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崇祯八年 >

第167部分

崇祯八年-第167部分

小说: 崇祯八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类琐碎之事太多了,并且每一件都非常重要,这些事情都需要时间和相关人手来完成,所以大规模移民台湾根本是不现实的。

    但他有苦难言,总不能刚接了爵位,立刻就上本诉苦喊冤吧?那样做他自己都觉着不地道,虽然理由很正当。

    邹维琏在福建巡抚之位已经五年,对郑芝龙往台湾移民之事自是知晓,并且他非常赞同郑家的这一举动。

    在多山少田的福建,由于土地兼并、赋税佃租日重的原因,很多农户已经面临着食不果腹的境况,这些人就是正是移民的主力。

    能让百姓有一口吃的,移就移吧;虽然离开了祖辈生活的土地,但至少能有一个可以活下去的地方可以落脚,这难道不是好事吗?

    “这样吧,现下伯爷与老夫需做两手准备:老夫会遣福州卫五百人先行渡海到台湾,然后雇佣各种匠人去修建村社房屋,郎中也由官府征召雇请;伯爷只需将粮食之难解决便可!老夫会与伯爷联名上本圣上,将此间难处详细言明,并建言移民数量需循序渐进,相信圣上自会体谅我等之难处!”

    福建有水师的存在,只是船只数量少,而且久疏战阵,被郑家庞大的船队压的死死的。

    郑芝龙赞道:“老中丞实乃谋国之材!粮食之事好说,只是本伯尚有一虑要与老中丞计议!”

    邹维琏道:“伯爷担忧的可是岛上的荷兰人一事?”

    郑芝龙点头道:“正是!现下台湾岛上南有荷兰人修筑的热兰遮城,北则有佛郎机人占据;据闻荷兰人正在用武力迫使岛上土著归降,本伯观其行事之风,似有全面据有台湾之势!中丞所遣之官军若是与任何一方遭遇,恐非其对手。到时一旦官军败北,你我怕是要担负天大之罪名啊!”

    郑芝龙知道荷兰人与佛郎机人船队的厉害,但郑家船只数量巨多,荷兰和佛郎机人对郑家也是畏惧不已,双方暂时还是和平相处。

    但台湾岛上不管是荷兰人还是佛郎机人,虽然人数不多,但其火器却甚是犀利,就凭着福州卫那些官军,双方一旦交手,官军肯定会一败涂地。

    郑家武力虽强,但都是惯于在海上跳帮作战的手下,对于路上作战的阵型配合、分进合击等等战术缺乏操演,打起来怕也不是人家的对手。

    所以为了防范虽是出现的危险,移民必须有强有力的武力保护才行。

第221章 征税() 
朱由检最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如何派员征收商税,以什么样的方式征收。

    商税必须要全面征收,这是为将来组建海军筹集所需的经费,海军不能再由着郑家一家独大,必须想办法消除这种不稳定因素。

    海军太烧钱了,将来成立的海军舰船首先要从西洋购买,那种西式的炮舰价格非常昂贵,必须要另开税种才行。至于自造舰船,那得需要通过引进大量的人才后方能进行。

    原先大明税收最大项来自于农税,占据了整个朝廷税收来源的七成以上,而盐税和商税分别只占了一成;这种畸形税收政策导致越穷的农户缴纳给朝廷的税赋越多,越是富有之人承担的社会责任反而越轻微,其结果就是民不聊生,无奈之下合起伙来拿着锄头耥耙造反了。

    自己穿越至今已历三年,经过种种努力,通过减免田税、废除金花银、彻底改革盐业等手段,最大限度的提高了內帑和太仓银库的收入,极大程度上减轻了绝大多数农户沉重的负担,并使得大明几乎所有农户都从中获得了巨大的利益,可以说已经基本杜绝了再次发生大规模造反的情况。

    普通百姓只要有一口饭吃,是绝对不会起来对抗朝廷的。尤其是现在,日子正在一天天好转,大规模减免赋税让所有农户对将来有了盼头,这种状况下就算后世的传销巨头穿越到李自成身上,也根本无法蛊惑更多人跟着他造反送命。

    但既然是此消,那就应该彼长才行。

    政权稳定的基础已经牢靠,那既得利益集团就该出点血了。

    在大明什么都可以动,就是不能动士大夫阶层的利益,一点点儿都不成。凡是动了的,从上到下,按级别分别打成昏君,奸臣,小人。太监嘛,不用说了,跟着皇帝混,皇帝安生些,听士大夫话些,皇帝太监的名声就好些。如果皇帝有点点想法,特别是想法还动了士大夫阶层利益,那对不起了,皇帝和太监就是昏君和奸佞之辈。

    在大明,士大夫阶层眼中的国家,就是为了保护他们利益而存在的,其它任何阶层都是为他们的摄取利益服务的。要叫他们为国家支出一星半点,那这样的大明还是士大夫的大明吗?这样的大明对掌控整个个国家资源的士大夫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征税先从哪里开始呢?

    朱由检首先想到的便是京杭大运河上的钞关,要想加大税收力度,那就得从这里着手。

    大明的钞关也不是问谁都要钱,它们有三不收:官船不收,太监的船不收,进士和举人的船不收。

    大明的商船过钞关,变着法儿逃费,有的造一对假牌子,在船头竖起来,一面写“相府”,另一面写“通政司大堂”,冒充官船,就像后世某些民用货车挂军车牌照那样;有的请进士或者举人坐在船上当护身符,过钞关的时候,人家要钱,就让护身符出面对付,类似后世某些驴友开车出门时尽量捎一记者。时代不同了,手法仍然会复古。

    冒充官船风险太大,请进士或举人做护身符却百试百灵,所以在明朝,进士和举人堪称一专多能,他们不但推动了文化教育产业的繁荣发展,而且在民营航运领域大显身手。船主给他们的回报也丰厚,一位秀才同时给两艘民船护航,最后能拿人家五两纹银的顾问费,进士和举人比秀才有身份多了,他们更有资格帮人免交过路费,拿的报酬自然更高。

    若想改变这种状况,那就要所有船只一视同仁,取消免费通行制度,除了官船以外,所有船只必须收费。

    不管你是一品大员也好还是新科进士也罢,只要乘坐的不是官船,那就证明你出行不是公差,既然不是因公出行,干嘛给你免税?至于那些举人、秀才就更无须多说,每个钞关都会派驻御史和锦衣卫,在他们眼中,内阁大佬都不在话下,何况你一个小小的举人。

    嗯,就这样吧,先从钞关开始,提高征收额度,二十税一,钞关开具凭证后,沿途任何衙门不得再行征收,违者就地免职。

    这条政令肯定会遭到激烈反对,没关系,朱由检就是想看看到底是谁站出来和自己对着干的。

    现在局势稳定,并且有强军在握,建奴一时半会还构不成威胁,不怕那些既得利益者翻了天。

    只要有人敢站出来反对,朱由检早就为其量身定做了好的去处。

    再就是征收矿税。

    这事万历皇帝曾经干过,但手段和手法都太糙,最后干砸了。

    万历皇帝派遣太监征税入的是內帑,和太仓国库根本没关系,并且这帮太监手段太烂了:矿监看中那家店铺或者房产,就说你房子下有矿脉要来挖,你要么产业尽毁,或者只能花钱贿赂矿监“完税”,因此显然这种税款很多都没有入账被经手人私吞了。最后万历皇帝银子没收多少,反而被骂的狗血喷头,这种损人不利己的做法过于弱智,最后便宜的是那群太监。

    但如果照搬后世的成立专门征税部门的方法,也好像不太现实,那可是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才行,依户部这点人手,就算全撒下去也翻不起多大的浪花来。

    既然不好征收,那就全部收上来,由四海商行负责开采,朝廷分成利润,若遇对抗直接连根拔除一并除掉。

    为了应对将来制造业和商业的繁荣所产生的人才短缺的问题,四海商行已经在皇庄开办了培训班,聘请京城商铺经验丰富的掌柜前去授课,专门教授学员如何做账和查账的方法。每逢官员休沐之日,商行还会重金聘请户部相关的官员吏目前去讲课,这些人又比商行的掌柜更加专业了。

    因为四海商行的背景大家已经心知肚明,因此请人授课时并未受到任何抵触,很多人反而是争相前去,妄图能抱上大明最粗的一根大腿。

    授课的对象当然就是锦衣卫数年来收拢到皇庄的孤儿了,当然并不是全部,要年龄在十四岁以上、头脑灵活的才可以入选。

    与此同时,在朱由检的授意下,太医院也在皇庄建好的学堂中开办了培训班,院正、院判、御医们轮流前去上课,京城内小有名气的郎中也会抽空被邀请前往授课。

    授课的内容主要是朱由检与吴有性等人探讨过的战场救护措施,包括消毒、止血、包扎、看护等等,这些措施具体如何实施,朱由检也是懵懵懂懂,但他将思路讲出来后,自有吴有性等这些行家去完善后实施。

    太医院授课的对象范围就广了,只要年龄在十六以上、五十岁以下,不分男女都可以参加。虽然有些御医、郎中对给妇人以及那些粗鄙的农户授课很不情愿,但在各种威逼利诱下也只能捏着鼻子从了,因为锦衣卫作为主导者参与在了其中。

    之所以大规模开展这种培训,为的就是准备应对明年的辽东之战。

    筹集粮食、给士卒放假休养、组建医疗救护队、京营、勇卫营装备车营、改变战法,这些都是为了战争做准备。

    任何大规模的战争不是说打就能打的,没有充足的后勤保障和准备,仓促上阵只有败亡,就如历史上的松山之战一样。

    朱由检已经决定,崇祯十一年对建州展开大规模进攻,对其造成毁灭性的打击,杀伤其有生力量,使其再无对抗大明之力。

第222章 封驳() 
武昌府和锦衣卫武昌百户所的加急奏报被重臣们传看完之后又回到了御案之上,殿中并未出现群情激愤、义愤填膺的场景。一众文臣本就对这些吸血的藩王宗室痛恨已极,所以尽管楚藩发生了如此骇人听闻的惨事,众臣基本是持着幸灾乐祸的心态来对待:瞧瞧你们朱家,养的都是些什么玩意儿!

    “此事如何处置,诸卿议一议,须得尽快拿出章程来!”

    朱由检乍闻此事之时也颇感震惊,但随后迅即平静下来;对于这些与他这一枝早就血脉疏远的宗室,朱由检并无任何感情成分在里面,不然他也不会想出那样阴损的办法遣人去整治他们。

    “启禀圣上,既是奏报属实,臣以为当务之急便是派员前往武昌,操办楚王之丧事,并给其加谥号,此事须有宗人府出面!”

    首辅温体仁奏道。

    这也是题中应有之义,不管怎样,总得让逝者入土为安才好。武昌府的奏报用了十余日方才送达,朝廷需要准备妥当之后再派员前往武昌治丧,又要耗费不少时日。现下已是三月,天气已一天天热起来,虽说朱华奎的尸身有大量的冰块镇着,但时间久了还是会腐烂,所以此事要抓紧进行。

    至于具体如何处置楚王世子朱蕴洄弑父、囚母、杀弟以及奸银两位郡王妃之事,则属于皇室的家事,作为外臣的温体仁无权过问。

    “朱蕴洄罪孽滔天,本应处以极刑,但朕虑及其终是太祖血脉,故依据宗室条例,由宗人府派员押送凤阳囚禁于高墙之内,终生不得赦。其属下帮凶尽皆处斩!已薨楚王膝下三子,朱蕴洄虐杀其二,三子皆无后,楚王一脉业已绝嗣,故楚王封国自即日起废除,其家产充公!楚王妃等人移居汉阳王府,其日后生活所需酌情供给!楚王系尽皆除爵,其名下良田按每人十亩分与宗室及武昌百姓无田者,自明年起按例缴纳赋税;湖池、河泊收归公有,任何人不得私占;商铺、坑冶交由四海商行经营。驸马都尉巩永固与户部左侍郎周志谦为正副使,准备妥当后赶赴武昌府处置相关事宜!”

    朱由检很快就定下了楚王府处置的调子,具体事宜自是由巩永固与周志谦到达武昌府后,根据具体情况商议办理。

    既然楚藩正尊也已消亡,那武昌城内的剩下的郡王、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正好顺势一并废除,还武昌百姓一个晴朗的天空。

    楚王府可是一只大肥羊。历史上崇祯十六年张献忠攻破武昌后,单从楚王府中缴获的金银就达一百八十万两之多,其余的田产商铺并未计算在内,朱蕴洄的自作孽使得朱由检又收获了一笔大财。

    朱由检估计,楚王府以及楚王系各个郡王一下拥有的田地应该不下百万亩,这百万亩田地都是不缴纳任何赋税的良田。

    若明年开始按十三的税赋额度计征的话,按每亩良田一石计算,户部每年会增加几十万石粮食的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