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崇祯八年 >

第209部分

崇祯八年-第209部分

小说: 崇祯八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再也不敢随意登门。

    无奈之下,喜好热闹的郑芝凤只得时常约了鸿胪寺的中下级官吏来府中畅饮。

    因为他为人四海,加之家资豪富,每逢宴毕总会给来宾一些银馃子作为礼物相送,鸿胪寺的大小官吏都愿意和他往来,也慢慢忘掉了郑芝凤的海寇出身。在郑芝凤的刻意经营下,鸿胪寺署衙从上至下对他的评价很高,现在郑芝凤在寺里的威望比正卿付从斌还要高。

    “老爷,酒宴已备好,敢问老爷,是否现下就移步?”

    客厅门外的郑武小心翼翼地禀报道。

    “走走走!贤弟,今日你我弟兄好生喝上一杯!为兄谢过贤弟给欢哥儿带的玩意儿!也谢过贤弟不拿为兄当做海寇看待!”

第292章 试探() 
鸡汤汆海蚌、太极芋泥、香露河鳗、鸡茸金丝笋、扳指干贝、油焖石鳞、沙茶狮子头,一坛刚刚开封的女儿红,一对精致的景德镇青花瓷酒盏,两双象牙雕成的筷箸,一桌精美绝伦的美酒佳肴摆放在了黄花梨木打制的方几上。

    “来!贤弟,为兄敬你一杯!某来京师已有数载,期间结识过各类人物,但不是为兄吹捧与你,论起沉着端稳、才干智谋、忠义担当,唯有贤弟最为出众,其余人等皆不足论也!欢哥儿能有幸成为贤弟的义子,也不知他几世才修来如此大的福分,为兄亦是与有荣焉!这杯酒为兄先干为敬!”

    郑芝凤双手举杯,向与他相对而坐的王世勤致敬后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郑兄莫不是有事托付于我不成?不然为何如此客套?小弟本为农户子弟,幸得皇爷赏识才骤拔至如此高位,论才能小弟一丝也无,唯有对皇爷之一片忠心!今日你我之间闲谈就好,莫要辜负了这一桌美食!”

    王世勤端起酒盏浅尝一口随即放下,拿起筷箸夹起一只干贝品尝起来。

    他虽是酒量甚宏,但特殊的地位和身份让他无时无刻都要保持着清醒的头脑。

    “好好好,为兄之言虽为心声,但却有些不合时宜了,哈哈哈!来来来,贤弟尝尝这道河鳗,此为前日府内下人自东市购来,而后置于清水中待满两日,以使其吐尽泥沙腥气,之后再入厨烹制,其味道甚是鲜美可口!”

    酒过三巡之后,王世勤放下筷箸,用雪白的丝巾擦拭一下嘴边的油渍之后赞道:“郑兄府上大厨手艺高妙之极,每食之定让人不忍停箸,看来小弟以后还要常来打扰才好,哈哈!”

    小半坛女儿红下肚的郑芝凤已是略微有了些酒意,他笑着回道:“为兄巴不得贤弟这等贵客常来登门呢,只可惜贤弟公务太过繁忙,哪像为兄这般终日清闲无比!”

    王世勤放下丝巾,漫不经心的开口道:“小弟也想如兄般做一个富贵闲人,可职责在身,处处身不由己啊!郑兄,你既是因不喜武事而转为文职,于鸿胪寺可还舒心?此衙也算清贵之处,但郑兄年仅三旬,正当有为之时,难道甘于此处养老不成?郑兄性喜交游,怕是鸿胪寺并不符兄之心意吧?”

    郑芝凤看了一眼王世勤后放下酒杯道:“不瞒贤弟,鸿胪寺清贵确实不假,可为兄因这出身一事被有些人所看低,因而虽有少卿之名,但无少卿之实啊,故寻常时不得不清闲。此职其实甚合为兄心意,郊庙、祭祀、朝会、宴飨等等繁文缛节倒是无所谓,为兄对外吏朝觐,诸蕃入贡之事甚感兴趣,可惜我大明于流贼霍乱之下,诸藩与外国已是甚少入觐,至于以后之事,且看吧!”

    “郑兄莫非对化外之国甚有兴趣不成?京师内也时常有红花绿毛之外夷,鬼一般的模样,小弟观之就颇为不喜,郑兄为何专喜于此?”

    “哈哈哈哈!贤弟这是少见多怪而已!为兄于福建时,常与大小佛郎机、外夷红番交通,对其不远万里之遥来至大明经商贸易颇为敬佩,对这些番外诸国更是心向往之。贤弟别小瞧这些外夷,其炮船之犀利远胜与我,当初与佛郎机人冲突时,我等之舰船无法正面与其匹敌,无奈之下只得放无数小舟抵近与他,用火攻方才迫其降之。从那时起,为兄便在想,其国度究竟是何种景象,其人如何造出如此强悍之炮船,若能虏获其国中之匠户,那从此便不再惧怕与他了!”

    郑芝凤对佛郎机和荷兰人的坚船利炮印象极为深刻,尤其是那种能横跨大洋的风帆战船,比大明的福船强出不知多少倍。再有就是佛朗机炮和红夷大炮,虽然大明已经能完全仿制并大量制造,但那已经是多少年前的炮了。据他最近所知,佛郎机人现在所用的新型佛郎机和红夷大炮,不管重量还是射程都有了较大的改善,杀伤力也大幅提升。而反观大明,不论官军还是他们郑家,作战时使用的仍然是原有的火炮,这使得他对那些万里之外的国度更加的好奇。

    “若是能与佛郎机人一样,率领船队远至天际,亲眼目睹其百姓王主日常状况是否与我大明一般无二,亦为一生中另一番镜象。可惜自三宝太监之后,我朝再无下西洋之举。遥想当年三宝太监率千帆七下西洋,其雄姿英发亦是令人神往之!”

    王世勤不胜感慨,郑芝凤也是点头附和,之后端起酒杯一口饮进。

    “郑兄,若是有上令命你率船队亲往大小佛郎机等国游历一番,你会作何感想?去耶?拒耶?”

    听到王世勤突然抛出的问题,郑芝凤楞了一下,然后一边思衬一边端起酒坛往盏中斟酒,盏已斟满,琥珀色的美酒溢到了桌上仍不自知。

    王世勤的一声清咳让郑芝凤回过神来,他放下手中的酒坛,直视着王世勤的双目缓缓开口道:“贤弟此言何意?莫非。。。?”

    说罢他伸出一根食指指了指天。

    王世勤笑着点头道:“郑兄果然聪慧过人,小弟适才之言实乃奉上意垂询与你,还请郑兄莫要介怀。非是某用言语诓骗与你,而是此事实在干系重大,不仅需与妻小长久别离,更兼恐有性命之危,上意体恤臣下之心,不欲强加于人,故小弟方有迂回之言。若郑兄并无此意,小弟便不再问到方才最后一言。但适才据小弟观察,提到三宝太监之事时,郑兄似有心动之意,故而小弟才顺势相问!”

    郑芝凤连连摆手道:“为兄岂会怪罪贤弟,郑某贱名能直达圣听心下已是既感惶恐又有窃喜,况贤弟此次奉圣意前来相询,定是圣上看重郑某之长,故有此一问。至于贤弟所言此事干系重大,适才为兄转瞬间已是想了个大概,只是于取舍之间尚未有所决断,还请贤弟多多海涵!”

    王世勤点头回道:“郑兄,你我二人不论出身还是任职都可谓迥异,某亦会想到郑兄若是应下此事,期间之凶险实难预料;依郑兄现今之境遇,若无重大差错,可以说子孙后代亦会有享之不尽的富贵荣华,若是平庸之辈定会以安稳为主。但大丈夫生于此世,此生若青史无名,那可真是枉活一生!郑兄大才,难不成亦愿浑浑噩噩一生,最终老死与床榻之上?自靖海伯封爵以来,皇爷对郑氏一脉恩荣有加,郑兄亦是贵为四品高官,难道郑兄不想更进一步恩荫子孙?依小弟看来,此次乃百年未逢之际遇,如何取舍近在郑兄一念之间耳!”

    郑芝凤沉吟不语,王世勤也没有再出言相劝,只是默默地想着心事。

    半晌过后,郑芝凤端起酒盏,将杯中酒一饮而尽后开口道:“此事某尚需斟酌几日,请贤弟先勿要回禀,三日之內为兄必有决断!”

第293章 外夷() 
三天之后,鸿胪寺少卿郑芝凤上本请见,隔了一日,礼部仪制司主事带着几名吏员来到郑府,讲解并教导郑芝凤觐见时所需的礼节及细节。

    郑芝凤心里清楚,朝廷此举是怕海寇出身的他在皇帝面前失了礼闹出笑话,这也是题中应有之意。而且郑芝凤从礼部官员艳羡的的话语中得知,绝大部分四品一下官员终其一生也难见天颜,而像他这种很少参与部事的从四品官员,能被单独召见奏对的更是少之又少。

    郑芝凤这才知道自己获准觐见是多么荣幸之事,因而在接受教导时他也是格外认真。

    在折腾了一个多时辰、确认已无差错后,礼部官员们这才罢手。在婉拒了郑芝凤热情的挽留宴饮后,怀揣着郑芝凤奉送的厚礼,礼部官员们心满意足的回部里交差去了。

    几日之后,一直在患得患失的郑芝凤终于接到了准予入宫觐见的旨意。

    乾清宫中,在按照礼部所教的礼节大礼参拜后,郑芝凤听到一个年轻而又温和的声音传来:“郑卿勿要多礼,给郑卿看座!”

    郑芝凤没敢抬头向声音来处观望,依礼躬身拱手谢过之后,方才在小太监搬来的锦凳上坐了下来,但也是只敢挨着半个屁股不敢坐实,头也是微微低着,心跳加速之下全身变得僵硬无比,额头上也是布满了汗珠。

    虽然二人隔着十余步的距离,但朱由检隐约看到了郑芝凤的容貌。

    由于来京已经数载,原本被海风吹的有些黧黑的皮肤渐渐变白,使得眉目舒朗的郑芝凤看上去颇为英俊不凡,加上郑家这几年来持续给朝廷提供的巨大帮助,这让朱由检对郑芝凤的印象变得更有好感起来。

    “郑卿仪表堂堂,看上去甚为年轻,年纪应没有三旬吧?家中子女几何?”

    朱由检看出了郑芝凤的紧张感,随即微笑着开口问起了家常,以便帮着郑芝凤缓解一下紧张的心态。

    “回禀圣上,微臣年齿虚长二十有八,家中现有二子三女,妻郑黄氏、妾室三人,微臣已遣人回福建,将家人全部迁来京师,预计本月底便可抵京!”

    听到皇帝的问话后,郑芝凤慌忙起身拱手弯腰回道。

    “郑卿且安座,殿中并无外人,卿大可不必紧张,之后坐着回话即可。郑氏一门自靖海伯一下,心怀忠君报国之志,急大明之所急,值此天灾人祸不断之时,数年来为大明付出良多,朕心内是有数的。郑卿且安心,朕与大明绝不会亏待为国出力之臣子,若郑家持续为大明建功,郑氏今日之德定有恩荫子孙之报!”

    看到人家都把家里人搬来京师以表忠心了,朱由检随即顺手画了个大饼抛了出去。

    “圣上之誉令微臣汗颜之至!身为圣上之臣子,郑家所作所为皆乃分内之事,当不得圣上如此夸赞。况圣上对郑家一向恩宠有加,臣之大兄贵为伯爵,臣之三兄亦是武臣之顶尖,微臣向无寸功,却蒙圣上拔擢至四品高位,圣上对我郑氏之恩可谓是大明臣子中所罕见!微臣等就算粉身碎骨亦难报圣恩,今后唯有为国事更加尽心尽力,如此方能对得住皇恩浩荡!”

    皇帝温和的态度和语气让郑芝凤慢慢放松了下来,听到皇帝对郑家如此高的评价后,他赶忙站起身来施礼回禀道。

    “郑卿且坐,卿有此心便好,朕亦愿相信卿之所言。今日朕将郑卿招来所为何事,想来卿已心中有数,在此之前朕尚有些许疑问需卿解惑。郑卿久处东南沿海,据闻尝与外夷番邦之人交通,对其风土人情当有所知,朕想知卿如何看待佛郎机、荷兰等极西之国?若卿远赴西境,将欲达成何之目的?”

    虽然郑芝凤态度十分端正,并表示今后将一如既往的为朝廷和大明做出应有的贡献,但一直将听其言、更要观其行作为用人准则的朱由检并未因此对其大加赞扬,反而是话锋一转,把今天的正题抛了出来。

    尽管无论从哪一方面来看,郑芝凤都是自己西向计划中最合适的人选,但朱由检还是要看看他对大明社会以外的世界观。

    在这个几乎所有人都以天下中心自居的大明,从上而下的歧视和鄙夷大明以外的所有外国,大明以外除了藩国朝鲜以外,其余的都统称为夷狄。

    民族自信心是整个国家的民众所应该具备的优良品质,但过度的自信等同于自大,更可怕的是会朝着盲目自大的斜路一路狂奔而去。

    因为早有准备,所以已经彻底放松下来的郑芝凤略一沉吟后拱手作答:“回禀圣上,世人皆谓佛郎机等国皆乃野蛮无礼之邦,言必称其行事粗鲁直接,毫无谦谦君子温润如玉之风,其国人更是眼中仅有金银之利,而全无仁义之德,其尚武而不修德,动辄以武力相要挟,与我泱泱大国崇尚之仁者之风气相比,其风气实太过不堪,确乃夷狄之共相。但臣下与之交通往来之后方才觉察,世人所言实因对其知之甚少之故,其言实大谬也!”

    朱由检闻言不由心中一喜,看来自己选中之人果然有非常之道啊。

    自从前阁臣徐光启去世之后,大明就很少有睁眼看世界之人了,方以智虽然不排斥外夷之学,但不论地位还是影响力都比不上徐光启。不过好在方以智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