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殇之天下为公 >

第15部分

汉殇之天下为公-第15部分

小说: 汉殇之天下为公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庄自己,不过这是多么大的一笔费用啊,看来现在最主要的是如何赚钱,才是最重要的,有了钱,就可以实施自己的计划了。

    坐在七叔马上,环顾四周,眼前地势开阔,这是一片多好的土地啊,这在后世,还可以种植水稻,看来农作物的推广也势在必行。

    “七叔,这次,巨子能给留多少财帛和耕牛,有无留下工匠,墨门谷中人员全部都要搬迁吗?”

    “公子,我们会给你留下五十户墨门人家来耕种土地,内堂各堂人员各留五名,外堂人员各留十名,所以这次一共会留下七十五户人家,按每户耕种一百亩计算,一共需七千伍佰亩,所以公子放心,我们的土地是够我们耕种的。”

    “巨子已派人去燕北收购粮食和耕牛,李家庄的粮食和耕牛我们都不会带走,公子好好经营李家庄。“

    ”多谢巨子安排,我想见一下巨子。“

    王莽一路行来,在李家庄附近转了一圈,显然土地是充足的,等墨门子弟都迁走后,只剩几十户人家,劳动力严重不足,来到大汉朝,王莽还没有时间去了解大汉朝的情况,想去招一些流民,这也需要墨者提供帮助,这样才能完成,不知墨门现在家底如何,能提供多少钱财。

    在墨门谷的大堂上,王莽见到了巨子元华,元华还在和三老议事,见王莽过来,示意王莽坐下,几案旁边,三老愁眉苦脸,见众人都不言语,王莽说:”巨子大人,三位师父,你们有何事发愁,不妨说出来,小子说不定有办法。“

    ”莽儿,你有所不知,现在我墨门全族搬迁,主要物资搬运不便,劳力缺乏。“

    ”巨子不必担心,不知那新墨门建得如何了。“

    ”现我墨门谷已初建房屋百余所,开春以后就会有先期三百名子弟迁过去。“

    ”巨子可将重要物资换成黄金,再到燕北购买,这样也不会有搬迁之苦。“

    “莽儿言之有理,只是燕地上些紧要物资不好购买,炳昌日前带千金已到燕地,还未有回音。”

    ”不知巨子让王莽经营田庄,可留有钱财与莽,小子想招募流民,不知现今大汉可有流民。“

    “现大汉虽不是乱世,但想招募流民却不是难事,至于钱财,足够莽儿经营田庄之用。”

    “小子想请墨门暗卫堂帮助招募流民,还请巨子允许。“

    “眼下招募流民需到关东’,也只有开春后让啊七来安排吧。”

    ”好的,那小子先行告退。“

    刚从大厅出来,碰到雄孩子李晋正在练剑,王莽停了下来,看李晋一招一式比划着,墨子剑讲究以守代攻,注重防守,李晋倒练得虎虎生风,一套剑法舞下来,汗水浸温了衣衫。

    ”大哥,你过来了,什么什候又进山去打猎?“

    ”怎么,又想进山了?“

    “今年就不去打了,明年你只有在草原上打狼了。”

    “大哥,你有所不知,我和那伍十多名墨门子弟全部都要留下守卫墨门谷的,以后天天都会在一起的。”

    “那敢情好,你武功练得如何了?“

    ”不怎么样,父亲让我练剑,总是不得要领。“

    ”对了,李晋你不是要想学武功么,其实战场上撕杀都是用长兵器,你应该使用长兵器,你学武艺还必须有战马。“

    ”战马就不要想了,这次全部马匹都要送往燕北。“

    ”我给你出个主意,到时你可让伯父多给你留几匹小马驹,我想伯父也是愿意的。“

    王莽想这个世界没什么交通工具,最多有什么马拉车、牛拉车,这可得给自己留点种子,以后全部都要靠自己来经营,难啊!

    ”大哥,以后我会留在李家庄,只有在大哥家里吃食了。“

    雄孩子,首先想的是自己的吃住问题,”你知道子弟中有多少认字吗“

    “子弟中有多少可以识字的。“

    “我墨门子弟能识之人要多一些,大哥为何这样问。”

    “李晋,如果我墨者都能识字,先代祖师所倡导的大同世界就能建立起来。”

    “大哥,我不懂什么大同世界,你能说一点我能听懂的么?”

    (本章完)

第21章 学堂大计() 
第二十章:学堂大计

    “李晋,你想不想让所有墨者子弟都能读书、识字。”,王莽笑着说。

    “当然想了,不过都识字,又有谁去耕种、狩猎,田地无人耕种,我们岂不是没有粮吃。”

    ”李晋,所谓天下百工,各司其职,其实农业耕种也有很大的学问,你想不想我们在李家庄有一个学堂,我墨门子弟可以学习百家知识,最重要的是大家都能识字。“

    李晋满脸期待地说:“那敢情好,我们又可以一起玩。”

    “你怎么永远想的是玩,我在跟你说正事,你想不想做这件事。”

    “想是想,就是有学堂必须有夫子,墨家子弟都是幼时父母教学,要办学堂必须请夫子。”

    “夫子的话我来想办法,关健是要巨子同意。”

    “那我们一想去找巨子和三位族老。”,李晋边说边拉着我来到正堂。

    巨子还在和三老议事,见我又出现,便笑着说:“王莽,还有什么事。”,“巨子,刚才我看见李晋在练剑,便想到庄中很多子弟还不识字,所以想在庄开办一学堂,让子弟们都能够识字。”

    ”莽儿,想法倒是好想法,只是庄中无夫子,我墨者大部份人员会迁往燕北,三位族老也要前往,无人教导啊。“

    ”巨子,我墨者理想是建立大同世界,建立学堂,让天下庶民子弟都能读书,不就是我们墨者的愿望么。'

    “莽儿,话虽如此,但修学需有圣人教导,况学业须长年修习才能有所成。“

    ”巨子,先不要说修学,我只想让每位墨门子弟都能认识字,以后对他们从事天下百业有益无害。“

    ”你有何办法?“

    ”巨子,可将常用之字编成童瑶,让我们孩童读起来能够郎郎上口,这样就能够记住了。“

    ”莽儿,那何为童瑶?“

    ”是专为儿童作的短诗,如果巨子允许,我可将我所知的童瑶记录下来,先让大家看看适合不适合。“

    巨子感觉不可思议,但一想王莽既然如此说,恐怕早有准备,当即便吩咐仆人搬来竹简,让大师父执笔,王莽当即站在大堂之上背起了三字经:”天在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孤陋寡闻,愚蒙等消。谓语助者,焉哉乎也。“

    王莽慢慢地一字一句地背完,大师父也一句句地记录完,巨字认真的听着,若有所思。

    ”莽儿,你所背童瑶虽有宇宙万物之规律,但也含有儒家之理念,童瑶中亦有一些从未出现过过人名,不知为何?“

    ”不好“,王莽心想怎么背着背着,连千字文中包含后世中一些历史人物都给望了,吕布这些是三国才出现的英雄,看来以得注意了。

    ”巨子,小子刚才背的是童瑶《千字文》,虽有儒家言语,但也无妨,以前小子曾说过,儒家对于修身还是很有用的,况且孩童只是学字,读起来郎郎上口,有助于记忆罢了。“

    ”莽儿说得有道理,巨子,我刚才记录下来,觉得以此童瑶来教导子弟,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一些字句也可改成我墨家学说。“

    ”大师父你说得有道理。“王莽见大师父同意,也很高兴。

    ”巨子,那就由三位师父将《千字文》修改后再让子弟们学习,不知可否?“

    ”至于学堂一事,你就和三位师父去办,以后李家庄、燕北子弟均可照此来学习。“

    王莽放下心来,这样等自己接手李家庄以后就可以少一件事了,等学堂办起来,可以不用夫子,什么三字经、百家姓都可以作为教材。既然命运安排自己成为王莽,总要为这个世界作点什么,如果什么也不做,难道等到的结果就是被人杀死。

    不知不觉间,王莽内心有了一点变化,与其这样消极的逃离,不如积极的去面对,等开春过后,自己就要经营李家庄,还是要早作规划才对。

    离开大堂出来,王莽开始第一次对来到大汉朝有了一些信心,办学堂就是开端,那么怎么开始呢?

    回到家中,王莽几乎半个月都没出门,一个人将自己关在房间里,母亲认为他在温书,也没有多在意。

    王莽一个人静静地跪坐着,品着有着葱蒜味道的煮茶,伴随着清晨的阳光,此刻,让人心中产出万籁俱静的悠闲。

    手中无意的把玩着脖子上的狼牙挂件,王莽却想着自己应该如何走下去,如何走好自己的路。

    出仕当皇帝而被杀?

    那样也不错,至少曾经辉煌过,记得历史上那个王莽被杀已经69岁了,老头也活够了,至少成为历史上第一个通过和平演变成功改朝换代的皇帝,那也不错。

    不过,现在自己似乎有了第二个选择,因为有了墨门的支持,看能不能建立一个更加公平的社会,因为王莽相信,要建立这样一个社会,只能消灭世家门阀存在的物质基础,或者重新形成一个与世家对抗的集团,这样以后自己才会有希望。

    正想着,无意中抬眼就看到了有些拘束的王鹏,王莽指对面说到:“坐呢。”

    看到王鹏没坐,王莽也不在意的说道:“王鹏,你有什么事吗?”

    王鹏闻言道:“公子,我听说你以后要接手李家庄经营田产,我想公子以后身边不能没有自己的人,我家两户亲戚想投靠公子为奴,不知公子意下如何?”

    “坐吧。”

    王鹏犹豫地坐下,心里面七上八下,心里面怪着父亲,为什么不自己来跟少公子说。

    “你父亲要你来说的吧。”

    “是的,公子。”

    “你家亲戚是做什么营生的?”

    “回公子,我家亲戚都是老家的佃户。”

    “你老家是哪里的?”

    “老家是荆州的,两家亲戚得罪了乡里的豪强,不得已才来到渭南投靠我父亲。”

    “没有问题,你叫王伯安排吧,不过要让夫人知道。”

    “是,少公子。“,王鹏答应着却不起身。

    ”还有什么事吗?“

    “公子,小人想跟公子学认字。“

    王莽看了他一眼:“你想学什么?”

    “公子教什么,小人便学什么。“

    ”我不会教你什么四书五经,想学其它的吗?“

    王鹏心想不教四书五经,那公子教什么,便问道:”那公子教我什么“

    ”教你经世致用的学问,愿意吗?“

    ”小人愿意。“

    王莽想,就让王鹏这小子做自己的第一个实验品,让他先从小学学起吧,什么九九乘法表就让他先背背。

    ”你先下去吧,我考虑好了再教你。“

    ”诺。“,王鹏悄然地离开了房间。

    (本章完)

第22章 给我一个理由() 
第二十二章:给我一个理由

    王莽早早地起来,不停地在院子里跑步,今天的他显得特别阳光,对于大汉朝衣裤相连的衣服他觉得不习惯,他穿着还在野外生存训练时穿的短装,有节奏在跑动着,生活就像一杯白开水,人生不是靠心情而活着,而是靠心态去生活,调整心态看生活,处处都有阳光,他决定不再消极,他要按自己理解的生活来改造这个世界。

    王鹏早早在来到房里,收拾好房间,他感觉到公子今天特别不一般,似乎有了什么变化。

    王莽停下了跑步,看着天上刚刚初升的太阳。

    “王鹏,你那荆州的亲戚可安排好了。”

    “公子,已经安排好了。“

    ”你去把他们叫过来,我有事情问他们。“

    王鹏答应着,不一会领着两名三十四、五的男子来到了正堂。

    “小人拜见公子。”

    “你二人叫什么名字,从南方来,可知水稻种植之法?”

    其中一人答道:“回禀公子,他叫牛二,我叫田广,我二人均为荆州人,我二人本是种植水稻,所以对种植水稻还是懂的。”

    “好,以后你们就带领大家种植水稻。”

    田广看着王莽,欲言又止,“公子,关东之地,从未有人种植过水稻,小人也不知能否种植得出来。”

    “放心,肯定能种植的,你们先下去想一想如何种植水稻,将细节告之王伯,让他记录下来。”

    “公子,为何要记录下来?”,王鹏不解地问。

    “王鹏,你不知道,耕种有很大的学问,需要你不断地学习,这样才能提高产量,这样庶民才有温饱。”

    “是,公子。小子受教了,我马上告诉父亲,让他办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