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崇祯八年 >

第11部分

崇祯八年-第11部分

小说: 崇祯八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说的这些我何尝不知?可就连督抚标营也都亏欠数月饷银,朝廷已经半年没有颁下银钱,这要去哪里筹划如此多的银两呢?”

    沈世玉也是一筹莫展,安抚哗变的官兵需要大批银两,可陕西本该上交的岁银已被洪督截留,朝廷每年加税征得的银子根本不够如此多军队的开销,已经半年没下发饷银了。

    突然,署衙外传来一片嘈杂的人声,随即传令兵疾步跑进署衙,来到近前禀告:“禀督帅,有天使来到!”

    洪承畴一愣后,立即起身,振作起精神来说道:“快快摆设香案,迎接天使!”。

    洪承畴率众出了衙门来到衙前,只见一个年约四旬的太监站在衙前,正在和一个锦衣卫头领模样的人小声说话。他身后的广场停满了马车,上面用篷布盖的严严实实的,一部京营服色的官兵牵马肃立在广场一角。

    洪承畴赶紧迎上前去,拱手道:“天使驾临,未曾远迎,还望海涵!”。

    “洪督帅太过客气,咱家司礼监随堂太监陈大金,奉命前来传旨,洪督接旨吧!”

    洪承畴赶紧前面带路,把陈大金一行让进署衙里,香案已经摆好。

    待洪承畴一众人等跪好,陈大金从怀里掏出圣旨开始宣读。

    圣旨的大体内容无非是五省总督工作干的不错,剿匪已见成效,以后再接再厉之类没营养的官话。最后才是重点,如今国库空虚,皇上特拿内帑二十万两给官兵发饷。并许诺说将来财政宽裕后,会补发以前积欠。

    洪承畴听到二十万两的饷银,压在心头的巨石突然消失,顿觉心里轻松无比,只要饷银充足,哗变之事解决起来就相对容易一些了。

    宣读完圣旨,洪承畴礼让陈大金等上差去内堂喝茶休息,陈大金笑吟吟的答应后,和一同前来的锦衣卫千户张宏宇入了内堂。沈世玉赶紧去招呼人卸车,并命人引领护卫粮饷来的京营官兵去营房歇息。

    进入内堂,几人分宾主落座,仆人送上香茶。

    陈大金端起来品了一口,笑道:“咱家头一回出京传旨,这次还是押运巨额的饷银,距离如此之遥,咱家一路可是提心吊胆,生怕遇到大股的流寇。幸好一路走来,只有零星的毛贼,看见咱们是官兵,只远远的观望,并不敢上前拦截。皇爷也是特地调了勇卫营一队精锐,以及锦衣卫缇骑一路护卫。这路上多亏了张千户安排夜宿日行,安营扎寨,咱们才不辱圣命”

    旁边的张宏宇连称应该的,洪承畴也跟着恭维了几句,毕竟这是司礼监随堂太监,内廷的重要人物,可不能在言语上得罪。

    话锋一转,陈大金收起笑脸道:“洪督,皇上另有密旨与你!”

    洪承畴一惊,刚要起身跪听,陈大金摆了摆手道:“皇爷说了,说是密旨,其实算是信件,内容很多,涉及机密,咱家不便得知,皇上嘱咐你要单独看!”

    说罢,陈大金从怀里掏出一个朱红色用蜜蜡封住的木匣,双手递给洪承畴。五省总督躬身接过后,陈大金笑着说道:“洪督,咱家和张千户茶也喝了,现在身子乏累,你安排一下,咱家这就去歇息。在这里住一晚,明天启程回京交旨!”

    洪承畴赶忙喊来沈世玉,对他使了个眼色,然后恭送陈大金去署衙侧院客房休息。

    沈世玉带二人来到客房后,对陈大金笑道:“天使远道而来,小地方条件简陋,招待不周,请天使多多担待!”

    说罢,从怀里摸出四个金元宝来,对二人笑道:“这是洪督的一番心意,不成敬意,望天使笑纳!”

    金元宝二十五两一个,四个就是一百两,相当于一千两银子。

    陈大金眉开眼笑道:“哪里哪里,咱家也不是挑剔之人,洪督真是太客气了!”,说罢,伸手接过元宝,放在桌上,沈世玉见状拱手道:“那就不打扰天使休息了,有什么需要的尽管吩咐!”,然后告辞出门而去,至于二人怎么分配他就不管了。

    洪承畴等二人走后,坐回椅子,吩咐仆人点起蜡烛,将木匣上的蜜蜡融化后打开,拿起里面皇帝的信笺开始观看。

    密旨里皇上坦诚自己对于流寇的战力以及流动性估计不足,制订的克期剿贼战略过于急躁了。表扬洪承畴老成持重,许诺给他更宽裕的时间,徐徐图贼。但徐图不是无限期,抓住机会还是要剿灭流寇的主力,毕竟还有关外的建虏虎视眈眈。

    考虑到败贼易追贼难,已命关宁铁骑南下听调,让洪承畴放手施为。

    密旨中提到皇上正在加紧后勤保障,一批新式的军粮正在制作中,很快就会到达各军。密旨里隐约提到兵器的问题,好像皇上正在考虑新式武器,洪承畴对于这个并未重视,不管新旧兵器,不偷工减料才是好兵器。皇上要是重视兵器的质量多好,现在官兵手中的刀枪弓弩质量太差,用不了几次就作废,严重影响军心士气。

    看完密旨,洪承畴心中高兴异常,把密旨递给安排妥当赶过来的沈世玉,笑道:“文轩,有如此明君在位,大事可期啊”。

    沈世玉接过密旨一目十行迅速看完,高兴的道:“圣上的想法和督帅不谋而合啊,有了饷银,有了粮食,更有关宁铁骑助阵,督帅,灭贼可期啊!哈哈哈!”

    洪承畴也是十分高兴,笑道:“最重要的是,圣上不再急切!本督抚心中最大的心事放下了!兵精饷足,有圣君在位,区区流寇我还没放在眼里!等到大功告成之日,文轩,就是你我扬名天下之时!”

    “督帅,当务之急,先把哗变之事解决为好,否则久则生变啊!”,沈世玉提醒道。

    洪承畴脸色一沉,说道:“这些骄兵悍将,本督平时容忍尔等,他们变本加厉!算算日子,关宁骑兵也快到了,那就先收拾了徐来潮再去收拾樊城邓玘!哼,不给他们点颜色看看,以为本督软弱无能!文轩,立刻派曹变蛟持本督令箭率所部骑兵一千前往卢氏县相机而动!告诉他,擒贼擒王,寻找时机诛除徐来潮后,其部众定无战心,准其投降后扎好营地严密看管,务使一人走脱!令河南都司陈永福听曹变蛟的号令行事!”

    “那邓玘部怎么办?樊城离信阳路途较远,派谁去平叛合适?”,沈世玉请示道。

    “本督亲去樊城!杀害监军太监,此乃前所未有之事,一定妥善处理,不然很难向圣上交代!派别人去本督不放心,这次我带贺人龙去,你与曹文昭在此地驻守。传令各路总兵,派遣兵马前来领取三个月兵饷,回去后照实发放,不得克扣,如若因克扣饷银导致哗变之事,本督定斩不饶!本督现在就出发去樊城,明日天使回京时你代为转告,就说本督视察军情去了,文轩,这里就交给你了!”

第16章 平叛() 
曹变蛟率部下抵达卢氏县城外十里之地一个村庄外,村外的田地里空无一人,整个村子也是静悄悄的。

    安排人前往查探后,曹变蛟下马找了处阴凉之地坐在一块石头上休息。

    他今年二十一岁,面孔黧黑,阔口直鼻,双目炯炯有神。身披锁甲,头戴八瓣铁盔,盔上红缨招展。

    他是临洮总兵曹文昭之侄,其父曹文耀崇祯三年在跟随其兄文昭征战忻州时中箭身亡,那年他十六岁,也已随军征战。其父阵亡后,伯父曹文昭视变蛟若己出,对其疼爱有加,专门安排家将勇武者教其武艺,自己则指导其战阵方略。

    曹变蛟在众多长辈精心教导下迅速成长,武艺更是惊人。箭术神准,善用马槊,有万夫不当之勇。更兼其与贼寇有杀父之仇,每每临阵,必冲杀在前,勇不可当。这两年名声鹊起,贼寇望风而逃,将他与伯府曹文昭称为大小曹将军,畏惧异常。

    不一会功夫,一个夜不收打马回转曹变蛟身前,下马后趋前单膝跪禀道:“禀将军,村内无人,只发现几十具百姓尸体!”

    曹变蛟闻言站了起来,沉着脸让其起身,然后吩咐千总万永明派夜不收前面探路,然后率众进了村子。

    进村后众人看到的是一片凄惨的景象,本来不大的村子到处是尸体。有老弱妇孺的,也有青壮的,惨不忍睹。房屋倒是只毁了几间。

    万永明下马翻看几具尸体后,来到曹变蛟身前说道:“都是官兵的兵器所致,应该是叛军所为!”

    曹变蛟沉着脸说道:“派人将尸体掩埋,大家找地方休息,看看井水干不干净,抓紧时间吃饭喂马!方圆五里之内加派岗哨,探马回来后咱们继续前进!”

    战乱已久,大家对这种事已经逐渐麻木,于是各自行动,等候前方侦查的夜不收回来。

    亲兵找到一处还算整洁的院落,曹变蛟进去后坐在了一张行军木杌上。一个亲兵递过椰瓢,他接过来仰头咕咚咕咚灌了一气,然后舒服的长出了一口气,抹了一下嘴角的水渍,抬头看看天色,也就在未时左右,离天黑尚早。

    亲兵又拿来干饼酱菜,曹变蛟大口的吃了起来,将将吃完,万永明带着一个前去探路的夜不收匆匆迈进院子。

    夜不收单膝跪地禀道:“禀将军,叛军徐来潮部正在攻打县城!卑职远远看到城头防守的都是民壮,根本抵挡不住叛军,估计再半个时辰就会陷城!”

    曹变蛟站起身形问道:”徐来潮中军在何处?”

    “禀将军,叛军阵型散乱,蚁附攻城。中军大旗在阵型后面,对后方防备薄弱,可能是没想到督帅决断如此之快,也没想到我军来此之速!”

    “哼,一群乌合之众!他徐来潮平时跟着尤总兵打打顺风仗,单独出战连贼寇都打不过,居然敢哗变!某今天便送他去见阎王!”

    “万永明,某亲率四百骑突击其中军!剩余六百分为两部,左右兜住!某击杀徐来潮后,你等便大声喊降,务使一人走脱!陈永福估计也快到了,他手下都是步兵,到时让其就地扎营看管降兵!”

    万永明知道这位爷最喜冲阵,对曹变蛟的勇武他是敬佩万分,随即二话不说领命而去。

    卢氏县城下,徐来潮坐在营帐外的交椅上,观看手下攻城。

    虽说缺少攻城器械,但县城城墙本就不高,也没有护城河,官兵砍伐树木做成十余架简易云梯,举着盾牌强攻,旁边有弓手不停往城头放箭,守城的青壮不时发出中箭后的惨嚎声。

    卢氏县知县夏祖勋身穿官府,手拿宝剑站在城头,大声指挥着民壮往下扔礌石。一架云梯上有个身穿重甲的魁梧大汉,一手持盾一手拿刀,盾牌格挡掉一块礌石后在城头上冒出头来,眼见就要登上城头。几个青壮扑了上去。有拿刀砍的有拿枪刺的,这人左手持盾猛地一挥,将刀枪全部格开,腰腿发力,已是跳上城头。紧接着右手持刀横着一划,锋利的刀刃割开了一个持枪青壮的咽喉部位,那个青壮手中长枪掉落,双手掩住刀伤部位,口中嗬嗬,口中血沫流淌,身子慢慢软倒,眼见得已是不活。

    附近的几个青壮已是吓呆了,云梯上又露出一个官兵的身形,如果官兵接连从这里登上城头,那城就守不住了。

    就在这时只听一声弓弦响动,一只三棱铁箭射向登城官兵,正中眼窝,他大叫一声向后就倒,正砸在待要登上城头的另一名官兵的身上,两人一起掉落城墙。

    守城青壮回过神来,几个人抱起一根粗粗的木头,冲着云梯狠狠砸了下去,只听一阵惨号,这架云梯上的官兵被砸落下来。

    射中官兵那人却是卢氏县巡检王志瑞。作为本县巡检,手下有五十名巡丁,他本人平时喜好武艺,也时常训练手下,随县丞剿灭过几只小股土匪,倒也颇有战斗力。

    这次官兵攻城,他把手下全部带来守城,如果没有他这些巡丁,单单这些民壮守城,城早破了。

    但就算巡丁们有点战力,还是无法和正规官兵相提并论,这才不到半个时辰,五十名巡丁已经伤亡过半,民壮死伤更多,他估摸着城是守不住了。但自己身为朝廷命官,能守一刻算一刻吧,大不了最后以身殉城。

    王志瑞大声吼道:“快扔灰瓶,快扔!”

    巡丁和青壮拿起城头的灰瓶纷纷掷下,装满石灰的陶罐落地后崩裂开来,里面的石灰四下发散,城下的官兵不是被石灰迷了眼,就是被呛的狂咳不止,顿时一窝蜂向后逃离。

    守城的压力顿时一轻,巡丁青壮齐声欢呼起来。

    王志瑞来到知县夏祖勋面前,两人皆面色沉重。他们知道官兵只是暂时被阻,下一次攻击,肯定是挡不住了。

    王志瑞拱手道:“大人,你带着家眷走吧,我带人挡一阵子,贼人攻进城也不会管跑掉的人,他们肯定会劫掠一番再顾其他!”

    夏祖勋是崇祯三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