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崇祯八年 >

第238部分

崇祯八年-第238部分

小说: 崇祯八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吴三桂从关内带来的三千余骑就在松山以南扎着营,吴金的打算就是:先到二十里外的松山知会关内来的的官军,就说锦州城内官军内讧,有人想要投敌,然后再去把自家的三千骑兵招来,只要大军逼近锦州城,自家少爷和兄弟们才能有机会脱身,万一少爷他们遭遇不幸,那这三千人就冲进去给少爷报仇。

    此时的锦州城其余三门都还半闭着,只有面向松山的南门大开。

    吴金打马很快便赶到了南门,不等把守城门的士卒盘问,他稍微放缓了马速,伸手入怀掏出吴家的腰牌抛给了迎上前来的一名队正:“紧急军情!南门莫关!有援军前来!违令者斩!”

    不等那名队正应声,吴金打马直接穿过门洞扬长而去。那名队正看到腰牌上吴家的标识后虽然觉得有些怪异,但也未再多想,只是心里暗中琢磨,建州兵马不是退了吗?怎么又有紧急军情?

    在获悉建州大军撤离锦州退往北面后,洪承畴也是暂时放心下心来,建州女真这次的大举南下终于以失败告终。

    随着冬季的到来,崇祯十年应该不会再有大规模战事的发生,下一步要做的就是抓紧储备粮草物资,整训士卒,等待京师的进一步指令了。

    在和沈世玉分析了一番后,洪承畴决定前往锦州城内,与祖大寿商议一下接下来的行动方略,以便为来年的大战做好更为详尽的预案。

    一百标营护卫在前面开路,洪承畴和沈世玉居中并辔而行,身后又是一百名护卫紧随,两人一路信马由缰,闲谈着过往的趣事,护卫们也都是一副轻松的神态,长长的队伍行进在了通往锦州的官道上。

    就在洪承畴一行快要接近锦州城时,一骑快马从锦州方向冲着他们狂奔而来。

    前面的护卫们纷纷警觉起来,有人已经迅速摘下长弓搭上箭只指向了来骑,洪承畴和沈世玉都是见惯了大场面的人,对此则是毫不在意。

    来骑远远看到护卫高举的旗牌后迅速将马速降了下来,在距离还有数十步的距离时高声喊道:“可是洪督师当面?小人乃宁远吴总制帐下亲兵!现有急事禀报督师!”

    沈世玉隐隐听到呼喊声之后,向洪承畴告罪一声便打马向前奔去。

    护卫们将吴金身上搜捡一番后,沈世玉刚好驱马来到近前。

    “沈先生!是小的,吴金啊!”

    在关内两年多的时间内,吴三桂与沈世玉走的很近,吴金也时常跟随在侧,所以对沈世玉非常的熟悉。

    “吴金?你怎地在此?出了何事?你家将主何在?”

    沈世玉一眼就认出年纪不大,但却机灵异常的吴金,他先是微微一愣,接着迅速从吴金满面惶急地神情中察觉有异,于是赶忙连声发问道。

    “禀先生!小的今日随我家少爷去大帅府赴宴,中途不知发生何等变故,祖家似欲对我家少爷不利!小的见势不妙先行出城报信,现在城内情形不明!还请先生告知洪督师,赶紧入城救我家少爷!若是城门关闭就坏了!”

    吴金满面焦急之色,跪在沈世玉马前大声哀求道。

    “你且跟某来!”

    沈世玉说罢立即掉转马头打马返回洪承畴身边,将吴金的话简短重述一遍,洪承畴略一沉吟之后即刻吩咐道:“此事十有八九或有误会引发,依现下之情势,祖家绝不会做出如此失智之举!昆岗,你带此人火速赶回松山知会茅止生,集结人马后见机行事,之后以本官名义向京师禀报此事,本官现带人入城一探究竟!”

第343章 内阁() 
沈世玉闻言后并未与洪承畴争执。

    他知道城内无论发生何事,只有自家东翁的身份才能予以调解压制,何况此事极有可能并没有恶化到刀兵相见的程度,洪承畴的吩咐也只是做最坏的打算而已。

    他冲着洪承畴抱拳拱手道声保重之后,随即带着吴金打马向来路疾驰而去。

    洪承畴一声令下,标营人马将他包裹其中飞奔向不远处的锦州城。

    由于敌情解除未久,官道上几无行人商贾的身影,两百人的马队沿着还算宽敞的官道奔行不到一刻钟,便到达了锦州城南门外。

    在接到祖勇遣人送来的祖泽洪吴三桂打伤、并且要拿着兵刃寻仇的消息后,祖泽润虽感吃惊但并未太过在意。

    他知道祖泽洪是个莽撞骄横的性子,这回借着酒劲去找人家麻烦,结果技不如人被人痛殴也属正常,但真要动了刀兵就不好了。

    祖泽润向长辈们告一声罪后便出了房间不紧不慢地向前院行去。

    没想到他还没到第四进的院子,祖泽盛便急匆匆的从前面赶了过来。

    “大哥!不好了!前面打起来了!三哥与长伯都受了重伤,五哥与泽远轻伤!前面各家亲兵也是死伤不少!众位兄长都赶去帮手了!现在两边已是打到了府外,再打下去怕是不好收场了!”

    “啊?怎会到了如此境地?!你速去知会父亲大人!记住,勿让姑母知晓!”

    祖泽盛带来的消息让祖泽润顿时大惊失色。

    原本以为的小事竟然演变成了相互厮杀,并且两边都有重要人物受伤,这件事就算最后被压制下来,祖吴两家也是彻底翻脸了。

    祖大寿府外宽敞的街道上现在已经血污满地的战场,在祖泽清等祖家子弟加入后,原先的小规模冲突终于升级为祖吴两家的大战。

    虽然现在祖泽远和祖可法相继现身,戳穿了两人被吴三桂害死的说法,但大部分祖家子弟压在胸口的怒火,却被满地的死伤和遍地的血污给激发了出来,在他们的号令下,各家的亲兵家丁都加入到了围攻吴家的队伍之中。

    而随着死伤人数的增多,两边都打出了真火,双方从最开始的近身肉搏变成了弓弩等远程兵器参与的全方位交战。

    祖泽溥虽然在拼力阻止冲突的升级,但杀红了眼的祖家人哪还肯听他的话,就连那些亲兵家丁对他的命令也是视若无睹。眼瞅着刚才还在和自己吹牛打屁的同伴眨眼间便已变成了冰冷的尸体,并且还是命丧于所谓的自家人之手,这种狂怒和巨大的反差让所有人都失去了理智,每个人的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报仇,为自己的兄弟报仇。

    吴三桂带来的百余名亲兵已经死伤过半,他自己也被一枝冷箭射中右肩后失去了战斗力,吴奎在他人的帮助下粗粗包裹好伤口,正在指挥剩余的五十余人奋力拼杀,力图将自家少爷送出城去逃命。

    但目前的局势对他们非常的不利。

    原因就在于,当吴三桂冲出府外时,大部分等候在祖府外的家丁亲兵们原本是三五成群掺和在一起的,等到众人反应过来后,双方立刻进入到了混战当中。

    混战中吴三桂在数名亲兵的护卫下跳上了战马,然后其他人在吴奎的指挥下,有的断后,有的往前拼命厮杀,试图杀开一条血路让自家少爷逃命。

    在极度混乱的场面当中,吴三桂又是身受数创,在失血过多的情形下身子已是摇摇欲坠。

    “老八,你带人挡着!我去后面看看!”

    吴奎眼见形势越来越危急,自己手下人数正在迅速减少,而少爷只往前挪动了数十步的距离,战马在拥挤的街道上根本无法跑动起来。现在只有赶紧将后面堵截的人杀散后,自家少爷才能有逃命的机会。

    无奈之下他果断的对身边的吴老八下令道。

    “速走!替俺照看好家里老少!”

    三十余岁的吴老八一刀将身前一名祖家亲兵的胳膊斩下,头也不回的吼道。

    他知道断后意味着今天要把命留在这里了,但多年来少爷对自家的恩情值得拼命了。

    吴奎无暇多想,转头执刀向后奔去。

    有蓟辽督师的旗牌开路,加上前面吴金出城时假传的军令,守城的队正看到护兵标营马队到来时未敢阻拦,洪承畴带来的这小股马队顺利的进入到城内。

    而就在洪承畴进城后不久,吴三桂眼看要命丧锦州城内时,祖大寿的出现让这场短促而惨烈的激战戛然而止,当洪承畴赶到现场时,祖家的人正在清理现场、抢救伤者,重伤的吴三桂也已被抬进了府中进行救治。

    在与面色铁青的祖大寿碰过面后,洪承畴知道他已无心商谈其他事情了。

    在对锦州发生如此不幸之事表达了同情之后,洪承畴去后宅看望了一下处在昏迷中的吴三桂,看到这名自己所属意的年轻英才被包括在厚厚的纱布之中,洪承畴的心里可谓是喜忧参半。

    锦州突然出现这么一档子大事,对祖吴两家可谓是个双输之局,眼下最要紧的便是看看,朝廷能趁机从中获取什么利益了。

    辞别心烦意乱的祖大寿之后,洪承畴去往方一藻的巡抚署衙歇息用茶,等到这起事件的大致过程被探查到之后,洪承畴在标营的护卫下离开锦州返回松山,并安排快马火速将消息送往京城。

    在接到洪承畴送来的第一份急报后,朱由检即刻离开孙府上了马车准备返回宫内。

    眼看天色已渐渐暗了下来,考虑到这个时间召集重臣入宫议事,若是晚了宫门落锁大臣们可就出不去宫城了,那可是非常大的忌讳,传扬出去会闹出大笑话的。

    朱由检沉吟一会后下令,召集兵部几名堂官、顺天府尹陈奇瑜前往午门内东侧的文渊阁议事。

    那里是大名鼎鼎的内阁办公处所,属于紫禁城的外城,有腰牌就可以出入其中。

    他本来想让孙传庭也参与会商,但考虑到今天是孙母寿诞之喜,一会客人来了主人却不在,那样会让本来欢快的气氛淡了许多,所以最后他还是打消了这个念头。

    洪承畴的急报中并未显示出很重大的相关内容,朱由检也不认为在这个时候辽西会闹出何等的大事,还是先召集相关人员会商一下,等到关外具体奏报送达后再说。

    按照大明的传统习惯,内阁的阁臣都是轮班值夜,以备处置各地的紧急事务,这个规矩从内阁建立之初便保留至今。

    今晚在文渊阁值守的正是首辅温体仁。

    刚刚用罢晚餐的老温正在狭小的院子中溜达消食,十几名两房书办吏员正在各自的公房中或闲谈或忙碌着。

    突然之间十几名锦衣校尉默不作声地闯进院内,然后迅速将所有公房巡视探查了一遍,随即一名身材高大的汉子在温体仁既诧异又愤怒地眼神中疾步出了院门,没等温体仁发作,一身便袍的朱由检在天黑前最后一丝光亮中负手迈入院中。

    “圣上?!这般时辰,圣上因何白龙鱼服至此?此等儿戏之举,老臣实是不敢恭维!圣上若无他事还是请速速回宫为好!”

    温体仁在惊诧过后,并未询问朱由检为何在这个时间突然来到内阁,而是在施礼后一反常态地表达了自己的不满。

    也不怪老温有些生气。

    现在大明内政外局正处在蒸蒸日上的大好时节,皇帝对自己也是信任有加,自己这好日子可是还没过够呢,皇帝却突然搞了个微服出宫,尤其是天都黑了还不回宫城,而是悄没声地跑到外城来,万一要是有什么意外发生,这日益好转的局面可咋办

第344章 温体仁() 
“卿老矣!尚需珍重才好啊!”

    朱由检端详着眼前的这位老臣感叹道。

    借着日落前的最后一丝余晖,温体仁面上几处明显的老年斑暴露在了朱由检的视线之中。看着这位历史上本该在今年六月份的时候,就被崇祯皇帝一道圣旨免官、然后于明年郁郁而终的六十五岁的老臣,朱由检不由自主地心生感慨。

    要说温体仁喜欢揽权,那哪个手握重权的人愿意放权呢?而机深刺骨的评价,其实更像是失败者对他的的怨恨之语吧,反过来如果是对方将温体仁搞下台,那这个评语会按在谁的头上呢?

    “老臣年齿虽长,但骨强筋健,尚能为我皇分忧!”

    温体仁颇为警觉的施礼回道。

    “朕还是首次来内阁公房,没想到我堂堂大明宰辅重臣,日常处置公务之所竟是如此逼仄狭小之处!这实是令朕大感意外啊!”

    朱由检对于老温这种敏捷的反应顿时有种哭笑不得的感觉。

    自己无意中的一句感叹,竟被温体仁解读为有嫌弃他年迈的意思,怪不得都说老温善于揣摩圣意,可这也太敏感了吧?

    无奈之下,朱由检只得目视四周岔开了话题。

    不管是前世还是今生,朱由检还真是第一次来到内阁办公的地方,虽然通过资料也大体知道大明内阁办公场所不大,但令他没想到的是,这哪里只是不大,简直就是狭小的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在他的印象中,作为大明最高行政机构的所在,办公场所怎么也得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