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崇祯八年 >

第220部分

崇祯八年-第220部分

小说: 崇祯八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来居上,被册封为宸妃、“东宫大福晋”,地位仅次于哲哲皇后。皇太极还借诗经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名句来给海兰珠的居所命名为“关雎宫”

    “宸妃不必担心,朕不要紧,这病也是有些年头了,只不过此次犯的重了一些罢了,过些日子便能无恙。皇后,你着人传旨,叫礼亲王入宫来!”

    病榻上的皇太极突然开口,用微弱的声音开口安慰道。

    “皇上你醒了!?”

    哲哲等三人同时喜道。

    “朕说了不要紧,朕心里有数!速去着人传旨吧!”

第311章 乌龙() 
就在皇太极招代善进宫议事的同时,乾清宫昭仁殿中,杨嗣昌等兵部要员,与陈奇瑜就关外战事展开了一场简短的辩论。

    听完陈奇瑜建议洪承畴主动发起进攻、争取重创建奴南下之兵、逼迫建州奴酋率主力倾巢而至,在锦州附近与官军会战的言论后,杨嗣昌以及兵部两位侍郎都表示了反对之意。

    “大尹之说虽甚为合理,但时机上却太过早矣!目下已至九月,待诸路官军京师集齐后便已九月中,待至关外便已是九月末,此时锦州一线怕已是有大雪降下。天寒地冻之际实难利于辎重输送,更遑论争战之事了!此等不利,虏贼岂会不知?大尹之谋怕是会落于空处!”

    左侍郎王家桢首先出言反对道。

    “大尹之策其实乃上佳之策,侍郎所言亦是甚为合理,但臣所虑者还有其余。依照此前谋划,关外大军为正军,其意一为寻求重创奴贼;其二乃是为两翼奇兵争取直捣黄龙之时机。大尹许是忽略一处:如若敌我主力于近期展开会战,绝非短期内便能决出胜负的,卢学士所率之骑军还另说,只说登莱奔袭赫图阿拉之五千官军,每到寒月,辽东近海尽皆封冻,船只根本无法航行,此等情形之下,登莱之兵根本无法登陆辽东,更何谈奔袭奴贼老巢了!”

    风度翩翩的杨嗣昌脸神色从容,寥寥数语间便将陈奇瑜所献策略中最大的漏洞给指了出来。

    陈奇瑜面上神色不动。因为他早就想到这点,但为了不当面得罪皇帝,所以他并未直接提出此事,而是借他人之口说出。

    而朱由检的脸上则是有些发热的感觉,他也并没想到这是陈奇瑜有意为之,相反,他的内心对陈奇瑜反而有些歉疚之意,觉着若是自己考虑更加全面的话,这位重臣也不会在别人面前丢了面子。

    自己作为一个从信息爆炸的年代穿越而来的后世之人,居然将渤海冬季冰冻期给选择性的忽略了,这实在是让人汗颜不已。

    “呵呵,此事不怪陈卿,是朕疏忽了。只想着尽早与奴贼决战,这才有了陈卿仓促之间想出此策!本兵确为老成谋国之臣,于军国大事之上细致入微,有卿等一众干才能臣,朕心下倍感安适!”

    “我皇何须自责,身为人臣当为君之所谋拾遗补缺,此亦为臣之道也!况大尹之策确乃上策,仅是所选时机有所差池而已。臣以为,若锦州之敌不退的话,明年春日之时,便依大尹之策施行便可!”

    八面玲珑的杨嗣昌可不愿轻易树敌,尤其是对朱由检所看重之人。既然皇帝将陈奇瑜从地方召到京师任职,那肯定是对其所为甚是认可。据他所知,陈奇瑜虽然才干政绩颇为突出,但在朝堂之内却并无盟友,若是他将来与自己同时入阁,那现在提早结个善缘,将来在内阁中遇事也能相互呼应一下。

    陈奇瑜冲着杨嗣昌拱了拱手以示承情,杨嗣昌考虑到的问题他也早就有过分析,对于仪容甚佳的这位本兵,陈奇瑜并无恶感。

    而根据杨嗣昌的观察,皇帝除了对温体仁青眼有加之外,对其余的两名阁老张至发和王应熊可谓是发自内心的厌恶,这两人致仕是早晚的事。皇帝留着他们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建州问题还未解决,朝堂需要暂时的稳定,等建州之事解决掉之后,这两人会马上被皇帝打发回家养老。

    皇帝去年曾经打算增补阁臣,但因督察院两位大佬都在外地办差,皇帝觉着那样对两位制宪有失公允,所以才暂时搁置起来。

    若是明年能够给建虏以毁灭性打击,大明内外的局势彻底稳固之后,增补阁臣便会被提上议事日程。

    据皇帝所言之意,阁臣员数将会增加到六至七人。温体仁圣眷未衰,留任已成定局,而张至发、王应熊应该会一起致仕,那样的话内阁就会空出至少五个名额。

    杨嗣昌早就分析过,洪承畴、卢象升、孙传庭这三人入阁是板上钉钉之事,并且也无人会提出异议。

    流贼就是在这三位重臣的持续打击下才最终土崩瓦解的,这等挽大厦于将倾的大功无人能比,入阁也是顺理成章。

    剩下的阁臣候选人,自己算一个,礼部尚书张国维算一个,陈奇瑜算一个,若是七名阁臣就正好,若是六名,那就是三选二了,但杨嗣昌相信,皇帝会让自己和陈奇瑜入阁,张国维将会靠边站。

    “启奏圣上,既是今年无法发起与建虏之会战,且沙后所之兵营仓房尚未修建完毕,那臣建议,秦军、川军抵京后直接进驻京营与勇卫营之营地,修整之后便可正常日间操演。所需兵刃、甲胄、器械亦可就近与军器监得以补充,日常亦能与勇卫营车营进行合演,以便彼此熟悉,找出其中之失加以改进,待来年大战将起时提前月余出关!”

    兵部右侍郎李致远进言道。

    本为宁远分守道的李致远得到了洪承畴的大力举荐,被朱由检特简为兵部右侍郎一职,替代因病致仕的原侍郎王逢时。

    洪承畴赴任蓟辽时,曾与宁远歇息一晚,在与李致远详谈过后,不禁对其出众的才华大为激赏。考虑到自己将来回到朝堂后急需有人互为奥援,而现下正郁郁不得志的李致远正是最好的人选,在一番交心之后,洪承畴果断的向朱由检举荐了这位干才。

    在经过锦衣卫的详细查访后,朱由检对洪承畴举荐的这位干才也是相当认可,再加上其在关外数年,对于边事熟稔无比,正巧王逢时致仕归家养病,兵部右侍郎出缺,这才有了李致远一飞冲天的机会。

    李致远从一个无人搭理的从四品闲职,一下子升到炙手可热的正三品高位,心里对洪承畴的感激之情自是无以言表,从此他自是将洪承畴视为了再生父母,而洪承畴除了原先的故旧之外,在朝堂上也终于有了真正的门下之人。

    “李卿之建言甚好!此事便交由李卿操办。卿可多去兵营巡视,深入士卒中间,了解士卒之需,化解影响军心士气之矛盾。军中虽是无情之地,但士卒将校亦乃常人,他们流血牺牲亦是为大明百姓能安居乐业。朕倡建忠烈祠便是欲使天下人知晓,但凡为大明付出与牺牲者,就当被后人铭记之!”

    “圣上之言,臣当谨记之!”

    对于朱由检吩咐的事情,李致远并不陌生。在关外这些年,他早就适应了与那些粗鲁野蛮但也豪爽简单的士卒打交道,既然皇帝的话中透露出对底层士卒的关爱之情,那李致远当然会以此为标杆做出一番成就,来迎合皇帝的心意。

    “今日便议到此处吧,各位卿家且回本职,将诸多事端捋顺,以完备之姿迎接来年的大战!”

第312章 建设() 
微山岛坐落在微山湖中部偏东的位置,面积不算太大,但因为处在一望无际的微山湖中,所以自然条件十分良好,是个适宜生存居住的所在。

    微山岛原本是山而并非岛,后黄河屡屡决口泛滥南迁,侵夺泗河由淮入海,使泗河宣泄不畅,淤塞积水,使得这座山峰下潴成湖沼,才形成了今日的微山岛。

    岛上原本有几十户人家、百十口人,这些人家靠着开垦的几百亩荒地打一些口粮,养上一些鸡鸭禽类,再从湖中捞取鱼鳖虾蟹、采摘一些莲蓬莲藕后划船去到数里外的夏镇上,换取日用的油盐酱醋以及针头线脑等日用品为生。日子虽过的不算富裕,但至少能够吃得上饭,远离陆地也更加的安全。

    微山岛属于济宁州微山县管辖,由于岛上人口稀少,田地不多,县衙便在岛上选了人口最多的一家做了里长,每年上缴个几钱银子就算收了赋税,平时几乎没有官府的人前来骚扰,因此岛上的住户日子过得倒也安祥。

    但这种安静祥和的氛围在崇祯九年下半年被彻底打破了。

    先是工部派遣了上百名大小官员吏目书办来到济宁州,观测规划开垦荒地以及人口村落的整个布局,随之而来的是崇祯八年皇庄成立最早的那批打井队开始探查水源,寻找合适的地方打制供灾民饮用的水井。

    而接到朝廷指令的济宁州以及各县的官府,在大批锦衣卫以及巡查御史的监督和督促下,从当地雇请了大量的青壮劳力,在工部都水司、营缮司官吏的指导下开始建造房舍、修建道路、挖埋明沟暗渠,打造出大批村庄的雏形。

    在查阅了当地官府保存的水文资料、走访村庄老农、现场勘查历年雨季大水淹过的痕迹后,工部官员才会决定在何处修建村庄,以免被每年雨季带来的大水浸泡冲毁。

    按照圣旨,从漕运陆续截留的两百万石粮米以及大量的食盐,被从漕船上转运到济宁州运河沿岸的数个大型水次仓中,然后等到星罗棋布的小仓房建成后再转运过去,以供灾民们食用。

    紧接着,大量的熟石灰、木材、石材、茅草等各种建筑材料,从本地或者大运河的船上被运送到了建设中的村庄,用于修建房屋和仓房。这股基建狂潮也带动了当地以及附近州府的相关产业的大繁荣,上至拥有各种资源的士绅,下至船夫、脚夫、大车行、青壮劳力,无数人成了这次大规模投资的受益者。

    原因很简单,朱由检从內帑中先后拿出了两百万辆白银投入到了这次大采购中。所有物资的采购全部用现银结算,户部派出的官吏在事涉当地官府户房吏员的配合下做出预算,然后采用货到付款的方式与售卖方现场结算银钱,这种巨大的投资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也直接和间接的增加了百姓们的收入。

    而济宁州各县雇佣的劳力,也是按照人头日结工钱,在锦衣卫的严格监督下当日发放银两铜钱。

    这时候的人们还没有学会在劳作中偷奸耍滑,在现银结算工钱、每日管两顿饭的双重刺激下,所有工程的进度都进展迅速,数十上百处村庄在两个月的时间内便已初俱形态。

    这些供灾民居住的屋舍都是以黄泥土坯为材料建造的,对于饥寒交迫的灾民来讲,能有个遮风挡雨的住处已经是邀天之幸了,哪里还嫌弃是不是木屋硬石建造的住所。

    为了提高官府职官吏员用心做事的积极性,朱由检也是拿出了巨额赏银来鼓励和奖励他们。所有参与这项浩大工程的官吏,按照等级每月领取相应的补贴,勤勉职事的官吏还会得到另外的奖赏,而这项银钱的发放直到所有灾民都得到妥善安置为止。

    既有锦衣卫和御史的双重监督,又有大量补贴的诱惑,向来懒散傲慢、办事拖沓的官吏们迸发出了巨大的办差热情,几乎所有人都情绪高涨的投入到了繁杂琐碎的差事当中,很多人的心性也因此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不管是济宁州和下辖的各县,还是兖州府的士绅们,也从这次大工程中受益良多。

    各种海量物资的采购,户部及工部官吏都采取了就近优先的举措,直接下单给士绅们设在城中的各种商铺,而后还以高于市价的价格将士绅家中存储的粮食几乎购买一空。这次粮食采购受益最大的便是设在兖州府的鲁王府。

    户部官吏以每石五钱银子的价格,从鲁王府采购了近三十万石粮食,鲁王府一下子就净赚十几万两白银。

    因为这些粮食都是王府的佃农上缴的租赋,所以几乎没有成本。

    随着简陋的基础设施即将修建完毕,大批的北境灾民以县为单位来到了济宁州,随同而来的还有灾区当地的官府吏员衙役。

    就在绝大多数灾民们还在城镇附近扎下窝棚等待安置的时候,成百上千的青壮在官吏们的看护下分成数队,趁着秋风乍起,荒草树木逐渐枯萎的时候,数十处火点被引燃。熊熊燃烧的大火借着风势肆虐着南四湖周边的无人区,几丈高的火苗日夜不熄,将夜晚的天空照的亮如白昼一般。

    等到大火被一场连绵数日的秋雨浇灭之后,没等老天彻底放晴,也没等地面彻底干透,无数衣衫褴褛的男女青壮,肩扛手提着铁锨锄头柳筐簸箕等各种农具,迈入被大火烧的焦黑一片的荒地、洼地,玩命一样的开起荒来。

    这场大开荒波及范围是如此的广泛,南四湖周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