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第一书生 >

第8部分

大明第一书生-第8部分

小说: 大明第一书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年代的妇人讲究在家“相夫教子”,极少会出门闲逛,更别说像后世那样时常出去打麻将的了。这会儿正是农闲的时候,母亲应该是在家的。

    平日里,母亲王氏基本上都会待在家里,除了豢养些家禽以外,还会偷空趁闲做些布鞋,到县城的集市上售卖,也能赚些钱回来补贴家用。

    父亲在世时,陆家的日子过得倒也不算太差,家里有些农田,只要勤劳些,不碰上大灾甚么的,生活上还是能自给自足的。

    不过就算是在后世,也还有“一病返贫”的说法,何况是在这个年代?

    一户人家里,一旦有人患了重病,这请大夫吃药的钱,绝对是少不了的了。

    花光了积蓄,还欠了外债倒也不打紧,若是父亲的病能治愈也就罢了,可偏偏就没治好,家里少了个顶梁柱,一切都只能靠母亲一人操持着,从此日子自然是过得越来越拮据了。

    陆诚已经想好了,只要自己这回能考上个秀才,到时再参加完岁考,能够成为廪膳生员的话,生活条件能提升不少。

    廪生每月有六斗米的廪食,十升为一斗,十斗为一石,六斗米,将近有一百斤了。单单这官府给的六斗米,就完全够自己和母亲每个月吃的了。

    这年头的普通人家,一天通常只会吃两顿饭,上午一顿,傍晚时一顿。在大户人家里,午后倒是会吃些点心。

    此外,官府还会供给鱼肉油盐,就算是待在家里混吃等死,只要每三年的岁考时能保住这廪生的头衔,根本就饿不死人,就是日子会过得寒酸点罢了,不然怎么会有“穷酸秀才”的说法?

    就算是再不济,只要有了秀才的功名,就有资格开办私塾,给人蒙学了。当个私塾先生,收些束脩也能过活了,又或者是到县衙里去,应聘个师爷甚么的应该不成问题。

    当然了,这样只能称之为“混日子”,通常都是考不上乡试,落第的秀才才会以此为生。真有些本事的,谁不想过乡试、会试,然后入朝为官?

    陆诚没敢想的太远,只是一时还没想到别的出路,才有这样的打算罢了。毕竟科举不容易考,即使脑袋里带了个图书系统,也不会认为自己就一定能考上。

    反正自己有着后世的见识,加上脑袋里记载的一些乱七八糟的工艺制作方法,说不定到时灵光一闪,想出了甚么赚钱的门路呢?

    果然,陆诚一进到屋里,就发现母亲正在缝补着一件自己的衣物。他将手上的东西搁下,口中笑道:“娘,我买了些吃食回来,还有匹布,到时您也好给自己做两身衣裳。”

    陆诚当日去了府城就没回来,王氏便猜到他应该是过了第一场考试,心里也十分开心,这会见他买了这么多东西回来,不由得蹙眉责备道:“你这孩子,这是哪来的钱呀?有钱也不能这么折腾啊!”

    “呃”

    陆诚挠了挠头,不知该如何去回答母亲的问题。

    在路上时,光想着以后要做些甚么了,一时倒是忘了给自己找个借口。总不能说这是自己挨了打,人家给赔的医药费吧?

第014章 家家有本经() 
陆诚只好随便找了个借口,说是在府城时有人请他帮忙写字,赠送的酬金。

    说着,他将整个钱袋子都递了过去,笑道:“娘,您看,有这么多呢。那人是武馆的少馆主,随手就给了我这么多银子。”

    这话半真半假,这银子是张军帮他敲来的医药费,这倒是没错,不过若说张军是振威武馆的少馆主,陆诚是不大相信的。

    王氏接过钱袋子,拿在手上就察觉到份量不轻,心知这袋子里的钱绝对不少,打开袋口往里边瞧了瞧,失声道:“怎么这么多?!!”

    陆诚不答,实际上这真不好回答,请人写字就给十两的银子的主儿倒也不是没有,可那也得看你是甚么身份不是?连个秀才都没考上,谁会相信你的字有那么值钱的?

    十两银子对于大户人家来说,或许还不算甚么,因此赵玉龙给了也没觉得有多心疼,可像陆家这样的小户人家就不一样了。

    要知道,小户人家一年的花销,也不过才几两银子罢了,十两银子只要省着点儿花,足够用上三年的了。

    王氏见他没回话,心里更是狐疑了起来,蹙眉道:“诚儿,你老实告诉娘,这银子是不是来路不正?你好歹也是个读书人,可不能做些坑蒙拐骗的事情,听娘一句劝,赶紧把这银子给人送回去吧。”

    坑蒙拐骗?

    陆诚愣了愣,母亲这是把自己当成甚么人了?

    不过回过头来仔细想想,自己确实是敲了人家竹杠,似乎还真和坑蒙拐骗沾了点边,可再怎么说,自己挨了打也是事实,这钱拿的倒也不亏心。

    “娘,看您想哪儿去了?这确实是人家给的酬金,我哪敢骗您呀?您就安心拿着吧。”

    担心母亲还会追问,陆诚赶紧转过了话头:“对了,我给多买了些猪肉,这就给老舅家送过去。”

    话落,陆诚赶紧拎起了一份猪肉和一份腊肉,一阵风般的溜出了家门,往隔壁村的方向走去。

    两家不在一个村子里,而是邻村,路程倒也不算太远。平日里,两家时常会互相走动串门,不过都是王林来陆家多些,打了些鱼甚么的,都会给送两三条过来。陆诚的表妹王雪媱,偶尔也会跟着他爹过来。

    村里边的房屋,大部分都是互相紧挨在一起的,沿着道路练成一排,村民们在家时,也很少会紧闭着院门。

    一路上,碰到一些乡里相邻的,大多都认识陆诚,站在自家的院子里边向他打着招呼。

    这也没法不认识,原先陆诚的父亲考上秀才,本就在附近的村子里都有些名气,后来又娶了孙秀娟这么一个泼辣的媳妇,加上近来发生的这档子事,流言蜚语肯定是少不了的了。

    这些人嘴上倒是没去多问这样的事情,可那投过来的眼神里,分明就包含着这样的意思。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陆诚无奈,只好在心里自我安慰道:“等再过些日子,应该就没人会在私底下谈论这事儿了。”

    就有那口没遮拦的妇人,竟真的问起了他休妻的事来:“陆家小子,听说前两日你把媳妇给休了?”

    这人太不识趣,哪有当着人面问这样的问题的?

    陆诚懒得与她计较,只好点了点头,结果她又接着说道:“哎呀你也太冲动了些,这么标致的小媳妇就给休了,以后还上哪儿再找去哟?”

    “你这婆娘,瞎说甚么呢?”

    屋子里传来一道训斥的声音,随后这妇人的丈夫走了出来,在院子里对陆诚笑道:“陆诚,你婶子不会说话,你别和他一般见识。对了,你这回去府城考试,考得怎么样了?”

    考得怎么样?

    我倒是觉得自己抄得文章挺不错的,可能不能考上,就说不准了。

    “还行吧。”陆诚谦虚了一句。

    “唉你这都考了多少年了?你老叔我今天就多句嘴,你也别不爱听,要我说呀,考不上就算了吧,赶紧找份工去做,也能赚些银子不是?赵地主那边你要不想去,就到周地主家里去做长工也成啊,就算是在家帮着你娘耕种,都比现在强吧?”

    这位“老叔”苦口婆心的就是一通劝,也不见得比他那婆娘识趣多少。

    陆诚还没来得及开口,左边的院子里又出来一位大娘,帮腔道:“可不是?我说陆家小子,你这秀才都考了六年了,大娘看你是考不上咯,还是早点儿换门营生吧。”

    得,我怕了你们成了吧?惹不起我还躲不起吗?

    虽说这些人说的都不是甚么好话,可人家也是出于一片好心,自己还真不好去反驳。幸好此时还没有“百无一用是书生”这句话,不然他们肯定张口就能来上这么一句。

    随口敷衍了两句,陆诚便加快了脚步向前走去。

    这年头,文人虽然都很清高,可要是考不上秀才,还真是会让人瞧不起的。

    陆诚心里憋着一口气,却又无处发泄,只能是暗暗想着,等自己真中了秀才,看他们还好不好意思说出这样的话来。

    来到王林家,却发现院门紧闭,陆诚喊了两声都没得到回应,想来应该是没人在家。这倒是有些奇怪了,平日里,除了老舅和表妹出去打渔外,舅母应该都是在家的才对。

    另一边的院子里走出来一位妇人,她瞧了瞧陆诚,开口道:“你就是陆家那小子吧?”

    “是呀大娘,我舅母也不在家吗?”陆诚问道。

    “哦!她呀,昨儿个刚回了娘家,你再等等吧,你舅应该过会儿就能回来了。”

    妇人说完后,便转身回了屋。陆诚明显能够察觉到,她的脸色有些不太对劲,应该是有甚么话不好当着自己的面说。

    难道说,堂舅和舅母吵架了?

    他也没有去细想,便站在老舅家的院门外耐心地等候了起来。

    约莫有小半个时辰后,王林便带着王雪媱回来了。

    看到陆诚等在那儿,王林便笑道:“你小子甚么时候过来的?不过来得正好,我还说待会儿给你们送两条鱼过去呢。”

    陆诚提了提手里的肉,也笑道:“从府城里买了些肉回来,就想着给送点过来。”

    王林很是意外地看了他一眼,问道:“你小子哪来的钱呀?”

    陆诚又赶紧把自己那蹩脚的借口说了一遍。

    王林倒是没怎么怀疑,毕竟他不知道陆诚拿回来的的银子有十两之多,便只是笑着夸赞道:“成,你小子有出息了!”

    王林打开了院门,几人便进了院子,陆诚突然想起刚才那事,便随口问道:“舅,舅母不在家吗?”

    王林闻言脸色不由得一变,点了点头道:“她没在,回娘家了。”

    “你俩吵架了?”陆诚试探性地问了一句。

    “也没啥事儿。”王林摆了摆手,率先走进了屋里。

    王林不愿意和他多说,陆诚也知趣地没再去追问。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谁家又没有点儿烦心事呢?不过记忆中,自己那舅母还算是不错的了,比孙秀娟那样的女人不知要好上多少倍。

第015章 母亲的担忧() 
待到陆诚也进了屋里,王林便回过头来笑道:“来了就别急着回去了,晚饭搁这儿吃吧?”

    “下回吧。”

    陆诚说道:“出来时没和我娘说,她应该在家里准备了晚饭了。”

    王林也不勉强,点头道:“成,你先坐会儿,我给你去把那两条鱼杀了,回去也就不用麻烦了。”

    不待陆诚拒绝,王林已经拎着今天留的鱼出了屋子。

    陆诚只好在椅子上坐下,王雪媱很乖巧地倒了杯水递给他:“哥,喝口水吧。”

    看着面前的小表妹,陆诚突然心思一动,问道:“丫头,你娘和你爹拌嘴儿了?”

    王雪媱状似认真地想了想,点点头道:“是啊,我娘好像心情不太好,这几日总和我爹吵架。”

    “为甚么?”陆诚奇道。

    “唔”

    王雪媱犹豫了一会,最后摇了摇头:“哥你还是不要问啦。”

    陆诚听他这话,似乎事情还和自己有关,那就更要打破砂锅问到底了。这小表妹心思单纯,在他连哄带骗之下,很快便向他吐露了实情。

    原来,这事还真和自己有关,甚至可以说,自己就是那罪魁祸首。

    自打父亲去世后,王家就一直在接济着自己一家。说起来,倒是自己陆家拖累了他们王家,那位舅母心中早就有些怨气了,不过她为人其实也不算坏,即便如此也很少去说些难听的话。

    可近来孙秀娟确实是过分了些,和那姓赵的传出了些丑闻,谁家发生了这么档子事儿,都会觉得十分丢人的。

    王家和陆家关系本来就近,住的又不远,这村子里的妇人们一旦碰到了一起,闲聊中难免会扯上这些八卦,很多难听的话让舅母李氏给听到了,自然也觉得颜面无光,加上那天自己跑去跳河的事让她知道了,就更是打心眼里看不起自己了。

    照王雪媱所说,这几天李氏说的话都很难听,总是在王林面前数落自己一家的不是,还让王林不要再和自己陆家来往,也省得让她跟着丢人。

    王林听了她这些话,心里肯定是不舒服的,便和她吵了起来,李氏一气之下就收拾了随身的衣物,跑回娘家去了。

    王雪媱说出了实情后,又暗暗后悔了起来,担心陆诚会因此而生气,赶紧出声哀求道:“哥呀,你别生我娘的气好不好,她肯定不是成心那么说的。”

    看着她嘟着小嘴儿,一脸委屈的样子,陆诚摇头笑道:“放心吧,我也相信你娘是无心的。再一个,你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