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崇祯八年 >

第9部分

崇祯八年-第9部分

小说: 崇祯八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等刘忠掩门走后,李邦华坐下开始思衬起来,这是一份诚意伯府巧取豪夺,致死致残人命的证词。证据充足,受害者家属都按有手印。问题是,这是谁送来的呢?要调查这类案件,可不是一般人就能得到证据的,这需要高超的手段,大量的人手,难道是和诚意伯有仇的人做的?不太可能,因为文臣不可能豢养恶仆,那样有碍清誉。

    勋戚如今势力大不如前,顶多养几个护院打手之类的,不可能有如此大的势力。

    武将现在日渐骄横,看不起这些没落的世家。

    到底是谁做的呢?心里忽然一动,他知道是谁了,也只有那个机构才有如此大的势力。不过,这几年锦衣卫不是日渐衰弱吗?怎么突然如此敬业呢?难道是皇上?

    想到这里,李邦华心中豁然开朗。他迅速走回书桌后坐定,在早就铺好的奏本上提笔疾书,一刻钟后,一份弹劾诚意伯的奏章写完。李邦华拿起奏本又看了一遍,发现没有缺漏,把墨迹吹干后,将奏本塞入袖中,然后自去卧室休憩。

    第二天卯时左右,崇祯醒来,王承恩招过宫女来服侍他穿好衣服便去传膳,崇祯伸腿弯腰做起了广播体操。

    太阳大早晨就热辣辣的直晒下来,干热无比,只活动了一会,刚换好的衣服就已湿透,只得再去沐浴更衣。

    换好衣服后崇祯觉得神清气爽,一番折腾用过早膳后已是辰时了,正要吩咐王承恩着人去锦衣卫传旨,外面李二喜禀报,骆养性请见。

    进殿行礼后,骆养性禀道:“禀圣上,臣已着人于昨晚将书信投掷于李邦华家,留下话见其老仆拿着木匣进去后方才离开!”

    “没其他人看到吧?”崇祯懒洋洋的问道。

    “请圣上放心,臣的手下做事还是精细的。再说天色已晚,李佥都御史门前一向冷清,没人看到!”骆养性禀道。

    “那就好,此事办的不错,锦衣卫一旦振作起来,办事效率朕还是满意的!正好朕要派人去找你,有几件事朕要你去做!”

    “敬请圣上吩咐!”

    崇祯将昨晚对王承恩吩咐的几件事又重新讲了一遍,最后嘱咐道:“你要叮嘱各地卫所勤勉认真,这几件事关乎朕以后的布局,甚至能影响到剿贼与民生的大局。要认真探访,是否有真材实料,不得懈怠敷衍。事成合朕心意者,朕不吝升赏!”

    骆养性发誓赌咒的领命后便要回署衙,崇祯估摸着朝臣的奏本应该到达通政司了,就让他暂且留下等候吩咐,然后遣人去拿奏折。

    崇祯有一搭没一搭的跟骆养性叙话,小半个时辰后,李二喜和另一个小黄门抬着装满奏折的筐子回来了,放下筐子后,李二喜从最上面拿起一本呈给崇祯后禀道:“皇爷,这是您嘱咐的左佥都御史李大人的奏折,奴婢特意放在上面!”

    崇祯拿过后赞许的看了他一眼,夸了一句,李二喜眉开眼笑开心至极。

    崇祯打开李邦华的奏折大致看了几眼,因为心里早就有数,看了看就放下。

    他开口道:“骆养性,你觉得此事该如何处置?”

    “臣恭听圣裁!”,骆养性哪敢替皇上做主,不敢接话,只做乖宝宝状。

    崇祯沉吟半晌,心里琢磨该怎样处置这个诚意伯。

    要说巧取豪夺,致死人命,这事在那些勋戚里时有发生。虽然勋戚到现在逐渐式微,文臣们瞧不起他们,因为这百余年来府里没有拿得出手的人物,所以连对武将的影响也越来越小。

    名义上勋戚掌管京营,可平日里只顾敛财,根本不管操练,导致几十万人的京营已经没有丝毫的战斗力。即使如此,依旧有人仗着祖上的余荫横行霸道,欺压良善,在民间风评甚恶。

    尤其诚意伯府,在刘孔昭继任爵位后,劣迹斑斑,吃相极其难看。只要他看上的店铺,想方设法下套子谋夺过来,搞得好多正当商人破家毁业。

    其名下的田地多大十余万亩,相当一部分是趁天灾人祸,以低价强行购入。历史上李自成打进北京,皇帝吊死后,一些勋戚都是开门投降,枉顾大明对他们两百余年的恩德;

    “传朕口谕,诚意伯刘孔昭草菅人命,非法夺取他人财产,数额巨大,民怨沸腾!着既削去诚意伯爵位,其府中伤人性命者斩立决!其所夺于良民之财产,查明后尽数返还受害者!剩余财产充公,全家发配琼州,遇赦不赦!以后但有类似者以其为例,绝不宽宥,着锦衣卫执行!”

    王承恩刚要去内阁传旨,崇祯忽然想起昨天校阅勇卫营时自己的许诺,叫住他吩咐道:“你去顺便让内阁拟旨,将昨天朕在勇卫营对官兵们的承诺写明,用印后颁发天下”,王承恩领命,骆养性跟着他去内阁领旨办差。

第13章 诚意伯() 
京师西城的的一处府邸,大门是朱红色的,两边各有一扇侧门。

    大门两旁的的台阶下,各立着四名身挎腰刀,身材强壮,神色倨傲的家丁。大门的正上方挂着一块牌匾,上书“钦赐诚意伯府”,这是当年朱元璋亲笔书写赐予刘伯温的。

    一名管事模样的中年人坐在一张凳子上正在打盹,忽然一阵密集的脚步声传来,远处的胡同口出现了大批身穿黄杉罩服,腰系鸾带,白底黑面官靴,腰悬绣春刀的锦衣校尉。

    众家丁愣神间,一众锦衣校尉来到诚意伯府前。那个打瞌睡的管事早就惊醒,带着几分戒备的神情上前拱了拱手,问道:“这是诚意伯府,各位前来有何贵干?”

    打头的是一名锦衣卫千户,他理都不理这名管事,转头吩咐道:“各百户四下围堵,务使一人走脱!”

    几个百户应声带领部下四下散开,千户带着几十名校尉直奔大门。伯府管事赶紧朝一个手下使了个眼色,那人匆忙奔进府中。

    他伸手拦住那名千户问道:“这位大人,这是御赐诚意伯府,无关人等不得擅闯,否则。。。。”

    没等他说完,千户后面一个虎背熊腰的校尉几步上前,一巴掌狠狠扇在管事的脸上,管事朝后踉跄几步,口鼻出血,耳朵嗡嗡作响,腮帮子瞬间鼓起。

    管事一下子被打蒙了,转瞬醒过神来,捂着腮帮子嘶声叫道:“你们要造反吗?来人,给我打回去!”

    那几名家丁平时骄横惯了,听到管事下令,都把腰刀抽了出来。

    锦衣卫千户退后一步扬声道:“奉圣喻查抄诚意伯府,有敢违抗者格杀勿论!”

    话音刚落,只听几声弓弦声响,伯府对面房顶上的几名手拿弓箭的校尉开弓放箭,站在前面的几名家丁应声而倒。有一人被射中咽喉当场毙命,其余几人被射中前胸,面颊,倒在地上发出不似人声的惨号。管事和其余家丁吓得脸色惨白,拿刀的家丁把刀一扔,在管事的带领下跪俯在地,个个浑身颤抖不停。

    千户带人上了台阶,大门忽然打开,一个二十余岁,脸色青白,脚步虚浮身穿锦袍的青年人走出大门,身后是数名管事家丁。

    这个年青人一眼看到倒在台阶下的几名家丁,顿时脸色大变,手指着带队的千户厉声喝道:“你好大的胆子!瞎了你的狗眼!敢来伯爵府邸闹事,谁给你的胆子!”

    他身后的家丁皆抽刀在手,跃跃欲试。

    千户轻蔑的看了他一眼,开口道:“本官乃锦衣卫西城千户所千户李烈,你是何人?敢对本官无礼?”

    “某乃诚意伯世子刘成贤,睁开你的狗眼看清楚!”刘成贤大吼道。

    “小伯爷?呵呵”,李烈皮笑肉不笑的看了他一眼,随即板起面孔开口道:“奉圣喻,查抄诚意伯府,还请小伯爷配合!”

    “什么?查抄伯府?”刘成贤感到一阵天旋地转,差点站不稳,身后的管事赶忙扶住他。

    李烈不去管他,转身喝道:“跟某来!”说罢当先朝大门里迈进,身后的校尉持刀跟上。

    门里的家丁面面相觑,不敢阻拦,李烈大步往里行去,校尉们进门后,分出数人把家丁缴械,然后喝令家丁管事聚在一处,分派几名校尉看管。

    刘成贤回过神来,急忙追赶着李烈往府里跑去。

    诚意伯府规模异常宏大,李烈带人穿过几进雕梁画栋的院落后才来到伯府内宅。一路上碰到的婢女,家仆看到执刀拿枪的校尉后一个个都露出吃惊的神色,个别的吓得惊慌大叫着往内宅跑。

    诚意伯刘孔昭早已闻讯而出,阴着脸站在正堂的屋檐下,李烈率众人走了内院,刘成贤惊慌失措的追了进来,鞋子跑丢了一只。

    他大口喘着粗气来到父亲身边,刚要说话,刘孔昭抬手止住,阴沉的问道:“你是何人,为何擅闯伯府?”

    李烈站定身形,从怀里掏出圣旨开口道:“有圣旨,刘孔昭接旨!”

    刘孔昭突然感到情况不妙,但只能跪下听旨,伯府里其余人都跟着跪倒在地。

    “查诚意伯刘孔昭,素来横行不法,指使府内亲信草菅人命,谋夺他人财产,数额巨大,影响恶劣,以致民间汹汹!其枉顾圣恩,德不配位,今夺其爵位,以儆效尤,钦此!”

    圣旨念完,刘孔昭突地站了起来,张牙舞爪,脸上青筋暴露,眼睛仿佛要瞪出来一般。

    他大声咆哮:“我刘家自打祖上起为朱家流血流汗,尽心尽力,说我谋夺财产,别的勋贵谁家不是?为何唯独谋我刘家?还不是看中我的家财,他朱皇帝眼红了!”

    李烈脸色顿变,厉声喝道:“来人!堵上他的嘴巴,敢反抗者杀!”

    几名校尉迅疾上前,一人绕至刘孔昭身后,拿刀鞘一戳他的腿窝,刘孔昭噗通跪地,一人拢起他的双臂,另一人来到近前单手一捏,刘孔昭的下巴顿时脱落,再也言声不得,随便把他用绳子捆好。

    旁边的刘世子早就吓瘫了,刘府的女眷都吓得大哭不止,其余婢女家仆哪有敢反抗的,李烈吩咐不得骚扰家眷,然后四处巡视,众校尉开始抄家。

    查抄进行的很顺利,锦衣卫里有很多行家里手,不光明面上的值钱物品,就连藏在各种机关夹墙里的贵重物品也没落下,刘家藏在地窖里用银子铸成的银冬瓜也被搬了上来,刘孔昭父子脸上一片死灰。

    李烈拿着查抄清单笑道:“收获颇丰啊,某得赶紧给指挥使大人报喜去,哈哈哈!”,然后分派手下押送刘府众人前往诏狱,查抄的财务用马车送去皇宫,自己带着清单回了锦衣卫署衙。

    来到署衙大堂前,李烈收敛神情,大声禀报:“锦衣卫西城千户所千户李烈,奉命查抄诚意伯府,现已办结,特来交差!”

    骆养性端坐在大堂正中的大椅上,两旁坐着同知,佥事。

    闻听李烈的通禀,吩咐他进来。李烈进来后,来到骆养性身前,单膝跪地,双手将清单呈上。

    骆养性接过清单后迅速扫视一眼,顿时愕然,因为第一章清单上有查抄数额总数,所以一目了然。同知和佥事看到指挥使的表情后也感到好奇,同知李应袭问道:“都堂何露惊奇之色?”

    骆养性摇了摇头笑道:“这诚意伯还真是敛财有方啊,仅仅现银就二十余万两!繁华地段商铺十数处,计有米店,车马店,布庄,青楼,赌庄等等!名下田庄良田一万五千顷,其余古董字画无法计数!你我众人加起来也不及其十一啊!”(骆养性投降后,被李自成拷饷,也只查抄了一万余辆白银,以他的地位,在当时不算什么)

    众人皆咋舌,虽然锦衣卫这几个巨头这几年专心捞钱,不管卫内正事,但都小心谨慎,没有恶名。所以家中余财和这位比起来,那就是小巫见大巫。

    骆养性说罢起身,对众人道:“我这就去宫里面圣,李烈你跟着我,圣上一旦问起查抄事宜,你据实回答!等会刘孔昭等人押解入狱,不要难为他们,毕竟只是全家发配,圣上开恩,没判死罪,那就没必要往死里得罪!”

    锦衣卫众官皆点头称是,李烈内心兴奋不已,虽然远远见过皇帝,哪赶得上近距离面圣,并且还要回圣上问话,这可是天大的荣幸。

    骆养性带着李烈进宫后来到武英殿,李二喜入内通禀,一会后皇帝吩咐觐见。

    二人来到殿内,跪下行礼后,李烈听到一个年青的声音让他们起身。

    骆养性双手呈上圣旨和清单,禀道:“臣奉旨查抄诚意伯府,幸不辱命,特来交旨。这是此次办差的西城千户李烈,臣带他前来恭听圣上垂询!”

    王承恩过来接过,然后来到朱振卿身前双手奉上,崇祯接过,把圣旨放在案上,拿着清单仔细观看。

    看完之后崇祯笑道:“这刘孔昭倒是敛财的一把好手,朕没想到他居然聚敛如此丰厚,李烈是吧,你说说当时的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