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崇祯八年 >

第194部分

崇祯八年-第194部分

小说: 崇祯八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得战事首功的同时也抢到入阁的先机。

    现在的几名阁老年龄都在六旬以上,并且无论从能力还是官声上都不如人意。据说皇上曾有言要廷推增补阁臣,但因督察院左右都御史都在地方主持灾民安置事宜,从而缺少最有分量的几票,所以只能暂时搁置了。

    皇上这一提议用意非常明显,就是准备让自己中意的新生代进入内阁,等一年半载熟悉了处置各项事务的流程后,原先的阁老们肯定要致仕给后辈让位。

    大明的内阁有个不成文的规矩,阁臣的排序以入阁先后为准,而不是以中试或是能力、原职来排位。这样的话谁先入阁谁就最有可能担当首辅一职,其他人只能老老实实在后面排队。可是如若大家年龄相当,除非排在前面的阁臣发生各种意外,否则就算在内阁任职二十载也甭想当上首辅。最令人感到不爽的是,杨嗣昌刚过五旬,只比自己大几岁而已,如果他先进入内阁,自己这辈子也别想首辅的位子了。

    洪承畴暗地里琢磨过,现下能入皇上法眼的大臣并不多。自己肯定是位列其中,卢建斗、孙白谷、陈玉铉这几人不管是资历还是能力也都是上上之选,入阁应该是必然之事。督察院的两名宪台年纪稍大,再说在本职上都做的不错,皇上很可能加其职衔,但不会让其入阁。至于其他人根本无法和上述这几人相提并论,入阁是不可能之事。

    如果没有杨文弱,将来的首辅之职很可能就是自己的了。

    “洪公不觉兵部此策过于保守乎?眼下官军将将取得前所未有之大捷,正是乘胜而进之时,为何要弃土而返、无端挫伤官军之锐气?况且文函中也提到,建虏主力未在,如若遣军来犯,员数亦不过五万之数,亦非建虏精锐;现官军有勇卫营精卒两万,大炮若干,少傅麾下马步数万,另有京营三万余正在赶来关外途中,如此算来,官军堪堪已达十万之多。既是倍数于敌,何不与义州、锦州之间摆开堂堂之阵痛击来犯之敌、甚或谋取围而歼之?”

    方一藻的话打破了场上的沉寂,也把洪承畴从胡思乱想中拉回到了现实里。

    兵部的文函并未将杨嗣昌的最终谋划全盘托出,而是只把眼下的战事做了一个方略,知晓真相的只有洪承畴一人,连祖大寿也被蒙在鼓里。

    “中丞所言虽是有理,但祖某觉着朝廷之策甚是可行。此次官军虽有大捷,但却是以数十倍之数破之,建虏战力不可小视,若其数众多,官军在旷野与之阵战,胜负尚在五五之数,即使胜亦是惨胜。损兵折将下,若其主力回返,我军再欲攻取盛京怕是后继乏力!”

    一直很少说话的祖大寿突然开口反驳方一藻道。

    知道朝廷又要把京营调到锦州前线时,祖大寿便已明白了朱由检的意图:把关内能打的官军全部聚集在锦州,时机成熟时直驱盛京。

    对于这次兵部以锦州做饵、诱敌来攻的策略祖大寿一点不反对,反而从心里十分欢迎。因为这意味着锦州军只要躲在城里防守就行,到时不管城外打的如何惨烈都与锦州无关,锦州军实力都不会受到任何损失。

    他巴不得建奴和官军打个你死我活呢。若是双方损失惨重,锦州城内的官军再出来捡个大便宜,既壮大了自身实力又坐看官军消耗,朝廷往后还不得如往常一样依仗他祖家?

    至于朝廷准备调集大军直接攻击盛京一事,祖大寿并不看好。

    建奴岂是如此好对付的?皇帝以及朝廷的大佬们太过轻视八旗兵了。

    虽然攻取义州之战中,勇卫营展示了火器的犀利以及士卒的勇悍,但若是没有锦州马队遮护两翼、并且建奴人数过少,结局如何很难预料。

    八旗兵要是有数万的话,勇卫营也罢、京营也好,都很难赚到什么便宜。

    将来要是官军一路向北推过去,在辽阔平坦的平原上,蒙古人的骑兵可不是吃素的。人家不会和你硬碰硬,只要和你缠战不休、截断你的粮道,时间久了军心浮动,到时只要有一只明军溃散,那就会像瘟疫一般传染全军,那样的后果太可怕了。

    勇卫营展现出来的军纪的确十分严明,但其他诸路关内调集来的明军可不一定都是如此,对自己的诸多同行们什么德行,祖大寿还是心里有数的,左良玉、贺人龙等人的名声并不很好。

    兵部的计划非常稳妥。建奴现下尚不知关内明军精锐已至,潜意识里还是认为此前一战是锦州官军打的,心态上会极度放松。明军虽攻下义州但并未据城而守的行动会加大建奴的误判,认为明军的主动进攻定是出于某种原因下才发动的,占完便宜后还是乖乖的跑回锦州城里躲起来。

    利用建奴的麻痹大意,官军再凭借松山一带的地利优势,很可能会再次重创前来报复的八旗兵。

    祖大寿在对兵部的策略表示赞叹之余,暗地也是腹诽不已:既然有洪承畴、杨嗣昌这般能人,为何不早些予以重用?不过现在这种厉害人物上了场,洪太那伙人怕是很难成事了。

    “止生还有话讲否?勇卫营上下士气如何?前战虽胜,但亦有得有失;止生少临战阵,故此难免有失误之处,此亦是寻常之事,只是战后需命上阵将士细数其中所历所思,以备预防同等之误!”

    洪承畴面向茅元仪温言道。

    久历战阵的洪承畴当然看出茅元仪在义州战时的指挥有失当之处,这个他也理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便是如此。尽管茅元仪的武备志确属军事方面的巨作,但将领的临场反应处断更为重要,这需要多参与战阵方能得到提升。

    “回禀督师,战后卑职亦曾多次召集临战将士总结其中得失,之后颇觉有益;纸上谈兵易、临阵处断难。幸亏此战我军优势巨大,若人数相当,我军怕损失会更重,卑职也会成为大明之赵括!还请督师宽心,勇卫营全军战意高昂,士气并未因经此小挫而摧折。接下来之战,勇卫营当知耻而后勇,不使建奴逞威!”

    茅元仪起身拱手道。

    在经历义州之战后,勇卫营的战损使得茅元仪心中傲气全消。从前恃才傲物的他这才明白,战场上的情况瞬息万变,指挥者一个细小的决策失误很可能导致满盘皆输,敏锐的观察力和迅速正确的决断力是成为一个优秀将领所必备的条件。

    “甚好!既是如此,那本官宣布:宁锦马队遣探马侦知四周,锦州从即日起全城封闭,锦州军两万人专心守城,城内由祖少傅坐镇指挥;勇卫营移营松山,寻有利地势扎营,等候京营前来。建奴当在十五日之内抵达锦州,到时本官自会坐镇松山,根据其部署后下令如何迎战!”

第268章() 
随着老天连续降下几场大雨,天气逐渐转凉,辽东的雨季也宣告结束。

    崇祯十年七月二十日,以成亲王岳托为主帅的一万多建州大军,在义州被明军夺取二十天后,从盛京集结出发,经过数百里的跋涉后由义州北门进入城内。

    岳托这次共带来了一万多人马,外加一万多汉人包衣。

    这一万多人中,除了汉军旗总共二十个牛录近六千人外,还有镶白旗六个半牛录、镶红旗八个牛录以及三千蒙古骑兵。

    那一个半牛录便是由多弼、巴扬阿率领的五百镶白旗骑兵。

    汤古岱带着剩下的一千人和勇卫营血拼时,多弼带着五百骑兵在锦州数千马队的监视下根本无法近身,直到看见城内燃起了大火,这表明明军已经破城,汤古岱等一众族人怕是凶多吉少了。

    多弼和巴扬阿无奈之下率队避开锦州马队向北而去。在寻到一处浅滩渡过大凌河后,二人带队去了广宁,然后火速派人返回盛京报信,禀报义州失守、汤古岱战死的消息。并着重向主子们言明,这次攻城的明军火器众多、且犀利无比,虽不知有多少人,但望之不似与建州交战多年的宁锦明军。

    本来皇太极打算只派汉军旗火器营出战,外加三千蒙古骑兵以及镶白旗五个牛录的人马就足够了,但在闻听此信后又调来驻守辽阳的镶红旗八个牛录的八旗兵归到岳托麾下,并将汉军旗全军全部派出,准备以汉军旗的火器压制明军。

    在接到各路探马回禀方圆五十里之内并无明军踪影后,岳托吩咐汉军旗和包衣们在城内驻扎,八旗兵和蒙古骑兵则在城外扎下了营盘。

    按照祖辈传下来的习惯,岳托并没有住在条件更好的城内,而是将大帐扎在镶红旗在城外的营中。

    时间已是未时末,岳托的牛皮大帐里众将云集,身体刚刚恢复不久的岳托换了一身便服坐于中间的主位上。以孔友德为首的汉军旗将领立于下手左侧位置,镶红旗、镶白旗的甲喇章京、牛录章京以及八旗蒙古的固山额真博尔格、梅勒章京图门和阿苏德立于右侧。

    “我军自盛京远道而来略显疲惫,今日好生修整一番,明日辰时俄尔岱领着镶红旗的士卒先拔营前往锦州,三顺王带着汉军旗居中,包衣在后,镶白旗压阵,图门领八旗蒙古左右游弋,全军须得于未时到锦州四十里处扎营!”

    岳托沉声下令道。

    众将齐声接令后,岳托接着开口道:“前番哨探回禀,言道锦州四门紧闭,明人似已知道我军要来,这又跟从前一般模样缩于城内;明人善守,锦州不好破,都言汉人多谋,恭顺王,你可有好法子?”

    孔友德没想到岳托上来就点他的将,楞了一下后赶紧出列施礼道:“回成亲王的话,据闻明军攻打义州之时,未曾蚁附,而是用大炮轰破城门后破城而入。汉军旗此次携来二十门红夷大炮,奴才以为我八旗当以其人之道还施其人之身,直接架炮轰击城门。此法汉军旗虽未施行过,但既有前例,奴才寻思应当不难!”

    进驻义州之后,因为听说明军火炮之威,所以孔友德曾令手下善操火器之人查看明军炮击之后的痕迹。在沿着城墙四处查验之后,汉军旗的人发现城墙并无明显被弹丸摧毁之处,直到看见仅余残渣的三处城门后,汉军旗的人这才恍然大悟:明军是直接用炮打破城门的。

    岳托一直以为义州是被明军蚁附攻下的,听到孔友德的回禀后先是一怔,继而大喜:“明军用炮轰开城门?此言当真?祖大寿与我八旗缠战数载,不过一个庸才而已,这是何时学到这等本事?火炮还有如此用场?真是天助我大清!哈哈哈!”

    八旗只善野战,对于攻城和守城向来都是缺乏有效的手段,攻打大明的城池时除了靠内应以外并无好的办法。现下忽闻有如此快速便利攻城方式,岳托顿时喜不自胜:若此法可行,不仅能取下锦州,甚至将来连山海关也能寻机夺下。

    “奴才手下曾悉心查看过,义州东、西、南门均为明人用火炮击破城门,城头并无酣战之迹,看来此法应当可行。但汉军旗从未运用过此法,尚需验之后方知其效,若我大兵临锦州城下时便可试之!”

    锦州城祖大寿宅邸书房内,祖家三兄弟正在商议建奴即将来犯之事。

    “老二,建州那边有啥动静?城头都布置妥当了?除了留着南门,其余三门全部封住。叫儿郎们打起精神来守好城,城防由你全权负责,一旦察觉谁有异动,斩立决!城外就交给皇帝亲军,咱们关起门来看热闹就是了!”

    对于锦州的的牢固祖大寿很是放心,建奴又不是头一回派兵前来攻打,哪一次也没占到什么便宜,这次也不会例外,就算孔友德带着大炮来也白搭。

    “前日有报,城外二十里已见建奴探马踪迹,昨日建奴探马已抵城东、西、北三面窥探,料其主力应该于两日后抵达,至于其兵员数目不详;现城头的大炮都已准备妥当,北门、西门应为建奴攻击方向,北门城头两侧置有六门红夷大炮,西门四门、东门两门,俺早就发下军令,只要建奴敢靠近城墙三里之内,就开炮轰他娘的!守城本就是咱们的长处,甭说这回来敌不多,就算洪太带着十万大军前来,想强取咱们锦州也是白日做梦,兄长就踏踏实实地躺着睡觉就成!”

    祖大乐身子歪靠在太师椅上满不在乎的回道。

    建州来犯锦州数次,每回都铩羽而归。这回既然朝廷打算借着锦州这个饵把来犯的建奴一网打尽,那他们祖家正好乐得清闲。

    “兄长,俺觉着朝廷兵部这回猜的不差,建奴打一下锦州后还是会转向松山,既是洪亨九有了谋划,官军或其犀利、士卒精强、人数也多过建奴,估摸着八旗兵这回得不了好去。咱们还是多遣探马瞧着点外面,若是朝廷官军眼看要胜,咱们也趁势派人马出去斩些人头回来,将来叙功之时也叫孩儿们沾一些光才好!”

    祖大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