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崇祯八年 >

第226部分

崇祯八年-第226部分

小说: 崇祯八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钱士升为人热情好客、仗义疏财,在天启年间曾花费重金营救被阉党逮治的东林党骨干成员魏大中、万璟等人,此举为其在东林党中赢得了良好的声誉,被江南之地的东林党人所推崇。

    他在崇祯六年时被朱由检拜为东阁大学士、礼部尚书,参与机务要事,但其于任职期间,却处处以东林党人的利益为先,蛊惑朱由检下旨停止官办冶炼、停止派遣官员赴江南督收积欠的赋税,对于有人提出的于江南开征商税的提议更是极力反对,甚至打算将提议之人逮治下狱,最终被逐渐醒悟过来的朱由检所厌恶,并于次年被打发到了南京。

    “明德之言甚是在理。先有江南四府官绅因正当诉求一事被厂卫逮治入狱,今又有介孺贤弟被辱在后,此二事已表明,今上误信朝堂奸佞之谗言,有欲对我南直隶下重手之嫌。若我等缺乏相应对策,必被其寻机各个击破。为今之计唯有我等携手对外,方有可能使今上收回乱命,不至使繁华之地落与别有用心之人掌控之中,以令我江南士绅百姓安居乐业,无苛捐杂税之苦!”

    “抑之兄、明德贤弟,二位之虑维祺岂能不知?但此次李梦暗挟势而至,更兼有苏扬等四府犯事官绅之证,其志在必得之态已现。吾等虽有抗乱政之心,但实无拒其之力呀!此事端的棘手!”

    从码头回府至今,吕维祺都在苦苦思索如何让李邦华铩羽而归之计,但考虑了多时却仍不得其解,无奈之下,这才找来这三个平素关系最近之人商议对策。

    李邦华带来的两百马队给众人带来的压力实在是太大了。

    别说现在,当初嘉靖年间倭乱时,一只不足百人的倭寇登陆后横扫江浙沿海十余府县,最后直接打到南京城下。那时候尚未彻底糜烂的江南卫所兵聚兵围剿,都被这小股倭寇一一杀败,更别说现在彻底平民化的尚存的卫所兵了。毫不客气的说,这只京营马队横扫江南没有任何问题。

    不管是吕维祺还是其余的三人,其庞大的家族利益都在南直隶之地,不论是家族生意还是门生故旧的官衔职位,基本都集中在了江南最繁华的地方,他们之间可以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系。一旦其中一人出事,其他势力就会想方设法把出事之人所占据的资源抢过来,这也算是江南官场中的潜规则。虽然双方并不会真正撕破脸面,但事败一方从各方面逐渐被边缘化已是不可避免的。

    正因如此,对于他们这个团体来讲,就算徐启明、焦云峰等人出了事,但身为上层掌控权力之人却不能被牵连进去,必须想尽办法将危机化解掉,保住直接参与其中的徐文渊等人。

    “下官以为吕部堂所言极有道理,以当下之情形来看,唯有寻求外力方能破此难解之局,否则单以我等治理恐难京师相抗。诸位部堂似是忽略一事,这李梦暗之外,尚有更为难缠之对手并未现身,若是其突然出手,结局怕是更加难以把控了!”

    一直插不上话的郎世珍趁着几人沉默之际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他是钱士升开蒙恩师之子,随着钱士升在仕途上步步高升之后,在举业上颇有天分的郎永珍也顺利中试,在京师户部观政一年后被钱士升动用关系留在了部中,但成也萧何败萧何,郎永珍后来也受了钱士升牵连,与其先后被打发到了南京。

    “哦?子群有何高见?快快讲来!何为外力?”

    钱士升急忙开口催促道。

    郎世珍的话让几个人的心内更感沉重,尤其是徐文渊,心内压力陡增。

    郎世珍所言的难缠对手当然就是厂卫,对李邦华这样的文人,他们还有些把握和策略,但这些方法对上锦衣卫一点用都没有。

    锦衣卫一旦出现就是来拿人的,根本不和你讲道理,拿了就走,然后视情节再决定是否抄家。

    “下官以为,可否由吕部堂之外的两处借力消解此劫?只要拿出足够之利,此两处未必不肯出力帮忙,若论与京师交集之密,其当是远胜于我等吧?诸位部堂若有此心,当尽早行事才好!”

    郎永珍口中的外力便是南直隶地区的另外两个巨头:守备太监和守备勋贵,而想说动他们出面与朝廷缓颊,那各家就必须拿出十足的诚意才行。

    经过一番秘议过后,钱士升连夜拜访了张彝宪和赵之龙的府邸,具体谈了什么不得而知。

第322章 目的() 
第二天卯时,南京各个城门刚打开不久,突然有大批锦衣卫分别从聚宝门和通济门涌入城中,进城之后,上千人的校尉力士分成大小数队,在各自百户、总旗的带领下,按照事先的安排,分头向城内的各主要部司衙门而去。

    身穿大红麒麟补服、腰挂鸾带、头戴乌纱的李若链骑马进城之后,在早已入城的便装校尉引导下来到了李邦华的钦差行辕。

    “制宪,一切都已准备就绪,本官此次带来千余校尉力士,加上京营强兵,足以压制南直隶各种不服了!不知制宪这边是何情形?”

    东篱阁楼后的西跨院屋内,坐于堂中左侧首位的李若链拱手开口道。

    李若链的品级已晋为武职正一品,加上亲军的天然属性,所以他在面对文职正一品的左都御史时也是持着对等之态。

    不管是事前还是现在,李若链都未知会南京锦衣卫衙门。

    南京虽然也有名义上的锦衣卫都指挥使司,但其在江南多年,早就为当地官员士绅所同化,已经丝毫没有厂卫的模样。李若链对那个所谓的南京锦衣卫都指挥使鸟都不鸟。这回的差事办完,南京锦衣卫这伙人直接除军籍就行。

    “时辰尚早,此间尚无音信,亲军既已入城,本官预计客人很快便到,李镇抚使且少安毋躁!”

    李邦华正襟危坐于主位之上,两名护卫手捧王命旗牌肃立其身后左右,御史陈金敏坐于堂中右侧一排座椅的下端位子。

    朱由检这次将两名手握重权的大佬同时派到江南,不仅仅是为了处置罢市一事。他最终的目的就是想趁着关外战事暂未开启、中间大约有半年左右的空档期之时,将自己设想中的计划提前予以施行。

    这个计划就是将南京各部司合并到京师朝廷,将相关官员北迁上京,把江南利益集团的根彻底挖掉,让存续了一百余年的南京小朝廷彻底消亡,以使朝廷的政令在大明境内畅通无阻。

    朱由检本来是打算在明年与建虏会战后再实施这个计划的,但江南四府突如其来的罢市行动却给了他一个合适的契机,在审时度势之后,朱由检很快便下了决心:与其一直小打小闹,不如干脆顺势而为,借机把这个附庸在大明肌体上的毒瘤全部切掉。

    李若链对李邦华的不假辞色毫不在意。对李邦华的清廉与品行他是很敬佩的,但在李若链的眼中,朝中除了有数的一小部分人以外,其余的文臣大都是包藏祸心之人,个个都挖空心思从皇爷和大明身上吸血,很少有为江山社稷着想之人,这帮文臣大部分都该进诏狱,家产也该统统抄进宫里。

    李邦华不愿与锦衣高官有过多交集,说完之后便开始闭目养神,李若链则是仰头看着屋顶,陈金敏静坐不动,场面一时有些尴尬和冷场。

    好在这种尴尬的气氛并没有持续多久,没过一会儿,门外值哨的京营什长来到门外大声通禀:“禀钦差!门外忻城伯、张镇守递帖请见!”

    “有请!”

    李邦华起身沉声吩咐道。

    不一会功夫,沉着脸的赵之龙和张彝宪并肩来到了正屋的堂外,看着站在门外迎接的李邦华和李若链之后,张彝宪略感惊讶之后还是抢先开口道:“昨日吕部堂言道李制宪官威甚大,咱家还觉着其言稍过,今日前来拜访才知,制宪确实好大的官威啊!咱家堂堂司礼监秉笔、钦命南京守备太监、赵伯爷世代勋臣守备,居然也需通禀方才得入!门口那些士卒也无上下尊卑之念,实在是无礼至极!制宪此举不觉有违规矩吗?”

    二人昨晚都收到钱士升送来的厚礼清单,而其所求仅为谋求江南罢市案不致牵连过多。在考虑到这样的要求不算太过之后,二人都先后答应第二天到钦差行辕予以分说一番。李邦华虽然口含天宪而来,但两人的面子也总得顾及一些吧?至少能让牵连的范围尽量缩小一些,这点两人自信应能做到。

    在沟通过后,两人约定好时辰,准备联袂前来给李邦华施压,在得了好处给人消灾的同时也能让自己的威望更隆。没想到第二天早晨刚刚起床,还没等到洗漱完毕时就接到了锦衣卫突然入城的消息,两人在惊诧之余连忙先后赶到东篱阁,以求在锦衣卫插手进来之前把所应之事办妥。

    没想到两人刚要从大门进入时却被值哨士卒拦了下来,说是要先入内通禀后才能获准入内,这让向来心高气傲的两名大佬哪里受得住,没等赵之龙发作,张彝宪抬手冲着拦着他的什长一个巴掌扇了过来:“咱家的路你也敢挡着,你这是想寻死不成!爷爷今日便将你打死在此!”

    那名什长一个后撤步让开打来的手臂,随手将腰间雪亮的长刀抽了出来,其余的士卒瞬息之间纷纷抽刀擎弓,以这名什长为箭头组成了一个锋矢阵性,虎视眈眈的瞄向张彝宪等人,而忻城伯府的家丁也是纷纷抽刀在手,随时准备抢上前去护卫自家伯爷。

    张彝宪连气带惊之下,脸上青白变化不定,人也怔立在当场。赵之龙反应迅速,在震惊过后举步向前大声喝道:“尔等不得无礼!本伯是南京守备勋臣,这位是守备太监张公公!速速入内禀报,就说某二人有紧急公务与钦差相商!耽误了公务本伯饶你不得!速去!”

    出自京营的士卒将官平日也是以天子亲军而自诩,哪会将外人放在眼中,那名什长用轻蔑地眼神扫了一眼面前的二人后,随意拱了拱手回道:“职责所在,还望二位多多担待!卑职这便入内通传!收刀!”

    说罢,收刀入鞘后转身进了大门,得了吩咐的值哨士卒收起刀弓后继续分列两侧,眼睛看都不看这两名大佬一眼,十余名在一旁看热闹的锦衣校尉露出了幸灾乐祸的笑容。

    赵之龙回身用凌厉地眼神扫视一圈,忻城伯府家丁们将兵刃收回后退回了原位。

    终于下得来台的张彝宪冷哼一声,眼带怒意的瞅着那名什长的背影,心下虽是气极但却丝毫没有办法。自己这个守备太监在南京是说一不二的存在,但京师来的这帮人好像比他还要蛮横许多,刚才那名什长抽刀在手盯着他看的时候,张彝宪从他那如同野兽一般冷酷的目光里看到了淡淡地杀意。

    赵之龙靠近张彝宪轻声开口道:“张公公,且忍一时之气,先讲受托之事办妥再言其他!目下亲军入城,再生事端怕是于你我不利!”

    张彝宪冷静下来后头脑已恢复了清明,他冲着赵之龙微微拱手以表谢意后低声道:“今日咱家承伯爷你的情了!咱家总觉着李梦暗与亲军先后而来,这事儿里外都透着蹊跷!如此多亲军南下,带队之人肯定不止是个千户!难道有堂上官亲至?那样的话,此案即为皇爷钦点了!一会入内后我二人须得见机行事,万不可惹祸上身!”

    赵之龙面色稍显沉重。张彝宪所言已是高官之间难得的肺腑之言了,若是此次整个事件全部由皇帝谋划,那他和张彝宪可真得小心了。

    今上这几年的所作所为透着一股狠辣的味道,连成国公这种勋贵中的头号人物说杀就杀,更别提这样的伯爵了。

    正在这时,那名什长从院子里走出,冲着两人拱了拱手:“钦差请二位入内!”

第323章 吃瘪() 
李邦华面对张彝宪的指责并无不豫之色,他微微拱手道:“所谓官威,本官已于昨日分说明白,张镇守闲时细品便可!至于门外之卒无礼之举,本官却也是约束不得。京营官军自诩直属宫内,此次蒙圣上看重,故乃遣其南下护卫本官安危,本官对其并无管辖职权,张镇守若感不忿,大可以将此事上报宫内便可!本官给二位介绍一番,本官身旁这位乃五军都督府左都督、锦衣卫指挥佥事、北镇抚司镇抚使李若链李都督,此次与本官一样,亦是奉旨南下巡视江南之地,侦缉不法并予以拿问!二位今日为何而来?请里面叙话吧!”

    说罢,李邦华转身迈步进入堂中。

    李邦华的话让张彝宪更觉气闷,但又发作不得。对面的可是钦差,正一品的大员,自己虽然出自宫中,但人家是奉皇命而来,自己只是皇家的奴仆,而且远离京师,根本没有任何可以威胁到李邦华的地方。

    张彝宪在宫中时虽然与李若链见过数次,但由于锦衣卫一直式微,所以并未将其放在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