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崇祯八年 >

第188部分

崇祯八年-第188部分

小说: 崇祯八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各种兵刃火器的两万士卒肃然无声,面上的神情自豪中透着肃杀,一排排士卒昂然肃立、寂然无声,给人一种强烈的压迫感。

    “出!”

    随着洪承畴的点头示意,不远处的茅元仪一声令下,身边的亲兵将手中红旗挥动,十几面战鼓同时擂响,鼓声响彻天际。排在最前面的长枪方阵听到鼓声后,在带队营官的指挥下迈着齐整的步伐开始行进,目标直指百里外的义州。

第258章 哨探() 
带队驻守义州的镶白旗甲喇章京汤古岱勇猛善战、沉稳多谋,深受阿济格和多尔衮的信任和欣赏。崇祯五年阿济格率部攻打广宁和义州,祖大寿放弃两城、率部退回锦州后,汤古岱便奉命带着镶白旗五个牛录的正兵驻守于此。

    继任后金汗位后,皇太极一直觊觎辽西走廊这条狭窄的通道。在他的构想中,只有完全夺取并占据整个辽西,将战线前推至山海关,直至夺取这道雄关,建州才算彻底拥有了跟大明对阵的资本。

    只要占据了山海关,大明就如同一个赤身裸体的美妇一般暴露在建州的视野之中,建州所缺乏的物资和人口,都可以顺顺当当的从大明获取。而不必像现在这样绕道蒙古,从莽莽群山中钻出来,然后再从长城的残**进入大明抢掠。

    但皇太极也知道,饭要一口一口的吃。想拿下辽西,那锦州就成为了必得之地。

    攻取义州后,皇太极便决意将此地作为将来攻略辽西的补给之地,将各种粮草物资慢慢储存于城内,待时机成熟、大军攻打锦州时,可以方便的从义州得到各种补充。

    在崇祯五年开始,一直到崇祯九年,皇太极下令在城内修建了十余座大型仓房,用以储备各种物资。并且从盛京迁来数千包衣,在大凌河北岸屯田种植,以获取更多的粮食。

    经过数千汉人包衣五年的辛苦劳作,大凌河北岸开垦出来的数万亩田地连年丰收,再加上与锦州之间进行的走私行动,义州城内的仓房堆满了各种物资。得知消息的皇太极在高兴之余,下令加快了对蒙古部落的征讨,以便在崇祯十一年聚兵围困锦州,以围点打援的方式消灭来援的明军精锐,争取一战将大明的脊梁骨打断。

    这日正当汤古岱巡视仓房的时候,一名甲兵匆匆赶来禀报:城南五十里之外发现有大股明军马队身影,人数当在五千之数,看其意图,似是奔着义州来的。

    汤古岱闻听后既觉吃惊又觉着可笑,他随即下令道:“你去传令给多弼、巴扬阿,让他俩带上十个白甲兵、五百骑兵前去哨探拦截明军,有机会就打一下,没机会要探知明军详情后退回!传令给黑格,封闭东西南三门,北门派留信使待命,随时过河去盛京报信!步卒带上弓箭上城墙,城内十五岁以上包衣男子于城墙下听命!”

    身边的几名亲卫分头领命而去后,汤古岱跨上战马带着剩余的亲卫向南城门奔去。

    对于明军马队来袭他并不十分在意,就算对方兵力是他的数倍他也不惧。自萨尔浒之战后,八旗对阵明军几无败绩,百名八旗精锐就敢向对面数千明军发起进攻,并且最终将对方击溃,这种事例已经屡见不鲜。

    但令汤古岱赶到奇怪的是,祖大寿自从由广宁诈降逃回锦州后,无论八旗兵如何挑衅,始终闭门不战,数年来任由建州在其眼皮底下为所欲为,怎么这次突然出动大兵前来义州?其意图何在?攻取义州?

    明军马队在五千之数,看上去人数不少,可骑兵无法攻城,后面跟着步卒不成?建州主力正在西征,难道是锦州得到了消息,趁着建州无暇南顾之际,想来义州检点便宜?倘若明军真想夺取义州,那五千马队后面的步卒人数当在一万以上。自己这一千五百人虽然勇悍,但守城怕是力有未逮。城内十余座仓房内的物资粮草可是珍贵异常,一旦城破,这些物资或被明军缴获或是毁在自己手中,那可是掉脑袋的大罪。依着几个主子的脾气,自己这一枝后面可就很难翻身了。

    想到可能出现的后果,汤古岱心头顿时感觉到压力陡增。

    “克德浑,你即刻带人回盛京禀报主子,就说明军发兵数万北来,义州怕是不保!奴才定会死战不退,可明军人数太多,还求主子尽快派兵来援!”

    汤古岱当机立断下令道,亲卫克德浑领命后拨马向北门方向而去。

    多弼和巴扬阿都是和汤古岱一个牛录的白甲兵,二人得到汤古岱的命令后,立刻召集五百骑兵,与另外十个其他牛录的白甲兵一起领兵出了南门,直奔明军前来的方向而去。

    距义州近五十里的原野上,两只人数不等的小股马队正在追逐交战,南面十余里里外,大群的宁锦官军马队正在缓缓向北移动。

    交战的双方分别是百骑左右的明军夜不收和八旗的一只三十余人的镶白旗探马。

    这只奉命哨探的八旗军在与明军夜不收遭遇后,带队的领催看到远处扬起的大股尘烟,便知道明军后续还有大队人马。他立刻派出几骑绕过明军小队继续往前哨探,以查清明军人数。然后迅速下令剩余的骑兵分成三队,他自己领十人居中,其余二十余骑分别从左右两翼向明军冲去。

    此次宁锦军由祖大乐作为主将,祖宽和祖泽润为副将。五千马队由三人麾下的家丁组成,人人披甲,有的家丁甚至连马身上也披着棉甲,可谓是武装到了牙齿的精锐。

    前出大队二十里的百余骑明军夜不收小队也早已发现了对面的八旗兵,眼见几里外的建奴小队向自己冲来,带队的哨管大声下令手下分成三队分头迎击。

    中路的八旗领催手持虎牙枪,身穿从明军身上缴获的锁甲,一马当先冲在最前面。后面的十人以他为箭头排成一个锋矢阵,手执兵刃、身子伏低催马紧跟其后,对面的明军也排出同样的阵型直冲而来。隆隆的马蹄声响中,双方越来越近,一声轰然大响中,双方碰撞在了一起。惨叫声、喝骂声、兵刃刺击劈砍入骨肉声交织,当双方分头脱离战阵,身后留下了十余具尸体和数匹失去主人的战马。

    双方另外两侧的搏杀也在瞬间结束,不得不承认八旗探马更加彪悍,这场小规模的战马对冲下来,明军伤亡二十余人,而八旗探马只有七人伤亡。

    明军夜不收哨管在和八旗兵对冲时肋下被八旗兵的长刀划过,身上的札甲险些被撕开,虽然未见外伤,但肋骨已是隐隐作痛。

    双方骑士对冲交换位置后,战马兜转回来,隔着数百步遥遥相望,都在等待各自的将领下达再次冲锋的命令。

    镶白旗的领催心里犹豫不决。

    虽然刚才的战斗看似八旗马队占了很大便宜,伤损比达到三比一,但八旗精锐死一个少一个,无法跟规模庞大、人数众多的明军相比。

    萨尔浒之战后,八旗每次对明军都是压倒性的胜势,几十名八旗骑兵撵着数千明军到处跑的场面屡见不鲜。

    但这次双方小规模的战斗与以前完全不同。

    因为双方都是骑兵。

    若是面对一群明军步卒,就算对方有几千人,但八旗兵可以采用从蒙古人那里学到的曼古歹战术,一层一层的杀伤明军,直至对方最后意志崩溃,再用突击的战术大获全胜。

    但骑兵对骑兵,这样的战术根本不适用。

    八旗虽是渔猎民族,并且以长弓重箭闻名,但长弓需要下马扎稳马步才能拉开,骑在马上根本不行。

    蒙古骑兵在马上使用的是软弓轻箭,可以在马上开弓射箭,但威力小、射程短、杀伤效果一般。

    可骑兵对峙,你敢在距对方几十步外下马射箭吗?就算你射死几人,对方一个加速冲过来,你也难逃被砍死的下场,所以这次镶白旗的领催采用的是硬碰硬的战术,凭借八旗兵强悍的身体和丰富的战阵经验取得了不错的战果。

    就在镶白旗的领催拿不定主意的时候,这边的明军哨管也是心中暗暗叫苦。

    虽然自己的身后有大股马队正在赶来,手下的士卒内心底气十足,所以刚才敢和八旗对冲一下,但一冲之后战损太过惊人了。再来一次的话,别说手下如何,自己能不能活下去还是个未知数。可一旦想逃跑,那被对方追上从后掩杀,很可能就没几个人能活着回去了。

    就在这时,去南面哨探的几名八旗骑兵急速奔了回来,来到那名领催面前回禀几句后,那名镶白旗的领催大声下令,哨探回来的八旗骑兵向一侧打马,绕过明军小队,向北疾驰而去。

    双方此时战意全无,在各自将领的带领下,缓缓驱马向东西两侧移动,然后分别派出数骑前来收拢战马和伤亡士卒,之后分头驰向南面和北面,一场小小的战斗只持续了不到一刻钟就结束了。

    当祖大乐率领明军主力到达刚才的战场时,接到了洪承畴的将令:马队距义州四十里处止步,警戒哨探,等候与步卒汇合后就地扎营。

第259章 备战() 
虽然已进入暑季,但义州和锦州之间宽满的原野处于大小凌河之间,水汽丰富、无遮无挡,白天有点炎热,早晚却还是比较凉爽宜人的。

    距离义州不到四十里的地方,当日下午未时率先抵达的辎重营,已在靠近大凌河西岸的原野上扎下了巨大的营盘,勇卫营和锦州骑兵共两万余人进驻营栅内。大营在四面设置了十六个营门,每处营门皆有一队士卒值哨,营内也有武装甲士来回巡逻,以防止建虏趁夜偷袭或者士卒有异常之举。

    酉时左右,天色还未黑透,处于明军营内中心位置的洪承畴的大帐内却已灯火通明,一场战前会商部署正在进行。数根儿臂粗的牛油蜡烛放置在帐内的各个角落,将帐内诸人的面部映照的纤毫毕现。

    帐内的主位上,身穿大红官服的洪承畴与一身山文甲的祖大寿并排而坐,辽东巡抚方一藻、监军张斗两人分别在两侧下首位落座,沈世玉则立于洪承畴身侧。

    勇卫营与锦州军的主要将领分列于方一藻与张斗的下方。按照以往惯例,战事中武将没有座位。

    “祖总兵,汝可将今日探马所探知之敌情简略讲来!之后议一议明日攻取义州相关事宜,诸将有何建言尽管分说,若于战事有益之处,本官自会纳之,以作取胜之后上奏朝廷之凭,以利朝廷日后叙功升赏!”

    清咳一声之后,洪承畴肃声开口道。

    “启禀督师,今日我军夜不收小队与敌骑遭遇大战一场,阵斩建奴一百余,我军伤亡五十余骑,后建奴大队增援而至,我军退回本阵,建奴首级来不及斩获!据夜不收哨管陈亮报知,建奴后续增援马队为五百骑上下,而广宁方向我军哨探回报,建奴并未有增援迹象。现在看来,建奴马队应以出城袭扰我军为主,若事有不谐也可退向北面,义州城北门外既是大凌河,河上有石桥一座,可供城内外交往,建奴亦可由此门退往北面。卑职以为,夺下义州不难,但全歼建奴兵马不太好办!究竟如何,还请督师决断!”

    祖大乐出列抱拳回禀道。

    上午那场小规模战斗中,明明是明军折损远过于建奴,到了祖大乐的口中却成了明军大获全胜。

    “唔,我军首战便有此大胜,实是可喜可贺之事,明日可晓谕全军,以此激励全军士气!哨管陈某升千总职位!其余参战将士策勋三转、官升一级!赏功银每人十两!阵亡将士名册录于军纪官处,待战后一并上报朝廷!至于如何聚歼建奴,本官自有安排!”

    洪承畴闻言后立即宣布了对此战人员的升赏结果。祖大乐得意的瞟了对面的茅元仪等勇卫营诸将一眼,施礼后退回本列。

    对于来到锦州的勇卫营,辽西上下的内心充满了敌视和不安。

    祖大寿、方一藻、沈世玉等人都是不动声色,张斗、茅元仪等人眼中却满是不屑与怀疑。

    洪承畴当然清楚祖大乐是夸大战果,好从朝廷那里得来更多赏赐与烧埋银。依照他所说的的战果来看,建奴实在是不堪一击啊,那你锦州军为何窝在城内不敢野战?还不早就把建奴给杀光了。

    但大战在即,不仅没必要去揭穿这种把戏,相反还要为其背书并大力宣扬,所谓气可鼓不可泄便是这个道理。

    短暂的沉寂之后,见帐内其他人等并无献计的欲望,洪承畴目视一旁的祖大寿一眼,见其一副泥胎木塑般的模样,于是便接着开口道:“既然诸位并无他想,那本官便宣布军令:明日辰时全军用食,辰时一刻全军拔营向义州行进,马队护卫两侧及后队,防范敌骑突袭;全军于午时末进抵义州,部署完毕后即刻攻城,申时末须拿下义州!凡有抗令不遵、畏敌不前、临阵脱逃者皆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