自己的东家。不待陆诚询问,他已经迎了上来,笑着说道:“陆公子,左东家他们去了望江楼,陆公子认不认得路,要不让个伙计带您过去?”

    陆诚摇头示意不用,随口问道:“掌柜的,今日卖了多少肥皂?”

    掌柜的一听这个,脸上的笑容就更盛了,乐呵呵地答道:“从早上到现在,咱们铺子里卖出了四十六块肥皂!”

    陆诚本就是随便问问,其实并不太在意能卖多少。不成想,对方的回答却是大大出乎了他的意料之外。

    他瞪大了眼睛,再次问道:“掌柜的,你说卖了多少?”

    “四十六块。”掌柜的重复了一遍这个数字。

    四十六块?

    陆诚眨了眨眼,心说照这么个卖法,岂不是十天左右就能卖完了?

    这个数字,并不能按照平均每天的数量去算,而是依次递减。

    因为他知道,先期的推广已经做得差不多了,想买的人都会在今天一开业就来购买。而那些暂时还不想买的人,也需要一段时间过后,才会慢慢受到影响,进而产生购买的**。

    按照陆诚之前的计算,一个月应该能卖个一百块左右,因此也只让人做了一百二十块香皂。对于他们这样的小作坊来说,这已经不算少了。

    现在一见生意如此火爆,他就恨不得给自己一个嘴巴子:“太小家子气了,才做了一百多块!”

    随后,陆诚来到了望江楼,与左国玑等人一块儿喝酒,就当是一个小小的庆功宴了。

    席间,左国玑说明天有个文会,并邀请陆诚一块儿过去。

    陆诚近来参加的文会太多,还真有些不想去了,正要出言拒绝,左国玑却一脸神秘的说道:“明日有个大人物也会参加,陆兄还是和我们一块儿过去吧。”

第096章 又见大儒() 
文会的举办地点,选在了大梁书院。

    大梁书院,原名丽泽书院,并非南宋四大书院之一,浙江金华的丽泽书院,只是重名罢了。

    丽泽书院于天顺五年建于府城的城南,后来迁址到了繁台,即吹台,更名为“大梁书院”,也称“玉泉书院”。

    书院与官学有所区别,属于民间的一种教育机构,起于唐末,兴盛于北宋,元时并入官学,开始出现了衰败的现象。

    到了如今,书院才逐渐有所复兴。

    左国玑和陆诚所说的大人物,其实是一位名儒,也是河南新任的提学佥事。

    此人名为边贡,年少成名,年方二十一便考中了进士,在京为官七载。任官兵科给事中期间,又因多次弹劾监军太监和统兵将帅,还落了个不畏权贵的名声。

    陆诚知道,此人和李梦阳是同僚,也是“前七子”之一,两人应该也算是志同道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