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第一书生 >

第65部分

大明第一书生-第65部分

小说: 大明第一书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陆诚心说我还真不敢到你的地盘上去,万一让你一掌给拍死了,我得多冤呐我?

    不过他很快就察觉到了不对,张鹤的话中似乎并未提及张子君,这是怎么回事?

    难道说,他们父女之间已经谈妥了?达成了某种协议?

    出得大门,陆诚才知道,张鹤压根就没打算带闺女回去。

    这差点惊掉了他的下巴,心说这个老家伙,真对我这个血气方刚的年轻男人如此放心?

    如此一来,张承志心里就不大乐意了。他看了眼陆诚,说道:“父亲,子君她……”

    “休得多言,随我回去!”

    张鹤只丢下了这么一句话,便径直走向了自己的车子。

    张承志心有不甘,却也无可奈何,便只是恨恨地瞪了一眼陆诚,甩袖离开。

    锦云若有所思地看了眼张子君,随即出声告辞离开。

第116章 上元佳节() 
正月十五,上元佳节。

    明代的元宵节,其实并非只有一天,而是整整十天。

    正常情况下,正月初八的晚上就会开始放灯,一直延长到十八的白天。

    这是从明太祖朱元璋建都南京时,就定下来的灯节。随后各地纷纷效仿,上元灯节便成了最受重视的节日,其隆重和热闹的程度,丝毫不亚于过年。

    在这十天里,是完全不会实施夜禁的,无论是县城还是府城里,都会举办不少节目,除了赏花灯、猜灯谜以外,还会有舞龙和耍狮子、踩高跷、放烟火等玩法。

    此外,开封府里的各种“会”,也都放在了元宵节前后举行。甚么文会、诗会、庙会等等不一而足,反正就是弄个名目出来,大伙儿聚在一起热闹热闹。

    但一些小型的文会诗会,为了避免和府城里所举办的诗会发生冲突,都自觉地错开了时间,不放在八月十五这天的晚上。

    因此,正月十五这天,最为隆重的只有府城的诗会,以及开封府的庙会。

    诗会是文人们的盛会,庙会则属于比较大众化的娱乐方式,没错,正是娱乐方式!

    此时的庙会,早已从最早期的单纯祭祀,变成了一种市集的聚会。

    朝廷奉行道教,祭祀当然还是有的,但人们对庙会的关注点,大多都在游玩观光上,而不在祭祀上。

    不过今年的上元节,开封府里还有一项最为热闹的活动,那便是三年一度的花魁大赛。

    花魁大赛,顾名思义便可知是评选花魁的比赛,开封府每三年都会选举一次花魁,意为百花之魁首,夺得头名的女子,将会成为新一届的开封府第一佳人。

    这个花魁的称号,和通常人们所称呼的,某青楼里的头牌女子为“花魁”有所区别。严格意义上来讲,某个妓馆里的头牌姑娘,称之为“行首”更合适一些。

    不过这毕竟不是甚么官方的称号,也没人定下个统一的说法,面对一些青楼的头牌女子时,也可抬举地尊称其一声“花魁”,也不会有人去深究。

    上一届的花魁,自然便是锦云了。

    不过那会评选花魁时,白天时陆诚恰好随父亲去了别的县里参加一场文会,晚上又赶了府城的诗会,自然也就无缘得见那一场花魁比赛的盛况。

    用父亲当年对自己说的一句话就是,读书人自当举业为先,连个秀才都考不上,还看甚么花魁?

    这种盛大的节日,陆夫子也是不需要给弟子们讲课的。

    年轻人和长辈们,向来玩不到一块儿去,因此王氏也没打算和儿子一块儿出去过节,早早地便和王林夫妇出门去了,只把王雪媱留下来给他带着。

    这几天里,陆王两家人倒也在兰阳县城里逛过,今天是十五,自然是要到府城去逛逛,凑凑热闹的。

    陆诚的车子让给了母亲几人出行,自己则要晚些出门,等着左国玑和李濂过来接他。

    日上三竿时,左国玑两人便到了,算算时间应该是一大早就从府城过来了。陆诚带着一大一小两位姑娘上了车子,一行五人往祥符县城赶去。

    车厢里,左国玑笑着介绍道:“今年最值得一观的,便是这花魁大赛了。据说此次那群芳院的一袖大家,有幸得了某位名士的词作,誓要与锦云姑娘一争高下呢。”

    “一袖大家?”

    陆诚听了这称号有些疑惑,脑海中隐隐有点印象,却又想不起来是在哪里听过了,便问道:“怎么此前不曾听左兄提起?”

    左国玑露出一副不可置信的神色,纳罕道:“难不成陆兄没听过?”

    “没有。”陆诚如实答道。

    这三年来,他一直守孝家中,极少有出门的时候,自然也就没和甚么文友有过接触,消息闭塞些是很正常的。

    加上这具身体换了主人,以前的记忆就更为模糊了,别说是那位一袖大家,就连开封府的花魁锦云姑娘,他在亲眼见到之前,都是没太多印象的。

    “呃……你这也未免太孤陋寡闻了吧?”

    左国玑心中着实有些郁闷,耐心地解释道:“一袖姑娘是那群芳院的头牌,色艺双绝,上一届的花魁大赛,她也是入了榜的,名列次等。”

    “原来如此。”

    陆诚了然地点点头,算是大致了解了这一袖姑娘的基本信息。

    每届的花魁大赛,都会选出三名色艺双绝的女子,能够名列第二名,也的确是不简单了,姿色肯定也差不到哪里去。

    陆诚虽不会对这些花魁、行首、大家产生甚么心思,但见上一面的想法还是有的……男人都拒绝不了看美女的诱惑。

    左国玑见他脸色平静,显然对那一袖大家没有太浓厚的兴趣,便转而问道:“陆兄,这一次锦云竞选花魁,你该是给她写了首好词吧,不妨先念给我听听如何?”

    “好词?”

    陆诚摇了摇头,说道:“锦云没向我提过此事,想是已经有了好词在手吧。”

    “看来是周王爷老早就给她安排好了,上一届的花魁大赛便是如此……”

    左国玑轻轻一叹,突然又觉得在陆诚面前提及此事有些不妥,忙转过了话题,和陆诚聊起了别的事情。

    “陆兄,咱们今日的行程,你看要如何安排?”左国玑问道。

    “我随意,你尽管安排就是了。”陆诚说道:“噢对了,晚上的诗会我就不去了,在府城里逛逛,赏赏花灯就好。”

    “这诗会也确实没太大的意思,我也不太想去。”

    李濂也附和道:“咱们汴京有八景,不去那繁台诗会,也还有其他地方可供游玩,今天一天的时间足够打发了。”

    李濂的出声附和,本就让陆诚觉得惊讶了,倒是不曾想到,左国玑也不大想去参加诗会,竟对李濂的提议深表赞同。

    见到陆诚脸上疑惑的表情,他不禁笑道:“陆兄,你这些时日都待在家里,不曾出去参加文会诗会,可不知我俩的苦衷呐,算上昨天在中牟参加的诗会,我们已经足足赴了八场诗会了!”

    八场诗会,从初八开始算起,一直到今天的话,那就相当于每天都参加了一场,也确实是会让人觉得厌烦的。

    这其实就和饮食一个道理,山珍海味再好,吃多了总会感到腻味的。

    几人经过商量后,最终决定先去逛逛庙会。

    ……

    ……

    (ps:还有一更,求推荐票!)

第117章 定情信物() 
大相国寺,汴梁八景之一。

    陆诚等人的行程,第一站便安排在了这里,之后还打算再到其余七景去观光一番。

    关于汴京八景的记载,是在成化年间开始的,即“艮岳行云,夷山夕照,金梁晓月,资圣熏风,百岗冬雪,大河春浪,吹台秋雨,开宝晨钟。”

    不过在此时开封人的心目中,大相国寺显然也可列为一景。

    为此,陆诚还特意在脑海中搜寻了一番,才发现后来编写汴京八景的人,居然是李濂!

    李濂所修的版本,改为“繁台春晓,铁塔行云,金池过雨,州桥明月,大河涛声,汴水秋风,隋堤烟柳,相国霜钟。”

    讲真,李濂编写的这个版本,显然更为符合时人的口味。

    历史都是在不断演变的,就如同北宋时的开封繁华异常,到了此时已逐渐衰乱,再不复当年一国都城的地位。

    其实对于本地人来讲,这些地方也没甚么好逛的,不过是碰上了元宵佳节,才到这些地方去凑凑热闹罢了。

    此时正是庙会进行的时间,到大相国寺里上香的信众来来往往,络绎不绝。整一条街上都显得热闹无比,人群拥挤不堪,马车根本就无法在此通行。

    前方正在舞龙舞狮,耳边所听到的都是敲锣打鼓的声音,陆诚抬眼望去,还见到了人群上方踩着高跷的艺人,正在载歌载舞地表演着。

    陆诚此次出来,最担心的就是把小表妹给带丢了,到时不好找,因此一到了这条街上,就赶紧抓住了她的小手,紧紧地拽着她前行。

    走在他旁边的张子君看到这一幕,忍不住轻轻哼了一声,可惜这里人声嘈杂,陆诚根本就没能听到。

    几人凑上前去,驻足观看了一会后,才继续前行,穿过人群来到了大相国寺的门外。

    大相国寺的门楼前面,就更是热闹无比了,小商小贩们早早地就在这里摆起了摊位,吆喝叫卖的声音就像是要比赛似的,一个比一个嗓门都大。

    陆诚一眼就看到了前面有个卖糖葫芦的老汉,举着一根插满了糖葫芦的大棒正在吆喝着:“糖葫芦,冰糖葫芦勒,新鲜出炉的冰糖葫芦……”

    陆诚拉着王雪媱挤上前去,对那老汉说道:“老人家,给我来几串糖葫芦。”

    “啊?公子说甚么?小老儿我耳朵不太好使,听不清!”

    老汉有些耳背,加上这里又实在是人声鼎沸,却也知道对方过来应该是要买糖葫芦,便接着大声喊道:“公子是要买糖葫芦吧?要甚么口味儿的,要几串?”

    陆诚凑到他的耳边,提高了音量喊道:“老人家,我说我要买糖葫芦,你给我来……来五串吧,甚么口味的都来点儿好了。”

    “好好好!”

    老汉这回总算是听清了,麻利地抽出了几根糖葫芦给他。

    陆诚也分不清这玩意儿有几种口味,就记得有个山楂味儿的,反正就是各种都来了一串。付过了钱后,他先将糖葫芦递到了王雪媱面前,让她先选了一串后,才接着让张子君挑选,剩下的三串便是哥几个的了。

    对于他的这种行为,左国玑和李濂两人是相当的无语,一个大男人还在大街上吃冰糖葫芦?

    不过好歹是过节,吃糖葫芦也并不是太让人难以接受的事情,当下便一人拿着一串咬了起来,倒也吃得不亦乐乎。

    之后,几人便进相国寺里上了炷香,然后才出来继续游玩。

    走在大街上,陆诚略微俯身到张子君的耳边,喊道:“你方才祈祷了甚么?”

    “不告诉你!”

    张子君的回答干脆无比,一点儿都没给陆才子面子。

    陆诚灿灿地摸了摸鼻子,心说你不告诉我,我问我乖巧可爱的表妹去。

    然而让他有些失望的是,王雪媱虽然没有拒绝的那么生硬,却也没打算把自己的心事说给这位表哥听。

    看到他一脸窘样,左国玑两人哈哈大笑。

    “陆兄,女儿家的心事,你还是别多去打听了。”

    “是啊是啊,听说一旦说出来,这祷告就不灵验了。”

    女孩的心思你别猜,你猜来猜去也猜不明白?

    陆诚没好气地瞥了俩人一眼,又拉着王雪媱到了一个摊位前,挑起了小首饰,口中还说道:“来来来,媱媱,哥现在有钱了,给你买个簪子吧。你看看哪个漂亮,喜欢的就挑出来,多买几支也行。”

    那财大气粗的语气,配上夸张的表情,真就活像个暴发户、土财主。

    左国玑和李濂两人闻言,不由得互相对视一眼,脸上露出了暧昧的笑容。

    一旁的张子君却是有些气恼,这个混蛋,竟然……竟然送那小丫头发簪,太可恶了,太不把本姑娘放在眼里了,太气人了!

    陆诚哪里能想到,这一个小小的发簪送出去,是很容易惹人误会的。

    在这会儿,发簪和玉佩是定情信物。男子若是心仪哪位女子,便可送出发簪或是玉佩,也就相当于私定终身了。

    摊位前的大娘见有客人光顾,自然是欢喜无比,热情地为王雪媱这个“唯一”的姑娘一一介绍起了簪子。

    几人围在摊位前,正在挑选着发簪……实际上就陆诚和王雪媱这一对表兄妹在挑选。

    正当此时,一名小厮不动声色地靠近了过来,在张子君的身后停下,不动声色地一扯,后又匆匆离开。

    张子君本是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